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瓊華島
關燈
小
中
大
向青雲,瓊州人。
聰明蓋世,工于染翰,遐迩知名,而不得采一芹。
其父在日,以泛海為業;家計蕭條,仍理父業。
同夥七人,俱以向文弱,使司會計,不令操重務。
向念十馀年功苦一旦盡付流水,未免心熱,遂将素肄詩文悉攜船上,另置一艙,停舟時披讀,以破悶懷。
一日,放船正好,忽西北風大作,急下錨而錨本斷,緊持舵而舵杆折,舟忽縱忽橫,惟任其随風飄流而已。
其風三日夜不止,及至風息船住,六人盡沒于水,惟存向一人。
視艙水已過半,幸船止于山麓,可躍而下,遂急運書籍糧米等物。
運甫畢而船沉。
上視十數步外有石洞,雖不深廣,亦可暫避風雨。
向已三日不食,急欲造飯,而船上所載之淡水已沒于海,不得已以海水煮米,鹹難下咽。
甫二日,哮喘難支。
忽見洞旁有濕痕,審視,細流涓涓,殆類器漏。
嘗之,甚甘。
以盂接之,半日僅溢兩碗許,然以為飲食,亦足一人需,方寸為之少寬。
飯後,時于洞左右遊矚,半裡之遙,見有蚰蜒小徑,似嘗有人往來。
向遂衣冠,攀藤附葛而上,忽見雞犬桑麻,無異中國。
少頃,有數少年自莊中出,皆明時服飾,見向,俱驚訝卻退。
未幾,一老人來曰:“此華夏人物。
”邀至家,具酒食,問向姓名。
向以實告。
老人曰:“君衣冠是時王之制否?”向曰:“然。
”老人曰:“此地名瓊華島,地面縱橫各四百裡。
島人惟張、趙二姓,世結婚姻,相傳系蜀漢名将之後。
蓋安樂公東遷之時,張、趙二公之後人有隐于海濱者,後淩夷,以船為家,被風飄泊至此。
彼時惟各遺一幼子,天降二仙女以為之配,生育日繁,迄今丁壯已有二十馀萬,吾張公之後。
”向曰:“有君師否?”曰:“有之。
衆于二姓中擇秉性平和者數人,阄立其一,聽其約束。
若薨,另行擇立,不世及。
”向問賦稅輕重。
老人曰:“此地無所謂賦稅,有沃田三十頃,攤夫耕種,以所獲子粒奉君上,其馀地畝毫無所斂。
”向方欲再問風土人情,老人曰:“有一奇事,吾有笄女未字于人,連宵夢仙人曰‘當配中華人’。
因思亘古未見中華人,夢何妄也?今君到此,天作之合,今宵即令事君。
”向唯唯。
老人辭去。
向思羁旅之人,每苦無所依,今得婚此,竊喜衣食有賴。
然及燃燈時無耗,向心疑曰:“事中寝耶?抑另擇吉日耶?”未幾,有紅妝麗人出,曰:“請官人就寝。
”向莫知所以,堅坐不動。
女複曰:“卧榻在内室,請官人從妾入。
”向遂從女入,見室炳雙燭,紅帳鮮新,而帳内無人,疑甚。
既而麗人合戶,始知麗人即新人。
向曰:“合卺之禮,僅如此也?”女曰:“此上等儀禮。
下次室無燈燭,歡會終夜,不知妍媸。
”向不覺為之噴飯,曰:“明晨有何禮數?”女曰:“無之,但随妾稱呼已耳。
”及寝,俨然處子,而毫無羞慚。
次日,向曰:“海邊尚存用物若幹,祈遣人從仆往取。
”女從之。
女見書曰:“此何物?”向以書對。
女曰:“有何用處?”曰:“讀之可得功名。
”曰:“君試讀與妾聽。
”向遂披時文,按節循拍,抑揚讀之。
女曰:“高低相宜,頓挫有節,島中之歌無出此右者。
”向複将五、七言律詩對女讀之。
女曰:“語異韻同,更覺盈耳。
”向讀于室,女聽之,恒終夜不厭。
向偶立門外,見一少年紾年長者之背,旁觀者笑曰:“如此強壯,尚不敵十馀歲之童子。
”問之,渠蓋胞兄弟也。
又見一少婦負氣而行,一人強留之。
衆人曰:“彼欲大歸,即宜聽之,何為強留?”問之,渠蓋夫婦也。
向曰:“何無倫常如此?”向厭室徒壁立,手書匾聯以潤之。
張偶見之,曰:“此中華絕技,仆之家藏殆不及此。
”回首見書,曰:“此中華書籍乎?”曰:“然。
”張曰:“書中所言何事?”向曰:“大概五倫五常,孝弟忠信耳。
”張問何為五倫,向大略言之。
張曰:“此誠仆聞所未聞。
有此名士,不可不禀于上人。
”遂去。
多時,同一中年人來,像貌超群,服飾埒于張。
向略與為禮。
