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三 列傳第六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激之皆可用,朝廷倚我守此州,總帥乃欲棄之,何心哉。
”讒間既行,有相圖之隙,詳議官楊鵬釋之曰:“外難未解而顧私忿。
”語甚諄切。
實乃還山,鵬因勸汝作納奏,乞死守此州,以堅軍民之心。
其冬,戰于襄、郏,得馬百餘,士氣頗振,遂以汝作為總帥,不複與實相關矣。
天興二年六月,哀宗在蔡州,遣使征兵入援。
州人為邏騎所擾,農事盡廢,城中糧亦垂盡。
是月,中京破,部曲私議有唇亡之懼,計以城降,懼汝作,不敢言,乃以遷州入山白之。
汝作怒曰:“吾家父祖食祿百年,今朝延又以州事帥職委我,吾生為金民,死為金鬼。
汝輩欲避于山,非欲降乎?有再言遷者吾必斬之。
” 八月,塔察将大兵攻蔡,經汝州。
州人梁臯作亂,與故吏溫澤、王和七八人徑入州廨,汝作不為備,遂為所殺。
時宣使石珪體究洛陽所以破及強伸死節事,以路阻,留汝州驿。
梁臯既殺汝作,走告珪曰:“汝作私積糧斛,不恤軍民,衆怒殺之矣。
臯不圖汝作官職,惟宣使裁之。
”圭懼,乃以臯權汝州防禦使、行帥府事。
脫走入蔡,以臯殺汝作事聞。
哀宗甚嗟惜之,遣近侍張天錫贈汝作昌武軍節度使,子孫世襲謀克,仍诏岘山帥呼延實、登封帥範真并力讨臯。
天錫避岘山遠,先約範真,真以麾下李某者往,以撫谕軍民為名。
臯率軍士迎于東門,知朝廷圖己,陰為之備,李猶豫不敢發。
臯館天錫于望崧樓,隐毒于食,天錫遂中毒而死。
臯後為大元兵所殺。
楊鵬字飛卿,能詩。
愛申,逸其族與名,或曰一名忙哥。
本虢縣鎮防軍,累功遷軍中總領。
李文秀據秦州,宣宗诏鳳翔軍讨之,軍圍秦州城。
時愛申在軍中,有罪當死。
宣宗問之樞帥,有知其名者奏此人将帥材,忠實可倚。
宣宗命馳赦之,以為德順節度使、行元帥府事。
正大四年春,大兵西來,拟以德順為坐夏之所,德順無軍,人甚危之。
愛申識鳳翔馬肩龍舜卿者可與謀事,乃遺書招之,肩龍得書欲行,鳳翔總管禾速嘉國鑒以大兵方進,吾城可恃,德順決不可守,勸勿往。
肩龍曰:“愛申平生未嘗識我,一見許為知己。
我知德順不可守,往則必死,然以知己故。
不得不為之死耳。
”乃舉行橐付族父,明為死别,冒險而去。
既至,不數日受圍,城中惟有義兵鄉軍八九千人,大兵舉天下之勢攻之。
愛申假舜卿鳳翔總管府判官,守禦一與共之。
凡攻百二十晝夜,力盡乃破,愛申以劍自刭,時年五十三。
軍中募生緻肩龍,而不知所終。
台谏有言當贈德順死事者官,以勸中外。
诏各贈官,配食褒忠廟。
肩龍字舜卿,宛平人。
先世遼大族,有知興中府者,故人号興中馬氏。
祖大中,金初登科,節度全、錦兩州。
父成誼,明昌五年登科,仕為京兆府路統軍司判官。
肩龍在太學有賦聲。
宣宗初,有誣宗室從坦殺人,将置之死。
人不敢言其冤,肩龍上書,大略謂:“從坦有将帥材,少出其右者,臣一介書生,無用于世,願代從坦死,留為天子将兵。
