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詹如仙
關燈
小
中
大
至,奈何以夢寐視之?”葉始悟。
三年後,仙姑果至,見葉等功修已成,喜不自勝。
一日,同葉等下山遊矚,有二役押一犯官由山下過,忽澗中出一虎,直赴犯官,張欲往救,仙姑止之。
眼看虎噬犯官,飽其肉而去。
張曰:“往日師以慈悲為心,今何坐視而不救?”仙姑曰:“犯官非他,即爾仇人宿某。
”張聞之愕然。
仙姑手指背負笊籬曰:“此爾之功臣也。
使化爾真身,冒名京控,宿以之罷官,故獲罪充軍,路由此過。
”張伏地叩謝曰:“久欲複仇,未獲鈞命,不敢私往。
今得目睹仇人喪虎腹,不啻手刃也,何快如之!” 葉長青有硯友彭琏,宦遊四十馀年,罷官歸裡,泛舟洞庭。
忽對面來畫船二隻,錦纜繡缦,備極豪華。
内一少年高坐,旁列二美人陪飲,皆明眸皓齒,翠黛雲容,世所罕有。
彭審視少年,識是長青,不禁大呼曰:“葉兄别來無恙乎?”葉停舟,立邀彭某過船,重整酒馔,賓主對飲。
彭曰:“自别芝顔,四十馀載,屈指壽數,足下應年屆古稀,何仍豐昌若是?”葉曰:“得仙人駐顔術,故不知老之将至爾。
”彭曰:“适才同飲者為誰?”曰:“山荊耳。
”彭訝曰:“聞君山居,尚不得屢還舊府,何以複婚于兩湖耶?”葉曰:“其話甚長,未遑細述。
仆未回山莊,茲已數載,有一家信敢煩迂道寄之。
”彭應諾。
葉助之資斧,贈以珠玉,其值不下千馀金。
彭喜出望外,受書而行。
至,見葉門如市,宅之壯麗,生平未睹。
既相見,葉蓋頒白人也,大疑。
彭曰:“昨于洞庭得晤尊顔,君何旋歸之速也?”葉曰:“無之。
仆居虎伏峪月馀而歸,嗣未遠遊,仆豈有分身術得赴洞庭耶?”彭曰:“君之家報,弟已帶來。
”欲取懷而與,探之,已無有矣。
彭頗疑訝。
談次,問曰:“君嫡配伍夫人居諸何如?”葉曰:“吾不知也。
想伍氏亦已改嫁他人,子孫滿前矣。
”言已,呼二子三孫出與彭見,曰:“長幼之節不可廢也。
”彭留戀數日而去。
景氏之子因知有嫡母伍氏。
彭家與葉鄰村,至家,與老母言遇葉某之奇。
母曰:“爾何言之誣耶?前葉某傷人,逃難三月而歸。
其妻伍氏以面目殊異,閉門不納。
轉眼複有真容,言仙人授僞面以遠禍,伍始信之。
未幾,聞官獲葉某矣;未幾,聞葉某死于囹圄矣。
伍領屍殡葬,乃一藜杖。
嗣聞張氏京控,又聞宿某獲罪充軍,死于路,葉始敢以真容與人周旋。
現在其次子為郡守,今科二孫同領鄉薦,賀客往來,榮耀方盛。
”彭聞之而惑滋甚,急備儀物,自往葉家賀之。
見葉之容止與山莊所見了無殊異,遂與曆述所遇。
葉曰:“惟仆于山莊納妻景氏屬實,其馀悉屬虛無。
”伍所生之子孫悉知山莊有庶母,長子懷德心疑其事,詣彭細詢,彭為詳言之。
德曰:“若然,吾父必仙人。
”因托故他出,暗邀彭造山莊視之,景子懷義、懷玉接待孔殷。
德欲朝父,義曰:“數日前,父言彭客與大兄某日必至,吾不可再留人世,以駭物聽。
今早省父,已不知所往。
”德留數日,欲回。
義欲同回省父,兼朝嫡母,德從之。
至家,人言太公于數日前出遊未歸,德、義等俱意父或有來時,數年無耗,亦無望矣。
一日,伍與子孫共話,忽見少年男婦三人盛服入。
審視之,乃夫與詹氏、張氏,大喜。
詳語家人,令各按次朝拜。
張歸家葬親,葉同詹氏歸省父母。
張為親繼子,葬親畢,葉等始面伍告辭,轉瞬已杳。
虛白道人曰:葉生一身享仙凡富貴之福,三地一時,其德安在哉?曰:秉性剛直耳。
由是觀之,可知有小德者享小福,有大德者享大福;若無德者,必不免于六極,其何福之有? 借彭琏母子補出三處安置及前事未暇詳叙者,文法錯綜入妙。
馬竹吾 此篇頭緒甚多,而其間起伏照應處,俱見匠心。
讀竟,想見先生當日不知如何經營而始有此佳構。
人謂有《聊齋》而是書不能并傳于後,餘謂有是書而《聊齋》亦不得擅美于前。
後之閱者,或不以餘言為謬也!尹亦山 通體以道姑作線,頭緒雖多,絲毫不亂,備極經營慘淡之緻。
