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八

關燈
娘子《韻會》:娘字本少女之稱。

    北齊裴讓之诮祖曰:“老馬十歲,尚号骝駒,一奸耳順,強稱娘子。

    ”可見娘為少女,自昔已然。

    《北史·後妃傳序》:高歡妃有馮娘、李娘、王娘、穆娘。

    《唐史》:劉孝綽妹嫁徐悱,才尤請拔,人謂之劉三娘。

    《唐書》:太平公主起兵應高祖,号娘子軍。

    楊貴妃初入宮,有寵,宮中号曰娘子。

    崔令欽《教坊記》:範漢女大娘子,亦是竿木家有姿媚。

    《花蕊夫人宮詞》“諸院各分娘子位。

    ”昌黎《祭女文》稱四小娘子,《祭侄孫女李幹妻》稱李氏二十九娘子。

    東坡《為子邁求婚啟》雲:伏承令子第二小娘子。

    《金史》:海陵以第二娘子大氏為貴妃,第三娘子蕭氏為昭容。

    是皆以娘為少女之證也。

    然呼母為娘,亦始于六朝。

    《木蘭詩》“不聞爺娘喚女聲。

    ”《南史·竟陵王子良傳》:武帝為縣令時,與子良母裴氏不諧,遣人送還都。

    子良年小,帝謂之曰:“汝何不讀書?”子良曰:“娘今何處,何用讀書?”《北史·韋世康傳》:世康欲引退,與子弟書曰:“娘春秋已高,溫清宜奉。

    ”隋太子勇語衛王曰:“阿娘不與我一好婦,亦是可恨。

    ”阿娘謂母獨孤後也。

    呼母為娘,則娘又為尊稱矣。

    杜詩“爺娘妻子走相送”,亦謂母也。

    《宋史·韓魏公傳》:宮中稱郭後為大娘,劉妃為小娘。

    《龍川雜志》:仁宗稱劉氏為大娘娘,楊氏為小娘娘。

    則竟是母後之稱矣。

    高宗宮中亦有兩劉娘子,一喜誦經,宮中呼為看經劉娘子,一善治馔,宮中呼為上食劉娘子。

    則亦以為尊稱,而非以為少女也。

    蓋俗稱與古義往往有不相合者,如小姐之姐,《說文》本蜀人呼母之稱,而今世反以稱少女。

    又《北史·南陽王綽傳》:綽兄弟皆呼父為兄兄,嫡母為家家,乳母為姊姊,婦為妹妹,此亦稱謂之可異者。

    按呼母為家家,亦不獨北齊,蓋六朝時南北皆如此。

    琅琊王俨既誅和士開等,後主使人召之。

    俨曰:“士開謀廢至尊,剃家家頭使作阿尼,臣故矯诏誅之(家家謂母胡後)。

    尊兄若欲殺臣,臣不敢逃罪。

    若放臣,願遣姊姊來。

    ”(謂後主乳母陸令萱。

    )後主見兵不解,啟太後曰:“有緣更見家家,無緣永别。

    ”又齊文宣以侄女樂安公主妻崔達,嘗問公主:“達于汝雲何?”答雲:“甚相敬。

    惟阿家憎兒。

    ”文宣乃殺其母(阿家謂其姑)。

    此北朝之呼母為家家也。

    《南史》:範蔚宗臨刑,其妻罵之曰:“君不為百歲阿家作計!”蔚宗母泣責蔚宗,仍以手擊其頸。

    蔚宗妻雲:“罪人阿家莫念。

    ”此南朝之呼姑為阿家,蓋亦因失呼母為阿家,故婦稱姑亦同也。

    漢時又有呼母為社者。

    《淮南子·說山篇》:東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

    西家子見之,歸謂其母曰:“社何愛,速死,吾必悲哭社。

    ”高誘注:江淮人謂母為社也。

    《四朝聞見錄》:宋高宋欲以憲聖吳氏為後,謂之曰:“俟姐姐歸,當舉行。

    ”此姐姐指母韋太後也。

    憲聖曰:“大姐姐遠處北方,妾豈敢幹此。

    ”大姐姐謂高宗元妃邢氏也。

    則南宋又有稱姑及正後為姐姐者。

     小姐今南方紳家女多稱小姐。

    在宋時則閨閣女稱小娘子,而小姐乃賤者之稱耳。

    錢惟演《玉堂逢辰錄》記營王宮火,起于茶酒宮人韓小姐謀放火私奔。

    是宮婢稱小姐也。

    東坡亦有《成伯席上贈妓人楊姐》詩。

    《夷堅志》:傅九者好狎遊,常與散樂林小姐綢缪,約竊而逃,不得,遂與林小姐共缢死。

    又建康女娼楊氏死,現形,與蔡五為妻。

    一道士來仗劍逐去,謂蔡曰:“此建康娼女楊小姐也。

    ”此妓女稱小姐也。

     姨娘姨本妻之姊妹之稱,見《爾雅》及《釋名》。

    又《左傳》莊十年,蔡哀侯娶于陳,息侯亦娶焉。

    息妫過蔡,蔡侯曰:“吾姨也。

    ”止而見之是也。

    然世俗又稱妾為姨娘,亦有所本。

    《南史》:齊衡陽王鈞五歲時,所生母區貴人病,便悲戚,左右以饣半饴之,不肯食,曰:“須待姨瘥。

    ”晉安王子懋七歲時,其母阮淑媛病笃,有獻蓮花供佛者,子懋流涕禮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勝,願諸佛令此花竟夕不萎。

