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曹周文骥來解兵,曰:“天下事重,無操同室戈,贻敵笑。
”及精忠聞鴻弼等敗,乃使潘曰興修好。
錦報曰:“耿王能如約者聽。
”竟未決。
鄭氏自成功時,即置六官,多僭帝制。
錦再出思明,更多 設僞官。
以陳永華為禦史總制,留守台灣,以六官協理,洪旭子洪磊吏官、楊榮戶官、鄭斌禮官、柯平刑官、楊賢工官,惟不設兵官。
置六科都事察言,承宣賓客。
諸司親軍,曰侍衛,以馮錫範為之;曰勇衛,留守永華攝之;曰左右武衛,薛進思、劉國軒為之;曰虎衛,何祐、許耀為之;曰五衛,施福為之;曰銮儀,艾祯祥為之。
又有果毅、折沖、五常、五行、五兵、左右先鋒、前鋒、後勁、中權、戎旗二十八宿營制,聽五提督節調。
凡文武事宜,皆贊畫參軍陳繩,武侍衛錫範主之。
前取饷于東甯,比得漳泉,轉運不繼,始用六官征催富民紳士。
以鄭省英為宣慰使,統督各郡錢糧。
前昌密道吳慎為屯田道,清收屯租,諸縣令以六科都事為之,皆台灣來者。
人月輸銀五分,名曰毛丁。
船計丈尺,名曰梁頭。
督造采船料,鹽司分管鹽場。
以陳達章司泉州,馮錫圭司漳州,鄭珍英司潮州。
鹽石直二錢,征饷四錢,饷司科雜稅給軍。
康熙十四年乙卯,春正月,精忠遣張文韬如泉州賀年,以五艘如約。
遣鄭斌報使,立條誓楓亭為界,自是耿鄭文好。
二月,錦殺永春民呂花。
花恃馬跳地險,不服征索,避科斂者依之。
錦使左武衛薛進思攻圍,三月不下。
永春知縣鄭時英,遣人招谕,許以不死,花出降。
釘之,沒其家産。
是月,續順公沈瑞以饒平降台灣。
瑞叔母尚氏,平南王女也,降耿時遷至漳浦,瑞尚留诏安。
廣兵圍潮,瑞趨饒平。
及潮州圍解,劉進忠移師攻之,不克。
廣兵來援,左虎衛何祐遇于百子橋,敗廣兵,瑞乃降改封懷安侯。
五月,錦率師次于海澄。
饒平之捷,劉進忠密啟于錦,請讨黃芳度。
錦亦以黃氏必死之寇,終無降理。
是月六日,發泉州,入海澄,實圖漳州。
留駐二十日,芳度不敢入見,遣其中軍朱武奉啟,意觇軍勢。
錦使鄭斌入漳宣慰,或率兵從征,或 束身自詣,終不至。
且召黃翼于關外,密使歸漳。
耿移書來征,又以病辭。
遂定計攻城。
是月,劉國軒大敗廣東于鲎母山,國軒自塗嶺之役,率所都入潮,同劉進忠行徇屬縣。
諸縣堅守,國軒兵老糧乏,欲退守潮州後圖,平南揮步騎來追,國軒及何祐等設伏以待。
會吏官洪磊宣慰廣東,厚赀增募,骁勇迎戰鲎母山,伏發,廣兵大敗。
六月,黃芳度據漳歸朝。
錦自海澄移軍萬松關,芳度剃發守陴,使弟芳泰入廣告急。
賴升守平和為之聲援,島人攻漳城不克。
後鎮萬宏中炮死。
何祐自潮州攻平和,賴升降,漳屬皆複為台灣。
芳度孤守漳城。
是歲,番舶互市于思明。
先是中左所為諸洋利薮,島破,夷舶不至。
甲寅,鄭氏複島,英圭黎萬、暹羅、安南諸國,皆獻方物互市,中左煙火市裡,幾複其舊。
康熙十五年丙辰,大清兵入福州,耿精思出降。
王師進克泉州,黃芳度以漳州後來會。
劉國軒複來争泉州,攻圍兩月不下。
芳度遣兵複平和,屢攻黃瑞镳于漳平,不克。
七月,将軍喇哈達師次漳平,瑞镳無援,始出降。
喇哈達間道永安,援泉州,湖頭李光地練鄉兵自守,為鄉導。
巡撫吳興祚自仙遊複永春,提督楊捷自興化下惠安。
林賢、黃鎬、陳子威以舟師出閩安鎮,克期救泉州,國軒水陸布禦,恐分兵力薄,乃引退,趨長泰,諸縣皆棄還。
林賢等進複定海,島将章元勳戰死,蕭琛退泊海山。
錦召琛還,斬以徇。
遣左鎮陳諒、後鎮陳起明、督朱天貴等禦林賢。
九月,大清師敗劉國軒于漳州之溪西。
國軒自泉退師,堕同安城,進兵溪西。
滿漢盡銳迎戰,至午,國軒步卒饑乏,鐵騎橫沖,首尾不相顧,遂棄長泰,出江東,扼守三叉河玉洲水 頭鎮門。
王師軍壘相望,督造江東橋。
冬十月,督撫遣漳州進士張雄如思明議和。
時漳泉郡縣皆複,獨海澄未下,度島人必争,難猝攻。
乃為公書以生民塗炭,勸令息兵歸台灣,如先王時。
雄還,又遣泉紳黃志美人議約,必得海澄,始可成好,錦不聽。
