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狐夫人
關燈
小
中
大
馮範,字價人,太原故家子。
十五入泮,出就外傅。
塾隔一巷,路經楊太史之第。
晨興赴塾,見及笄女郎獨立門内。
微睨之,如新荷垂露,濃杏含煙,豔絕之姿,世無其匹。
範疑為太史女,趨而過。
後往來辄見之,眉目傳情,久忘顧忌,遂朗吟曰:“有緣千裡會相逢,對面無緣各西東。
”見辄吟之。
一日吟甫畢,女郎執一紙封,擲于街心。
範拾而啟之,内雲:“漫道紅繩牽月老,良媒孰見到桑中?”範吟畢狂喜,見前後無人,遽入其門,握腕接吻,女無愠色。
急請會期,女曰:“晚上來,吾在此也。
”範見女臂著金玉钏各一雙,遂脫其玉钏一隻而去。
及晚,女果在焉。
女約範同入,範不敢。
女曰:“但行不離我身,雖遇人,自無妨。
”範從之,穿廊越榭,果憧憧往來俱若弗見之也者。
至後樓,幕卷衾橫,知為女郎卧室,遂相狎。
竟夜之歡,女似不堪,曰:“狂郎自知有己,不知有人。
”範曰:“并難自由。
”未幾,雙雙睡去。
女醒,搖範曰:“貪歡忘曉矣!”範起,見日已向午,憂形于色。
女曰:“勿憂。
”乃以紅巾授範曰:“執此出入,勿與人語可也。
”後範無論晨昏,門啟即入。
及半年,無知覺者。
一日,範父将為議婚某家,與範商之,範辄搖首不語。
問之再三,乃曰:“非楊太史之家不欲。
”範父曰:“太史與有年誼,果有笄女,媒之當無不諧。
”範曰:“兒見之屢屢。
”乃使人探訪。
複命曰:“太史無及笄女,且聞太史後樓多狐,常托化人形,曩所見未必非狐。
”範父懼,不令範出門,且急為謀婚。
聞董太守之女麗而賢,媒定之後,急為完婚。
成婚之夕,範視新人與前所交狐女分毫無異,大駭。
轉瞬間忽有二新人,即送女之客不能辨也。
範母曰:“吾一生止此子,不欲令有狐婦,可急去。
”二新人俱笑而不言。
又曰:“物既能化為人,羞惡之心亦應有之,身為人憎而靦顔在此,不恥耶?”言已,頓亡其一。
聞暗中雲:“老母不欲有狐婦,此願難遂也。
”後董氏歸省,姑限以半月,辄三日歸。
問之,曰:“鄰人娶婦,恐見新人,故送兒還也。
”姑信之。
及晚,謂範曰:“妾與狐姊,君亦能真識于其間乎?”範曰:“仆識之,他人不能。
”女笑曰:“恐君亦屬皮相者。
”及半月,董人送女至,始知先期而來者乃狐婦也。
夏夜,範母偶得時疾,急呼董氏,氏應聲而至。
見姑吐洩不止,症候甚危,氏曰:“媳蓄有藥丸,專醫此病,不知姑敢嘗否?”曰:“可急取來。
”氏取藥與姑服之,病立愈。
及曉,董氏朝姑,姑曰:“今夜若汝不以藥丸救我,此時早赴冥路矣。
”董氏曰:“今夜不知姑病,實未嘗以藥丸相救。
”始知醫藥皆出自狐手,由是甚德狐。
後董歸則狐來,明知為狐,亦不之禁。
比三年,董生一子,因産緻疾卒,董母哭之恸。
從媪曰:“勿哭,吾家姑娘固未死,現在内庭應客。
”董母趨視之,果然。
曰:“吾女猶在,棺中誰之屍也?”姑告之故。
董母曰:“貌猶吾女,即吾女也。
不知如吾女者,肯以吾為母否?”狐聞之,伏地呼母,董母反悲為喜。
範母子雖有喪媳之戚,而有狐婦代為操作,悲思弗深。
于是停喪在堂,扶柩厝野,無哭者焉。
董氏之遺子命名相如,狐鞠育有術,保之如己出。
範以此弦斷弗續,家人有時稱為狐夫人,狐亦莫之怪也。
相如及長,聰明秀麗,弱冠入泮。
未幾,範亦病卒。
相如以父沒,無所嚴憚,荒于遨遊,不事舉業,大母母氏叱辱交加,不顧也。
且以為在家終有管束,乃竊白镪若幹兩,攜帶衣物亡去,以為囊中有物,遨遊不患無資。
狐夫人以術取回之。
複以為典當衣物,可支年許。
狐夫人以術焚之。
不出旬日,相如空乏甚,欲歸家而心慚,欲投友而面赧,進退維谷,陡生拙念,而終不忍為。
獨步野外,腹餒難忍,缢遂決。
解帶系木,伸頸而缢。
缢後,覺有人解釋之,蘇而目之,蓋頒白老人也。
移時起謝,問曰:“老先生尊姓?”曰:“仆姓史,字得仁,今八十馀歲。
君正妙齡,何緣而出此?仆家違此不遠,可至寒舍詳叙。
”既至,相如自道姓名,曆言遭遇之艱。
史曰:“咎不在繼母,使君勤攻誦讀,何有叱辱之加?”遂馔以酒食。
已,史曰:“送君還舊府何如?不然,仆閑園中有草舍三楹,可以下帷讀,君能甘其寂寞乎?”相如曰:“能,但慮膏火無出。
”史曰:“此小事耳。
”遂引相如自内庭曲曲達園入室。
