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七(十七則)
關燈
小
中
大
,不複叙用,即追陸蟄、鄭餘慶、韓臯、陽城還京師,起姜公輔為刺史。
人情大悅,百姓相聚歡呼。
又謀奪宦者兵,既以範希朝及其客韓泰總統京西諸城鎮行營兵馬,中人尚未悟。
會諸将以狀來辭,始大怒,令其使歸告其将,“無以兵屬人”。
當是時,此計若成,兵柄歸外朝,則定策國老等事,必不至後日之患矣!所交黨與,如陸質、呂溫、李景儉、韓晔、劉禹錫、柳宗元。
皆一時豪俊知名之士,惟其居心不正,好謀務速,欲盡據大權,如鄭珣瑜、高郢、武元衡稍異己者,皆亟斥徙,以故不旋踵而身陷罪戮。
後世蓋有居怌、文之地,而但務嘯引沾沾小人以為鷹犬者,殆又不足以望其百一雲。
白樂天諷谏,元和四年作,其中《賣炭翁》一篇,蓋為宮市,然則未嘗能絕也。
五十弦瑟 李商隐詩雲“錦瑟無端五十弦”,說者以為錦瑟者,令狐丞相侍兒小名,此篇皆寓言,而不知五十弦所起。
劉昭《釋名》箜篌雲:“師延所作靡靡之樂,蓋空國之侯所作也。
”段安節《樂府錄》雲:“箜篌乃鄭、衛之音,以其亡國之聲,故号空國之侯,亦曰坎侯。
”吳兢《解題》雲:“漢武依琴造坎侯,言坎坎應節也。
後訛為箜篌。
”予按《史記·封禅書》雲:“漢公孫卿為武帝言:‘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
’于是武帝益召歌兒,作二十五弦及空侯。
”應劭曰:“帝令樂人侯調始造此器。
”《前漢·郊祀志》備書此事,言“空侯瑟自此起。
”顔師古不引劭所注,然則二樂本始,曉然可考,雖劉、吳博洽,亦不深究,且“空”元非國名,其說尤穿鑿也。
《初學記》、《太平禦覽》編載樂事,亦遺而不書。
《莊子》言“魯遵調瑟,二十五弦皆動”,蓋此雲。
《續漢書》雲“靈帝胡服作箜篌”,亦非也。
遷固用疑字 東坡作《趙德麟字說》雲:“漢武帝獲白麟,司馬遷、班固書曰‘獲一角獸,蓋麟雲’,蓋之為言,疑之也。
”予觀《史》、《漢》所紀事,凡緻疑者,或曰若,或曰雲,或曰焉,或曰蓋,其語舒緩含深意,姑以《封禅書》、《郊祀志》考之,漫記于此。
“雍州好畤,自古諸神祠皆聚雲。
蓋黃帝時嘗用事,雖晚周亦郊焉。
”“三神山,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
”“未能至,望見之焉。
”新垣平望氣言:“有神氣,成五采,若人冠絻焉。
”“權火舉而祠,若光輝然屬大焉。
”“出長安門,若見五人于道北。
”“蓋夜緻王夫人之貌雲,天子自帷中望見焉。
”“登中嶽太室。
從官在山下聞若有言萬歲者雲。
”“祭封禅祠,其夜若有光。
”封栾大诏:“天若遺朕士而大通焉。
”河東迎鼎,“有黃雲蓋焉。
”“見神人東萊山,若雲欲見天子。
”方士言“蓬萊諸神若将可得。
”“天子為塞河,興通天台,若見有光雲。
”“獲若石雲于陳倉。
”此外如所謂“及群臣有言老父,則大以為仙人也。
”“可為觀,如缑城,神人宜可緻。
”“天旱,意乾封乎?”“然其效可睹矣。
”詞旨亦相似。
