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粗,且悠韻如何押 得妥?雖以仲則之才,我斷其必不能佳耳。

    适架上有《兩當軒詩鈔》,餘因撿示 之,蘭雪讀至‘坐來雲我共悠悠’,乃拍案叫絕曰:‘不料雲字下但添一我字, 便壓倒此韻,信乎天才,不可及矣!’”飲次,有導佳年等觀郭璞墓者,婉蕙問 曰:“竊聞郭璞善葬,而必擇此地,其理何居?”餘無以判其說,但謂此是曆來 相傳,究竟無碑碣可據,因舉《金山寺志》中所載前明日本使臣中天叟詩告之雲: “遺音寂寂鎖龍門,此日青囊竟不聞!水底有天行日月,墓前無地拜兒孫。

    ” (後尚有四句,忘不能舉其詞)又有沈石田一詩雲:“氣散風沖豈可居,先生埋 骨理何如?日中數莫逃兵解,世上人猶信葬書。

    ”如扣晨鐘,寐者可以深省,然 不如“墓前無地拜兒孫”七字深切而有味也。

     ◎焦山 初到邗上,知好即欲招遊焦山,憶官蘇藩時,以開壩催漕諸役,蓋無歲不登 金、焦;又于乙未年,曾偕逢兒、英兒信宿焦山松寥閣,備領山中勝事,辄為 神往。

    或言焦山古名樵山,因漢處士焦光隐此,故名。

    羅茗香曰:“聞之江鄭堂 藩言,樵字當作谯,不知其義何居?”餘曰:“杜佑《通典》載京口有谯山戍, 《太平寰宇記》亦以谯山為戍海口之山,《嘉定鎮江府志》雲,江淹《焦山詩》 舊本作谯山,是皆鄭堂所據,知北宋以前,尚名谯山。

    谯有望遠之義,故戍樓名 谯樓,戍山亦名谯山也。

    宋以後始以焦孝然之事附會之。

    孝然避兵娶婦于揚州, 見《三國志》注。

    彼時孝然年尚幼,未必即有隐焦山被三诏之事。

    且孝然為魏以 後人,蔡伯喈卒于漢末,在孝然之前,焦君之贊,當别是一焦君,似蔡亦無為孝 然作贊之事。

    但因孝然而名山,相傳已久,而古字之從谯,似我輩不可不知耳。

    ” 茗香甚以為然。

    焦山水晶庵中有長沙陳恪勤手書一聯雲:“山月不随江水去,天 風時送海濤來。

    ”跋雲:“此山中舊聯,不知為何人所作,今久無存,山僧數為 吟誦,餘甚愛之,以屬對不甚工,或亦傳述之訛,因以江月易作山月,流水易作 江水”雲雲。

    而自然庵中林少穆尚書亦書此聯,作“江月不随流水去,天風直送 海濤來。

    ”跋雲:“此朱文公句,陳恪勤不審所出,易江月為山月,流水為江水, 又誤以直作時,今重書以正之。

    ”按陳恪勤固以意輕改舊句,而少穆亦偶未審也。

     此宋趙忠定公汝愚同林擇之、姚宏甫遊吾鄉鼓山詩句,朱子喜之,為摘“天風海 濤”四字,大書磨于Ю﹀峰頂,後人又為建天風海濤亭,今亭久圮,而摩字 猶存,此句亦長在人口,不知者遂誤以為朱子詩。

    今趙詩載《鼓山志》,厲樊榭 《宋詩紀事》亦錄之。

    此聯以題鼓山固佳,今若移題焦山,則情景尤真切,故樂 為辨之。

    記得水晶庵壁又有“入室果同水晶域,開門正對石公山”一聯,殊工雅, 忘卻何人所題。

    石公山即象山,正與焦山相對也。

    又記得丁未夏,餘遊焦山時, 借庵詩僧猶健在,前一年是其八十誕辰,借庵索餘補贈聯句,時從遊者已停桡相 待,乃手揮十四字與之雲:“山中鶴壽不知紀,世上詩聲早似雷。

    ”句雖未工, 而意頗切,借庵稱謝不絕口,而餘則久忘之,今此聯尚懸海西庵壁,閱之如同隔 世矣。

     ◎雲台師唱和詩 餘以五月廿日卸裝邗城,廿一日走谒阮雲台師相,時吾師年八十有三,闊别 五年,雖語言步履稍不逮前,而精神興緻極好。

    廿五日即承折柬招餘同畢韫齋茂 才泛舟湖上,飲于長春橋畔之邗上農桑,吾師所修複别業也。

    歸輿率成一律奉謝 雲:“溯洄邗上舊農桑,雅愛清遊寂寞鄉。

    二客恰宜伴坡老,一湖早已屬知章。

     舫中畫本資欣賞(适攜舊藏書畫數事,于舟中共觀,極為吾師所欣賞)。

    市外盤 餮許飽嘗。

    我本公門雜桃李,長春花柳共成行(師于門外湖塘新栽花樹甚夥)。

     三十日複承招同詩人王望湖、阮慎齋、孟玉生、僧小支遊雙樹庵看竹,疊前韻一 律雲:“洗眼精藍話宿桑,相逢都在水雲鄉。

    尋花乍入長春地,看竹還歌有斐章。

     占調閑中欣靜契(時聽僧樹庵彈琴),清齋午後快同嘗(是日蔬食茶話,并不設 酒)。

    谷人往矣伊人渺,珍重籠紗墨數行(寺中有吳谷人、伊墨卿二先生遺墨)。

    ” 前詩正在錄呈,而吾師适以詩飛示,雲:“偶過雙樹聽琴韻,不向紅橋問玉箫。

     平仲古陰濃蓋竹,辛夷新葉綠于蕉。

    悟開梧月镫窗夜,拟待荷花池露宵。

    同是随 時愛光景,惜無覃老共今朝。

    ”注雲:“中丞适以蘇齋談詩畫冊索題(冊名《燈 窗梧竹圖》)。

    ”餘複次韻奉呈雲:“梧竹詩情久寂寥,鈞天複與振風箫。

    苔痕 恰好連雙樹(孟玉生與雙樹庵僧并号樹庵),茶話何煩配一蕉。

    謝絕春遊過僻地, 直須雲卧到深宵。

    笏庵近在安家巷,畫理真堪永夕朝。

    ”适吳笏庵京兆以《邗江 寓居畫卷》屬題,卷中布景正連及虹橋以西雙樹庵一帶,故及之。

    吾師近以老眼 模糊,嫩于作字,有以書畫求題者,辄草草應之,與人來往小簡,往往狂草錯互, 有須以意會通者。

    惟有求擘窠榜書者,則無不應,蓋不甚費目力,且易于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