程伯孚
三年後,仙姑果至,見葉等功修已成,喜不自勝。
一日,同葉等下山遊矚,有二役押一犯官由山下過,忽澗中出一虎,直赴犯官,張欲往救,仙姑止之。
眼看虎噬犯官,飽其肉而去。
張曰:“往日師以慈悲為心,今何坐視而不救?”仙姑曰:“犯官非他,即爾仇人宿某。
”張聞之愕然。
仙姑手指背負笊籬曰:“此爾之功臣也。
使化爾真身,冒名京控,宿以之罷官,故獲罪充軍,路由此過。
”張伏地叩謝曰:“久欲複仇,未獲鈞命,不敢私往。
今得目睹仇人喪虎腹,不啻手刃也,何快如之!” 葉長青有硯友彭琏,宦遊四十馀年,罷官歸裡,泛舟洞庭。
忽對面來畫船二隻,錦纜繡缦,備極豪華。
内一少年高坐,旁列二美人陪飲,皆明眸皓齒,翠黛雲容,世所罕有。
彭審視少年,識是長青,不禁大呼曰:“葉兄别來無恙乎?”葉停舟,立邀彭某過船,重整酒馔,賓主對飲。
彭曰:“自别芝顔,四十馀載,屈指壽數,足下應年屆古稀,何仍豐昌若是?”葉曰:“得仙人駐顔術,故不知老之将至爾。
”彭曰:“适才同飲者為誰?”曰:“山荊耳。
”彭訝曰:“聞君山居,尚不得屢還舊府,何以複婚于兩湖耶?”葉曰:“其話甚長,未遑細述。
仆未回山莊,茲已數載,有一家信敢煩迂道寄之。
”彭應諾。
葉助之資斧,贈以珠玉,其值不下千馀金。
彭喜出望外,受書而行。
至,見葉門如市,宅之壯麗,生平未睹。
既相見,葉蓋頒白人也,大疑。
彭曰:“昨于洞庭得晤尊顔,君何旋歸之速也?”葉曰:“無之。
仆居虎伏峪月馀而歸,嗣未遠遊,仆豈有分身術得赴洞庭耶?”彭曰:“君之家報,弟已帶來。
”欲取懷而與,探之,已無有矣。
彭頗疑訝。
談次,問曰:“君嫡配伍夫人居諸何如?”葉曰:“吾不知也。
想伍氏亦已改嫁他人,子孫滿前矣。
”言已,呼二子三孫出與彭見,曰:“長幼之節不可廢也。
”彭留戀數日而去。
景氏之子因知有嫡母伍氏。
彭家與葉鄰村,至家,與老母言遇葉某之奇。
母曰:“爾何言之誣耶?前葉某傷人,逃難三月而歸。
其妻伍氏以面目殊異,閉門不納。
轉眼複有真容,言仙人授僞面以遠禍,伍始信之。
未幾,聞官獲葉某矣;未幾,聞葉某死于囹圄矣。
伍領屍殡葬,乃一藜杖。
嗣聞張氏京控,又聞宿某獲罪充軍,死于路,葉始敢以真容與人周旋。
現在其次子為郡守,今科二孫同領鄉薦,賀客往來,榮耀方盛。
”彭聞之而惑滋甚,急備儀物,自往葉家賀之。
見葉之容止與山莊所見了無殊異,遂與曆述所遇。
葉曰:“惟仆于山莊納妻景氏屬實,其馀悉屬虛無。
”伍所生之子孫悉知山莊有庶母,長子懷德心疑其事,詣彭細詢,彭為詳言之。
德曰:“若然,吾父必仙人。
”因托故他出,暗邀彭造山莊視之,景子懷義、懷玉接待孔殷。
德欲朝父,義曰:“數日前,父言彭客與大兄某日必至,吾不可再留人世,以駭物聽。
今早省父,已不知所往。
”德留數日,欲回。
義欲同回省父,兼朝嫡母,德從之。
至家,人言太公于數日前出遊未歸,德、義等俱意父或有來時,數年無耗,亦無望矣。
一日,伍與子孫共話,忽見少年男婦三人盛服入。
審視之,乃夫與詹氏、張氏,大喜。
詳語家人,令各按次朝拜。
張歸家葬親,葉同詹氏歸省父母。
張為親繼子,葬親畢,葉等始面伍告辭,轉瞬已杳。
虛白道人曰:葉生一身享仙凡富貴之福,三地一時,其德安在哉?曰:秉性剛直耳。
由是觀之,可知有小德者享小福,有大德者享大福;若無德者,必不免于六極,其何福之有? 借彭琏母子補出三處安置及前事未暇詳叙者,文法錯綜入妙。
馬竹吾 此篇頭緒甚多,而其間起伏照應處,俱見匠心。
讀竟,想見先生當日不知如何經營而始有此佳構。
人謂有《聊齋》而是書不能并傳于後,餘謂有是書而《聊齋》亦不得擅美于前。
後之閱者,或不以餘言為謬也!尹亦山 通體以道姑作線,頭緒雖多,絲毫不亂,備極經營慘淡之緻。
程伯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