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陵、委宛、天台、雁宕、羅浮、懷玉,一十八翁,要當一一謝之。
生死千秋,未必再晤,風雷楮墨,載其精神,亦使衆山聞之,謂我不薄也。
”又雲:“武夷天姥,系于維桑,大滌焦桐,為吾講舍,寤寐相绻,未之辭焉。
”三月十五日畢命。
韓四維子僧某殓而瘗之。
凡入旬中,賦詩三百十一章,自名《石齋逸詩》。
曰:“石齋死後,世當傳之,以當逸事。
”年六十一。
贈文明伯,立廟福州及漳浦。
所著有《三易洞玑》、《易象正》、《淄衣儒行坊記》、《表記集傳》,司經局進呈諸書;《 行業詠業焚草》、《解遼環》、《解齊環》、《榕壇問業》、 《逆流草骈枝集》、《浙闱策問》、《洪範·月令朗義》、《 孝經大傳》、《邺書大滌》、《函書》、《逸詩》行世。
夫人蔡,名玉卿,能仿道周書。
嘗集兵萬人,号夫人軍。
已而鑲乏,解。
子四:子中、子成、子和、子平。
論曰:莊烈自信王繼統,無腹心股肱之助,不動聲色而除魏忠賢,天下欣然以為明王複出。
泊臨禦十七載,憂勤宵旰,終用身殉。
後之論者,不欲以亡國之咎訾之。
然剛而自賢,莫肯慮下,屢用诏獄,廷杖以待言者。
任人理财,每與大學平天下之道反其好惡。
觀黃道周、劉宗周之進退,亦可見矣。
其失天下,不可謂已無以取之。
宗周粹然儒者,非一代之士。
道周 說經議事,與匡衡、劉向相類,而直節則李膺、範滂之流,雖才不及濟亂,要亦三百年之元氣所留也。
鳴呼!後之人主,無執理任剛,決于違谏,使君臣俱覆,以宗社為孤注,如莊烈者,可不鑒哉! ○蔣德璟 蔣德璟,字八公,泉州晉江人,進士。
崇祯中,官詹事侍讀學士,遷禮部右侍郎。
十四年,晉尚書,與黃景昉、吳甡,同為東閣大學士,入直。
德璟明習國典,曉練世務,立朝持正,和而近情,上甚響之。
左都禦史劉宗周,以救姜采、熊開元得罪,且不測。
德璟引唐太宗優容魏征事微解,上顔改霁,宗周削籍歸。
又偕周延儒因日講進言,赦前少詹事黃道周,複其官。
十七年正月,李自成陷山西,三輔震恐,上罪已求直言。
科臣光時亨疏陳練饷之害。
德璟票本謂:“曩來聚斂小人,倡為練饷搜括諸議,以緻民窮禍結,危及社稷。
”上大不怿,召問聚斂小人,誰也對即前戶部尚書李待問。
乃極言抽練無實,空增七百三十萬之饷,民安得不困。
上怒德璟朋比,遂引病出直。
三月八日,疏辭去國,舟及滄津,京師陷,時論深惜德璟.福王時,德璟不起。
唐王在位,應召入直,位次黃道周下。
嘗自請行關,相機督戰,守關将施福等不受節制。
德璟知事去,太息,乞罷職歸泉州。
大清兵下泉州,不食死。
所著有《悫書》行世。
○路振飛 路振飛,字見白,直隸曲周人,天啟五年進士。
崇祯中,官福建按察使,晉佥都禦史,巡撫淮揚,唐王在鳳陽高牆,振飛入見,奇其神宇器識,深相結好,奉私錢周之,由是知府張以謹以下,視遇有加,吏不侵辱。
福王立,中外洶洶,鎮将劉澤清、高傑,欲寄家屬于江南,左都禦史劉宗周劾之,并及振飛。
已,廉知振飛公清,尋悔曰:“參兩鎮過責淮撫,是餘激也。
”乙酉五月,南都敗,振飛東走,及其鄉諸生韓雄都等聚兵大湖,不降。
唐王思舊恩,使吳江諸生持敕書訪之,敕曰:“麥飯豆粥,念久欲報。
”既至,拜文淵閣大學士,入直。
振飛持論有執,不肯阿上。
上欲用王朝升為總督,彭遇■佥都禦史,振飛鼓诮必循資格,豈得非常之人,恐非休休雅量。
”振飛執言:“臣等無私隙,遇■降賊,乞憐馬士英,為浙撫搜括激變。
朝升在太湖,奉劍州知州朱盛征,始稱通城王,繼稱皇帝,賣官奪女,百姓不容,故爾逃來。
若大用此二人,無乃傷新政乎?”卒從其谏。
大清兵至延平,王乘馬奔,振飛追扈不及,缢邵武山寺。
○曾櫻 曾櫻,字仲含,江西峽江人,萬曆四十四年進士。
天啟中,知常州府,時有诏逮高攀龍,攀龍自裁。
缇绮欲載屍察驗,并 逮其子回奏。
無錫知縣吳大樸,依阿其間,櫻力持不可,乃免。
