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黃斌卿
黃斌卿,字明輔,福建莆田人。
其先以禦倭功,世千戶。
父奢,死崇明之難,又晉世襲。
崇祯末,為舟山參将。
福王時,升九江總兵,改廣西征蠻将軍,未赴。
唐王即位,擢水陸官義兵馬招讨總兵官,封肅魯伯,太子太師,賜尚方劍。
治兵舟山,王禦門親餞,鄭鴻逵解玉帶以贈,敕書曰:“一統未全,即朕不孝;三吳未複,即卿不忠。
”斌卿乞周崔芝自副,至舟山,益募丁壯,營田。
故臣遺民南來者,皆護導入閩。
凡北方出兵,及吳中有建議,辄先奏消息,一時倚斌卿為重鎮。
然性貪牆,而崔芝慷慨得士,由是二帥不合。
崔芝去,别領水師。
是年八月,斌卿敗于崇明,以周瑞救還軍,奪伯爵。
會定西侯張名振,自錢塘歸石浦,斌卿與昏,為通表福州。
及名振奉魯王如舟山,不納。
既又誘擊定海總兵王鳴謙,并其衆。
張國柱因是藉言為鳴謙複仇,攻舟山,大戰三日夜,斌卿不勝。
名振裨将阮進,以四舟沖國柱,乘濤舉炮,所向糜碎,國柱大敗以身免。
斌卿得其樓船,軍益振。
阮進者,故海中小盜,名振拔領水營。
斌卿計間進,取戰艘數十,軍資數萬,脫歸閩海,名振以故望斌卿。
魯王次長垣,封進蕩胡伯,與名振并列五等。
進亦薄斌卿暗大義,複與名振 合,松江吳勝兆謀歸,以蠟書請援島上,斌卿猶豫未決。
時斌卿已晉威魯侯,其肅魯伯印故在,名振議即用封勝兆,率舟師抵崇明為援。
值海嘯,踉跄歸。
勝兆事洩,及陳子龍等皆死,遠近失望。
其冬,甯波諸生華夏,使人走舟山,約内應,斌卿不時發,事又洩。
島師泊桃花渡,聞甯城舉炮,遽退。
夏等被殺,收及親黨,甬人皆咎斌卿。
斌卿故無攻取圖,徒以嗜利諾夏約。
既返,悔其一出,愈急計保聚。
配民年十五以上皆為鄉兵;男子死妻不得守制,田即入官;六十無子,收其産,别給口食;内地大戶,不敢渡海,盡籍其田為官田。
合計舟山之田,二屬官,一屬民,并欲收其一如土司法,為不侵不叛之島民。
而已喜戕賊氣類,内無親信。
初年,殺荊本徹,是年,賀君堯來自溫州,利其赀使盜殺之中途。
名振喪師歸,每事侮之,又失歡于平西将軍王朝先。
名振去屯南田,朝先屯鹿頸,兩人皆恨斌卿,以孥帑在舟山,未得間。
戊子秋,魯王自沙埕還泊健跳,令阮進以百艘叩舟山,告乏食。
斌卿不應,亦不使人詣健跳,于是名振、進,朝先上疏,合軍讨舟山。
斌卿累敗,求救于安昌王恭枭及大學士張肯堂,上表謝罪。
又謀和諸營,曰:“彼此王臣,無妄動。
”九月二十四日,會于海上,各斂兵待命。
斌卿部将陸偉、朱玖,背約出洋。
進謂斌卿遁去,遂縱兵大掠,斫斌卿,投之海中,二女皆死。
王始移跸舟山,賞名振等有差。
○周崔芝 周崔芝,字九元,福清榕潭人。
少年讀書不成,去為盜于 海,嘗往來日本,以善射名,與撒斯瑪王結為父子。
日本三十六島各有王,如諸侯,其國主曰京王,在東京,而大将軍主國權。
