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美人圖
關燈
小
中
大
秋子豐,楚人,善畫。
一日畫一美人,方畢,幼子成目注之。
豐戲之曰:“汝長大,即令作汝婦。
”豐裱之,挂諸寝室,每食,謂成曰:“餓壞汝媳婦矣。
”成即盛食供之。
及長,知父戲己,而珍之異他物。
嗣懸之床頭,不時瞻玩,即從塾師讀,亦必攜之。
一年,師塾違家少遠,日惟朝、午家食,晚不歸。
因午攜幹糇,以備晚飧。
一夕取食,則無矣。
次夕複然,大疑。
以為獨寝一室,門時外鎖,竊食無人,因穴窗屢窺之。
忽見一美人執食物而食,審谛之,畫圖中人也。
急啟戶入視,美人已杳,而美人圖仍挂壁間,猶疑夢想眼花。
嗣連日食物不少動。
越數日,所食又失其所在,遂虛掩室門以襲之。
日暮,師與硯友俱歸,潛至居室,自窗竊窺。
見女方離畫圖而下,甫及地,成推門驟入,摻女祛曰:“竊食之人,今始得之。
”女驚曰:“君吓死妾矣!請釋妾。
妾雖有罪,斷不畏罪而逃。
”成釋之。
回視畫圖如故,曰:“适見卿從畫圖下,何以畫圖美人仍在耶?”女曰:“妾乃畫之精靈。
若墨質豔迹,毫無血氣,何能離紙?”成曰:“卿何忽食吾之食?”女曰:“妾以為君之所食,亦妾之應食,故食之。
”成曰:“向也卿何食?”女曰:“其言甚長,請間為君述之。
妾既食君之食,緻君無所食。
君即不以是責妾,妾不能委其責。
”室有牆櫥,即成寄食所。
女向其中取菜酒,熱氣蒸騰,如始饪。
既而複取之。
未幾,肴胾滿案。
成曰:“何如是之旨且多也?”女曰:“新婚初宴,不可了草,嗣弗爾。
”飲間,女曰:“疇昔吾父之畫美人也,曰令作君婦。
嗣經君每食惠及,妾得食氣,年馀已成質。
曩者,君血氣未定,不敢犯君之戒;今君将冠,妾亦摽梅之虞。
所以食君之食者,蓋以緻與君相會耳。
”成喜出望外,醉而後寝。
嗣每夕女備酒食,與成同馔。
成母氏忽病故,胞弟收僅四歲。
豐晝理井臼,夜撫幼子,苦不可言,因娶再醮之女許氏為繼室。
許亦勤儉,而視收辭色不善。
時值冬月,收每食必哭,豐嗔之曰:“何哭也?勿怪汝母不喜汝。
吾喂汝。
”其碗熱不可執,異之。
蓋許蒸空碗于鍋中,以熱碗盛食令收食,故收見之即哭。
豐見之,深恨許心狠毒,捶楚無算。
許宿怨雖深,不敢施于收。
嗣許生子給,更視收如仇敵矣。
收九歲時,成已入泮。
豐使收從成讀,囑成無故不許收來家;蓋恐許洩忿于收也。
未幾,豐卒。
殡後,成即攜收赴齋。
一日,成他出。
歸,不見收。
問之,學生曰:“家中喚去矣。
”大懼。
急至家,見母問弟,母答以未見。
急回語于女,女曰:“弟雖有難星,不至傷生,俟夜靜妾同君拯之。
”既定更,成催之,女曰:“再待片時。
”既而曰:“可矣。
”遂相攜而去。
至家門,門堅閉,成曰:“如何?”女曰:“逾垣而入。
”遂攜手躍之,覺身輶如毛,一躍而過。
于地窖中得收。
成負之,逾垣歸。
至齋,見收舌刺二針,赤身背縛如死,急拔針釋縛,移時而生。
成曰:“奈何?”女曰:“妾能保全之,但須與君暫别耳。
”成曰:“可。
”女曰:“妾已有孕,必生子,祈君命之名。
”成曰:“卿代名之可也。
”女應諾,遂攜收去。
成送之門外,倏不見,室中畫圖亦渺。
許知收為成藏匿,欲害成。
成謹避之,夜不家宿。
