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二 列傳第四十
關燈
小
中
大
用之,别遣官為行省,付以兵馬铠仗,從宜規畫軍食。
”樞密院請用胡失門議,焚其樓橹廨舍而徙之。
宣宗曰:“此事朕不能決擇,衆議可者行之。
”樞密院頗采阿虎德議,許綱内徙,率所部女直、契丹、漢軍五千人,行省邳州。
元帥左監軍王庭玉将餘軍屯黃陵岡,行元帥府事。
于是,綱改兼靜難軍節度使,行省邳州。
自此山東事勢去矣。
是歲六月,以歸德、邳、宿、徐、泗乏軍食,诏綱率所部就食睢州。
綱奏:“宿州連年饑馑,加之重斂,百姓離散。
鎮防軍遽征逋課,窘迫陵辱有甚于官,衆不勝其酷,皆懷報複之心。
近日,高羊哥等苦其佃戶,佃戶憤怒,執羊哥等投之井中。
武夫不識緩急,乃至于此。
乞一切所負并令停止,俟夏秋收成征還,軍人量增廪給,可也。
”诏議行之。
元光二年三月,以邳州經略司隸綱,令募勇敢,收複山東。
初,砀山首領數人,以減罷懷忿怨,誘脅餘衆作亂,引水環城以自固,構浮橋于河上,結紅襖賊為援。
同簽樞密院事徒單牙剌哥會諸道兵讨之。
綱雲:“砀山北近大河,南近汴堤,東西二百裡,大河分派其間,幹灘泥淖,步騎俱不可行,惟宜輕舟往來。
可選銳卒數千與水軍埽兵,以舟二百艘,由便道斷浮梁,絕紅襖之援。
募膽勇有口辯者,持牒密谕之以離間其黨,與臣已遣三人入賊中。
複分兵屯要害,别以三百人巡邏。
乞賜空名告身,從便遷賞。
”樞密院奏:“已委監軍王庭玉駐歸德、甯陵備之矣。
仍令牙剌哥水陸并進,先行招誘,不從,乃合擊之。
其空名告身,宜從所請,以責成功。
” 無何,砀山賊夜襲永城縣,行軍副總領高琬、萬戶麻吉擊走之,殺傷及溺死者甚衆,奪其所俘掠而還。
诏綱并力讨之。
綱遣降人陳松持牒招李全,全縛松将斬之,已而但黥其面遣還。
綱奏:“全有歸國意,嚴實、張林亦可招之。
”此謂益都張林也。
诏拟實一品官職,封國公,仍世襲。
全階正三品、職正二品。
林山東西路宣撫使兼知益都府事,與全皆賜田百頃。
受命往招者先授正七品官職,賜銀二十五兩,事成遷五品。
會綱遇害而止。
綱禦下嚴,信賞必罰,邳州軍不樂屬綱。
八月辛未朔,邳州從宜經略使納合六哥、都統金山顔俊率沂州軍士百餘人晨入行省,殺綱及僚屬于省署,遂據州反。
樞密院奏請出空名宣敕,設重賞招誘。
丞相高汝砺曰:“懸重賞募死士,必有能取之者。
”宣宗不得已,下诏罪綱,以撫谕六哥。
六哥遣人送綱屍及虎符牌印,終不肯出。
乃升經略司為元帥府,加六哥泗州防禦使,權元帥左監軍,副使烏古論老漢加邳州刺史,權右監軍。
頃之,邳州卒逃歸,詣總帥牙吾塔言,六哥已結李全為助。
遣總領孛術魯留住等毀其橋梁,攻破承安、青陽寨,留兵戍守。
六哥惶懼,乃言待李全兵入邳州,誘而殺之,以圖報效。
宣宗曰:“李全豈無心者,六哥能誘而殺之,殆詐耳。
”十月壬辰,牙吾塔圍邳州,急攻之。
紅襖賊高顯等殺六哥,函首以獻。
诏加顯三品官職,授世襲謀克,侯進四品,陳榮、邢進、邊全、魏興、孫仲皆五品,賞銀有差。
必蘭阿魯帶,貞祐初,累官甯化州刺史。
二年,同知真定府事,權河北、大名宣撫副使。
三年,保全贊皇,加遙授安武軍節度使,改昭義軍節度使、充宣撫副使。
閱月,權元帥左都監行元帥府事,節度、宣撫如故。
遣都統奧屯喜哥複取威州及獲鹿縣。
既而诏擇義軍為三等,阿魯帶奏:“自去歲初置帥府,已按閱本軍,去其冗食。
部分既定,上下既親,故能所向成功,此皆血戰屢試而可者。
父子兄弟自相救援,各顧其家,心一力齊,勢不可離。
今必析之,将互易其處,不相谙委矣。