僭亂的對 王莽竊位稱新室,公孫述稱成家,袁術稱仲家,董卓郿塢,公孫瓒易京,皆自然的對也。
月不勝火《莊子·外物篇》:“利害相摩,生火甚多,衆人焚和,月固不勝火,于是乎有僓然而道盡。
”注雲:“大而暗則多累,小而明則知分。
”東坡所引,乃曰:“郭象以為大而暗,不若小而明。
陋哉斯言也!為更之曰,月固不勝燭,言明于大者必晦于小,月能燭天地,而不能燭毫厘,此其所以不勝火也,然卒之火勝月耶?月勝火耶?”予記朱元成《萍洲可談》所載:“王荊公在修撰經義局,因見舉燭,言:‘佛書有日月燈光明佛,燈光豈足以配日月乎?’呂惠卿曰:‘日煜乎晝,月煜乎夜,燈煜乎日月所不及,其用無差别也。
’公大以為然,蓋發言中理,出人意表雲。
”予妄意《莊子》之旨,謂人心如月,湛然虛靜,而為利害所薄,生火熾然,以焚其和,則月不能勝之矣,非論其明暗也。
靈台有持 《莊子·庚桑楚篇》雲:“靈台者,有持而不知其所持,而不可持者也。
”郭象雲:“有持者,謂不動于物耳,其實非持。
若知其所持而持之,持則失也。
”陳碧虛雲:“真宰存焉,随其成心而師之。
”予謂是皆置論于言意之表,玄之又玄,複采莊子之語以為說,而于本旨殆不然也。
嘗記洪慶善雲:“此一章謂持心有道,苟為不知其所以持之,則不複可持矣。
”蓋前二人解釋者,為兩“而”字所惑,故從而為之辭。
董仲舒災異對漢武帝建元六年,遼東高廟、長陵高園殿災,董仲舒居家推說其意,草藁未上,主父偃竊其書奏之。
上召視諸儒,仲舒弟子呂步舒不知其師書,以為大愚。
于是下仲舒吏,當死,诏赦之。
仲舒遂不敢複言災異。
此本傳所書。
而《五行志》載其對曰:“漢當亡秦大敝之後,承其下
人情大悅,百姓相聚歡呼。
又謀奪宦者兵,既以範希朝及其客韓泰總統京西諸城鎮行營兵馬,中人尚未悟。
會諸将以狀來辭,始大怒,令其使歸告其将,“無以兵屬人”。
當是時,此計若成,兵柄歸外朝,則定策國老等事,必不至後日之患矣!所交黨與,如陸質、呂溫、李景儉、韓晔、劉禹錫、柳宗元。
皆一時豪俊知名之士,惟其居心不正,好謀務速,欲盡據大權,如鄭珣瑜、高郢、武元衡稍異己者,皆亟斥徙,以故不旋踵而身陷罪戮。
後世蓋有居怌、文之地,而但務嘯引沾沾小人以為鷹犬者,殆又不足以望其百一雲。
白樂天諷谏,元和四年作,其中《賣炭翁》一篇,蓋為宮市,然則未嘗能絕也。
五十弦瑟 李商隐詩雲“錦瑟無端五十弦”,說者以為錦瑟者,令狐丞相侍兒小名,此篇皆寓言,而不知五十弦所起。
劉昭《釋名》箜篌雲:“師延所作靡靡之樂,蓋空國之侯所作也。
”段安節《樂府錄》雲:“箜篌乃鄭、衛之音,以其亡國之聲,故号空國之侯,亦曰坎侯。
”吳兢《解題》雲:“漢武依琴造坎侯,言坎坎應節也。
後訛為箜篌。
”予按《史記·封禅書》雲:“漢公孫卿為武帝言:‘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為二十五弦。
’于是武帝益召歌兒,作二十五弦及空侯。
”應劭曰:“帝令樂人侯調始造此器。
”《前漢·郊祀志》備書此事,言“空侯瑟自此起。
”顔師古不引劭所注,然則二樂本始,曉然可考,雖劉、吳博洽,亦不深究,且“空”元非國名,其說尤穿鑿也。
