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三 列傳第四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提控完顔習烈所害。
未幾,習烈複為其下所殺,诏曲赦北京。
完顔蒲剌都,西南路按出灰必剌罕猛安人。
充護衛,除泰定軍節度副使。
以憂去官,起複唐古部族節度副使,徙安國軍,移飐詳穩,累官原州刺史。
坐買部内馬虧直,奪官一階,降北京兵馬都指揮使、甯遠軍刺史,曆同知臨洮府、西京留守事。
崇慶元年,遷震武軍節度,備禦有功,遷一官。
貞祐初,置東西面經略司,就充西面經略使,上言:“管内大和嶺諸隘屯兵,控制邊要。
行元帥府辄分臣兵萬二千戍真定,餘衆不足守禦,近日複簡精銳二千七百人以往。
今見兵不滿萬,老羸者十七八。
臣死固不足惜,顧國家之事不可不慮,新設經略移文西京、太原、河東取軍馬,大數并稱非臣所統。
”诏真定元帥府還其精銳二千七百人。
西京、太原、岚州有警急,約為應援。
州郡皆不欲屬經略司,遂罷經略官,入為簽樞密院事,改左副點檢。
四年,遷兵部尚書,興定元年,緻仕。
四年,卒。
夾谷石裡哥,上京路猛安人。
明昌五年進士,泰州防禦判官,補尚書省令史,曆臨潢、婆速路都總管判官,累除刑部主事,改薊州副提控,駐軍大名。
俄遷翰林待制,為宿州提控。
與山東宣撫完顔弼攻大沫堌,賊衆千餘逆戰,石裡哥以騎兵擊之,盡殪。
提控沒烈入自北門,遂擒劉二祖。
以功遷武衛軍副都指揮使。
坐前在宿州掠良人為生口,當死,特诏決杖八十。
徙洺州防禦使、山東路副統軍。
坐不時進兵,往宿遷取妻子,解職。
起為東平行軍提控。
興定元年,破宋兵于宿州,以功遙授安化軍節度使,移定海軍,卒。
術甲臣嘉,北京路猛安人,襲父謀克。
泰和伐宋,隸陝西完顔綱麾下。
曆通州、海州同知軍州事。
貞祐二年,除武器署丞。
救集甯有功,遷河南統軍判官、拱衛直副都指揮使、河南治中,遙領綏州刺史兼延安治中,就遷同知府事,改同知河間府事。
興定元年,行樞密院于壽州,由壽、泗渡淮伐宋。
二年二月,破宋兵三千于漸湖灘,斬三百級。
有诏蹂踐宋境上,毋深入。
臣嘉駐霍丘楂岡村,縱輕騎鈔掠,焚毀積聚。
獲宋諜者張聰,知宋兵二千屯高柳橋,老幼甚衆,其寨兩城,環之以水。
臣嘉遣張聰持牒招之,不從。
先令水軍徑渡攻之。
軍士牛青操戈刺門卒,皆披靡散去,遂登陴,大軍繼之,夷其寨而還。
遇宋兵數千于梅景村。
臣嘉伏兵林間,以步卒誘緻之,伏發,宋兵潰,追奔十餘裡,生擒其将阮世安等五人,獲器仗甚衆。
七月,賞征南功,升職一等,遷元帥右都監,充陝西行省參議官。
四年,兼金安軍節度使。
五年,改知延安府事,轉左都監,駐兵京兆。
元光元年,卒。
纥石烈桓端,西南路忽論宋割猛安人,襲兄銀術可謀可。
泰和伐宋,充行軍萬戶,破宋兵二千于蔡州,加宣武将軍。
自壽州渡淮,敗宋步騎一萬五千于鹞子嶺,遂克安豐軍。
軍還,除同知懷遠軍節度事,權木典飐詳穩。
大安三年,西京行省選充合紥萬戶,遙授同知清州防禦事,改興平軍節度副使,遙授顯德軍節度副使,徙遼東路宣撫司都統。
敗移剌留哥萬五千衆于禦河寨,奪車數千兩,降萬餘人。
加骠騎衛上将軍,遙授同知順天軍節度事。