    ”二王皆呼母為姨,蓋姨本姬侍之稱,二王所生母皆非正嫡,宮中久呼為姨,故其子之呼母亦同耳。

     三姑六婆《辍耕錄》: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藥婆、穩婆也。

     奶婆俗稱乳母曰阿奶,亦曰奶婆。

    其不乳哺而但保抱者曰幹奶婆。

    按漢時稱曰阿母,讀如阿房之阿,所謂“長于阿保之手”也。

    《後漢書》:袁闳少時,往省其父彭城相,在途變姓名,人無知者。

    既至,府吏不為通。

    會阿母出,見之,入白夫人,乃召入。

    又《陳忠傳》:帝愛信阿母王聖,封為野王君。

    是漢以前皆稱阿母也。

    至六朝始有奶婆之稱。

    《宋書》:何承天年老,始除著作,諸佐郎皆年少名家,荀伯子嘲之為奶母。

    承天曰:“卿當知鳳凰将九子,何言奶母耶?”《北史》:魏靜帝每雲:“崔季舒是我奶母。

    ”謂政事皆與之商榷也。

    《北齊書》:陸令萱以幹奶婆封郡君。

    《唐書》:哀帝二年九月,诏封奶婆楊氏為昭儀,第二奶婆王氏先已封郡夫人,今準楊氏例改封。

    李商隐《七不稱意》,内雲少阿奶。

    又《春渚記聞》:施奶婆年六十,育沈氏三子,為人織履及緝紉之事以供之。

     連衿《爾雅》:兩婿相謂曰亞。

    注雲:今江東人呼為僚婿。

    《嚴助傳》呼友婿。

    《懶真子錄》雲:江北人呼連夾,又呼連衿也。

    連衿二字見此。

     布袋俗以贅婿為布袋。

    按《天香樓偶得》雲:《三餘帖》:馮布少時,贅于孫氏,其外舅有瑣事,辄曰令布代之。

    布袋之訛本此。

     家生子奴仆在主家所生子,俗謂之家生子。

    按《法苑珠林》記庸嶺有大蛇為患,都尉、令長求人家生婢子及有罪家女祭之。

    家生之名見此。

    然《漢書·陳勝傳》:秦令少府章邯免骊山徒人、奴産子。

    師古注曰:奴産子,猶人雲家生奴也。

    《辍耕錄》引之以為家生子之據,更為明切。

     奴才罵人曰奴才,世謂起于郭令子儀“諸子皆奴才”之語。

    非也。

    晉劉淵罵成都王穎曰:“穎不用吾言,逆自逃潰,真奴才也!”田嵩罵楊難敵曰:“若賊氐奴才,安敢希觊非分!”王猛曰:“慕容評真奴才。

    雖億兆之衆不足畏,況數十萬乎!”魏爾朱榮謂元天穆曰:“葛榮之徒,本是奴才,乘時作亂。

    ”唐末董璋反,以書誘姚洪,不聽。

    城陷,璋責之,洪曰:“汝奴才固無恥,吾義士,肯随汝所為乎!”是晉、唐已有此語。

    按奴或作驽,《顔氏家訓》謂:貴遊子弟當離亂之後,朝市遷革,失皮而露質,當此之時,誠驽才也。

    又《五代史·朱守殷傳》:守殷少事唐莊宗為奴,後為都虞候,使守德勝。

    王彥章攻之,守殷無備,南城遂破。

    莊宗罵曰:“驽才果誤予事!” 底下人俗稱奴仆為底下人。

    《南史·陳伯之傳》:褚緭谒範雲,雲不見,緭怒曰:“建武以後,草澤底下悉成貴人,吾何罪而見棄!”唐洋州刺史趙臣議選舉疏,有曰:“授官多底下之人,修此抱後室之歎。

    ” 阿俗呼小兒名,辄曰阿某,此自古然。

    如漢武雲:“若得阿嬌,當以金屋貯之。

    ”蜀先主謂龐統曰:“尚者之淪,阿誰為失。

    ”魯肅拊呂蒙背曰:“非複吳下阿蒙。

    ”阮籍謂王渾曰:“與卿語,不如共阿戎談。

    ”以及謝惠連之稱阿連,唐武後之稱阿武婆,韋後自稱阿韋之類。

    亦有不連其名而直以次第呼之者。

    《魏略》:散騎皆以高才充選,獨孟康以外戚得之,人共輕之,呼為阿九。

    《梁書》:武帝謂臨川王宏曰:“阿六,汝生活大可。

    ”《隋書》:文帝呼其弟瓒為阿三。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