國家糧儲常患不繼,豈容僥冒其間?但本府之兵不至是耳。
事勢方殷,分别如此,彼居中下,将氣挫心懈而不可用。
且義軍率皆農民,已散歸田畝,趨時力作,征集旬日,農事廢而歲計失矣。
乞本府所定,無輕變易。
”诏許之。
阿魯帶繕完州縣之可守者,其不可守者遷徙其民,依險為栅以備緩急。
澤州舊隸昭義軍,近年改隸孟州,阿魯帶奏:“澤州城郭堅完,器械具備,若屯兵數千,臣能保守之。
今聞議遷于青蓮寺山寨,距州既遠,地形狹隘,所容無幾。
一旦有急,所保者少,所遣者多,徒棄名城以失太行之險,則沁南、昭義不通問矣。
”诏澤州複隸昭義軍。
是歲,潼關失守,阿魯帶趨備藍田、商州,乃陳河北利害,略曰:“今忻、代撤戍,太原帥府衆才數千,平陽行省兵亦不多,河東、河北之勢,全恃潞州,潞州兵強,則國家基本漸可複立。
臣已将兵離境,乞複置潞州帥府。
”阿魯帶行次渑池,右副元帥蒲察阿裡不孫敗績,逃匿不知所在。
阿魯帶亦被創,收集潰卒,卧渑池。
诏還潞州。
興定元年,改簽樞密院事。
數月,以元帥左監軍兼山東路統軍使,知益都府事。
未幾,權參知政事,行尚書省于益都。
阿魯帶複立潞州,最有功,識遼州刺史郭文振,舉以為将。
既而去潞州,張開代領其衆,與郭文振不相得,文振漸不能守矣。
贊曰:貞祐之時,仆散安貞定山東,仆散端鎮陝西,胥鼎控制河東,侯摯經營趙、魏,其措注施設有可觀者。
故田琢撫青、齊,完顔弼保東平,必蘭阿魯帶守上黨,皆向用有功焉。
高琪忌功,汝砺固位,西啟夏釁,南挑宋兵。
宣宗道謀是用,煦煦以為慈,皦皦以為明,孑孑以為強。
既而潼關破毀,崤、渑喪敗,汴州城門不啟連月,高琪方且增陴浚隍為自守計,繕禦寨以祈逃死。
然後田琢走益都而青、齊裂,蒙古綱去東平而兖、魯蹙,仆散安貞死而南伐無功。
雖曰天道,亦由人事。
自是以往,無足言者矣。
”樞密院請用胡失門議,焚其樓橹廨舍而徙之。
宣宗曰:“此事朕不能決擇,衆議可者行之。
”樞密院頗采阿虎德議,許綱内徙,率所部女直、契丹、漢軍五千人,行省邳州。
元帥左監軍王庭玉将餘軍屯黃陵岡,行元帥府事。
于是,綱改兼靜難軍節度使,行省邳州。
自此山東事勢去矣。
是歲六月,以歸德、邳、宿、徐、泗乏軍食,诏綱率所部就食睢州。
綱奏:“宿州連年饑馑,加之重斂,百姓離散。
鎮防軍遽征逋課,窘迫陵辱有甚于官,衆不勝其酷,皆懷報複之心。
近日,高羊哥等苦其佃戶,佃戶憤怒,執羊哥等投之井中。
武夫不識緩急,乃至于此。
乞一切所負并令停止,俟夏秋收成征還,軍人量增廪給,可也。
”诏議行之。
元光二年三月,以邳州經略司隸綱,令募勇敢,收複山東。
初,砀山首領數人,以減罷懷忿怨,誘脅餘衆作亂,引水環城以自固,構浮橋于河上,結紅襖賊為援。
同簽樞密院事徒單牙剌哥會諸道兵讨之。
綱雲:“砀山北近大河,南近汴堤,東西二百裡,大河分派其間,幹灘泥淖,步騎俱不可行,惟宜輕舟往來。
可選銳卒數千與水軍埽兵,以舟二百艘,由便道斷浮梁,絕紅襖之援。
募膽勇有口辯者,持牒密谕之以離間其黨,與臣已遣三人入賊中。
複分兵屯要害,别以三百人巡邏。
乞賜空名告身,從便遷賞。
”樞密院奏:“已委監軍王庭玉駐歸德、甯陵備之矣。
仍令牙剌哥水陸并進,先行招誘,不從,乃合擊之。
其空名告身,宜從所請,以責成功。
” 無何,砀山賊夜襲永城縣,行軍副總領高琬、萬戶麻吉擊走之,殺傷及溺死者甚衆,奪其所俘掠而還。
诏綱并力讨之。
綱遣降人陳松持牒招李全,全縛松将斬之,已而但黥其面遣還。
綱奏:“全有歸國意,嚴實、張林亦可招之。
”此謂益都張林也。
诏拟實一品官職,封國公,仍世襲。
