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關燈
小
中
大
父奉翼明,旦夕侍卧内,戰則率其下齊緻死。
嘗至鹿頭頸,就糧于平西侯王朝先。
他部有刈朝先麥者,朝先來,诘其人,語不遜,國寶自營中抽刀前,曰:“誰謂我公盜麥者?寶請身當之。
平西無主人禮,豈能為國乎?”衆皆愕顧,使者已遁矣。
翼明将歸,先遣國寶,揮淚,翼明立山頭送之,見國寶行數裡尚回顧。
王翊死,國寶不能忍,複以數十人起,敗,死之。
○王江 王江,字長叔,餘姚人,名位亞于翊。
有智謀,卒死山中,不負其志。
○邵一梓 邵一梓,字端木,餘姚人。
從軍江上,還屯四明山,有衆萬餘,勢銳甚。
郡邑相戒,毋犯邵不林鋒,不林其别号也,後戰敗被執,歎曰:“不可破我網巾,使我無以見君親于地下。
” 兄一柱、一槐,弟一楠、一棟,先後并戰死。
○俞國望 俞國望,字□□,浙江新昌人,寬惠長者。
有衆一萬,然不簡練,少選鋒,嘗以鳥铳敗田雄兵于山澗,故田兵畏新昌鳥铳。
一日戰,被矢,仆道傍篁棘間,追騎數千過,無覺者,因得免。
裨将持尺書入王翊軍,越關走,翼明棒而遣之。
诘日,國望詣翼明,謝軍政之肅,其賢如此。
國望起武生,封新昌伯。
○陳天樞 陳天樞,字□□,會稽樊江裡人。
丁亥,與高宜卿等結壯士,走平岡,兵少而精,張司馬煌言,李進士長祥皆依之。
時甯紹義士屯聚四明山,左右推王翊為盟主。
天樞不欲屬翊,自為一部,翊亦敬天樞,如兄弟歡。
先是,海舶數艘羲山陰之白洋,遇田雄兵百餘騎,下堤來攻。
陳虎侯發烏铳,斃其一騎,衆争上,騎皆陷于淖,盤旋往來,覓堤口不得,下馬叩頭乞命,殺八十餘,天樞實左右之。
翼明至白洋,天樞與深相結。
比山中兵起,人多有道劉大刀名于翊者,天樞尤不容口,因是必欲緻翼明。
翊規模遠,賞罰明肅,其部卒視鄭遵謙,劉穆時精練。
是時,天目有姚志卓,四明有王翊,魯王得遷延南田,舟山者數年,依二人為右臂焉。
副将常進功,引兵入山,天樞乘其初至,夜襲之。
先盜其馬,馬驚,衆擾亂,山中軍縱擊,進功僅以身免。
○王善長 王善長,字□□,山陰人。
少有絕力,長而豪蕩,鄉裡患苦之。
嘗同少年遊禹陵,見{穴之}石,大言曰:“我固不學,聞大禹治水,有玉簡金書埋會稽,豈茲地乎?”則以手撼之而動,意得甚。
甲申,聞煤山之變,奮臂言曰:“京師公侯将相,豈皆婦人耶?”逾年,鄭遵謙起,善長為部将,及敗,歸裡。
又逾年, 王翊、陳天樞起,善長亦合骁果得數百人,起會稽山,受魯王命為威武将軍,往來山海間。
因曰:“吾聞古之立功者,不遇異人,必見異書。
往吾撼{穴之}石能動,意金書待我發乎?” 乃以大索貫石,與數十人轉之,莫動也。
善長則攘袂獨挽索,使數人旁助,随手折,掘地及泉下,竟無所見。
善長每戰摧陣,郡将戒其下勿與善長遇,而使人好語誘以官。
善長不肯,曰:“吾志圖興複,豈假建義為博官地哉?” 舟山破,山海之師皆潰,善長間歸。
為人所告,捕者數十人,善長拳仆之,卒入獄。
告獄卒曰:“吾數月人耳,山中頗有所積,置之何用?當奉為諸君歡。
願去桎梏,得醉飽待盡。
” 遂痛飲,日益狎,親故亦時留飲獄中,間置刀斧瓶罍以進。
越城東南有稽山門,人希往來。
一日,有大舟載草而溺者,以草積城下去,門者以濡故,弗問。
是夜,善長飲獄卒,侑以琵琶而歌西音,皆大醉。
遂縛獄卒,而告諸囚曰:“能從我者第先出。
”諸囚皆出,善長斧獄門,奔稽山門,乘城投草而下。
道四明,航海,追騎四出,不能及。
善長從定西侯張名振,戰崇明有功,為朱成功所忌,見殺。
