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七 志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跪奏:“臣某謹請皇帝詣兩宮皇太後前,行稱賀之禮。
”俯伏,興。
贊引皇帝再拜,又奏:“請北向跪。
”皇帝賀曰:“嗣皇帝臣某言雲雲。
”俯伏,興,又再拜,訖,又奏:“請皇帝少立。
”内侍承旨退,西向稱:“兩宮皇太後旨雲雲。
”皇帝再拜。
宣徽使前引,皇帝歸幄,常服乘輿還内,侍衛如來儀。
應階下文武百僚重行立定,通事舍人喝:“拜。
”在位皆再拜。
通事舍人引太師詣西階升,俯伏,跪奏稱:“文武百僚具官臣某等稽首言,皇太後殿下顯對冊儀,永安帝養。
仰祈福壽,與天同休。
”俯伏,興,降自西階,複位立定。
通事舍人贊:“在位官皆再拜。
”舞蹈,三稱“萬歲”,又再拜。
宣徽使升自東階,取旨退,臨階西向稱:“兩宮皇太後旨。
”通事舍人贊:“在位官皆再拜。
”畢,宣曰:“公等忠敬盡心,推崇協力。
膺茲令典,感愧良深。
”宣訖,還位。
通事舍人贊:“謝宣谕,拜。
”在位官皆再拜,舞蹈,三稱“萬歲”,又再拜。
通事舍人分引應北向官各分班東西立。
宣徽使升自東階,奏稱:“具官臣等言,禮畢。
”降還位。
扇合,皇太後并興,教坊樂作,降座,還殿後幄次,扇開,樂止。
通事舍人引宣徽使奏:“解嚴。
”中書侍郎等各帥捧冊床官升殿,跪捧冊并置于床,次門下侍郎等各帥捧寶床官升殿,跪捧寶并置于床,訖,通事舍人引詣東上閣門,投進所司。
文武百僚以次出。
皇太後常服乘輿,各還本宮,引導如來儀。
文武百僚詣東上閣門拜表賀皇帝,退。
禮畢,各赴本宮,受内外命婦稱賀。
所司預于殿内設皇太後禦座,司賓引内外命婦于殿庭北向依序立。
尚儀奏請,皇太後常服即座。
司贊曰:“再拜。
”命婦皆再拜。
司賓引班首詣西階升,跪賀稱:“妾某氏等言,伏惟皇太後殿下,天資聖善,昭受鴻名,凡在照臨,不勝欣抃。
”興,降階複位。
司贊曰:“再拜。
”内外命婦皆再拜,尚宮承旨,降自西階,于命婦之北東向立,司贊曰:“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尚宮乃宣答曰:“膺茲典禮,感愧良深。
”司贊曰:“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退。
赴别殿賀皇帝,亦如賀皇太後之儀,惟不緻詞,不宣答。
冊皇太子儀 大定八年正月,冊皇太子,禮官拟奏,皇太子乘輿至翔龍門,東宮官導從,不乘馬。
冊皇太子前三日,遣使同日奏告天地宗廟。
冊前一日,宣徽院帥儀鸾司,設禦座于大安殿當中,南向。
設皇太子次于門外之東,西向。
又設文武百僚應行事官,東宮官等次于門外之東、西廊。
又設冊寶幄次于殿後東廂,俱南向。
又設受冊位于殿庭橫階之南。
工部官與監造冊寶官公服,自制造所導引冊寶床,由宣華門入,約宣徽院同進呈畢,赴幄次安置。
大樂令帥其屬,展樂縣于庭。
其日,兵部帥其屬,設黃麾仗于大安殿門之内外。
其日質明,文武百僚應行事官并朝服入次。
東宮官各朝服,自東宮乘馬導從,至左翔龍門外下馬,入就次。
通事舍人分引百官入立班,東西相向。