史曰:“此園
十五入泮,出就外傅。
塾隔一巷,路經楊太史之第。
晨興赴塾,見及笄女郎獨立門内。
微睨之,如新荷垂露,濃杏含煙,豔絕之姿,世無其匹。
範疑為太史女,趨而過。
後往來辄見之,眉目傳情,久忘顧忌,遂朗吟曰:“有緣千裡會相逢,對面無緣各西東。
”見辄吟之。
一日吟甫畢,女郎執一紙封,擲于街心。
範拾而啟之,内雲:“漫道紅繩牽月老,良媒孰見到桑中?”範吟畢狂喜,見前後無人,遽入其門,握腕接吻,女無愠色。
急請會期,女曰:“晚上來,吾在此也。
”範見女臂著金玉钏各一雙,遂脫其玉钏一隻而去。
及晚,女果在焉。
女約範同入,範不敢。
女曰:“但行不離我身,雖遇人,自無妨。
”範從之,穿廊越榭,果憧憧往來俱若弗見之也者。
至後樓,幕卷衾橫,知為女郎卧室,遂相狎。
竟夜之歡,女似不堪,曰:“狂郎自知有己,不知有人。
”範曰:“并難自由。
”未幾,雙雙睡去。
女醒,搖範曰:“貪歡忘曉矣!”範起,見日已向午,憂形于色。
女曰:“勿憂。
”乃以紅巾授範曰:“執此出入,勿與人語可也。
”後範無論晨昏,門啟即入。
及半年,無知覺者。
一日,範父将為議婚某家,與範商之,範辄搖首不語。
問之再三,乃曰:“非楊太史之家不欲。
”範父曰:“太史與有年誼,果有笄女,媒之當無不諧。
”範曰:“兒見之屢屢。
”乃使人探訪。
複命曰:“太史無及笄女,且聞太史後樓多狐,常托化人形,曩所見未必非狐。
”範父懼,不令範出門,且急為謀婚。
聞董太守之女麗而賢,媒定之後,急為完婚。
成婚之夕,範視新人與前所交狐女分毫無異,大駭。
轉瞬間忽有二新人,即送女之客不能辨也。
範母曰:“吾一生止此子,不欲令有狐婦,可急去。
”二新人俱笑而不言。
又曰:“物既能化為人,羞惡之心亦應有之,身為人憎而靦顔在此,不恥耶?”言已,頓亡其一。
聞暗中雲:“老母不欲有狐婦,此願難遂也。
”後董氏歸省,姑限以半月,辄三日歸。
問之,曰:“鄰人娶婦,恐見新人,故送兒還也。
”姑信之。
及晚,謂範曰:“妾與狐姊,君亦能真識于其間乎?”範曰:“仆識之,他人不能。
”女笑曰:“恐君亦屬皮相者。
”及半月,董人送女至,始知先期而來者乃狐婦也。
夏夜,範母偶得時疾,急呼董氏,氏應聲而至。
見姑吐洩不止,症候甚危,氏曰:“媳蓄有藥丸,專醫此病,不知姑敢嘗否?”曰:“可急取來。
”氏取藥與姑服之,病立愈。
及曉,董氏朝姑,姑曰:“今夜若汝不以藥丸救我,此時早赴冥路矣。
”董氏曰:“今夜不知姑病,實未嘗以藥丸相救。
”始知醫藥皆出自狐手,由是甚德狐。
後董歸則狐來,明知為狐,亦不之禁。
比三年,董生一子,因産緻疾卒,董母哭之恸。
從媪曰:“勿哭,吾家姑娘固未死,現在内庭應客。
”董母趨視之,果然。
曰:“吾女猶在,棺中誰之屍也?”姑告之故。
董母曰:“貌猶吾女,即吾女也。
不知如吾女者,肯以吾為母否?”狐聞之,伏地呼母,董母反悲為喜。
範母子雖有喪媳之戚,而有狐婦代為操作,悲思弗深。
于是停喪在堂,扶柩厝野,無哭者焉。
董氏之遺子命名相如,狐鞠育有術,保之如己出。
範以此弦斷弗續,家人有時稱為狐夫人,狐亦莫之怪也。
相如及長,聰明秀麗,弱冠入泮。
未幾,範亦病卒。
相如以父沒,無所嚴憚,荒于遨遊,不事舉業,大母母氏叱辱交加,不顧也。
且以為在家終有管束,乃竊白镪若幹兩,攜帶衣物亡去,以為囊中有物,遨遊不患無資。
狐夫人以術取回之。
複以為典當衣物,可支年許。
狐夫人以術焚之。
不出旬日,相如空乏甚,欲歸家而心慚,欲投友而面赧,進退維谷,陡生拙念,而終不忍為。
獨步野外,腹餒難忍,缢遂決。
解帶系木,伸頸而缢。
缢後,覺有人解釋之,蘇而目之,蓋頒白老人也。
移時起謝,問曰:“老先生尊姓?”曰:“仆姓史,字得仁,今八十馀歲。
君正妙齡,何緣而出此?仆家違此不遠,可至寒舍詳叙。
”既至,相如自道姓名,曆言遭遇之艱。
史曰:“咎不在繼母,使君勤攻誦讀,何有叱辱之加?”遂馔以酒食。
已,史曰:“送君還舊府何如?不然,仆閑園中有草舍三楹,可以下帷讀,君能甘其寂寞乎?”相如曰:“能,但慮膏火無出。
”史曰:“此小事耳。
”遂引相如自内庭曲曲達園入室。
史曰:“此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