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 列傳第五十八

關燈
參知政事劉玮、吏部郎中?、中都兵馬都指揮使和喜為貢壽,遂犯夜禁,和喜遣軍人送襄至第。

    監察禦史徒單德勝劾其事,下刑部逮?等問狀。

    上以襄、玮大臣釋之,而貢等各解職。

    尋知大興府事,複為樞密副使。

    乞緻仕不許,進樞密使,封莘國公,改封蕭。

    複上表乞退,上曰:“向已嘗告,續知意欲外除,今之告将複若何。

    ”遂優诏許之。

    尋起知真定府事。

    泰和二年,薨。

     烏林答琳,本名留住。

    尚郜國公主,加驸馬都尉。

    貞祐元年為靜難軍節度使。

    夏人犯邠州,琳降。

    會延安府遣通事張福孫至夏國,夏人使福孫見琳,時已中風,公主令人以狀付福孫,屬以懇禱朝廷,冀早太平得還鄉之意。

    福孫具以聞,诏賜以藥物。

     徒單公弼,本名習烈,河北東路算主海猛安人。

    父府君奴,尚熙宗女,加驸馬都尉,終武定軍節度使。

    公弼初充奉禦,大定二十七年,尚世宗女息國公主,加定遠大将軍、驸馬都尉,改器物局直長。

    轉副使、兼近侍局直長。

    丁父憂,起複本局副使。

    章宗秋山射中虎,虎怒突而前,侍衛皆避去,公弼不動,虎亦随斃。

    诏責侍衛而慰谕公弼。

    除濱州刺史,再遷兵部侍郎,累除知大名府事。

    是時,伐宋軍興,有司督逋租及牛頭稅甚急,公弼奏:“軍士從戎,民亦疲弊,可緩征以纾民。

    ”朝廷從之。

    大安初,知大興府事,谳武清盜,疑其有冤,已而果獲真盜。

    歲餘拜參知政事,進右丞,轉左丞。

    至甯初,拜平章政事,封定國公。

    貞祐初,進拜右丞相,罷知中山府事。

    是時,中都圍急不可行,圍解,宣宗曰:“中山新被兵,不如河中善。

    ”乃改知河中府。

    曆定國軍節度使事、太孫太師、同判大睦親府事。

    興定五年薨,宣宗辍朝,赙贈,谥恪願。

     徒單銘,字國本,顯宗賜名重泰。

    祖貞,别有傳。

    父特進、泾國公。

    性重默寡言,粗通經史,事母盡孝。

    大定末,充奉禦。

    章宗即位,特敕襲中都路渾特山猛安。

    明昌五年,授尚醞署直長,累遷侍儀司令、宿直将軍、尚衣局使、兵部郎中,與大理評事孫人鑒為采訪使,覆按提刑司事。

    改右衛将軍,轉左衛,出為永定軍節度使,移河東北路按察使、轉運使。

    大安三年,改知大名府,就升河北東西、大名路安撫使。

    大名薦饑重困,銘乞大出交鈔以赈之。

    崇慶初,移知真定府,複充河北東西、大名路宣撫使。

    至甯元年九月,奉迎宣宗于彰德府,俄拜尚書右丞,出為北京留守,以路阻不能赴。

    貞祐二年,卒。

     贊曰:天子娶後,王姬下嫁,豈不重哉。

    秦、漢以來,無世世甥舅之家。

    《關雎》之道缺,外戚驕盈,《何彼秾矣》不作,王姬肅雝之義幾希矣。

    蓋古者異姓世爵公侯與天子為昏因,他姓不得參焉。

    女為王後,己尚王姬,而自貴其貴,富厚不加焉,寵榮不與焉。

    使漢、唐行此道,則無呂氏、王氏、武氏之難,公主下嫁各安其分、各得其所矣。

    金之徒單、拿懶、唐括、蒲察、裴滿、纥石烈、仆散皆貴族也,天子娶後必于是,公主下嫁必于是,與周之齊、紀無異,此昏禮之最得宜者,盛于漢、唐矣。

     徒單四喜,哀宗皇後之弟也。

    天興二年正月辛酉夜,四喜、内侍馬福惠至自歸德,時河朔已失利,京城猶未知,二人被旨迎兩宮,遂托以報捷,執小黃旗以入,至則奏兩宮以奉迎之意。

    是日,召二相入議,二相及烏古孫奴申谏不可行。

    四喜作色曰:“我奉制旨迎兩宮,有敢言不行者,當以别敕從事矣。

    ”二相不複敢言,行議遂決。

    制旨所取兩宮、柔妃裴滿氏及令人張秀蕊、都轄、承禦、湯藥、皇乳母鞏國夫人等十餘人外,皆放遣之。

    又取宮中寶物,馬蹄金四百杖、大珠如栗黃者七千杖、生金山一、龍腦闆二及信瑞禦玺,仍許賜忠孝軍以兩宮随行物之半。

     壬寅,太後禦仁安殿,出錠金及七寶金洗分賜忠孝軍。

    是夜,兩宮騎而出,至陳留,見城外二三處火起,疑有兵,遲回間,奴申初不欲行,即承太後旨馳還。

    癸卯,入京頓四喜家,少頃,還宮。

    複議以是夜再往,太後憊于鞍馬不能動,遂止。

     明日,崔立變。

    四喜、術甲塔失不及塔失不之父咬住、四喜妻完顔氏,以忠孝卒九十七騎奪曹門而出,将往歸德,不得出,轉陳州門,亦為門卒所止。

    門帥裕州防禦使阿不罕斜合已遁去,經曆官完顔合住權帥職,麾門卒放塔失不等去,且曰:“罪在我,非汝等之過。

    ”明日,立以數十騎召合住,合住自分必死,易衣冠而往。

    立左右扼腕欲加刃。

    立遙見,問:“汝是放忠孝軍出門者耶?”合住曰:“然。

    天子使命,某實放之,罪在某。

    ”立忽若有所省,顧群卒言:“此官人我識之,前築裡城時與我同事。

    我所部十餘卒盜官木罪當死,此官人不之問,但笞數十而已。

    此家能殺人,能救人。

    ”因好謂合住曰:“業已放出,吾不汝罪也。

    ” 四喜等至歸德,上驚問兩宮何如,二人奏京城軍變不及入宮。

    上曰:“汝父汝妻獨得出耶。

    ”下之獄,皆斬于市。

     贊曰:四喜奉迎兩宮,而值崔立之變,智者居此,與兩宮周旋兵間,以俟事變之定而徐圖之。

    萬一不然,以一死徇之耳,他無策也。

    四喜奉其私親以歸,而望人主貸其死,豈非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