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 王威
關燈
小
中
大
王威,柳州人。
娶吳氏,甫二載,為流寇沖散。
貧不自給,從事負販,因家無妻室,恒數年不歸。
偶販到平陽賀邑,店居市貨。
值邑歲饑,逃亡甚衆。
忽見店外有少婦,守五、六歲童子,哭甚恸。
問之店主,蓋店鄰伍家婦氏孟,其夫伍元外出,六年無耗。
姑死無棺木,自鬻葬姑,而鬻人者嫌其有子。
孟将另鬻其子于他人,不忍生離,故哭之甚哀。
威聞而憐之曰:“吾年已半百,本不欲娶婦。
渠不嫌吾年長,吾為之葬親育子。
”店主曰:“此善舉也。
”語孟氏,氏從之。
威為市棺,擇日而殡。
殡時,氏哭言:“為母與子故,含羞失節,死無以見故母,生無以對前夫。
”聞者悉為酸楚。
威以孟房屋破漏,出資為之修理,漸治家具。
氏子名惠,使從塾師讀。
比三年,伍元歸。
路聞妻已改嫁,先至鄰店問之,店主詳述之。
元曰:“養子葬母,恩義至重,且婦已失節,願止領吾子他适,馀不與聞。
”店人以伍元之言告威,威問孟氏所願,孟言願從前夫。
威曰:“若然,令伍元暫宿于店,吾收拾馀資,明日即行。
”店主曰:“君所市家具如何?”威曰:“悉贈伍元。
” 威去五月,孟氏生雙子。
元知為王威遺種,念威恩義,善視之,因以恩、義名二子。
嗣二子九歲時,忽來一世襲武翼都尉鄭公,宿鄰店。
因子病,店居醫治不效,數日卒。
恩、義時嬉戲店外,鄭見恩相貌與子相似,且同庚,欲繼為子頂世襲名,煩店主緻意。
店主見元,元商孟氏,孟喜從之。
鄭厚酬伍元,攜恩去。
王威之從事負販也,頗有赢馀,年老旋歸,路宿梧州屬邑某鎮店。
将寝,忽聞婦女哭聲,呼店人問之。
店人曰:“有伍姓者,逃荒到此,三月前病故。
其子外出,數年無耗。
婆媳貧不能支,不得已令媳他适,故哀哭。
”威恻然曰:“其子年庚幾何?”店主曰:“其子名義,吾嘗見之,年約二十七八,面目奚似。
”威僞驚曰:“幾誤大事。
渠有銀信煩吾帶來,意欲明晨問交,今若此,當急與之。
”遂取銀數兩同店主見伍母,曰:“吾與令郎素相識。
昨遇于某處,言聞父終,欲急歸,以有一二事未妥,煩吾先帶白金數兩,暫為日用需,定于十日内必歸。
”且曰:“令郎發财,手中積蓄約有數百金。
”言已,交銀于伍母。
伍母曰:“有書信否?”曰:“無之。
煩吾口訴。
”伍母執銀不語。
威曰:“疑有錯誤乎?吾試言令郎之年庚、相貌。
”遂如店主之言細述之,伍母始信而喜。
問威姓氏,店主代答曰:“客姓王,現居小店。
”伍母得銀信,遂罷嫁媳之議。
伍義果九日歸,其積蓄亦如威言。
伍母謂義曰:“幸汝先以數金煩客寄來,不然,汝妻已他适數日。
”遂向義詳言之。
義曰:“無之。
兒交好亦無王姓者。
”伍母大異,急出銀以示義,曰:“此即寄來之銀,花費尚未盡。
王客昨宿某店,客即行,店主必知客耗,可急訪之。
”義奉母命詣店,店主曰:“王客偶得微恙,今雖愈,尚未行。
”義見威,稽首緻謝。
威驚訝動問,店主曰:“是即客代寄銀兩之伍義,今何不識也?”威笑曰:“吾實與渠無素,不忍其婆媳生離,故假托為之。
”店主欣然曰:“客誠仁人君子。
”伍義曰:“翌午謹具菲酌,恭酬鴻惠,奉獻原金,伏冀早臨。
”威曰:“原金決不受,定于趨擾矣。
”次日,威邀店主同往。