康熙十六年丁已春,大
”及精忠聞鴻弼等敗,乃使潘曰興修好。
錦報曰:“耿王能如約者聽。
”竟未決。
鄭氏自成功時,即置六官,多僭帝制。
錦再出思明,更多 設僞官。
以陳永華為禦史總制,留守台灣,以六官協理,洪旭子洪磊吏官、楊榮戶官、鄭斌禮官、柯平刑官、楊賢工官,惟不設兵官。
置六科都事察言,承宣賓客。
諸司親軍,曰侍衛,以馮錫範為之;曰勇衛,留守永華攝之;曰左右武衛,薛進思、劉國軒為之;曰虎衛,何祐、許耀為之;曰五衛,施福為之;曰銮儀,艾祯祥為之。
又有果毅、折沖、五常、五行、五兵、左右先鋒、前鋒、後勁、中權、戎旗二十八宿營制,聽五提督節調。
凡文武事宜,皆贊畫參軍陳繩,武侍衛錫範主之。
前取饷于東甯,比得漳泉,轉運不繼,始用六官征催富民紳士。
以鄭省英為宣慰使,統督各郡錢糧。
前昌密道吳慎為屯田道,清收屯租,諸縣令以六科都事為之,皆台灣來者。
人月輸銀五分,名曰毛丁。
船計丈尺,名曰梁頭。
督造采船料,鹽司分管鹽場。
以陳達章司泉州,馮錫圭司漳州,鄭珍英司潮州。
鹽石直二錢,征饷四錢,饷司科雜稅給軍。
康熙十四年乙卯,春正月,精忠遣張文韬如泉州賀年,以五艘如約。
遣鄭斌報使,立條誓楓亭為界,自是耿鄭文好。
二月,錦殺永春民呂花。
花恃馬跳地險,不服征索,避科斂者依之。
錦使左武衛薛進思攻圍,三月不下。
永春知縣鄭時英,遣人招谕,許以不死,花出降。
釘之,沒其家産。
是月,續順公沈瑞以饒平降台灣。
瑞叔母尚氏,平南王女也,降耿時遷至漳浦,瑞尚留诏安。
廣兵圍潮,瑞趨饒平。
及潮州圍解,劉進忠移師攻之,不克。
廣兵來援,左虎衛何祐遇于百子橋,敗廣兵,瑞乃降改封懷安侯。
五月,錦率師次于海澄。
饒平之捷,劉進忠密啟于錦,請讨黃芳度。
錦亦以黃氏必死之寇,終無降理。
是月六日,發泉州,入海澄,實圖漳州。
留駐二十日,芳度不敢入見,遣其中軍朱武奉啟,意觇軍勢。
錦使鄭斌入漳宣慰,或率兵從征,或 束身自詣,終不至。
且召黃翼于關外,密使歸漳。
耿移書來征,又以病辭。
遂定計攻城。
是月,劉國軒大敗廣東于鲎母山,國軒自塗嶺之役,率所都入潮,同劉進忠行徇屬縣。
諸縣堅守,國軒兵老糧乏,欲退守潮州後圖,平南揮步騎來追,國軒及何祐等設伏以待。
會吏官洪磊宣慰廣東,厚赀增募,骁勇迎戰鲎母山,伏發,廣兵大敗。
六月,黃芳度據漳歸朝。
錦自海澄移軍萬松關,芳度剃發守陴,使弟芳泰入廣告急。
賴升守平和為之聲援,島人攻漳城不克。
後鎮萬宏中炮死。
何祐自潮州攻平和,賴升降,漳屬皆複為台灣。
芳度孤守漳城。
是歲,番舶互市于思明。
先是中左所為諸洋利薮,島破,夷舶不至。
甲寅,鄭氏複島,英圭黎萬、暹羅、安南諸國,皆獻方物互市,中左煙火市裡,幾複其舊。
康熙十五年丙辰,大清兵入福州,耿精思出降。
王師進克泉州,黃芳度以漳州後來會。
劉國軒複來争泉州,攻圍兩月不下。
芳度遣兵複平和,屢攻黃瑞镳于漳平,不克。
七月,将軍喇哈達師次漳平,瑞镳無援,始出降。
喇哈達間道永安,援泉州,湖頭李光地練鄉兵自守,為鄉導。
巡撫吳興祚自仙遊複永春,提督楊捷自興化下惠安。
林賢、黃鎬、陳子威以舟師出閩安鎮,克期救泉州,國軒水陸布禦,恐分兵力薄,乃引退,趨長泰,諸縣皆棄還。
林賢等進複定海,島将章元勳戰死,蕭琛退泊海山。
錦召琛還,斬以徇。
遣左鎮陳諒、後鎮陳起明、督朱天貴等禦林賢。
九月,大清師敗劉國軒于漳州之溪西。
國軒自泉退師,堕同安城,進兵溪西。
滿漢盡銳迎戰,至午,國軒步卒饑乏,鐵騎橫沖,首尾不相顧,遂棄長泰,出江東,扼守三叉河玉洲水 頭鎮門。
王師軍壘相望,督造江東橋。
冬十月,督撫遣漳州進士張雄如思明議和。
時漳泉郡縣皆複,獨海澄未下,度島人必争,難猝攻。
乃為公書以生民塗炭,勸令息兵歸台灣,如先王時。
雄還,又遣泉紳黃志美人議約,必得海澄,始可成好,錦不聽。
康熙十六年丁已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