”書奏,诏問:“汝與從坦交分厚欤?”肩龍對曰:“臣知有從坦,從坦未嘗識臣。
從坦冤人,不敢言,臣以死保之。
”宣宗感悟,赦從坦,授肩龍東平錄事,委行省試驗。
宰相侯摯與語不契,留數月罷歸,将渡河,與排岸官紛競,搜箧中,得軍馬糧料名數及利害數事,疑其為奸人偵伺者,系歸德獄根勘。
适從坦至,立救出之。
正大三年,客鳳翔,元帥愛申深器重之,至是,同死于難。
禹顯,雁門人。
貞祐初,隸上黨公張開,累以戰功授義勝軍節度使、兼沁州招撫副使。
元光二年四月,大帥達兒泬、按察兒攻河東,張開遣顯扼龍豬谷,夾攻敗之,擒元帥韓光國,獲辎重甲仗甚衆,追至祁縣而還,所曆州縣悉複之。
顯将軍三百人,守襄垣,八年不遷。
大帥嘗集河朔步騎數萬攻之,至于數四不能拔。
既而,戰于玉女寨,大獲。
開言于朝,權元帥右都監。
正大六年冬十二月,軍内變,城破被擒。
帥義之,不欲加害。
初以鐵繩钤之,既而密與舊部曲二十人遁去,聞上黨公軍複振,将往從之。
大兵四向來追,顯适與負釜一兵相失,乞飯山寺中,僧走報焉,被執不屈死,時年四十一。
秦州人張邦憲,字正叔,登正大中進士第,為永固令。
天興二年,避兵徐州。
卓翼率兵至城,邦憲被執,将驅之北,邦憲罵曰:“我進士也,誤蒙朝廷用為邑長,可從汝曹反耶!”遂遇害。
劉全者,彭城民也。
率鄉鄰數百避兵沫溝,推為砦主。
北兵至徐,盡俘其老幼,全父亦在其中,北兵質之以招全,全縛其人送徐州,因竊其父以歸。
徐帥益都嘉其忠,承制以為昭信校尉,遙領彭城縣尉。
後遇國用安,怒其不附己,見殺。
”讒間既行,有相圖之隙,詳議官楊鵬釋之曰:“外難未解而顧私忿。
”語甚諄切。
實乃還山,鵬因勸汝作納奏,乞死守此州,以堅軍民之心。
其冬,戰于襄、郏,得馬百餘,士氣頗振,遂以汝作為總帥,不複與實相關矣。
天興二年六月,哀宗在蔡州,遣使征兵入援。
州人為邏騎所擾,農事盡廢,城中糧亦垂盡。
是月,中京破,部曲私議有唇亡之懼,計以城降,懼汝作,不敢言,乃以遷州入山白之。
汝作怒曰:“吾家父祖食祿百年,今朝延又以州事帥職委我,吾生為金民,死為金鬼。
汝輩欲避于山,非欲降乎?有再言遷者吾必斬之。
” 八月,塔察将大兵攻蔡,經汝州。
州人梁臯作亂,與故吏溫澤、王和七八人徑入州廨,汝作不為備,遂為所殺。
時宣使石珪體究洛陽所以破及強伸死節事,以路阻,留汝州驿。
梁臯既殺汝作,走告珪曰:“汝作私積糧斛,不恤軍民,衆怒殺之矣。
臯不圖汝作官職,惟宣使裁之。
”圭懼,乃以臯權汝州防禦使、行帥府事。
脫走入蔡,以臯殺汝作事聞。
哀宗甚嗟惜之,遣近侍張天錫贈汝作昌武軍節度使,子孫世襲謀克,仍诏岘山帥呼延實、登封帥範真并力讨臯。
天錫避岘山遠,先約範真,真以麾下李某者往,以撫谕軍民為名。
臯率軍士迎于東門,知朝廷圖己,陰為之備,李猶豫不敢發。
臯館天錫于望崧樓,隐毒于食,天錫遂中毒而死。
臯後為大元兵所殺。
楊鵬字飛卿,能詩。
愛申,逸其族與名,或曰一名忙哥。