母賜食,僞言不饑。
一日,母
一日畫一美人,方畢,幼子成目注之。
豐戲之曰:“汝長大,即令作汝婦。
”豐裱之,挂諸寝室,每食,謂成曰:“餓壞汝媳婦矣。
”成即盛食供之。
及長,知父戲己,而珍之異他物。
嗣懸之床頭,不時瞻玩,即從塾師讀,亦必攜之。
一年,師塾違家少遠,日惟朝、午家食,晚不歸。
因午攜幹糇,以備晚飧。
一夕取食,則無矣。
次夕複然,大疑。
以為獨寝一室,門時外鎖,竊食無人,因穴窗屢窺之。
忽見一美人執食物而食,審谛之,畫圖中人也。
急啟戶入視,美人已杳,而美人圖仍挂壁間,猶疑夢想眼花。
嗣連日食物不少動。
越數日,所食又失其所在,遂虛掩室門以襲之。
日暮,師與硯友俱歸,潛至居室,自窗竊窺。
見女方離畫圖而下,甫及地,成推門驟入,摻女祛曰:“竊食之人,今始得之。
”女驚曰:“君吓死妾矣!請釋妾。
妾雖有罪,斷不畏罪而逃。
”成釋之。
回視畫圖如故,曰:“适見卿從畫圖下,何以畫圖美人仍在耶?”女曰:“妾乃畫之精靈。
若墨質豔迹,毫無血氣,何能離紙?”成曰:“卿何忽食吾之食?”女曰:“妾以為君之所食,亦妾之應食,故食之。
”成曰:“向也卿何食?”女曰:“其言甚長,請間為君述之。
妾既食君之食,緻君無所食。
君即不以是責妾,妾不能委其責。
”室有牆櫥,即成寄食所。
女向其中取菜酒,熱氣蒸騰,如始饪。
既而複取之。
未幾,肴胾滿案。
成曰:“何如是之旨且多也?”女曰:“新婚初宴,不可了草,嗣弗爾。
”飲間,女曰:“疇昔吾父之畫美人也,曰令作君婦。
嗣經君每食惠及,妾得食氣,年馀已成質。
曩者,君血氣未定,不敢犯君之戒;今君将冠,妾亦摽梅之虞。
所以食君之食者,蓋以緻與君相會耳。
”成喜出望外,醉而後寝。
嗣每夕女備酒食,與成同馔。
成母氏忽病故,胞弟收僅四歲。
豐晝理井臼,夜撫幼子,苦不可言,因娶再醮之女許氏為繼室。
許亦勤儉,而視收辭色不善。
時值冬月,收每食必哭,豐嗔之曰:“何哭也?勿怪汝母不喜汝。
吾喂汝。
”其碗熱不可執,異之。
蓋許蒸空碗于鍋中,以熱碗盛食令收食,故收見之即哭。
豐見之,深恨許心狠毒,捶楚無算。
許宿怨雖深,不敢施于收。
嗣許生子給,更視收如仇敵矣。
收九歲時,成已入泮。
豐使收從成讀,囑成無故不許收來家;蓋恐許洩忿于收也。
未幾,豐卒。
殡後,成即攜收赴齋。
一日,成他出。
歸,不見收。
問之,學生曰:“家中喚去矣。
”大懼。
急至家,見母問弟,母答以未見。
急回語于女,女曰:“弟雖有難星,不至傷生,俟夜靜妾同君拯之。
”既定更,成催之,女曰:“再待片時。
”既而曰:“可矣。
”遂相攜而去。
至家門,門堅閉,成曰:“如何?”女曰:“逾垣而入。
”遂攜手躍之,覺身輶如毛,一躍而過。
于地窖中得收。
成負之,逾垣歸。
至齋,見收舌刺二針,赤身背縛如死,急拔針釋縛,移時而生。
成曰:“奈何?”女曰:“妾能保全之,但須與君暫别耳。
”成曰:“可。
”女曰:“妾已有孕,必生子,祈君命之名。
”成曰:“卿代名之可也。
”女應諾,遂攜收去。
成送之門外,倏不見,室中畫圖亦渺。
許知收為成藏匿,欲害成。
成謹避之,夜不家宿。
母賜食,僞言不饑。
一日,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