撒斯瑪雄諸島,首尾大将軍。
崔芝既熟日本,故在海中,無不如意。
微行至家,為有司迹捕,系獄三年,賄吏得解,變姓名為盜如故。
久之,就撫,授黃華關把總,稽察商舶。
乙酉秋,以水軍都督副黃斌卿,屯舟山。
其冬,即遣入人撒斯瑪,訴中國喪亂,願假一旅,以齊之存衛,奏之存楚,故事望之,将軍許諾。
約明年四月,發兵三萬,一切戰艦軍資器械,自取其國之餘财。
自長崎島至東京三千餘裡,馳道橋梁,驿遞公館,重為修葺,以待中國使臣之至。
崔芝大喜,益備珠玑玩好物,遣參謀林籥舞為使,期以四月十一日東行。
籥舞将解維,斌卿止之曰:“大司馬餘煌書來,此吳三桂乞師之續也。
”崔芝怒而入閩,斌卿秦崔芝多盜火器舟楫南來,有诏趣還舟山,歸斌卿軍實,諸鎮皆不平。
會張肯堂複薦崔芝善用海,有兵千人,船五十餘号,乞隸臣麾下自效。
乃如崔芝平海将軍,分統水師,以趙玉成、朱永祐監其軍。
大清兵入福州,鄭芝龍将降,崔芝泣谏曰:“崔芝海隅亡命耳,無所輕重。
所惜明公二十年威望,一朝堕地,為天下笑。
請得先死公前,不忍見公之有此也。
”抽刀欲自刎,芝龍起而奪之。
丙戌正月,魯王次長垣,崔芝以兵來會,封平魯伯,複鎮東海口二城。
以籥舞及總兵趙牧守海口。
四月,海口陷,籥舞牧死之。
崔芝退保火燒岙,更遣義子林臯,從安昌王恭枭,如日本乞師。
秋,從魯王攻福州,張名振、阮進等已破黃斌卿,迎魯王居舟山。
崔芝亦引而北,與周瑞率樓船三百艘,分屯溫州
其先以禦倭功,世千戶。
父奢,死崇明之難,又晉世襲。
崇祯末,為舟山參将。
福王時,升九江總兵,改廣西征蠻将軍,未赴。
唐王即位,擢水陸官義兵馬招讨總兵官,封肅魯伯,太子太師,賜尚方劍。
治兵舟山,王禦門親餞,鄭鴻逵解玉帶以贈,敕書曰:“一統未全,即朕不孝;三吳未複,即卿不忠。
”斌卿乞周崔芝自副,至舟山,益募丁壯,營田。
故臣遺民南來者,皆護導入閩。
凡北方出兵,及吳中有建議,辄先奏消息,一時倚斌卿為重鎮。
然性貪牆,而崔芝慷慨得士,由是二帥不合。
崔芝去,别領水師。
是年八月,斌卿敗于崇明,以周瑞救還軍,奪伯爵。
會定西侯張名振,自錢塘歸石浦,斌卿與昏,為通表福州。
及名振奉魯王如舟山,不納。
既又誘擊定海總兵王鳴謙,并其衆。
張國柱因是藉言為鳴謙複仇,攻舟山,大戰三日夜,斌卿不勝。
名振裨将阮進,以四舟沖國柱,乘濤舉炮,所向糜碎,國柱大敗以身免。
斌卿得其樓船,軍益振。
阮進者,故海中小盜,名振拔領水營。
斌卿計間進,取戰艘數十,軍資數萬,脫歸閩海,名振以故望斌卿。
魯王次長垣,封進蕩胡伯,與名振并列五等。
進亦薄斌卿暗大義,複與名振 合,松江吳勝兆謀歸,以蠟書請援島上,斌卿猶豫未決。
時斌卿已晉威魯侯,其肅魯伯印故在,名振議即用封勝兆,率舟師抵崇明為援。
值海嘯,踉跄歸。
勝兆事洩,及陳子龍等皆死,遠近失望。
其冬,甯波諸生華夏,使人走舟山,約内應,斌卿不時發,事又洩。