貞祐二年,為宣差副提控,同知婆速路兵馬都總管,行府事。
貞祐三年,蒲鮮萬奴取鹹平、東京沈、澄諸州,及猛安謀克人亦多從之者。
三月,萬奴步騎九千侵婆速近境,桓端遣都統溫迪罕怕哥辇擊卻之。
四月,複掠上京城,遣都統兀顔缽轄拒戰。
萬奴别遣五千人攻望雲驿,都統奧屯馬和尚擊之。
都統夾谷合打破其衆數千于三叉裡。
五月,都統溫迪罕福壽攻萬奴之衆于大甯鎮,拔其壘,其衆殲焉。
九月,萬奴衆九千人出宜風及湯池,桓端率兵與戰,其衆潰去,因招奄吉斡、都麻渾、賓哥、出台、答愛、顔哥、不灰、活拙、按出、孛德、烈鄰十一猛安複來附,擇其丁男補軍,攻城邑之未下者。
貞祐四年,桓端遣王汝弼由海道奏事,宣宗嘉其功,桓端遷遼海軍節度使、同知行府事,宣差提控如故。
婆速路溫甲海世襲猛安、權同知府事溫迪罕哥不霭遷顯德軍節度使,兼婆速府治中。
權判官、前修起居注裴滿按帶遷兩階,升二等。
王汝弼遷四階,升四等。
餘将士有功者,诏遼東宣撫承制遷賞。
是歲,改邳州刺史,充徐州界都提控。
紅襖賊數萬攻邳州,桓端破之于黃山。
賊複來,桓端薄其營,走保北山,追擊敗之,溺沂水死者甚衆。
賊數萬圍沂州,同知防禦事仆散撒合突圍出求救,桓端率兵赴之。
撒合還入沂州,與桓端内外夾擊之,殺萬餘人,賊乃去。
樞密副使仆散安貞上其功,因奏曰:“桓端天資忠實,深有計畫,曉習軍事,撒合勇而有謀,皆得軍民心,乞加擢用。
”桓端進金紫光祿大夫,兼同知武甯軍節度事,提控如故。
召為勸農副使,充都提控,屯陳州。
興定元年,自新息渡淮伐宋,破中渡店,至定城,以少擊衆,戰不留行。
未幾,充宣差參議官,複渡淮,連破宋兵,獲其将沈俊,遷武衛軍副都指揮使。
宋人城守不出,分兵攻其山寨水堡,殺獲甚衆。
興定二
未幾,習烈複為其下所殺,诏曲赦北京。
完顔蒲剌都,西南路按出灰必剌罕猛安人。
充護衛,除泰定軍節度副使。
以憂去官,起複唐古部族節度副使,徙安國軍,移飐詳穩,累官原州刺史。
坐買部内馬虧直,奪官一階,降北京兵馬都指揮使、甯遠軍刺史,曆同知臨洮府、西京留守事。
崇慶元年,遷震武軍節度,備禦有功,遷一官。
貞祐初,置東西面經略司,就充西面經略使,上言:“管内大和嶺諸隘屯兵,控制邊要。
行元帥府辄分臣兵萬二千戍真定,餘衆不足守禦,近日複簡精銳二千七百人以往。
今見兵不滿萬,老羸者十七八。
臣死固不足惜,顧國家之事不可不慮,新設經略移文西京、太原、河東取軍馬,大數并稱非臣所統。
”诏真定元帥府還其精銳二千七百人。
西京、太原、岚州有警急,約為應援。
州郡皆不欲屬經略司,遂罷經略官,入為簽樞密院事,改左副點檢。
四年,遷兵部尚書,興定元年,緻仕。
四年,卒。
夾谷石裡哥,上京路猛安人。
明昌五年進士,泰州防禦判官,補尚書省令史,曆臨潢、婆速路都總管判官,累除刑部主事,改薊州副提控,駐軍大名。
俄遷翰林待制,為宿州提控。
與山東宣撫完顔弼攻大沫堌,賊衆千餘逆戰,石裡哥以騎兵擊之,盡殪。
提控沒烈入自北門,遂擒劉二祖。
以功遷武衛軍副都指揮使。
坐前在宿州掠良人為生口,當死,特诏決杖八十。
徙洺州防禦使、山東路副統軍。
坐不時進兵,往宿遷取妻子,解職。
起為東平行軍提控。
興定元年,破宋兵于宿州,以功遙授安化軍節度使,移定海軍,卒。
術甲臣嘉,北京路猛安人,襲父謀克。