次引侍中、中書令、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及捧舁冊寶官,詣殿後幄次前立。
少頃,奉冊寶出幄次,由大安殿東降,至庭中褥位,權置訖,奉引冊寶官立于其後。
皇太子服遠遊冠、朱明衣出次,執圭,三師三少已下導從,立于門外。
侍中奏:“中嚴。
”符寶郎奉八寶由東西偏門分入,升置禦座之左右。
侍中奏:“外辦。
”内侍承旨索扇,扇合,皇帝服通天冠、绛紗袍以出,曲直華蓋侍衛如常儀,鳴鞭,宮縣樂作。
皇帝出自東序,即禦座,爐煙升,扇開簾卷,樂止。
典贊儀引皇太子入門,宮縣樂作,至位樂止。
師、少已下從入,立于皇太子位東南,西向。
典儀贊:“皇太子再拜。
”搢圭,舞蹈,又再拜,奏:“聖躬萬福。
”又再拜,引近東,西向立。
師、少已下并奉引冊寶官等,各赴百官東班,樂作,至位樂止。
通事舍人引百官俱橫班北向。
典儀贊:“拜。
”在位官皆再拜,搢笏,舞蹈,又再拜,起居,又再拜,畢,百官各還東西班。
師、少已下并行事官各還立位。
典贊儀引皇太子複受冊位,樂作,至位樂止。
侍中承旨,稱:“有制。
”皇太子已下應在位官皆再拜,躬身,侍中宣制曰:“冊某王為皇太子。
”又再拜。
通事舍人、太常博士引中書令詣讀冊位,中書侍郎引冊匣置于前,捧冊官西向跪捧,皇太子跪,讀畢,俯伏,興。
皇太子再拜。
中書令詣捧冊位,奉冊授皇太子,搢圭,跪受冊,以授右庶子,右庶子跪受,皇太子俯伏,興,右庶子以冊,興,置于床,中書令已下退複本班。
次通事舍人、太常博士引侍中詣奉寶位,門下侍郎引寶盝立于其右,侍中奉寶授皇太子,搢圭,跪受,以授左庶子,左庶子跪受,皇太子俯伏,興,左庶子以寶興,置于床,侍中已下退複本班。
典儀贊:“再拜。
”畢,引皇太子退。
初行,樂作,左右庶子帥其屬,舁冊寶床匣
”俯伏,興。
贊引皇帝再拜,又奏:“請北向跪。
”皇帝賀曰:“嗣皇帝臣某言雲雲。
”俯伏,興,又再拜,訖,又奏:“請皇帝少立。
”内侍承旨退,西向稱:“兩宮皇太後旨雲雲。
”皇帝再拜。
宣徽使前引,皇帝歸幄,常服乘輿還内,侍衛如來儀。
應階下文武百僚重行立定,通事舍人喝:“拜。
”在位皆再拜。
通事舍人引太師詣西階升,俯伏,跪奏稱:“文武百僚具官臣某等稽首言,皇太後殿下顯對冊儀,永安帝養。
仰祈福壽,與天同休。
”俯伏,興,降自西階,複位立定。
通事舍人贊:“在位官皆再拜。
”舞蹈,三稱“萬歲”,又再拜。
宣徽使升自東階,取旨退,臨階西向稱:“兩宮皇太後旨。
”通事舍人贊:“在位官皆再拜。
”畢,宣曰:“公等忠敬盡心,推崇協力。
膺茲令典,感愧良深。
”宣訖,還位。
通事舍人贊:“謝宣谕,拜。
”在位官皆再拜,舞蹈,三稱“萬歲”,又再拜。
通事舍人分引應北向官各分班東西立。
宣徽使升自東階,奏稱:“具官臣等言,禮畢。
”降還位。
扇合,皇太後并興,教坊樂作,降座,還殿後幄次,扇開,樂止。
通事舍人引宣徽使奏:“解嚴。
”中書侍郎等各帥捧冊床官升殿,跪捧冊并置于床,次門下侍郎等各帥捧寶床官升殿,跪捧寶并置于床,訖,通事舍人引詣東上閣門,投進所司。
文武百僚以次出。
皇太後常服乘輿,各還本宮,引導如來儀。
文武百僚詣東上閣門拜表賀皇帝,退。
禮畢,各赴本宮,受内外命婦稱賀。
所司預于殿内設皇太後禦座,司賓引内外命婦于殿庭北向依序立。
尚儀奏請,皇太後常服即座。
司贊曰:“再拜。
”命婦皆再拜。