與李應升為同年生,借官帑以給官旗之逮應升者。
時常民集者數千人,欲擊官旗,櫻再三曉谕而散。
崇祯十六年,為登萊防撫。
大清兵破萊陽、栖霞、甯海諸州縣,二月廿一日,攻登州,櫻禦之,乃退。
嘗為副使,分巡興泉道。
唐王時,拜大學士,入直。
櫻忠款懇至,言語委密,處孤主驕臣之間,調護上下,使無疑忤,上親臣腹心依之。
鄭芝龍不肯出兵,駕往來延建,櫻以為此非遲久策,失海内望,請速幸贛州,并力出江西湖南。
卒不決而敗。
櫻至廈門,依朱成功,辛卯春,大清泉州守将襲破廈門,成功還救不及,櫻自缢。
○傅冠 傅冠,字元甫,江西進賢人。
丙戌二月,以行在太子太保,兼禮兵二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督師,同忠孝伯朱成功,大守永定關。
崗兵張安、丘華,俱聽節制。
前軍方入建昌境,饷已告匮,後軍聞警,辄歸。
冠見令不行,十二疏乞罷,不許。
後敕揭重熙佐冠共事,冠無心任職,日午方起。
重熙奏之,乃勒令歸。
九月晦,汀州破。
大清兵分道自江西入邵武,冠避泰甯之分水村。
村人江亨龍新執贽,縛冠以獻,大帥李成棟解縛,進曰:“公大臣,釋留,當取令旨,但去發,保無他。
”冠厲聲曰:“汝知千古有文文山乎?吾鄉先進也!吾鄉惟有斷頭宰相爾。
”成棟載至汀州,飲食與俱。
已而成棟入粵東,使鎮将李發衛之。
十一月廿一日,對局弈罷,發閱文書,曰:“公必不 順,令旨收公矣。
”冠欣然曰:“早畢我事,爾之賜也。
”整衣冠南向拜,曰:“負國無狀,死不足贖。
”複西向拜,曰:“祖父暴骨,愧見先人地下。
” 初,就執日,歎曰:“負國重恩,永慚地下。
”以足三頓地,夜半,風雨大作,頓足處崩陷數十丈。
其首函寄汀獄,或無故動搖。
數見夢于獄,夜嘗有光。
囚冤濫者,祈蔔,皆奇驗。
家人傅國桢等負其骸,初墓汀之羅漢嶺,與忠誠伯周之蕃相望。
閱三年,冠子号哭,請合身首,歸葬。
舊衣二棄故汀墓旁,經年色如新,行道指曰“相公衣”。
生死千秋,未必再晤,風雷楮墨,載其精神,亦使衆山聞之,謂我不薄也。
”又雲:“武夷天姥,系于維桑,大滌焦桐,為吾講舍,寤寐相绻,未之辭焉。
”三月十五日畢命。
韓四維子僧某殓而瘗之。
凡入旬中,賦詩三百十一章,自名《石齋逸詩》。
曰:“石齋死後,世當傳之,以當逸事。
”年六十一。
贈文明伯,立廟福州及漳浦。
所著有《三易洞玑》、《易象正》、《淄衣儒行坊記》、《表記集傳》,司經局進呈諸書;《 行業詠業焚草》、《解遼環》、《解齊環》、《榕壇問業》、 《逆流草骈枝集》、《浙闱策問》、《洪範·月令朗義》、《 孝經大傳》、《邺書大滌》、《函書》、《逸詩》行世。
夫人蔡,名玉卿,能仿道周書。
嘗集兵萬人,号夫人軍。
已而鑲乏,解。
子四:子中、子成、子和、子平。
論曰:莊烈自信王繼統,無腹心股肱之助,不動聲色而除魏忠賢,天下欣然以為明王複出。
泊臨禦十七載,憂勤宵旰,終用身殉。
後之論者,不欲以亡國之咎訾之。
然剛而自賢,莫肯慮下,屢用诏獄,廷杖以待言者。
任人理财,每與大學平天下之道反其好惡。
觀黃道周、劉宗周之進退,亦可見矣。
其失天下,不可謂已無以取之。
宗周粹然儒者,非一代之士。
道周 說經議事,與匡衡、劉向相類,而直節則李膺、範滂之流,雖才不及濟亂,要亦三百年之元氣所留也。
鳴呼!後之人主,無執理任剛,決于違谏,使君臣俱覆,以宗社為孤注,如莊烈者,可不鑒哉! ○蔣德璟 蔣德璟,字八公,泉州晉江人,進士。
崇祯中,官詹事侍讀學士,遷禮部右侍郎。
十四年,晉尚書,與黃景昉、吳甡,同為東閣大學士,入直。
德璟明習國典,曉練世務,立朝持正,和而近情,上甚響之。
左都禦史劉宗周,以救姜采、熊開元得罪,且不測。
德璟引唐太宗優容魏征事微解,上顔改霁,宗周削籍歸。
又偕周延儒因日講進言,赦前少詹事黃道周,複其官。
十七年正月,李自成陷山西,三輔震恐,上罪已求直言。
科臣光時亨疏陳練饷之害。