《初學記》、《太平禦覽》編載樂事,亦遺而不書。
《莊子》言“魯遵調瑟,二十五弦皆動”,蓋此雲。
《續漢書》雲“靈帝胡服作箜篌”,亦非也。
遷固用疑字 東坡作《趙德麟字說》雲:“漢武帝獲白麟,司馬遷、班固書曰‘獲一角獸,蓋麟雲’,蓋之為言,疑之也。
”予觀《史》、《漢》所紀事,凡緻疑者,或曰若,或曰雲,或曰焉,或曰蓋,其語舒緩含深意,姑以《封禅書》、《郊祀志》考之,漫記于此。
“雍州好畤,自古諸神祠皆聚雲。
蓋黃帝時嘗用事,雖晚周亦郊焉。
”“三神山,蓋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
”“未能至,望見之焉。
”新垣平望氣言:“有神氣,成五采,若人冠絻焉。
”“權火舉而祠,若光輝然屬大焉。
”“出長安門,若見五人于道北。
”“蓋夜緻王夫人之貌雲,天子自帷中望見焉。
”“登中嶽太室。
從官在山下聞若有言萬歲者雲。
”“祭封禅祠,其夜若有光。
”封栾大诏:“天若遺朕士而大通焉。
”河東迎鼎,“有黃雲蓋焉。
”“見神人東萊山,若雲欲見天子。
”方士言“蓬萊諸神若将可得。
”“天子為塞河,興通天台,若見有光雲。
”“獲若石雲于陳倉。
”此外如所謂“及群臣有言老父,則大以為仙人也。
”“可為觀,如缑城,神人宜可緻。
”“天旱,意乾封乎?”“然其效可睹矣。
”詞旨亦相似。
僭亂的對 王莽竊位稱新室,公孫述稱成家,袁術稱仲家,董卓郿塢,公孫瓒易京,皆自然的對也。
月不勝火《莊子·外物篇》:“利害相摩,生火甚多,衆人焚和,月固不勝火,于是乎有僓然而道盡。
”注雲:“大而暗則多累,小而明則知分。
”東坡所引,乃曰:“郭象以為大而暗,不若小而明。
陋哉斯言也!為更之曰,月固不勝燭,言明于大者必晦于小,月能燭天地,而不能燭毫厘,此其所以不勝火也,然卒之火勝月耶?月勝火耶?”予記朱元成《萍洲可談》所載:“王荊公在修撰經義局,因見舉燭,言:‘佛書有日月燈光明佛,燈光豈足以配日月乎?’呂惠卿曰:‘日煜乎晝,月煜乎夜,燈煜乎日月所不及,其用無差别也。
’公大以為然,蓋發言中理,出人意表雲。
”予妄意《莊子》之旨,謂人心如月,湛然虛靜,而為利害所薄,生火熾然,以焚其和,則月不能勝之矣,非論其明暗也。
靈台有持 《莊子·庚桑楚篇》雲:“靈台者,有持而不知其所持,而不可持者也。
”郭象雲:“有持者,謂不動于物耳,其實非持。
若知其所持而持之,持則失也。
”陳碧虛雲:“真宰存焉,随其成心而師之。
”予謂是皆置論于言意之表,玄之又玄,複采莊子之語以為說,而于本旨殆不然也。
嘗記洪慶善雲:“此一章謂持心有道,苟為不知其所以持之,則不複可持矣。
”蓋前二人解釋者,為兩“而”字所惑,故從而為之辭。
董仲舒災異對漢武帝建元六年,遼東高廟、長陵高園殿災,董仲舒居家推說其意,草藁未上,主父偃竊其書奏之。
上召視諸儒,仲舒弟子呂步舒不知其師書,以為大愚。
于是下仲舒吏,當死,诏赦之。
仲舒遂不敢複言災異。
此本傳所書。
而《五行志》載其對曰:“漢當亡秦大敝之後,承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