司賓引班首詣西階升,跪賀稱:“妾某氏等言,伏惟皇太後殿下,天資聖善,昭受鴻名,凡在照臨,不勝欣抃。
”興,降階複位。
司贊曰:“再拜。
”内外命婦皆再拜,尚宮承旨,降自西階,于命婦之北東向立,司贊曰:“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尚宮乃宣答曰:“膺茲典禮,感愧良深。
”司贊曰:“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退。
赴别殿賀皇帝,亦如賀皇太後之儀,惟不緻詞,不宣答。
冊皇太子儀 大定八年正月,冊皇太子,禮官拟奏,皇太子乘輿至翔龍門,東宮官導從,不乘馬。
冊皇太子前三日,遣使同日奏告天地宗廟。
冊前一日,宣徽院帥儀鸾司,設禦座于大安殿當中,南向。
設皇太子次于門外之東,西向。
又設文武百僚應行事官,東宮官等次于門外之東、西廊。
又設冊寶幄次于殿後東廂,俱南向。
又設受冊位于殿庭橫階之南。
工部官與監造冊寶官公服,自制造所導引冊寶床,由宣華門入,約宣徽院同進呈畢,赴幄次安置。
大樂令帥其屬,展樂縣于庭。
其日,兵部帥其屬,設黃麾仗于大安殿門之内外。
其日質明,文武百僚應行事官并朝服入次。
東宮官各朝服,自東宮乘馬導從,至左翔龍門外下馬,入就次。
通事舍人分引百官入立班,東西相向。
次引侍中、中書令、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及捧舁冊寶官,詣殿後幄次前立。
少頃,奉冊寶出幄次,由大安殿東降,至庭中褥位,權置訖,奉引冊寶官立于其後。
皇太子服遠遊冠、朱明衣出次,執圭,三師三少已下導從,立于門外。
侍中奏:“中嚴。
”符寶郎奉八寶由東西偏門分入,升置禦座之左右。
侍中奏:“外辦。
”内侍承旨索扇,扇合,皇帝服通天冠、绛紗袍以出,曲直華蓋侍衛如常儀,鳴鞭,宮縣樂作。
皇帝出自東序,即禦座,爐煙升,扇開簾卷,樂止。
典贊儀引皇太子入門,宮縣樂作,至位樂止。
師、少已下從入,立于皇太子位東南,西向。
典儀贊:“皇太子再拜。
”搢圭,舞蹈,又再拜,奏:“聖躬萬福。
”又再拜,引近東,西向立。
師、少已下并奉引冊寶官等,各赴百官東班,樂作,至位樂止。
通事舍人引百官俱橫班北向。
典儀贊:“拜。
”在位官皆再拜,搢笏,舞蹈,又再拜,起居,又再拜,畢,百官各還東西班。
師、少已下并行事官各還立位。
典贊儀引皇太子複受冊位,樂作,至位樂止。
侍中承旨,稱:“有制。
”皇太子已下應在位官皆再拜,躬身,侍中宣制曰:“冊某王為皇太子。
”又再拜。
通事舍人、太常博士引中書令詣讀冊位,中書侍郎引冊匣置于前,捧冊官西向跪捧,皇太子跪,讀畢,俯伏,興。
皇太子再拜。
中書令詣捧冊位,奉冊授皇太子,搢圭,跪受冊,以授右庶子,右庶子跪受,皇太子俯伏,興,右庶子以冊,興,置于床,中書令已下退複本班。
次通事舍人、太常博士引侍中詣奉寶位,門下侍郎引寶盝立于其右,侍中奉寶授皇太子,搢圭,跪受,以授左庶子,左庶子跪受,皇太子俯伏,興,左庶子以寶興,置于床,侍中已下退複本班。
典儀贊:“再拜。
”畢,引皇太子退。
初行,樂作,左右庶子帥其屬,舁冊寶床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