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乘隙襲破泗州西城。
資倫知失計,堕南城求死,為宋軍所執,以見時青。
青說之曰:“畢宣差,我知爾好男子,亦宜相時達變。
金國勢已衰弱,爾肯降我,宋亦不負爾。
若不從,見劉天帥即死矣。
”資倫極口罵曰:“時青逆賊聽我言。
我出身至貧賤,結柳器為生,自征南始得一官,今職居三品。
不幸失國家城池,甘分一死尚不能報,肯從汝反賊求生耶!”青知無降意,下盱眙獄。
時臨淮令李某者亦被執,後得歸,為泗州從宜移剌羊哥言其事。
羊哥以資倫惡語罵時青必被殺,即以死不屈節聞于朝。
時資倫子牛兒年十二,居宿州,收充皇後位奉閣舍人。
宋人亦賞資倫忠憤不撓,欲全活之,钤以鐵繩,囚于鎮江府土獄,略給衣食使不至寒餓,脅誘百方,時一引出問雲:“汝降否?”資倫或罵或不語,如是十四年。
及盱眙将士降宋,宋使總帥納合買住已下北望哭拜,謂之辭故主,驅資倫在旁觀之。
資倫見買住罵曰:“納合買住,國家未嘗負汝,何所求死不可,乃作如此觜鼻耶!”買住俯首不敢仰視。
及蔡州破,哀宗自缢,宋人以告資倫。
資倫歎曰:“吾無所望矣。
容我一祭吾君乃降耳。
”宋人信之,為屠牛羊設祭鎮江南岸。
資倫祭畢,伏地大哭,乘其不防投江水而死。
宋人義之,宣示四方,仍議為立祠。
鎮江之囚有方士者親嘗見之,以告元好問,及言泗州城陷資倫被執事,且曰:“資倫長身,面赤色,顴頰微高,髯疏而黃。
資禀質直,重然諾,故其堅忍守節卓卓如此。
”《宣宗實錄》載資倫為亂兵所殺,當時傳聞不得其實雲。
郭蝦蟆,會州人。
世為保甲射生手,與兄祿大俱以善射應募。
興定初,祿大以功遷遙授同知平涼府事、兼會州刺史,進官一階,賜姓顔盞。
夏人攻會州,祿大遙見其主兵者人馬皆衣金,出入陣中,約二百餘步,一發中其吭,殪之。
又射一人,矢貫兩手于樹,敵大駭。
城破,祿大、蝦蟆俱被禽。
夏人憐其技,囚之,兄弟皆誓死不屈。
朝廷聞之,議加優獎,而未知存沒,乃特遷祿大子伴牛官一階,授巡尉職,以旌其忠。
其後兄弟謀奔會,自拔其須,事覺,祿大竟為所殺,蝦蟆獨拔歸。
上思祿大之忠,命複遷伴牛官一階,遙授會州軍事判官,蝦蟆遙授鞏州钤轄。
會言者乞獎用祿大弟,遂遷蝦蟆官兩階,授同知蘭州軍州事。
興定五年冬,夏人萬餘侵定西,蝦蟆敗之,斬首七百,獲馬五十匹,以功遷同知臨洮府事。
元光二年,夏人步騎數十萬攻鳳翔甚急,元帥赤盞合喜以蝦蟆總領軍事。
從巡城,濠外一人坐胡床,以箭力不及,氣貌若蔑視城守者。
合喜指似蝦蟆雲:“汝能射此人否?”蝦蟆測量遠近,曰:“可。
”蝦蟆平時發矢,伺腋下甲不掩處射之無不中,即持弓矢伺坐者舉肘,一發而斃。
兵退,升遙授靜難軍節度使,尋改通遠軍節度使,授山東西路斡可必剌謀克,仍遣使賞赉,遍谕諸郡焉。
是年冬,蝦蟆與鞏州元帥田瑞攻取會州。
蝦蟆率騎兵五百皆被赭衲,蔽州之南山而下,夏人猝望之以為神。
城上有舉手于懸風版者,蝦蟆射之,手與版俱貫。
凡射死數百人。
夏人震恐,乃出降。
蓋會州為夏人所據近四年,至是複焉。
正大初,田瑞據鞏州叛,诏陝西兩行省并力擊之。
蝦蟆率衆先登,瑞開門突出,為其弟濟所殺,斬首五千餘級,以功遷遙授知鳳翔府事、本路兵馬都總管、元帥左都監、兼行蘭、會、洮、河元帥府事。
