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關燈
小
中
大
年丁醜(一八七七)
Ⅱ二三歲
Ⅲ吳樵山公卒。
Ⅳ恒春縣周有基等探紅頭嶼。
Ⅰ四年戊寅(一八七八) Ⅱ二四歲 Ⅲ廣儲東裡林家聘為教師,修金百元。
謝憲章先生卒于是年端陽日。
設教「聞樨學舍」。
Ⅳ獎勵番民之撫育及番地之開墾。
讨伐台東加利苑及阿眉生番。
Ⅰ五年己卯(一八七九) Ⅱ二五歲 Ⅲ入邑庠,撥府學第二名。
Ⅳ建淡水縣儒學。
「台灣地輿圖」成。
「化番俚諺」成。
Ⅰ六年庚辰(一八八0) Ⅱ二六歲 Ⅲ科考、歲考均列一等。
Ⅳ建台北府儒學考棚及登瀛書院。
讨伐水沙連化生番。
Ⅰ七年辛巳(一八八一) Ⅱ二七歲 Ⅲ娶吳樵山公三女慎為室。
先是,樵山公于友處見先生書法,亟賞其美,贈以黃山谷「梨花帖」。
臨終,遺命以三女嫁之。
Ⅳ改「團練總局」為「培元總局」。
讨伐台東平埔生番。
七月,澎湖暴風、降鹹雨,滿野如洗。
Ⅰ八年壬午(一八八二) Ⅱ二八歲 Ⅲ蔡绮卿部郎聘教授,修金三百元;合書院膏夥,約得四百元。
Ⅳ台北城修竣。
Ⅰ九年癸未(一八八三) Ⅱ二九歲 Ⅳ科試一等。
六月,母藍氏卒。
當暑,入山覓穴。
至十月間,始葬于二甲灣仔坪。
葬時與吳姓興訟,蒙台灣縣沈江梅司馬微服往勘,堂結息案。
Ⅰ十年甲申(一八八四) Ⅱ三十歲 Ⅲ長男叔酉(贊書)生。
甲申以前存七絕五首、五絕四首、七律二首、五古一首,計十二首。
Ⅳ讨伐率芒生番及東勢角方面之北勢番。
法軍封鎖台灣島。
改「培元總局」為「團練總局」。
頒行「漁團制」。
八月,法軍?擊基隆。
九月,法軍占領基隆。
十月,法艦陸戰隊占領淡水。
Ⅰ十一年乙酉(一八八五) Ⅱ三一歲 Ⅲ服阕,中鄉科解元童其峻榜下第四十一名,出張蘊松先生門下。
存七絕二首、七律八首,計十首。
Ⅳ立台灣行省,設台北、台灣、台南三府,增設雲林、苗栗二縣及台東直隸州,改原台灣府為台南府、台灣縣為安平縣,置台灣府于今之台中。
以劉銘傳為台灣巡撫,台政大加整頓。
法軍退出台灣。
Ⅰ十二年丙戌(一八八六) Ⅱ三二歲 Ⅲ會試報罷,仍在蔡绮卿家教讀。
存七絕二十二首、五絕一首、五律九首,計三十二首。
Ⅳ擴張台灣兵備,修築?台,設「善後局」及「機器局」于台北。
設「電報總局」,架設全島及福州電線,兼辦「電報學堂」。
設「清賦局」,着手丈量全島田畝。
設「撫墾局」及「番學堂」。
頒行「隘勇制」。
建「蓬壺書院」于台南城。
七月,巡撫劉銘傳讨伐生番不利,與番人議和,撤兵。
Ⅰ十三年丁亥(一八八七) Ⅱ三三歲 Ⅲ存七絕十九首、五絕十三首、七律十一首、五律三首、七古三首、五古一首,計五十首。
Ⅳ着手敷設台灣鐵路。
計畫購買車輪船,航行内地及南洋。
設「礦腦總局」,歸巡撫直轄。
創立「西學堂」。
建「英才書院」于苗栗。
讨伐東勢角生番。
施九段反。
Ⅰ十四年戊子(一八八八) Ⅱ三四歲 Ⅲ長女葵花生。
Ⅳ設基隆、埔裡社二廳。
讨伐平埔生番。
Ⅰ十五年己醜(一八八九) Ⅱ三五歲 Ⅲ赴京會試,仍以言論傷時被放。
納湘玉婢吳氏為妾。
存七絕六首、七律四首、七古一首,計十一首。
Ⅳ巡撫劉銘傳請福建水師赴台,水陸合攻南澳生番,不利;終于撤兵。
讨伐老狗番、大嵙崁方面及台東呂家望之生番。
建台灣府(台中)城。
建台灣府儒學及考棚于台灣城内。
建宏文書院。
Ⅰ十六年庚寅(一八九0) Ⅱ三六歲 Ⅲ中會試恩科會元夏曾佑榜下第十八名。
欽點主事,簽分兵部車駕司,加員外郎銜。
叔甲生。
請假回籍。
存七絕九首、七律三首,計十二首。
Ⅳ讨伐牡丹社番人。
初鑄造銀币。