德璟票本謂:“曩來聚斂小人,倡為練饷搜括諸議,以緻民窮禍結,危及社稷。
”上大不怿,召問聚斂小人,誰也對即前戶部尚書李待問。
乃極言抽練無實,空增七百三十萬之饷,民安得不困。
上怒德璟朋比,遂引病出直。
三月八日,疏辭去國,舟及滄津,京師陷,時論深惜德璟.福王時,德璟不起。
唐王在位,應召入直,位次黃道周下。
嘗自請行關,相機督戰,守關将施福等不受節制。
德璟知事去,太息,乞罷職歸泉州。
大清兵下泉州,不食死。
所著有《悫書》行世。
○路振飛 路振飛,字見白,直隸曲周人,天啟五年進士。
崇祯中,官福建按察使,晉佥都禦史,巡撫淮揚,唐王在鳳陽高牆,振飛入見,奇其神宇器識,深相結好,奉私錢周之,由是知府張以謹以下,視遇有加,吏不侵辱。
福王立,中外洶洶,鎮将劉澤清、高傑,欲寄家屬于江南,左都禦史劉宗周劾之,并及振飛。
已,廉知振飛公清,尋悔曰:“參兩鎮過責淮撫,是餘激也。
”乙酉五月,南都敗,振飛東走,及其鄉諸生韓雄都等聚兵大湖,不降。
唐王思舊恩,使吳江諸生持敕書訪之,敕曰:“麥飯豆粥,念久欲報。
”既至,拜文淵閣大學士,入直。
振飛持論有執,不肯阿上。
上欲用王朝升為總督,彭遇■佥都禦史,振飛鼓诮必循資格,豈得非常之人,恐非休休雅量。
”振飛執言:“臣等無私隙,遇■降賊,乞憐馬士英,為浙撫搜括激變。
朝升在太湖,奉劍州知州朱盛征,始稱通城王,繼稱皇帝,賣官奪女,百姓不容,故爾逃來。
若大用此二人,無乃傷新政乎?”卒從其谏。
大清兵至延平,王乘馬奔,振飛追扈不及,缢邵武山寺。
○曾櫻 曾櫻,字仲含,江西峽江人,萬曆四十四年進士。
天啟中,知常州府,時有诏逮高攀龍,攀龍自裁。
缇绮欲載屍察驗,并 逮其子回奏。
無錫知縣吳大樸,依阿其間,櫻力持不可,乃免。
與李應升為同年生,借官帑以給官旗之逮應升者。
時常民集者數千人,欲擊官旗,櫻再三曉谕而散。
崇祯十六年,為登萊防撫。
大清兵破萊陽、栖霞、甯海諸州縣,二月廿一日,攻登州,櫻禦之,乃退。
嘗為副使,分巡興泉道。
唐王時,拜大學士,入直。
櫻忠款懇至,言語委密,處孤主驕臣之間,調護上下,使無疑忤,上親臣腹心依之。
鄭芝龍不肯出兵,駕往來延建,櫻以為此非遲久策,失海内望,請速幸贛州,并力出江西湖南。
卒不決而敗。
櫻至廈門,依朱成功,辛卯春,大清泉州守将襲破廈門,成功還救不及,櫻自缢。
○傅冠 傅冠,字元甫,江西進賢人。
丙戌二月,以行在太子太保,兼禮兵二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督師,同忠孝伯朱成功,大守永定關。
崗兵張安、丘華,俱聽節制。
前軍方入建昌境,饷已告匮,後軍聞警,辄歸。
冠見令不行,十二疏乞罷,不許。
後敕揭重熙佐冠共事,冠無心任職,日午方起。
重熙奏之,乃勒令歸。
九月晦,汀州破。
大清兵分道自江西入邵武,冠避泰甯之分水村。
村人江亨龍新執贽,縛冠以獻,大帥李成棟解縛,進曰:“公大臣,釋留,當取令旨,但去發,保無他。
”冠厲聲曰:“汝知千古有文文山乎?吾鄉先進也!吾鄉惟有斷頭宰相爾。
”成棟載至汀州,飲食與俱。
已而成棟入粵東,使鎮将李發衛之。
十一月廿一日,對局弈罷,發閱文書,曰:“公必不 順,令旨收公矣。
”冠欣然曰:“早畢我事,爾之賜也。
”整衣冠南向拜,曰:“負國無狀,死不足贖。
”複西向拜,曰:“祖父暴骨,愧見先人地下。
” 初,就執日,歎曰:“負國重恩,永慚地下。
”以足三頓地,夜半,風雨大作,頓足處崩陷數十丈。
其首函寄汀獄,或無故動搖。
數見夢于獄,夜嘗有光。
囚冤濫者,祈蔔,皆奇驗。
家人傅國桢等負其骸,初墓汀之羅漢嶺,與忠誠伯周之蕃相望。
閱三年,冠子号哭,請合身首,歸葬。
舊衣二棄故汀墓旁,經年色如新,行道指曰“相公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