六年九月,蝦蟆進西馬二匹,诏曰:“卿武藝超絕。
此馬可充戰用,朕乘此豈能盡其力。
既入進,即尚廄物也,就以賜卿。
”仍賜金鼎一、玉兔鹘一,并所遣郭倫哥等物有差。
天興二年,哀宗遷蔡州,慮孤城不能保,拟遷鞏昌,以粘葛完展為鞏昌行省。
三年春正月,完展聞蔡已破,欲安衆心,城守以待嗣立者,乃遣人稱使者至自蔡,有旨宣谕。
綏德州帥汪世顯者亦知蔡兇問,且嫉完展制己,欲發矯诏事,因以兵圖之,然懼蝦蟆威望,乃遣使約蝦蟆并力破鞏昌。
使者至,蝦蟆謂之曰:“粘葛公奉诏為行省,号令孰敢不從。
今主上受圍于蔡,拟遷鞏昌。
國家危急之際,我輩既不能緻死赴援,又不能葉衆奉迎,乃欲攻粘葛公,先廢遷幸之地,上至何所歸乎。
汝帥若欲背國家,任自為之,何及于我。
”世顯即攻鞏昌破之,劫殺完展,送款于大元,複遣使者二十餘輩谕蝦蟆以禍福,不從。
甲午春,金國已亡,西州無不歸順者,獨蝦蟆堅守孤城。
丙申歲冬十月,大兵并力攻之。
蝦蟆度不能支,集州中所有金銀銅鐵,雜鑄為炮以擊攻者,殺牛馬以食戰士,又自焚盧舍積聚,曰:“無至資兵。
”日與血戰,而大兵亦不能卒拔。
及軍士死傷者衆,乃命積薪于州廨,呼集家人及城中将校妻女,閉諸一室,将自焚之。
蝦蟆之妾欲有所訴,立斬以徇。
火既熾,率将士于火前持滿以待。
城破,兵填委以入,鏖戰既久,士卒有弓盡矢絕者,挺身入火中。
蝦蟆獨上大草積,以門扉自蔽,發二三百矢無不中者,矢盡,投弓劍于火自焚。
城中無一人肯降者。
蝦蟆死時年四十五。
土人為立祠。
完展字世昌。
泰和三年策論進士。
初為行省,以蠟丸為诏,期以天興二年九月集大軍與上會于饒峰關,出宋不意取興元。
既而不果雲。
資倫知失計,堕南城求死,為宋軍所執,以見時青。
青說之曰:“畢宣差,我知爾好男子,亦宜相時達變。
金國勢已衰弱,爾肯降我,宋亦不負爾。
若不從,見劉天帥即死矣。
”資倫極口罵曰:“時青逆賊聽我言。
我出身至貧賤,結柳器為生,自征南始得一官,今職居三品。
不幸失國家城池,甘分一死尚不能報,肯從汝反賊求生耶!”青知無降意,下盱眙獄。
時臨淮令李某者亦被執,後得歸,為泗州從宜移剌羊哥言其事。
羊哥以資倫惡語罵時青必被殺,即以死不屈節聞于朝。
時資倫子牛兒年十二,居宿州,收充皇後位奉閣舍人。
宋人亦賞資倫忠憤不撓,欲全活之,钤以鐵繩,囚于鎮江府土獄,略給衣食使不至寒餓,脅誘百方,時一引出問雲:“汝降否?”資倫或罵或不語,如是十四年。
及盱眙将士降宋,宋使總帥納合買住已下北望哭拜,謂之辭故主,驅資倫在旁觀之。
資倫見買住罵曰:“納合買住,國家未嘗負汝,何所求死不可,乃作如此觜鼻耶!”買住俯首不敢仰視。
及蔡州破,哀宗自缢,宋人以告資倫。
資倫歎曰:“吾無所望矣。
容我一祭吾君乃降耳。
”宋人信之,為屠牛羊設祭鎮江南岸。
資倫祭畢,伏地大哭,乘其不防投江水而死。
宋人義之,宣示四方,仍議為立祠。
鎮江之囚有方士者親嘗見之,以告元好問,及言泗州城陷資倫被執事,且曰:“資倫長身,面赤色,顴頰微高,髯疏而黃。
資禀質直,重然諾,故其堅忍守節卓卓如此。
”《宣宗實錄》載資倫為亂兵所殺,當時傳聞不得其實雲。
郭蝦蟆,會州人。
世為保甲射生手,與兄祿大俱以善射應募。
興定初,祿大以功遷遙授同知平涼府事、兼會州刺史,進官一階,賜姓顔盞。