島師泊桃花渡,聞甯城舉炮,遽退。
夏等被殺,收及親黨,甬人皆咎斌卿。
斌卿故無攻取圖,徒以嗜利諾夏約。
既返,悔其一出,愈急計保聚。
配民年十五以上皆為鄉兵;男子死妻不得守制,田即入官;六十無子,收其産,别給口食;内地大戶,不敢渡海,盡籍其田為官田。
合計舟山之田,二屬官,一屬民,并欲收其一如土司法,為不侵不叛之島民。
而已喜戕賊氣類,内無親信。
初年,殺荊本徹,是年,賀君堯來自溫州,利其赀使盜殺之中途。
名振喪師歸,每事侮之,又失歡于平西将軍王朝先。
名振去屯南田,朝先屯鹿頸,兩人皆恨斌卿,以孥帑在舟山,未得間。
戊子秋,魯王自沙埕還泊健跳,令阮進以百艘叩舟山,告乏食。
斌卿不應,亦不使人詣健跳,于是名振、進,朝先上疏,合軍讨舟山。
斌卿累敗,求救于安昌王恭枭及大學士張肯堂,上表謝罪。
又謀和諸營,曰:“彼此王臣,無妄動。
”九月二十四日,會于海上,各斂兵待命。
斌卿部将陸偉、朱玖,背約出洋。
進謂斌卿遁去,遂縱兵大掠,斫斌卿,投之海中,二女皆死。
王始移跸舟山,賞名振等有差。
○周崔芝 周崔芝,字九元,福清榕潭人。
少年讀書不成,去為盜于 海,嘗往來日本,以善射名,與撒斯瑪王結為父子。
日本三十六島各有王,如諸侯,其國主曰京王,在東京,而大将軍主國權。
撒斯瑪雄諸島,首尾大将軍。
崔芝既熟日本,故在海中,無不如意。
微行至家,為有司迹捕,系獄三年,賄吏得解,變姓名為盜如故。
久之,就撫,授黃華關把總,稽察商舶。
乙酉秋,以水軍都督副黃斌卿,屯舟山。
其冬,即遣入人撒斯瑪,訴中國喪亂,願假一旅,以齊之存衛,奏之存楚,故事望之,将軍許諾。
約明年四月,發兵三萬,一切戰艦軍資器械,自取其國之餘财。
自長崎島至東京三千餘裡,馳道橋梁,驿遞公館,重為修葺,以待中國使臣之至。
崔芝大喜,益備珠玑玩好物,遣參謀林籥舞為使,期以四月十一日東行。
籥舞将解維,斌卿止之曰:“大司馬餘煌書來,此吳三桂乞師之續也。
”崔芝怒而入閩,斌卿秦崔芝多盜火器舟楫南來,有诏趣還舟山,歸斌卿軍實,諸鎮皆不平。
會張肯堂複薦崔芝善用海,有兵千人,船五十餘号,乞隸臣麾下自效。
乃如崔芝平海将軍,分統水師,以趙玉成、朱永祐監其軍。
大清兵入福州,鄭芝龍将降,崔芝泣谏曰:“崔芝海隅亡命耳,無所輕重。
所惜明公二十年威望,一朝堕地,為天下笑。
請得先死公前,不忍見公之有此也。
”抽刀欲自刎,芝龍起而奪之。
丙戌正月,魯王次長垣,崔芝以兵來會,封平魯伯,複鎮東海口二城。
以籥舞及總兵趙牧守海口。
四月,海口陷,籥舞牧死之。
崔芝退保火燒岙,更遣義子林臯,從安昌王恭枭,如日本乞師。
秋,從魯王攻福州,張名振、阮進等已破黃斌卿,迎魯王居舟山。
崔芝亦引而北,與周瑞率樓船三百艘,分屯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