卷三十八

關燈
代史》:王從珂小名阿三,莊宗見其勇,曰:“阿三不惟與我同年,其敢戰亦類我。

    ”各處方言不同,而以阿呼名,遍天下無不同也。

    本朝國語亦以阿厄漪起。

    而餘随征緬甸,軍中翻譯緬文,亦多阿喀拉等音,凡發語未有不起于阿者。

    嘗細思其故,小兒初生到地,開口第一聲即系阿音,則此乃天地之元音,宜乎遍天下不謀而同然也。

     僧稱僧之稱釋家,從釋道安始。

    道安謂:佛氏釋迦,今為佛子,宜從釋氏帛屍,因請學佛者皆姓釋氏。

    此僧家稱釋氏之始。

    其曰比丘者,《瞿仙原始秘書》雲:稱佛為牟尼,謂德同仲尼也。

    沙門為比丘,謂德同孔子也。

    女沙門曰比丘尼,謂德仲尼也。

    葉石林《避署錄》雲:晉、宋間,佛家初行,其徒猶未有僧稱,通曰道人。

    按《齊書》:莊嚴寺有僧達道人講座。

    東昏至蔣山定林寺,一沙門病不能避去,藏草間,帝将殺之。

    韓晖光曰“老道人可念”是也。

    僧之自稱,則曰貧道。

    《顔竣傳》釋僧舍謂竣曰“貧道常見谶記”是也。

    僧之稱和尚,本于釋典,羅雲出家(即羅羅),佛命舍利佛為其和尚大目犍連作阿黎,故沙門以和尚為尊貴之稱。

    亦見《香祖筆記》。

     牙郎《辍耕錄》雲:今人謂驵儈曰牙郎,其實乃互郎,主互市者也。

    按此說本劉貢父《詩話》:驵儈為牙,世不曉所謂,道原雲:本謂之互,即互市耳。

    唐人書互作牙,牙、互相似,故訛也。

    然《舊唐書·安祿山傳》:祿山初為互市牙郎,則唐時互與牙已屬兩字。

     士之有名者曰名士。

    《月令》:季春之月聘名士。

    《呂覽·尊師篇》:為天下名士顯人。

    《史記》:張耳、陳餘魏之名士。

    《漢書·田傳》:進名士家居者貴之。

    《後漢書·種傳》:河南尹田歆當舉六孝廉,其五人皆有貴戚書命,不敢違,歆欲自用一名士,乃以應诏。

    又《黨锢傳》:陳蕃、窦武欲誅宦官,引用天下名士。

    《魏志·荀攸傳》:何進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馀人,又梁習薦州界名士常林、楊俊等。

    《吳志》:孫策論太史慈曰:“子義青州名士,終不欺我。

    ”裴松之《三國志注》引《漢末名士錄》甚多。

    是名士之稱,起于秦、漢也。

    亦曰名流,《南史·阮孝緒傳》其為名流欽尚如此是也。

    亦曰名輩,《蔡撙傳》其為名輩所知如此,又《範泰傳》宋武問謝混“如泰者名輩誰比”是也。

    亦曰名家,《裴松之傳》晉孝武太元中選名家以參顧問是也。

    公卿有名者曰名公,裴松之論鐘會“名公之子,聲譽夙著”,又《邴原别傳》河南張範名公之子,《宋書·謝景仁傳》武帝目景仁為名公之孫,以其為謝安從孫故雲,《蔡凝傳》凝以名公子選尚信義公主是也。