夏人攻會州,祿大遙見其主兵者人馬皆衣金,出入陣中,約二百餘步,一發中其吭,殪之。
又射一人,矢貫兩手于樹,敵大駭。
城破,祿大、蝦蟆俱被禽。
夏人憐其技,囚之,兄弟皆誓死不屈。
朝廷聞之,議加優獎,而未知存沒,乃特遷祿大子伴牛官一階,授巡尉職,以旌其忠。
其後兄弟謀奔會,自拔其須,事覺,祿大竟為所殺,蝦蟆獨拔歸。
上思祿大之忠,命複遷伴牛官一階,遙授會州軍事判官,蝦蟆遙授鞏州钤轄。
會言者乞獎用祿大弟,遂遷蝦蟆官兩階,授同知蘭州軍州事。
興定五年冬,夏人萬餘侵定西,蝦蟆敗之,斬首七百,獲馬五十匹,以功遷同知臨洮府事。
元光二年,夏人步騎數十萬攻鳳翔甚急,元帥赤盞合喜以蝦蟆總領軍事。
從巡城,濠外一人坐胡床,以箭力不及,氣貌若蔑視城守者。
合喜指似蝦蟆雲:“汝能射此人否?”蝦蟆測量遠近,曰:“可。
”蝦蟆平時發矢,伺腋下甲不掩處射之無不中,即持弓矢伺坐者舉肘,一發而斃。
兵退,升遙授靜難軍節度使,尋改通遠軍節度使,授山東西路斡可必剌謀克,仍遣使賞赉,遍谕諸郡焉。
是年冬,蝦蟆與鞏州元帥田瑞攻取會州。
蝦蟆率騎兵五百皆被赭衲,蔽州之南山而下,夏人猝望之以為神。
城上有舉手于懸風版者,蝦蟆射之,手與版俱貫。
凡射死數百人。
夏人震恐,乃出降。
蓋會州為夏人所據近四年,至是複焉。
正大初,田瑞據鞏州叛,诏陝西兩行省并力擊之。
蝦蟆率衆先登,瑞開門突出,為其弟濟所殺,斬首五千餘級,以功遷遙授知鳳翔府事、本路兵馬都總管、元帥左都監、兼行蘭、會、洮、河元帥府事。
六年九月,蝦蟆進西馬二匹,诏曰:“卿武藝超絕。
此馬可充戰用,朕乘此豈能盡其力。
既入進,即尚廄物也,就以賜卿。
”仍賜金鼎一、玉兔鹘一,并所遣郭倫哥等物有差。
天興二年,哀宗遷蔡州,慮孤城不能保,拟遷鞏昌,以粘葛完展為鞏昌行省。
三年春正月,完展聞蔡已破,欲安衆心,城守以待嗣立者,乃遣人稱使者至自蔡,有旨宣谕。
綏德州帥汪世顯者亦知蔡兇問,且嫉完展制己,欲發矯诏事,因以兵圖之,然懼蝦蟆威望,乃遣使約蝦蟆并力破鞏昌。
使者至,蝦蟆謂之曰:“粘葛公奉诏為行省,号令孰敢不從。
今主上受圍于蔡,拟遷鞏昌。
國家危急之際,我輩既不能緻死赴援,又不能葉衆奉迎,乃欲攻粘葛公,先廢遷幸之地,上至何所歸乎。
汝帥若欲背國家,任自為之,何及于我。
”世顯即攻鞏昌破之,劫殺完展,送款于大元,複遣使者二十餘輩谕蝦蟆以禍福,不從。
甲午春,金國已亡,西州無不歸順者,獨蝦蟆堅守孤城。
丙申歲冬十月,大兵并力攻之。
蝦蟆度不能支,集州中所有金銀銅鐵,雜鑄為炮以擊攻者,殺牛馬以食戰士,又自焚盧舍積聚,曰:“無至資兵。
”日與血戰,而大兵亦不能卒拔。
及軍士死傷者衆,乃命積薪于州廨,呼集家人及城中将校妻女,閉諸一室,将自焚之。
蝦蟆之妾欲有所訴,立斬以徇。
火既熾,率将士于火前持滿以待。
城破,兵填委以入,鏖戰既久,士卒有弓盡矢絕者,挺身入火中。
蝦蟆獨上大草積,以門扉自蔽,發二三百矢無不中者,矢盡,投弓劍于火自焚。
城中無一人肯降者。
蝦蟆死時年四十五。
土人為立祠。
完展字世昌。
泰和三年策論進士。
初為行省,以蠟丸為诏,期以天興二年九月集大軍與上會于饒峰關,出宋不意取興元。
既而不果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