全階正三品、職正二品。
林山東西路宣撫使兼知益都府事,與全皆賜田百頃。
受命往招者先授正七品官職,賜銀二十五兩,事成遷五品。
會綱遇害而止。
綱禦下嚴,信賞必罰,邳州軍不樂屬綱。
八月辛未朔,邳州從宜經略使納合六哥、都統金山顔俊率沂州軍士百餘人晨入行省,殺綱及僚屬于省署,遂據州反。
樞密院奏請出空名宣敕,設重賞招誘。
丞相高汝砺曰:“懸重賞募死士,必有能取之者。
”宣宗不得已,下诏罪綱,以撫谕六哥。
六哥遣人送綱屍及虎符牌印,終不肯出。
乃升經略司為元帥府,加六哥泗州防禦使,權元帥左監軍,副使烏古論老漢加邳州刺史,權右監軍。
頃之,邳州卒逃歸,詣總帥牙吾塔言,六哥已結李全為助。
遣總領孛術魯留住等毀其橋梁,攻破承安、青陽寨,留兵戍守。
六哥惶懼,乃言待李全兵入邳州,誘而殺之,以圖報效。
宣宗曰:“李全豈無心者,六哥能誘而殺之,殆詐耳。
”十月壬辰,牙吾塔圍邳州,急攻之。
紅襖賊高顯等殺六哥,函首以獻。
诏加顯三品官職,授世襲謀克,侯進四品,陳榮、邢進、邊全、魏興、孫仲皆五品,賞銀有差。
必蘭阿魯帶,貞祐初,累官甯化州刺史。
二年,同知真定府事,權河北、大名宣撫副使。
三年,保全贊皇,加遙授安武軍節度使,改昭義軍節度使、充宣撫副使。
閱月,權元帥左都監行元帥府事,節度、宣撫如故。
遣都統奧屯喜哥複取威州及獲鹿縣。
既而诏擇義軍為三等,阿魯帶奏:“自去歲初置帥府,已按閱本軍,去其冗食。
部分既定,上下既親,故能所向成功,此皆血戰屢試而可者。
父子兄弟自相救援,各顧其家,心一力齊,勢不可離。
今必析之,将互易其處,不相谙委矣。
國家糧儲常患不繼,豈容僥冒其間?但本府之兵不至是耳。
事勢方殷,分别如此,彼居中下,将氣挫心懈而不可用。
且義軍率皆農民,已散歸田畝,趨時力作,征集旬日,農事廢而歲計失矣。
乞本府所定,無輕變易。
”诏許之。
阿魯帶繕完州縣之可守者,其不可守者遷徙其民,依險為栅以備緩急。
澤州舊隸昭義軍,近年改隸孟州,阿魯帶奏:“澤州城郭堅完,器械具備,若屯兵數千,臣能保守之。
今聞議遷于青蓮寺山寨,距州既遠,地形狹隘,所容無幾。
一旦有急,所保者少,所遣者多,徒棄名城以失太行之險,則沁南、昭義不通問矣。
”诏澤州複隸昭義軍。
是歲,潼關失守,阿魯帶趨備藍田、商州,乃陳河北利害,略曰:“今忻、代撤戍,太原帥府衆才數千,平陽行省兵亦不多,河東、河北之勢,全恃潞州,潞州兵強,則國家基本漸可複立。
臣已将兵離境,乞複置潞州帥府。
”阿魯帶行次渑池,右副元帥蒲察阿裡不孫敗績,逃匿不知所在。
阿魯帶亦被創,收集潰卒,卧渑池。
诏還潞州。
興定元年,改簽樞密院事。
數月,以元帥左監軍兼山東路統軍使,知益都府事。
未幾,權參知政事,行尚書省于益都。
阿魯帶複立潞州,最有功,識遼州刺史郭文振,舉以為将。
既而去潞州,張開代領其衆,與郭文振不相得,文振漸不能守矣。
贊曰:貞祐之時,仆散安貞定山東,仆散端鎮陝西,胥鼎控制河東,侯摯經營趙、魏,其措注施設有可觀者。
故田琢撫青、齊,完顔弼保東平,必蘭阿魯帶守上黨,皆向用有功焉。
高琪忌功,汝砺固位,西啟夏釁,南挑宋兵。
宣宗道謀是用,煦煦以為慈,皦皦以為明,孑孑以為強。
既而潼關破毀,崤、渑喪敗,汴州城門不啟連月,高琪方且增陴浚隍為自守計,繕禦寨以祈逃死。
然後田琢走益都而青、齊裂,蒙古綱去東平而兖、魯蹙,仆散安貞死而南伐無功。
雖曰天道,亦由人事。
自是以往,無足言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