泰和伐宋,隸陝西完顔綱麾下。
曆通州、海州同知軍州事。
貞祐二年,除武器署丞。
救集甯有功,遷河南統軍判官、拱衛直副都指揮使、河南治中,遙領綏州刺史兼延安治中,就遷同知府事,改同知河間府事。
興定元年,行樞密院于壽州,由壽、泗渡淮伐宋。
二年二月,破宋兵三千于漸湖灘,斬三百級。
有诏蹂踐宋境上,毋深入。
臣嘉駐霍丘楂岡村,縱輕騎鈔掠,焚毀積聚。
獲宋諜者張聰,知宋兵二千屯高柳橋,老幼甚衆,其寨兩城,環之以水。
臣嘉遣張聰持牒招之,不從。
先令水軍徑渡攻之。
軍士牛青操戈刺門卒,皆披靡散去,遂登陴,大軍繼之,夷其寨而還。
遇宋兵數千于梅景村。
臣嘉伏兵林間,以步卒誘緻之,伏發,宋兵潰,追奔十餘裡,生擒其将阮世安等五人,獲器仗甚衆。
七月,賞征南功,升職一等,遷元帥右都監,充陝西行省參議官。
四年,兼金安軍節度使。
五年,改知延安府事,轉左都監,駐兵京兆。
元光元年,卒。
纥石烈桓端,西南路忽論宋割猛安人,襲兄銀術可謀可。
泰和伐宋,充行軍萬戶,破宋兵二千于蔡州,加宣武将軍。
自壽州渡淮,敗宋步騎一萬五千于鹞子嶺,遂克安豐軍。
軍還,除同知懷遠軍節度事,權木典飐詳穩。
大安三年,西京行省選充合紥萬戶,遙授同知清州防禦事,改興平軍節度副使,遙授顯德軍節度副使,徙遼東路宣撫司都統。
敗移剌留哥萬五千衆于禦河寨,奪車數千兩,降萬餘人。
加骠騎衛上将軍,遙授同知順天軍節度事。
貞祐二年,為宣差副提控,同知婆速路兵馬都總管,行府事。
貞祐三年,蒲鮮萬奴取鹹平、東京沈、澄諸州,及猛安謀克人亦多從之者。
三月,萬奴步騎九千侵婆速近境,桓端遣都統溫迪罕怕哥辇擊卻之。
四月,複掠上京城,遣都統兀顔缽轄拒戰。
萬奴别遣五千人攻望雲驿,都統奧屯馬和尚擊之。
都統夾谷合打破其衆數千于三叉裡。
五月,都統溫迪罕福壽攻萬奴之衆于大甯鎮,拔其壘,其衆殲焉。
九月,萬奴衆九千人出宜風及湯池,桓端率兵與戰,其衆潰去,因招奄吉斡、都麻渾、賓哥、出台、答愛、顔哥、不灰、活拙、按出、孛德、烈鄰十一猛安複來附,擇其丁男補軍,攻城邑之未下者。
貞祐四年,桓端遣王汝弼由海道奏事,宣宗嘉其功,桓端遷遼海軍節度使、同知行府事,宣差提控如故。
婆速路溫甲海世襲猛安、權同知府事溫迪罕哥不霭遷顯德軍節度使,兼婆速府治中。
權判官、前修起居注裴滿按帶遷兩階,升二等。
王汝弼遷四階,升四等。
餘将士有功者,诏遼東宣撫承制遷賞。
是歲,改邳州刺史,充徐州界都提控。
紅襖賊數萬攻邳州,桓端破之于黃山。
賊複來,桓端薄其營,走保北山,追擊敗之,溺沂水死者甚衆。
賊數萬圍沂州,同知防禦事仆散撒合突圍出求救,桓端率兵赴之。
撒合還入沂州,與桓端内外夾擊之,殺萬餘人,賊乃去。
樞密副使仆散安貞上其功,因奏曰:“桓端天資忠實,深有計畫,曉習軍事,撒合勇而有謀,皆得軍民心,乞加擢用。
”桓端進金紫光祿大夫,兼同知武甯軍節度事,提控如故。
召為勸農副使,充都提控,屯陳州。
興定元年,自新息渡淮伐宋,破中渡店,至定城,以少擊衆,戰不留行。
未幾,充宣差參議官,複渡淮,連破宋兵,獲其将沈俊,遷武衛軍副都指揮使。
宋人城守不出,分兵攻其山寨水堡,殺獲甚衆。
興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