既至,義母穴窗窺客,大驚,呼子出,曰:“汝問客大名威,柳州人否?若果然,則汝生父至矣。
”義如母命問威。
威曰:“子何以知之?”義未及答,義母入曰:“君不識孟氏耶?君須發如秋霜,妾亦不敢相認。
”遂指義曰:“此君之子。
”威啞然不知所言。
孟複曰:“君别後五月,妾生二子,此其次也。
”威曰:“其兄安在?”孟曰:“九歲時,繼于鄭遊擊為子,今無信。
”曰:“伍惠何往?”孟曰:“扶柩葬賀未回。
”店主曰:“君得夫妻父子團聚,皆輕财好義之所緻也。
”威遂家于梧。
鎮外有大河,時霖潦方盛。
威偶出望水,見河心有船一隻,人衆船小,忽開巨漏,齊聲号救,岸人立視如偶。
威曰:“如有能救者,願出錢若幹以酬之。
”他船貪其重賞,齊赴拯救。
及救得人、物,而船已沉。
被救者齊赴威前緻謝。
内一官長相貌出衆,威問之曰:“貴人何往?”其人曰:“吾姓鄭,現官某郡遊擊,特告假詣賀省生母。
聞母遷徙是邑,故訪問到此。
”威見鄭衣履盡濕,邀至家相易,鄭從之。
威言于孟氏,孟曰:“得無君之子乎?”遂自牖視聽,見鄭聲音笑貌似恩,大言曰:“誰名王恩?”鄭曰:“吾之乳名。
”孟大喜,入曰:“吾即汝母。
”指威曰:“此汝生父。
”恩九歲離母,時已記事,視之,果其母。
俄頃王義出,視之,果其弟。
意外相逢,喜何如之!威問繼父母,恩曰:“悉即世。
父無子,恩世襲父爵。
”因假期已迫,定省數日而去。
威富冠一邑。
無賴某甲見威多金,自造僞票,用既死人作中代,向威索銀。
威不應,甲訟之。
官據字斷威如數歸償,以一月為限。
未幾,舊官謝事,新尹到任。
威方欲呈明,而尹已差傳,并将中代之子傳至。
官令甲書中代之子姓名,甲書畢呈于官。
官視而笑,複問中人之子曰:“甲借票
娶吳氏,甫二載,為流寇沖散。
貧不自給,從事負販,因家無妻室,恒數年不歸。
偶販到平陽賀邑,店居市貨。
值邑歲饑,逃亡甚衆。
忽見店外有少婦,守五、六歲童子,哭甚恸。
問之店主,蓋店鄰伍家婦氏孟,其夫伍元外出,六年無耗。
姑死無棺木,自鬻葬姑,而鬻人者嫌其有子。
孟将另鬻其子于他人,不忍生離,故哭之甚哀。
威聞而憐之曰:“吾年已半百,本不欲娶婦。
渠不嫌吾年長,吾為之葬親育子。
”店主曰:“此善舉也。
”語孟氏,氏從之。
威為市棺,擇日而殡。
殡時,氏哭言:“為母與子故,含羞失節,死無以見故母,生無以對前夫。
”聞者悉為酸楚。
威以孟房屋破漏,出資為之修理,漸治家具。
氏子名惠,使從塾師讀。
比三年,伍元歸。
路聞妻已改嫁,先至鄰店問之,店主詳述之。
元曰:“養子葬母,恩義至重,且婦已失節,願止領吾子他适,馀不與聞。
”店人以伍元之言告威,威問孟氏所願,孟言願從前夫。
威曰:“若然,令伍元暫宿于店,吾收拾馀資,明日即行。
”店主曰:“君所市家具如何?”威曰:“悉贈伍元。
” 威去五月,孟氏生雙子。
元知為王威遺種,念威恩義,善視之,因以恩、義名二子。
嗣二子九歲時,忽來一世襲武翼都尉鄭公,宿鄰店。
因子病,店居醫治不效,數日卒。
恩、義時嬉戲店外,鄭見恩相貌與子相似,且同庚,欲繼為子頂世襲名,煩店主緻意。
店主見元,元商孟氏,孟喜從之。
鄭厚酬伍元,攜恩去。
王威之從事負販也,頗有赢馀,年老旋歸,路宿梧州屬邑某鎮店。
将寝,忽聞婦女哭聲,呼店人問之。
店人曰:“有伍姓者,逃荒到此,三月前病故。
其子外出,數年無耗。