張曰:“适才所言之五倫,祈詳言之
聰明蓋世,工于染翰,遐迩知名,而不得采一芹。
其父在日,以泛海為業;家計蕭條,仍理父業。
同夥七人,俱以向文弱,使司會計,不令操重務。
向念十馀年功苦一旦盡付流水,未免心熱,遂将素肄詩文悉攜船上,另置一艙,停舟時披讀,以破悶懷。
一日,放船正好,忽西北風大作,急下錨而錨本斷,緊持舵而舵杆折,舟忽縱忽橫,惟任其随風飄流而已。
其風三日夜不止,及至風息船住,六人盡沒于水,惟存向一人。
視艙水已過半,幸船止于山麓,可躍而下,遂急運書籍糧米等物。
運甫畢而船沉。
上視十數步外有石洞,雖不深廣,亦可暫避風雨。
向已三日不食,急欲造飯,而船上所載之淡水已沒于海,不得已以海水煮米,鹹難下咽。
甫二日,哮喘難支。
忽見洞旁有濕痕,審視,細流涓涓,殆類器漏。
嘗之,甚甘。
以盂接之,半日僅溢兩碗許,然以為飲食,亦足一人需,方寸為之少寬。
飯後,時于洞左右遊矚,半裡之遙,見有蚰蜒小徑,似嘗有人往來。
向遂衣冠,攀藤附葛而上,忽見雞犬桑麻,無異中國。
少頃,有數少年自莊中出,皆明時服飾,見向,俱驚訝卻退。
未幾,一老人來曰:“此華夏人物。
”邀至家,具酒食,問向姓名。
向以實告。
老人曰:“君衣冠是時王之制否?”向曰:“然。
”老人曰:“此地名瓊華島,地面縱橫各四百裡。
島人惟張、趙二姓,世結婚姻,相傳系蜀漢名将之後。
蓋安樂公東遷之時,張、趙二公之後人有隐于海濱者,後淩夷,以船為家,被風飄泊至此。
彼時惟各遺一幼子,天降二仙女以為之配,生育日繁,迄今丁壯已有二十馀萬,吾張公之後。
”向曰:“有君師否?”曰:“有之。
衆于二姓中擇秉性平和者數人,阄立其一,聽其約束。
若薨,另行擇立,不世及。
”向問賦稅輕重。
老人曰:“此地無所謂賦稅,有沃田三十頃,攤夫耕種,以所獲子粒奉君上,其馀地畝毫無所斂。
”向方欲再問風土人情,老人曰:“有一奇事,吾有笄女未字于人,連宵夢仙人曰‘當配中華人’。
因思亘古未見中華人,夢何妄也?今君到此,天作之合,今宵即令事君。
”向唯唯。
老人辭去。
向思羁旅之人,每苦無所依,今得婚此,竊喜衣食有賴。
然及燃燈時無耗,向心疑曰:“事中寝耶?抑另擇吉日耶?”未幾,有紅妝麗人出,曰:“請官人就寝。
”向莫知所以,堅坐不動。
女複曰:“卧榻在内室,請官人從妾入。
”向遂從女入,見室炳雙燭,紅帳鮮新,而帳内無人,疑甚。
既而麗人合戶,始知麗人即新人。
向曰:“合卺之禮,僅如此也?”女曰:“此上等儀禮。
下次室無燈燭,歡會終夜,不知妍媸。
”向不覺為之噴飯,曰:“明晨有何禮數?”女曰:“無之,但随妾稱呼已耳。
”及寝,俨然處子,而毫無羞慚。
次日,向曰:“海邊尚存用物若幹,祈遣人從仆往取。
”女從之。
女見書曰:“此何物?”向以書對。
女曰:“有何用處?”曰:“讀之可得功名。
”曰:“君試讀與妾聽。
”向遂披時文,按節循拍,抑揚讀之。
女曰:“高低相宜,頓挫有節,島中之歌無出此右者。
”向複将五、七言律詩對女讀之。
女曰:“語異韻同,更覺盈耳。
”向讀于室,女聽之,恒終夜不厭。
向偶立門外,見一少年紾年長者之背,旁觀者笑曰:“如此強壯,尚不敵十馀歲之童子。
”問之,渠蓋胞兄弟也。
又見一少婦負氣而行,一人強留之。
衆人曰:“彼欲大歸,即宜聽之,何為強留?”問之,渠蓋夫婦也。
向曰:“何無倫常如此?”向厭室徒壁立,手書匾聯以潤之。
張偶見之,曰:“此中華絕技,仆之家藏殆不及此。
”回首見書,曰:“此中華書籍乎?”曰:“然。
”張曰:“書中所言何事?”向曰:“大概五倫五常,孝弟忠信耳。
”張問何為五倫,向大略言之。
張曰:“此誠仆聞所未聞。
有此名士,不可不禀于上人。
”遂去。
多時,同一中年人來,像貌超群,服飾埒于張。
向略與為禮。
張曰:“适才所言之五倫,祈詳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