本虢縣鎮防軍,累功遷軍中總領。
李文秀據秦州,宣宗诏鳳翔軍讨之,軍圍秦州城。
時愛申在軍中,有罪當死。
宣宗問之樞帥,有知其名者奏此人将帥材,忠實可倚。
宣宗命馳赦之,以為德順節度使、行元帥府事。
正大四年春,大兵西來,拟以德順為坐夏之所,德順無軍,人甚危之。
愛申識鳳翔馬肩龍舜卿者可與謀事,乃遺書招之,肩龍得書欲行,鳳翔總管禾速嘉國鑒以大兵方進,吾城可恃,德順決不可守,勸勿往。
肩龍曰:“愛申平生未嘗識我,一見許為知己。
我知德順不可守,往則必死,然以知己故。
不得不為之死耳。
”乃舉行橐付族父,明為死别,冒險而去。
既至,不數日受圍,城中惟有義兵鄉軍八九千人,大兵舉天下之勢攻之。
愛申假舜卿鳳翔總管府判官,守禦一與共之。
凡攻百二十晝夜,力盡乃破,愛申以劍自刭,時年五十三。
軍中募生緻肩龍,而不知所終。
台谏有言當贈德順死事者官,以勸中外。
诏各贈官,配食褒忠廟。
肩龍字舜卿,宛平人。
先世遼大族,有知興中府者,故人号興中馬氏。
祖大中,金初登科,節度全、錦兩州。
父成誼,明昌五年登科,仕為京兆府路統軍司判官。
肩龍在太學有賦聲。
宣宗初,有誣宗室從坦殺人,将置之死。
人不敢言其冤,肩龍上書,大略謂:“從坦有将帥材,少出其右者,臣一介書生,無用于世,願代從坦死,留為天子将兵。
”書奏,诏問:“汝與從坦交分厚欤?”肩龍對曰:“臣知有從坦,從坦未嘗識臣。
從坦冤人,不敢言,臣以死保之。
”宣宗感悟,赦從坦,授肩龍東平錄事,委行省試驗。
宰相侯摯與語不契,留數月罷歸,将渡河,與排岸官紛競,搜箧中,得軍馬糧料名數及利害數事,疑其為奸人偵伺者,系歸德獄根勘。
适從坦至,立救出之。
正大三年,客鳳翔,元帥愛申深器重之,至是,同死于難。
禹顯,雁門人。
貞祐初,隸上黨公張開,累以戰功授義勝軍節度使、兼沁州招撫副使。
元光二年四月,大帥達兒泬、按察兒攻河東,張開遣顯扼龍豬谷,夾攻敗之,擒元帥韓光國,獲辎重甲仗甚衆,追至祁縣而還,所曆州縣悉複之。
顯将軍三百人,守襄垣,八年不遷。
大帥嘗集河朔步騎數萬攻之,至于數四不能拔。
既而,戰于玉女寨,大獲。
開言于朝,權元帥右都監。
正大六年冬十二月,軍内變,城破被擒。
帥義之,不欲加害。
初以鐵繩钤之,既而密與舊部曲二十人遁去,聞上黨公軍複振,将往從之。
大兵四向來追,顯适與負釜一兵相失,乞飯山寺中,僧走報焉,被執不屈死,時年四十一。
秦州人張邦憲,字正叔,登正大中進士第,為永固令。
天興二年,避兵徐州。
卓翼率兵至城,邦憲被執,将驅之北,邦憲罵曰:“我進士也,誤蒙朝廷用為邑長,可從汝曹反耶!”遂遇害。
劉全者,彭城民也。
率鄉鄰數百避兵沫溝,推為砦主。
北兵至徐,盡俘其老幼,全父亦在其中,北兵質之以招全,全縛其人送徐州,因竊其父以歸。
徐帥益都嘉其忠,承制以為昭信校尉,遙領彭城縣尉。
後遇國用安,怒其不附己,見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