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
大安三年,将兵二萬入衛中都,遷元帥右都監、轉左都監,兼北京留守。
有功,賜金吐鹘、重彩十端。
遷元帥左監軍,留守如故。
貞祐元年閏月,以兵入衛中都,诏以兵萬六千人守定興,軍敗,兀屯戰沒。
高守約,字從簡,遼陽人。
大定二十八年進士,累官觀州刺史。
大元兵徇地河朔,郭邦獻已歸順,從至城下,呼守約曰:“從簡當計全家室。
”守約弗顧,至再三,甯約厲聲曰:“吾不汝識也。
”城破被執,使之跪,守約不屈,遂死。
诏贈崇義軍節度使,谥忠敬。
和速嘉安禮,字子敬,本名酌,大名路人。
穎悟博學,淹貫經史。
大定二十八年進士。
至甯末,為泰安州刺史。
貞祐初,山東被兵,郡縣望風而遁,或勸安禮去之,安禮曰:“我去,城誰與守,且避難負國家之恩乎?”乃團練繕完,為禦守計。
已而大元兵至,戰旬日不能下,謂之曰:“此孤城耳,内無糧儲,外無兵援,不降無遺類矣。
”安禮不聽。
城破被執,初不識其為誰,或妄以酒監對,安禮曰:“我刺史也,何以諱為?”使之跪,安禮不屈,遂以戈撞其胸而殺之。
诏贈泰定軍節度使,谥堅貞。
王維翰,字之翰,利州龍山人。
父庭,遼季率縣人保縣東山,後以衆降。
維翰好學不倦,中大定二十八年進士。
調貴德州軍事判官,察廉遷永霸令。
縣豪欲嘗試維翰,設事陳訴,維翰窮竟之,遂伏其詐,杖殺之,健訟衰息。
曆弘政、獲嘉令,佐胥持國治河決,有勞,遷一階。
改北京轉運戶籍判官,補尚書省令史。
除同知保靜軍節度使事,檢括戶籍,一郡稱平。
屬縣有奴殺其主人者,誣主人弟殺之,刑部疑之。
維翰審谳,乃微行物色之,得其狀,奴遂引服。
改中都轉運副使,攝侍禦史,奏事殿中,章宗曰:“佳禦史。
”就除侍禦史。
改左司員外郎,轉右司朗中。
仆散揆伐宋,維翰行省左右司郎中。
泰和七年,河南旱蝗,诏維翰體究田禾分數以聞。
七月,雨,複诏維翰曰:“雨雖沾足,秋種過時,使多種蔬菜猶愈于荒萊也。
蝗蝻遺子,如何可絕?”舊有蝗處來歲宜菽麥,谕百姓使知之。
” 八年,宋人受盟,還為右司郎中,進官一階。
上問:“宋人請和複能背盟否?”維翰對曰:“宋主怠于政事,南兵佻弱,兩淮兵後千裡蕭條,其臣懲韓侂胄、蘇師旦,無複敢執其咎者,不足憂也。
唯北方當勞聖慮耳。
”久之,遷大理卿、兼潞王傅,同知審官院事。
新格,教坊樂工階至四品,換文武正資,服金紫。
維翰奏:“伶優賤工,衣缙紳之服,非所以尊朝廷也。
”從之。
大安初,權右谏議大夫,三司欲稅間架,維翰谏不聽。
轉禦史中丞,無何,遷工部尚書、兼大理卿,改刑部尚書,拜參知政事。
貞祐初,罷為定海軍節度使。
是時,道路不通,維翰舟行遇盜,呼謂之曰:“爾輩本良民,因亂至此,财物不惜,勿恐吾家。
”盜感其言而去。
至鎮,無兵備,鄰郡皆望風奔潰,維翰謂吏民曰:“孤城不可守。
此州阻山浮海,當有生地,無俱為魚肉也。
”乃縱百姓避難。
維翰率吏民願從者奔東北山,結營堡自守,力窮被執不肯降。
妻姚氏亦不肯屈,與維翰俱死。
诏贈中奉大夫,姚氏芮國夫人,谥貞潔。
移剌古與涅,安化軍節度使。
