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十一 列傳第五十九

關燈
◎忠義一 ○胡沙補特虎仆忽得粘割韓奴曹珪溫迪罕蒲睹訛裡也納蘭綽赤魏全鄯陽夾谷守中石抹元毅伯德梅和尚烏古孫兀屯高守約和速嘉安禮王維翰移剌古與涅宋扆烏古論榮祖烏古論仲溫九住李演劉德基王毅王晦齊鷹揚術甲法心高錫 栾共子曰:“民生于三,事之如一,唯其所在,則緻死焉。

    ”公卿大夫居其位,食其祿,國家有難,在朝者死其官,守郡邑者死城郭,治軍旅者死行陣,市井草野之臣發憤而死,皆其所也。

    故死得其所,則所欲有甚于生者焉。

    金代褒死節之臣,既贈官爵,仍錄用其子孫。

    貞祐以來,其禮有加,立祠樹碑,歲時緻祭,可謂至矣。

    聖元诏修遼、金、宋史,史臣議凡例,凡前代之忠于所事者,請書之無諱,朝廷從之。

    烏乎,仁哉聖元之為政也。

    司馬遷記豫讓對趙襄子之言曰:“人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成名之義。

    ”至哉斯言,聖元之為政,足為萬世訓矣。

    作《忠義傳》。

     胡沙補,完顔部人。

    年三十五從軍,頗見任用。

    太祖使仆刮剌往遼國請阿竦,實觀其形勢。

    仆刮剌還言遼兵不知其數,太祖疑之,使胡沙補往。

    還報曰:“遼兵調兵,尚未大集。

    ”及見統軍,使其孫被甲立于傍,統軍曰:“人謂汝輩且反,故為備耳。

    ”及行道中,遇渤海軍,渤海軍向胡沙補且笑且言曰:“聞女直欲為亂,汝輩是邪。

    ”具以告太祖,又曰:“今舉大事不可後時,若俟河凍,則遼兵盛集來攻矣。

    乘其未集而早伐之,可以得志。

    ”太祖深然之。

    及破甯江州,戰于達魯古城,皆有功,賜以旗鼓并禦器械。

    高永昌請和,胡沙補往招之,取胡突古以歸。

    高永昌詐降于斡魯,斡魯使胡沙補、撒八往報。

    會高桢降,言永昌非真降者,斡魯乃進兵。

    永昌怒,遂殺胡沙補,撒八,皆支解之。

    胡沙補就執,神色自若,罵永昌曰:“汝叛君逆天,今日殺我,明日及汝矣。

    ”罵不絕口,至死。

    年五十九。

    天會中,與撒八俱贈遙鎮節度使。

     特虎,雅撻瀾水人。

    軀幹雄偉,敢戰鬥。

    達魯古城之役,活女陷敵,特虎救出之。

    攻照散城,遼兵三千來拒,特虎先登,敗之。

    攻盧葛營,麻吉堕馬,特虎獨殺遼兵數輩,掖而出之。

    賞赉逾渥。

    自臨潢班師,至遼河,餘睹來襲,婁室已引去,特虎獨殿,馬憊乃步鬥,婁室與數騎來救,特虎止曰:“我以一死捍敵,公勿來,俱斃無益。

    ”遂沒于陣。

    皇統間,贈明威将軍。

     仆忽得,宗室子。

    初事國相撒改,伐蕭海裡有功。

    與酬斡俱,招降燭偎水部族,酬斡為謀克,仆忽得領行軍千戶。

    從破黃龍府,戰于達魯古城,皆有功。

    甯江州渤海乙塞補叛,仆忽得追複之。

    天輔五年九月,酬斡、仆忽得往鼈古河籍軍馬,燭偎水部實裡古達等七人殺酬斡、仆忽得,投其屍水中,俱年四十三。

    太祖悼惜,遣使吊赙加等。

    六年正月,斡魯伐實裡古達于石裡罕河,追及于合撻剌山,殺四人,撫定餘衆。

    诏斡魯求酬斡、仆忽得屍以葬。

    天眷中,贈酬斡奉國上将軍、仆忽得昭義大将軍。

     酬斡,亦宗室子也。

    年十五隸軍,從太祖伐遼,率濤溫路兵招撫三坦、石裡很、跋苦三水鼈古城邑,皆降之。

    敗室韋五百于阿良葛城,獲其民衆。

    至是死焉。

     粘割韓奴,以護衛從宗弼征伐,賜铠甲弓矢戰馬。

    初,太祖入居庸關,遼林牙耶律大石自古北口亡去,以其衆來襲奉聖州,壁于龍門東二十五裡,婁室往取之,獲大石并降其衆。

    宗望襲遼主辎重于青冢,以大石為鄉導,诏曰:“遼趙王習泥烈、林牙大石、北王喝裡質、節度使訛裡刺、孛堇赤狗兒、招讨迪六、祥穩六斤、同知海裡及諸官民,并釋其罪。

    ”複诏斡魯曰:“林牙大石雖非降附,其為鄉導有勞,可明谕之。

    ”時天輔六年也。

    既而亡去,不知所往。

     天會二年,遼詳穩撻不野來降,言大石稱王于北方,署置南北面官僚,有戰馬萬匹,畜産甚衆。

    诏曰:“追襲遼主,必酌事宜而行。

    攻讨大石,須俟報下。

    ”三年,都統完顔希尹言,聞夏人與耶律大石約曰:“大金既獲遼主,諸軍皆将歸矣,宜合兵以取山西諸部。

    ”诏答曰:“夏人或與大石合謀為釁,不可不察,其嚴備之。

    ”七年,泰州路都統婆盧火奏:“大石已得北部二營,恐後難制,且近群牧,宜列屯戍。

    ”诏答曰:“以二營之故發兵,諸部必擾,當謹斥候而已。

    ”八年,遣耶律餘睹、石家奴、拔離速追讨大石,征兵諸部,諸部不從,石家奴至兀納水而還。

    餘睹報元帥府曰:“聞耶律大石在和州之域,恐與夏人合,當遣使索之。

    ”夏國報曰:“小國與和州壤地不相接,且不知大石所往也。

    ”皇統四年,回纥遣使入貢,言大石與其國相鄰,大石已死。

    诏遣韓奴與其使俱往,因觀其國風俗,加武義将軍,奉使大石。

    韓奴去後不複聞問。

     大定中,回纥移習覽三人至西南招讨司貿易,自言:“本國回纥鄒括番部,所居城名骨斯訛魯朵,俗無兵器,以田為業,所獲十分之一輸官。

    耆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