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

關燈
院帥府幕職,有過得自決之。

    不允。

    戊辰,紅襖賊襲徐州之十八裡砦,又襲古城、桃園,官軍破之。

    乙亥,太白晝見經天,與日争光。

     八月丁醜,定西征将士官賞有差。

    己卯,彗星見西方。

    甲申,增定藏匿逃亡親軍罪及告捕賞格。

    積石州蕃族叛附于夏,鞏州提控尼旁古三郎讨之,獲羊千口,進尚膳,诏卻之。

    以彗星見,改元,大赦。

    谕旨宰臣曰:“赦書已頒,時刻之間,人命所系。

    其令将命者速往,計期而至。

    ”以大司農把胡魯為參知政事。

    癸巳,河間公移剌衆家奴、高陽公張甫兵複河間府,是日,報捷者始達。

    上以道途梗塞,報者艱虞,命厚賞之。

    夏人入德順。

    壬寅,祈雨。

     九月丙午朔,以左右警巡使兼彈壓。

    谕陝西行省備邊。

    壬子,牙吾塔請以兵由壽州渡淮,搗宋人巢穴,不從。

    乙卯,議經略淮南。

    己巳,宋人掠遂平縣之石砦店,複侵南陽,唐州提控夾谷九住敗之。

    冬十月丁醜,夏人掠德順之神林堡。

    壬午,宋張惠攻零子鎮,為斡魯朵所敗,虜其裨将二人。

    河中府萬戶孫仲威執其安撫使阿不罕胡魯剌據城叛,陝西行省遣将讨平之。

    癸未,複曹州。

    甲申,上獵于近郊,诏免百官送迎,且勿令治道,以勞百姓。

    庚寅,徙彰德招撫使杜先軍于衛州。

    乙未,大元兵下榮州之胡壁堡及臨晉。

    庚子,诏所司巡護避兵民資産。

    甲辰,以京兆官民避兵南山者多至百萬,诏兼同知府事完顔霆等安撫其衆。

     十一月丁未,大元兵徇同州,定國軍節度使李複亨、同知定國軍節度使訛可皆自盡。

    甲寅,京東總帥牙吾塔報臨淮破宋兵之捷。

    戊辰,大元蒙古蒲花攻鳳翔府。

     十二月乙亥朔,上謂皇太子曰:“吾嘗夜思天下事,必索燭以記,明而即行,汝亦當然。

    ”以河中治中侯小叔權元帥府右都監,許便宜行事。

    乙酉,遷同知平陽府事史詠龍虎衛上将軍,賜号“守節忠臣”,權行平陽公府事。

    丁亥,疊州總管青宜可卒,特命其子角襲職。

    诏谕近侍局曰:“奉禦、奉職皆少年,不知書。

    朕憶曩時置說書人,日為講論自古君臣父子之教,使知所以事上者,其複置。

    ”己醜,蘭州提控唐括昉敗夏人于質孤堡。

    大元以大軍攻鳳翔。

     二年春正月甲辰朔,诏免朝賀。

    乙巳,世宗忌日,谒奠于啟慶宮。

    右丞相汝砺乞緻政,上面谕使留。

    大元兵下河中府,權元帥右都監侯小叔複之。

    壬子,壽州防禦使完顔乃剌奪官四階。

    甲寅,上谕宰臣曰:“向有人言便宜事,卿等屢奏乞作中旨行之。

    帝王從谏足矣,豈可掠人之美以為己出哉!”戊午,四方館瘸驢以罪罷,宰臣請以散地羁縻之,上曰:“此輩豪傑,正須誠待,若以術制,适使自疑。

    但不畀軍政,外補何害?”授瘸驢恒州刺史。

    又謂:“鬻爵恩例有丁憂官得起複者,是教人以不孝也,何為著此令哉?”丁卯,大元兵複下河中府。

     二月甲戌朔,皇後生辰,诏免賀禮。

    己卯,丞相汝砺朝會,免拜,設榻殿下,久立賜休。

    壬午,诏“軍官犯罪,舊制更不可任用,今多故之秋,人才難得,朕欲除大罪外,徒刑追配有武藝善掌兵者,量才複用。

    其令尚書省議以聞”。

    丁亥,大赦。

    己亥,鳳翔圍解。

    石盞合喜加金紫光祿大夫,升左監軍,特授大名府谷忽申猛安,完顔仲元加光祿大夫,升右監軍,特授河北東路洮委必剌猛安,各賜金鞶帶有差。

     三月甲辰朔,宋人襲汝陽。

    壬子,誡谕平章英王守純崇飲。

    癸醜,以河中府推官籍阿外權元帥右都監,代領侯小叔軍。

    甲寅,上謂宰臣:“人有才堪任事,其心不下者,終不足貴。

    ”丞相汝砺對曰:“其心不正而濟之以才,所謂虎而翼者也,雖古聖人亦未易知。

    ”上以為然。

    丙辰,長春節,免朝。

    以戶部尚書石盞畏忻為參知政事,兼修國史。

    辛酉,禁茶。

    壬戌,诏以鳳翔戰功及頒賞等級遍谕諸郡。

    甲子,以完顔伯嘉權參知政事,行尚書省于河中府。

    辛未,诏職官犯罪非死罪除名,遇赦幸免,有才幹者中外并用。

    夏四月癸酉朔,複霍州汾西縣,诏給空名宣敕,遷賞将士之有功者。

    丙子,設京兆南山安撫司。

    丁醜,故鳳翔萬戶完顔醜和以死節贈懷遠大将軍,授刺史職。

    其父恕除以功例賞外,遷兩官,升職二等。

    己卯,遣官閱河南帥府見兵,籍閑官豪右親丁及遼東、河北客戶為軍。

    庚子,募西山獵戶為軍。

     五月癸卯朔,始造“元光重寶”。

    丙午,複河中府及榮州,遣人持檄招前恒山公武仙。

    乙卯,權平陽公史詠複霍州及洪洞縣。

    丁巳,始造“元光珍貨”,同銀行用。

    戊午,以檄招東平嚴實。

    己未,參知政事毅夫言:“脅從人号‘忠孝軍’,而置沿淮者所為多不法,請防閑之。

    ”上曰:“人心無常,顧馭之何如耳。

    馭之有術,遠方猶且聽命,況此輩乎!不然,雖左右亦難防閑。

    正在廓開大度而已。

    若是而不能緻太平者,命也。

    ”庚申,簽河南路寄居官民充軍。

    辛酉,徙晉陽公郭文振兵于孟州。

    甲子,徙權平陽公史詠兵于解州、河中府。

     六月乙亥,京東總帥牙吾塔報淮南之捷。

    丁亥,罷行省所置監察禦史兼彈壓之職。

    戊子,議遣人招李全、嚴實、張林。

    甲午,诏罷河中行省,置元帥府。

    辛醜,遙授靜難軍節度使顔盞蝦〈蟲麻〉等以保鳳翔功進官。

    秋七月壬寅朔,夏人犯積石州,羌界寺族多陷沒,惟桑逋寺僧看逋、昭逋、厮沒及答那寺僧奔鞠等拒而不從。

    诏賞諸僧钤轄正将等官,而給以廪祿。

    乙巳,遣兵守衛解州鹽池。

    庚戌,以空名宣敕遷賞諸部降人。

    壬子,除市易用銀及銀與寶泉私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