貞祐初,大元年兵取密州,古與涅率兵力戰,流矢連中其頸,既拔去複中其頰,死焉。
貞祐三年,诏贈安遠大将軍、知益都府事。
宋扆,中都宛平人也。
正隆五年進士。
曆辰州、甯化州軍事判官,曹王府記室參軍。
陝西西路轉運都勾判官。
補尚書省令史,除武定軍節度副使、中都右警巡使。
時固安縣丞劉昭與部民裴原争買鄰田,扆用昭屬,抑原使毋争。
禦史台劾奏,奪一官,解職,降廣甯府推官。
改遼東路鹽使。
丁父憂,起複吏部員外郎,曆薊、曹、景州刺史,同知中都路轉運使事,遷北京、臨潢等路按察使。
改安國軍節度使、河東南路轉運使。
禦史劾其前任按察侵民舍不稱職,降沂州防禦使,移浚州,遷山東西路轉運使,改定海軍節度使。
貞祐二年,改沁南軍,正月,大元兵至懷州,城破死焉。
扆天資刻酷,所至不容物,以是蹭蹬于世雲。
烏古論榮祖,本名福興,河間人。
明昌二年進士,曆官補尚書省令史,除都轉運司都勾判官,轉弘文校理,升中都總管府判官,察廉除震武軍節度副使、彰德府司馬,累遷戶部員外郎、甯海州刺史。
貞祐二年城破,榮祖猶力戰,死之。
贈安武軍節度使,賜谥毅勇。
烏古論仲溫,本名胡剌,蓋州按春猛安人。
大定二十五年進士,累官太學助教、應奉翰林文字、河東路提刑判官,改河北東路轉運副使。
禦史薦前任提刑稱職,遷同知順天軍節度使事,簽上京、東京等路按察司事,改提舉肇州漕運、兼同知武興軍節度使事、東勝州刺史。
坐前在上京不稱職,降鎮甯軍節度副使。
改滑州刺史、河東南路按察副使、壽州防禦使。
貞祐初,遷鎮西軍節度使。
是時,中
大安三年,将兵二萬入衛中都,遷元帥右都監、轉左都監,兼北京留守。
有功,賜金吐鹘、重彩十端。
遷元帥左監軍,留守如故。
貞祐元年閏月,以兵入衛中都,诏以兵萬六千人守定興,軍敗,兀屯戰沒。
高守約,字從簡,遼陽人。
大定二十八年進士,累官觀州刺史。
大元兵徇地河朔,郭邦獻已歸順,從至城下,呼守約曰:“從簡當計全家室。
”守約弗顧,至再三,甯約厲聲曰:“吾不汝識也。
”城破被執,使之跪,守約不屈,遂死。
诏贈崇義軍節度使,谥忠敬。
和速嘉安禮,字子敬,本名酌,大名路人。
穎悟博學,淹貫經史。
大定二十八年進士。
至甯末,為泰安州刺史。
貞祐初,山東被兵,郡縣望風而遁,或勸安禮去之,安禮曰:“我去,城誰與守,且避難負國家之恩乎?”乃團練繕完,為禦守計。
已而大元兵至,戰旬日不能下,謂之曰:“此孤城耳,内無糧儲,外無兵援,不降無遺類矣。
”安禮不聽。
城破被執,初不識其為誰,或妄以酒監對,安禮曰:“我刺史也,何以諱為?”使之跪,安禮不屈,遂以戈撞其胸而殺之。
诏贈泰定軍節度使,谥堅貞。
王維翰,字之翰,利州龍山人。
父庭,遼季率縣人保縣東山,後以衆降。
維翰好學不倦,中大定二十八年進士。
調貴德州軍事判官,察廉遷永霸令。
縣豪欲嘗試維翰,設事陳訴,維翰窮竟之,遂伏其詐,杖殺之,健訟衰息。
曆弘政、獲嘉令,佐胥持國治河決,有勞,遷一階。
改北京轉運戶籍判官,補尚書省令史。
除同知保靜軍節度使事,檢括戶籍,一郡稱平。
屬縣有奴殺其主人者,誣主人弟殺之,刑部疑之。