婆媳貧不能支,不得已令媳他适,故哀哭。
”威恻然曰:“其子年庚幾何?”店主曰:“其子名義,吾嘗見之,年約二十七八,面目奚似。
”威僞驚曰:“幾誤大事。
渠有銀信煩吾帶來,意欲明晨問交,今若此,當急與之。
”遂取銀數兩同店主見伍母,曰:“吾與令郎素相識。
昨遇于某處,言聞父終,欲急歸,以有一二事未妥,煩吾先帶白金數兩,暫為日用需,定于十日内必歸。
”且曰:“令郎發财,手中積蓄約有數百金。
”言已,交銀于伍母。
伍母曰:“有書信否?”曰:“無之。
煩吾口訴。
”伍母執銀不語。
威曰:“疑有錯誤乎?吾試言令郎之年庚、相貌。
”遂如店主之言細述之,伍母始信而喜。
問威姓氏,店主代答曰:“客姓王,現居小店。
”伍母得銀信,遂罷嫁媳之議。
伍義果九日歸,其積蓄亦如威言。
伍母謂義曰:“幸汝先以數金煩客寄來,不然,汝妻已他适數日。
”遂向義詳言之。
義曰:“無之。
兒交好亦無王姓者。
”伍母大異,急出銀以示義,曰:“此即寄來之銀,花費尚未盡。
王客昨宿某店,客即行,店主必知客耗,可急訪之。
”義奉母命詣店,店主曰:“王客偶得微恙,今雖愈,尚未行。
”義見威,稽首緻謝。
威驚訝動問,店主曰:“是即客代寄銀兩之伍義,今何不識也?”威笑曰:“吾實與渠無素,不忍其婆媳生離,故假托為之。
”店主欣然曰:“客誠仁人君子。
”伍義曰:“翌午謹具菲酌,恭酬鴻惠,奉獻原金,伏冀早臨。
”威曰:“原金決不受,定于趨擾矣。
”次日,威邀店主同往。
既至,義母穴窗窺客,大驚,呼子出,曰:“汝問客大名威,柳州人否?若果然,則汝生父至矣。
”義如母命問威。
威曰:“子何以知之?”義未及答,義母入曰:“君不識孟氏耶?君須發如秋霜,妾亦不敢相認。
”遂指義曰:“此君之子。
”威啞然不知所言。
孟複曰:“君别後五月,妾生二子,此其次也。
”威曰:“其兄安在?”孟曰:“九歲時,繼于鄭遊擊為子,今無信。
”曰:“伍惠何往?”孟曰:“扶柩葬賀未回。
”店主曰:“君得夫妻父子團聚,皆輕财好義之所緻也。
”威遂家于梧。
鎮外有大河,時霖潦方盛。
威偶出望水,見河心有船一隻,人衆船小,忽開巨漏,齊聲号救,岸人立視如偶。
威曰:“如有能救者,願出錢若幹以酬之。
”他船貪其重賞,齊赴拯救。
及救得人、物,而船已沉。
被救者齊赴威前緻謝。
内一官長相貌出衆,威問之曰:“貴人何往?”其人曰:“吾姓鄭,現官某郡遊擊,特告假詣賀省生母。
聞母遷徙是邑,故訪問到此。
”威見鄭衣履盡濕,邀至家相易,鄭從之。
威言于孟氏,孟曰:“得無君之子乎?”遂自牖視聽,見鄭聲音笑貌似恩,大言曰:“誰名王恩?”鄭曰:“吾之乳名。
”孟大喜,入曰:“吾即汝母。
”指威曰:“此汝生父。
”恩九歲離母,時已記事,視之,果其母。
俄頃王義出,視之,果其弟。
意外相逢,喜何如之!威問繼父母,恩曰:“悉即世。
父無子,恩世襲父爵。
”因假期已迫,定省數日而去。
威富冠一邑。
無賴某甲見威多金,自造僞票,用既死人作中代,向威索銀。
威不應,甲訟之。
官據字斷威如數歸償,以一月為限。
未幾,舊官謝事,新尹到任。
威方欲呈明,而尹已差傳,并将中代之子傳至。
官令甲書中代之子姓名,甲書畢呈于官。
官視而笑,複問中人之子曰:“甲借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