○章欽鄰〔傳阙〕 ○馮京第〔傳阙〕
嘗至鹿頭頸,就糧于平西侯王朝先。
他部有刈朝先麥者,朝先來,诘其人,語不遜,國寶自營中抽刀前,曰:“誰謂我公盜麥者?寶請身當之。
平西無主人禮,豈能為國乎?”衆皆愕顧,使者已遁矣。
翼明将歸,先遣國寶,揮淚,翼明立山頭送之,見國寶行數裡尚回顧。
王翊死,國寶不能忍,複以數十人起,敗,死之。
○王江 王江,字長叔,餘姚人,名位亞于翊。
有智謀,卒死山中,不負其志。
○邵一梓 邵一梓,字端木,餘姚人。
從軍江上,還屯四明山,有衆萬餘,勢銳甚。
郡邑相戒,毋犯邵不林鋒,不林其别号也,後戰敗被執,歎曰:“不可破我網巾,使我無以見君親于地下。
” 兄一柱、一槐,弟一楠、一棟,先後并戰死。
○俞國望 俞國望,字□□,浙江新昌人,寬惠長者。
有衆一萬,然不簡練,少選鋒,嘗以鳥铳敗田雄兵于山澗,故田兵畏新昌鳥铳。
一日戰,被矢,仆道傍篁棘間,追騎數千過,無覺者,因得免。
裨将持尺書入王翊軍,越關走,翼明棒而遣之。
诘日,國望詣翼明,謝軍政之肅,其賢如此。
國望起武生,封新昌伯。
○陳天樞 陳天樞,字□□,會稽樊江裡人。
丁亥,與高宜卿等結壯士,走平岡,兵少而精,張司馬煌言,李進士長祥皆依之。
時甯紹義士屯聚四明山,左右推王翊為盟主。
天樞不欲屬翊,自為一部,翊亦敬天樞,如兄弟歡。
先是,海舶數艘羲山陰之白洋,遇田雄兵百餘騎,下堤來攻。
陳虎侯發烏铳,斃其一騎,衆争上,騎皆陷于淖,盤旋往來,覓堤口不得,下馬叩頭乞命,殺八十餘,天樞實左右之。
翼明至白洋,天樞與深相結。
比山中兵起,人多有道劉大刀名于翊者,天樞尤不容口,因是必欲緻翼明。
翊規模遠,賞罰明肅,其部卒視鄭遵謙,劉穆時精練。
是時,天目有姚志卓,四明有王翊,魯王得遷延南田,舟山者數年,依二人為右臂焉。
副将常進功,引兵入山,天樞乘其初至,夜襲之。
先盜其馬,馬驚,衆擾亂,山中軍縱擊,進功僅以身免。
○王善長 王善長,字□□,山陰人。
少有絕力,長而豪蕩,鄉裡患苦之。
嘗同少年遊禹陵,見{穴之}石,大言曰:“我固不學,聞大禹治水,有玉簡金書埋會稽,豈茲地乎?”則以手撼之而動,意得甚。
甲申,聞煤山之變,奮臂言曰:“京師公侯将相,豈皆婦人耶?”逾年,鄭遵謙起,善長為部将,及敗,歸裡。
又逾年, 王翊、陳天樞起,善長亦合骁果得數百人,起會稽山,受魯王命為威武将軍,往來山海間。
因曰:“吾聞古之立功者,不遇異人,必見異書。
往吾撼{穴之}石能動,意金書待我發乎?” 乃以大索貫石,與數十人轉之,莫動也。
善長則攘袂獨挽索,使數人旁助,随手折,掘地及泉下,竟無所見。
善長每戰摧陣,郡将戒其下勿與善長遇,而使人好語誘以官。
善長不肯,曰:“吾志圖興複,豈假建義為博官地哉?” 舟山破,山海之師皆潰,善長間歸。
為人所告,捕者數十人,善長拳仆之,卒入獄。
告獄卒曰:“吾數月人耳,山中頗有所積,置之何用?當奉為諸君歡。
願去桎梏,得醉飽待盡。
” 遂痛飲,日益狎,親故亦時留飲獄中,間置刀斧瓶罍以進。
越城東南有稽山門,人希往來。
一日,有大舟載草而溺者,以草積城下去,門者以濡故,弗問。
是夜,善長飲獄卒,侑以琵琶而歌西音,皆大醉。
遂縛獄卒,而告諸囚曰:“能從我者第先出。
”諸囚皆出,善長斧獄門,奔稽山門,乘城投草而下。
道四明,航海,追騎四出,不能及。
善長從定西侯張名振,戰崇明有功,為朱成功所忌,見殺。
○章欽鄰〔傳阙〕 ○馮京第〔傳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