維翰審谳,乃微行物色之,得其狀,奴遂引服。
改中都轉運副使,攝侍禦史,奏事殿中,章宗曰:“佳禦史。
”就除侍禦史。
改左司員外郎,轉右司朗中。
仆散揆伐宋,維翰行省左右司郎中。
泰和七年,河南旱蝗,诏維翰體究田禾分數以聞。
七月,雨,複诏維翰曰:“雨雖沾足,秋種過時,使多種蔬菜猶愈于荒萊也。
蝗蝻遺子,如何可絕?”舊有蝗處來歲宜菽麥,谕百姓使知之。
” 八年,宋人受盟,還為右司郎中,進官一階。
上問:“宋人請和複能背盟否?”維翰對曰:“宋主怠于政事,南兵佻弱,兩淮兵後千裡蕭條,其臣懲韓侂胄、蘇師旦,無複敢執其咎者,不足憂也。
唯北方當勞聖慮耳。
”久之,遷大理卿、兼潞王傅,同知審官院事。
新格,教坊樂工階至四品,換文武正資,服金紫。
維翰奏:“伶優賤工,衣缙紳之服,非所以尊朝廷也。
”從之。
大安初,權右谏議大夫,三司欲稅間架,維翰谏不聽。
轉禦史中丞,無何,遷工部尚書、兼大理卿,改刑部尚書,拜參知政事。
貞祐初,罷為定海軍節度使。
是時,道路不通,維翰舟行遇盜,呼謂之曰:“爾輩本良民,因亂至此,财物不惜,勿恐吾家。
”盜感其言而去。
至鎮,無兵備,鄰郡皆望風奔潰,維翰謂吏民曰:“孤城不可守。
此州阻山浮海,當有生地,無俱為魚肉也。
”乃縱百姓避難。
維翰率吏民願從者奔東北山,結營堡自守,力窮被執不肯降。
妻姚氏亦不肯屈,與維翰俱死。
诏贈中奉大夫,姚氏芮國夫人,谥貞潔。
移剌古與涅,安化軍節度使。
貞祐初,大元年兵取密州,古與涅率兵力戰,流矢連中其頸,既拔去複中其頰,死焉。
貞祐三年,诏贈安遠大将軍、知益都府事。
宋扆,中都宛平人也。
正隆五年進士。
曆辰州、甯化州軍事判官,曹王府記室參軍。
陝西西路轉運都勾判官。
補尚書省令史,除武定軍節度副使、中都右警巡使。
時固安縣丞劉昭與部民裴原争買鄰田,扆用昭屬,抑原使毋争。
禦史台劾奏,奪一官,解職,降廣甯府推官。
改遼東路鹽使。
丁父憂,起複吏部員外郎,曆薊、曹、景州刺史,同知中都路轉運使事,遷北京、臨潢等路按察使。
改安國軍節度使、河東南路轉運使。
禦史劾其前任按察侵民舍不稱職,降沂州防禦使,移浚州,遷山東西路轉運使,改定海軍節度使。
貞祐二年,改沁南軍,正月,大元兵至懷州,城破死焉。
扆天資刻酷,所至不容物,以是蹭蹬于世雲。
烏古論榮祖,本名福興,河間人。
明昌二年進士,曆官補尚書省令史,除都轉運司都勾判官,轉弘文校理,升中都總管府判官,察廉除震武軍節度副使、彰德府司馬,累遷戶部員外郎、甯海州刺史。
貞祐二年城破,榮祖猶力戰,死之。
贈安武軍節度使,賜谥毅勇。
烏古論仲溫,本名胡剌,蓋州按春猛安人。
大定二十五年進士,累官太學助教、應奉翰林文字、河東路提刑判官,改河北東路轉運副使。
禦史薦前任提刑稱職,遷同知順天軍節度使事,簽上京、東京等路按察司事,改提舉肇州漕運、兼同知武興軍節度使事、東勝州刺史。
坐前在上京不稱職,降鎮甯軍節度副使。
改滑州刺史、河東南路按察副使、壽州防禦使。
貞祐初,遷鎮西軍節度使。
是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