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十六 列傳第五十四

關燈
平量之,其地與城中龍興塔平,果決此口,則無城矣。

    及大兵至,不得已遣招撫陳貴往決之,才出門,為遊騎所鈔,無一返者。

    三月壬午朔,攻城不能下,大軍中有獻決河之策者,主将從之。

    河既決,水從西北而下,至城西南,入故濉水道,城反以水為固。

    求獻策者欲殺之,而不知所在。

    四月,以女魯歡為總帥,佩金虎符。

    罷司農司,以其官蒲察世達為集慶軍節度使、行六部侍郎。

    溫特罕道僧歸德府同知,李無黨府判。

    五月,圍城稍緩,頗遷民出城就食。

     十二月,哀宗次黃陵岡,遣奉職術甲搭失不、奉職權奉禦粘合斜烈來歸德征糧。

    女魯歡遣侍郎世達,治中王元慶權郎中,儀封從宜完顔胡土權元帥,護送載糧千五百石。

    是月晦二更發船。

    二年正月,達蒲城東二十裡。

    六軍給糧盡,因留船不聽歸,且命張布為幄,上遂用此舟以濟。

     及上來歸德,随駕軍往往出城就糧,時城中止有馬用一軍,近七百人。

    用山西人,與李辛同鄉裡,嘗為辛軍彈壓,在歸德權果毅都尉,車駕至,授以帥職。

    此軍外複有官奴忠孝軍四百五十人。

    河北潰軍至者皆縱遣之,故城中惟此兩軍。

    上時召用計事,而不及官奴,故官奴有異心。

    朝廷知兩人不協,恐生變。

    三月戊辰,制旨令宰相錫宴省中,和解之。

    是夜,用撤備,官奴以兵乘之為亂。

    明日,攻用軍,用敗走被殺,衆下城投水奪船而去者,斯須而盡。

    官奴在雙門,驅知府女魯歡至,言“汝自車駕到府,上供不給,好醬亦不與,汝罪何辭。

    ”遂以一馬載之。

    令軍士擁至其家,檢其家雜醬凡二十甕,且出所有金具,然後殺之。

    即提兵入見,言“石盞女魯歡等反,臣殺之矣。

    ”上不得已,就赦其罪,且暴女魯歡之惡。

    後其侄大安入蔡,上言求湔雪,上複其官,語在烏古論鎬傳。

     禾速嘉兀底代女魯歡為總帥,軍變,官奴無意害兀底,使二卒召之,道官奴有善意。

    兀底喜,各以金十星與之,同見官奴。

    二卒複恐受金事洩,亦殺之。

     初,河北潰軍至歸德,糧饷不給。

    朝庭命孛術魯阿海行總帥府事,以親軍武衛皆隸之。

    往宿州就食,軍士有不願者,谇語道中,朝廷聞之,使問其故。

    或言願入京或陳州,阿海請從其願,以券給之,軍心稍定。

    既而令求谇語者,阿海得四人,斬之國子監前,由是諸軍洶洶。

    二月庚子夜,劫府民武邦傑及蒲察咬住等凡九家,一軍遂散。

    數日,遂有官奴之變。

     蒲察官奴,少嘗為北兵所虜,往來河朔。

    後以奸事系燕城獄,劫走夏津,殺回纥使者得鞍馬資貨,即自拔歸。

    朝廷以其種人,特恩收充忠孝軍萬戶。

    此軍月給甚憂,官奴日與群不逞博,為有司所劾。

    事聞,以其新自河朔來,未知法禁,诏勿問。

     移剌蒲阿攻平陽,官奴請行,論功第一,遷本軍提控,佩金符。

    三峰山之敗,走襄陽,說宋制使以取鄧州自效,制使信之,至與同燕飲。

    已而知汴城罷攻,複謀北歸。

    遣移剌留哥入鄧,說鄧帥粘合,稱欲劫南軍為北歸計。

    留哥以情告粘合,官奴繼以騎卒十餘入城議事,粘合欲就甕城中擒之。

    官奴知事洩,即馳還,見制得騎兵五百,掠鄧之邊面小城,獲牛羊數百,宋人不疑。

    官奴掩宋軍得馬三百,至鄧州城下,移書粘合辨理屈直,留馬于鄧而去。

    乃縛忠孝軍提控姬旺,詐為唐州太守,械送北行,随營帳取供給,因得入汴。

    有言其出入南北軍,行數千裡而不懾,其智略有可取者,宰相以為然,乃使權副都尉。

    未幾,提軍數百馳入北軍獵騎中,生挾一回纥而還。

    遂巡黃陵、八谷等處,劫牛羊糧資甚衆,尋轉正都尉。

    又以軍至黃陵,幾獲鎮州大将,于是中外皆以為可用,遂拜為元帥,統馬軍。

     天興元年十二月,從哀宗北渡。

    上次黃陵岡,平章白撒率諸将戰,官奴之功居多。

    及渡河朔,惟官奴一軍号令明肅,秋毫無犯。

    明年正月,上至歸德。

    知府石盞女魯歡以軍衆食寡,懼不能給,請于上,令河北潰軍至者就糧于徐、宿、陳三州,親衛軍亦遣出城就食,上不得已從之。

    乃召谕官奴曰:“女魯歡盡散衛兵,卿當小心。

    ” 是時,惟官奴忠孝軍四百五十人、馬用軍七百人留府中。

    用本果毅都尉,上至歸德始升為元帥,又嘗召之謀事,而不及官奴,故官奴始有圖用之志。

    是時,大元将忒木泬攻歸德。

    官奴既總兵柄,私與國用安謀,欲邀上幸海州。

    及近侍局直長阿勒根兀惹使用安回,附奏帖,謂海州可就山東豪傑以圖恢複,且已具舟楫,可通遼東。

    上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