基隆鐵路工人于八堵發見沙金。
劉銘傳辭職,以沉
Ⅳ恒春縣周有基等探紅頭嶼。
Ⅰ四年戊寅(一八七八) Ⅱ二四歲 Ⅲ廣儲東裡林家聘為教師,修金百元。
謝憲章先生卒于是年端陽日。
設教「聞樨學舍」。
Ⅳ獎勵番民之撫育及番地之開墾。
讨伐台東加利苑及阿眉生番。
Ⅰ五年己卯(一八七九) Ⅱ二五歲 Ⅲ入邑庠,撥府學第二名。
Ⅳ建淡水縣儒學。
「台灣地輿圖」成。
「化番俚諺」成。
Ⅰ六年庚辰(一八八0) Ⅱ二六歲 Ⅲ科考、歲考均列一等。
Ⅳ建台北府儒學考棚及登瀛書院。
讨伐水沙連化生番。
Ⅰ七年辛巳(一八八一) Ⅱ二七歲 Ⅲ娶吳樵山公三女慎為室。
先是,樵山公于友處見先生書法,亟賞其美,贈以黃山谷「梨花帖」。
臨終,遺命以三女嫁之。
Ⅳ改「團練總局」為「培元總局」。
讨伐台東平埔生番。
七月,澎湖暴風、降鹹雨,滿野如洗。
Ⅰ八年壬午(一八八二) Ⅱ二八歲 Ⅲ蔡绮卿部郎聘教授,修金三百元;合書院膏夥,約得四百元。
Ⅳ台北城修竣。
Ⅰ九年癸未(一八八三) Ⅱ二九歲 Ⅳ科試一等。
六月,母藍氏卒。
當暑,入山覓穴。
至十月間,始葬于二甲灣仔坪。
葬時與吳姓興訟,蒙台灣縣沈江梅司馬微服往勘,堂結息案。
Ⅰ十年甲申(一八八四) Ⅱ三十歲 Ⅲ長男叔酉(贊書)生。
甲申以前存七絕五首、五絕四首、七律二首、五古一首,計十二首。
Ⅳ讨伐率芒生番及東勢角方面之北勢番。
法軍封鎖台灣島。
改「培元總局」為「團練總局」。
頒行「漁團制」。
八月,法軍?擊基隆。
九月,法軍占領基隆。
十月,法艦陸戰隊占領淡水。
Ⅰ十一年乙酉(一八八五) Ⅱ三一歲 Ⅲ服阕,中鄉科解元童其峻榜下第四十一名,出張蘊松先生門下。
存七絕二首、七律八首,計十首。
Ⅳ立台灣行省,設台北、台灣、台南三府,增設雲林、苗栗二縣及台東直隸州,改原台灣府為台南府、台灣縣為安平縣,置台灣府于今之台中。
以劉銘傳為台灣巡撫,台政大加整頓。
法軍退出台灣。
Ⅰ十二年丙戌(一八八六) Ⅱ三二歲 Ⅲ會試報罷,仍在蔡绮卿家教讀。
存七絕二十二首、五絕一首、五律九首,計三十二首。
Ⅳ擴張台灣兵備,修築?台,設「善後局」及「機器局」于台北。
設「電報總局」,架設全島及福州電線,兼辦「電報學堂」。
設「清賦局」,着手丈量全島田畝。
設「撫墾局」及「番學堂」。
頒行「隘勇制」。
建「蓬壺書院」于台南城。
七月,巡撫劉銘傳讨伐生番不利,與番人議和,撤兵。
Ⅰ十三年丁亥(一八八七) Ⅱ三三歲 Ⅲ存七絕十九首、五絕十三首、七律十一首、五律三首、七古三首、五古一首,計五十首。
Ⅳ着手敷設台灣鐵路。
計畫購買車輪船,航行内地及南洋。
設「礦腦總局」,歸巡撫直轄。
創立「西學堂」。
建「英才書院」于苗栗。
讨伐東勢角生番。
施九段反。
Ⅰ十四年戊子(一八八八) Ⅱ三四歲 Ⅲ長女葵花生。
Ⅳ設基隆、埔裡社二廳。
讨伐平埔生番。
Ⅰ十五年己醜(一八八九) Ⅱ三五歲 Ⅲ赴京會試,仍以言論傷時被放。
納湘玉婢吳氏為妾。
存七絕六首、七律四首、七古一首,計十一首。
Ⅳ巡撫劉銘傳請福建水師赴台,水陸合攻南澳生番,不利;終于撤兵。
讨伐老狗番、大嵙崁方面及台東呂家望之生番。
建台灣府(台中)城。
建台灣府儒學及考棚于台灣城内。
建宏文書院。
Ⅰ十六年庚寅(一八九0) Ⅱ三六歲 Ⅲ中會試恩科會元夏曾佑榜下第十八名。
欽點主事,簽分兵部車駕司,加員外郎銜。
叔甲生。
請假回籍。
存七絕九首、七律三首,計十二首。
Ⅳ讨伐牡丹社番人。
初鑄造銀币。
基隆鐵路工人于八堵發見沙金。
劉銘傳辭職,以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