    亦曰名卿,《漢書·王吉傳》盍執諸名卿可幾是也。

    亦曰名臣,魏正始中诏撰《名臣奏議》,梁沈約論謝宏微“古之所謂名臣,宏微當之”是也。

    為人父而有名者曰名父,《漢書·蕭育傳》王鳳以育名父之子,除為功曹,《齊書》武帝稱劉景素名父之子是也。

    為将而有名者曰名将,《漢書·栾布傳贊》終為漢名将,《李廣傳》李廣、程不識皆名将是也。

    為郡守而有名者曰名守,《南名》齊明帝、謝瀹、徐孝嗣并為吳興,皆号名守是也。

    醫之精于技者曰名醫,《南史·李希邕傳》母病,名醫療之,不能愈,又《許智藏傳》時号名醫是也。

    番長之有名者曰名王,《漢書·宣帝紀》單于遣其名王奉獻,顔師古注:名王者,謂有大名以别諸小名是也。

    獨《漢書·蕭育傳》名賊梁子政阻山為害,右扶風誅之。

    又《唐書》高祖女平陽公主,遣奴馬三寶谕降名賊何潘仁、李仲文等,各率兵會高祖。

    名賊之稱大奇。

     奸細《舊唐書·王傳》雲:此輩降蕃,翻作細作。

    《宋史》:紹興二年,翟汝文與秦桧對案相诟,目桧為金人奸細。

     别号《月令》“大雩帝”,鄭康成注雲:帝,上帝也,乃天之别号。

    别号二字,始見于此。

    然世之有别号,古不經見。

    吳萊《三墳辨》謂:歸藏本黃帝之别号。

    則别号起于上古。

    《韓詩外傳》及《漢書·古今人表》謂帝喾學于赤松子,《淮南鴻烈》作赤誦子,此又在黃帝之前,則别号當以赤松為首。

    然《歸藏》乃黃帝書名,赤松亦或周、秦人所臆撰,未必上古之人如後世于字名外别立一名以自标榜也。

    别号當自戰國時始。

    《丹鉛錄》雲:《戰國策》秦惠王時有寒泉子,注雲:秦處士之号。

    《史記索隐》雲:甘茂居渭南陰鄉之樗裡,故号樗裡子。

    又範蠡去越,自号陶朱公,又号鸱夷子皮,又号海濱漁父。

    蘇秦、張儀皆師鬼谷子。

    《南華書》有庚桑子。

    秦、漢間有江上丈人、河上公之類。

    皆後世所謂别号也。

    然其人類多隐逸者流,欲自諱其姓名而為此,非如後人反借以自标異也。

    兩漢之時尚少,其見于史傳者,惟“商山四皓”绮裡季、角裡先生等四人,至今終莫知其姓氏。

    又封君達号青牛師程高醫術,自言得一老父号涪翁者。

    至晉而陶潛号五柳先生,南齊臧榮緒号被褐先生,梁陶宏景号華陽隐居,人間書劄即以隐君代名。

    又《瘗鶴銘》有華陽真逸,說者謂即宏景别号,或以為顧況别号。

    《北史》李昭征将妻子入嵩山,号黃冠子。

    李綽常逸遊放恣,自号隐君。

    李公緒自号達生丈人,鄭道昭号中嶽先生,則别号之風漸開,然尚皆畸人逸士、好奇吊詭者之所為。

    即至有唐,如李淳風之父号黃冠子,王績号東臯子,又号無心子,田遊岩号由東鄰,鄧世隆号隐元先生,張薦号史遁先生,鄭薰号七松處士,賀知章歸老後号四明狂客,又号秘書外監,元結号漫郎,又曰聱叟,又曰琦子,郗純号伊川田父,陸羽号桑苎翁,陸龜蒙号江湖散人,又曰天随子,又曰甫裡先生,張志和号煙波釣叟,又曰元真子,司空圖号耐辱居士,亦皆岩栖谷汲、隐君不仕或仕而歸田者,乃有此号。

    至達官貴人,則自以官位相呼,不謀别署一号以摩高緻也。

    達官貴人之有别号,蓋始于宋之士大夫,亦謂之道号,如長樂老、六一、老泉、半山、東坡之類。

    相習成風,遂至販夫牙儈,亦莫不各有一号。

    宋人小說載某官拿獲一盜,責其行劫,盜辄曰:“守愚不敢。

    ”诘之,則守愚者其别号也。

    盜賊亦有别号,更何論其他矣。

    近有人譏别号詩曰:“孟子名轲字未傳,如今道号卻紛然。

    子規本是能言鳥,又要人稱作杜鵑。

    ”可為一笑也。

    《辍耕錄》:吾子行雲:唐人雖有道号,卻不曾刻入印章,别号刻印亦自宋人始。

     古人雖無别号,而學行足以服人,人自有加之美号者。

    如《東觀漢紀》:每臘賜博士羊,甄字獨取最瘦者,後诏問“瘦羊博士”所在,京師人因以号之。

    《後漢書》:伏生之後,世傳經學,清淨無競,州人号為“伏不鬥”。

    董宣為洛陽令,人号為“卧虎”。

    鄭均家居年老,賜尚書祿,人号為“白衣尚書”。

    張霸年數歲即知孝讓,人号為“張曾子”。

    魯匡有權術,人号為“智囊”。

    江革至孝,人号為“江巨孝”。

    黃憲德甚高,袁闳稱為“顔子”。

    楊震博學,諸儒稱之曰“關西孔子”。

    廖扶高行,人稱為“北郭先生”。

    馬瑤隐山,人号為“馬牧先生”。

    以及漢末三君、八俊、八顧、八及、八廚之類,《黨锢傳》所謂海内希風之流,共相标榜,天下名士為之稱号也。

    《南史》:宗元卿性至孝,鄉裡号曰“宗曾子”。

    蔡昙智,人稱“蔡曾子”。

    何伯,人号為“何展禽”。

    滕昙恭至孝,王儉稱為“滕曾子”。

    周續之通十經,人稱為“顔子”。

    徐陵早慧,慧雲師亦稱為“顔回”。

    孔休源多識典故,人稱為“孔獨誦”。

    許懋明于故事,時稱為“儀注學”,江┙又稱之為“經史笥”。

    《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