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本紀第十六

關燈
元木華裡國王以兵圍東平。

    十二月甲戌,祈雪。

    禮部郎中權左司谏抹撚胡魯剌上封事。

    戊寅,诏軍官許月擊鞠者三次,以習武事。

    庚辰,獵,享于太廟。

    乙酉,鎮南軍節度使溫迪罕思敬上書言錢币、稅賦二事。

     五年春正月丙戌朔,免朝。

    丁亥,世宗忌日,谒奠于啟慶宮。

    戊子,括南京諸州逋戶舊耕官田,給軍戶。

    壬辰,議禦西夏及征南事。

    谕皇太子以東平禦敵方略。

    甲午,谕樞密院,南伐事重,當詳議其便。

    撰故衛王事迹,如海陵庶人例。

    丁酉,大元兵攻天井關。

    戊戌,宋人襲泗州西城,提控王祿死之。

    辛醜,太白晝見于牛,二百三十有二日伏。

    乙巳,诏諸道兵集蔡州,己酉,伐宋。

    庚戌,山東行省報東平之捷。

     二月丙辰朔,置招撫司于單州。

    曲赦東平府。

    庚申,下诏伐宋。

    以内族惟弼權同簽樞密院事,行院于中京;斡勒合打權元帥府右都監,行元帥府于蔡、息;納合降福權簽樞密院事,行院于宿州;孛術魯達阿權元帥右都監,完顔訛論副右都監,行元帥府于唐、鄧。

    戊辰,罷懷州行元帥府,複置招撫司,與孟州經略司并受中京行樞密院節制。

    辛未,仆散安貞以元帥出息州,破宋人幹淨居山寺,拔黃土關。

    癸酉,以旱災,曲赦河南路。

    丙子,禁京城兵器。

    元帥纥石烈牙葉塔破宋兵,複泗州。

    進逼濠州,至渦口,乏糧而還西城。

    癸未,以旱災,诏中外。

     三月丙戌朔,上禦仁安殿,祈雨,仍望祭于北郊。

    庚寅,宋人圍唐、鄧,行元帥府事完顔訛論力戰卻之。

    前鄧州千戶孛術魯毛良虎自拔歸國,訛論便宜遷其官三階,授同知唐州事,乞正授以示信,從之。

    乙未,罷河南路行三司。

    丙申,參知政事徒單思忠進尚書右丞、兼修國史,以太子詹事仆散毅夫為參知政事。

    谕宰臣曰:“今奉禦、奉職多不留心采訪外事。

    聞章宗時近侍人秩滿,以所采事定升降。

    今亦宜預為考核之法,以激勸之。

    ”戊戌,長春節,免朝。

    己亥,夏因叛人窦趙兒之招,入據來羌城,孛術魯合住以重賞誘脅從人為内應,督兵急攻城,拔之。

    省試經義進士,考官于常額外多放喬松等十餘人。

    有司奏請駁放,上已允,尋複遣谕松等曰:“汝等中選而複黜,不能無動于心。

    方今久旱,恐傷和氣,今特恩放汝矣。

    ”庚子,賜林州行元帥府經曆官康琚進士及第。

    琚以武階乞赴廷試,故有是命。

    丙午,以旱築壇祀雷雨師。

    壬子,雨。

     四月己未,山東行省蒙古綱言:“東莒公燕甯戰敗而死。

    甯所居天勝砦據險,甯亡,衆無所歸,變在朝夕。

    權署其提控孫邦佐為招撫使,黃掴兀也為總領,以撫其衆。

    ”遣使請命,敕有司議之。

    辛酉,禱雨于太廟。

    丙寅,仆散安貞破宋黃、蕲等州。

    壬申,俘宋宗室男女七十餘口獻于京師。

    癸酉,诏親軍中武舉第而授職需次者,仍執舊役,廪給循常,阙至發遣。

    辛巳,監察禦史劉從益以彈劾失當,奪官一階,罷之。

    诏定進士中下甲及監官散階至明威者舉充縣令法。

     五月甲申朔,日有食之。

    戊戌,宋人據楚丘,官軍複之。

    庚子,納蘭記僧伏誅,告人趙銳升職四等。

    壬寅,陝西元帥完顔賽不遣使來獻晉安、平陽之捷,方議其賞,禦史烏古論胡魯劾其縱将士鹵掠,不副主上除亂救民之意,乞正其罪。

    上以賽不有功,诏勿問,賞議亦寝。

    癸卯,唐州守将訛論為元帥賽不猶子,與宋人戰唐州境上,為宋人所敗,死者七百餘人,匿之而以捷聞。

    禦史納蘭發其事。

    上以賽不故,亦不之罪,而以是意谕之。

    乃稱納蘭敢言,錄其功付有司,秩滿考最。

    癸醜,東平内徙,命蒙古綱行省于邳州,王庭玉行帥府于黃陵堈。

     六月甲寅朔,尚書省奏驸馬都尉安貞反狀,上閱奏慮其不實,謂平章政事英王守純曰:“國家誅一大臣,必合天下後世公議。

    其令覆按之。

    ”乙醜,遣使谕晉陽公郭文振、上黨公完顔開各守疆土,同心濟難,毋以細故啟釁端,誤國事。

    戊寅,仆散安貞坐謀反,并其三子皆伏誅。

    己卯,越王永功薨。

    庚辰,辍朝。

    壬午,上親奠于殡所。

    秋七月己亥,義勇軍叛,據砀山縣。

    庚子,诏增給徐州、清口等處戍兵衣糧。

    己酉,砀山賊夜襲永城縣,行軍副總領高琬敗之,命蒙古綱并力讨捕。

    辛亥,單州招撫劉瓊乞移河南糧濟其軍,诏給之。

     八月壬子朔,罷黃陵堈招撫司。

    上谕尚書省,砀山叛軍家屬囚歸德,旬餘不給糧,恐傷其生。

    宰臣奏,已給之矣。

    又谕樞密,河北艱食,民欲南來者日益多,速令渡之,毋緻殍死。

    癸亥,林、懷帥府邀擊紅襖賊于伏恩村,敗之。

    甲子,诏南征潰軍複歸而能力戰者,依出界立功格賞之。

    乙醜,宋人掠沈丘,殺縣令。

    甲戌,命有司除逋戶負租,毋征見戶。

     九月甲申,以京東歲饑多盜,遣禦史大夫纥石烈胡失門為宣慰使,往撫安之。

    更定監察禦史違犯的決法。

    丁亥,诏州府及軍官捕盜慢職,四品以下宣慰使決之,三品以下上奏裁。

    戊子,增授隰州招撫使軒成官,改受陝西省節制。

    乙巳,崇進、驸馬都尉定國公徒單公弼薨。

    庚戌,歲星犯左執法。

    右丞相高汝砺表乞緻仕,诏溫留之。

    冬十月癸醜,進汝砺官榮祿大夫。

    命仆散毅夫行尚書省于京東,督諸軍刍糧。

    乙卯,太醫侯濟、張子英治皇孫疾,用藥瞑眩,皇孫不能任,遂不療,罪當死。

    上曰:“濟等所犯誠宜死,然在諸叔及弟兄之子,便應準法行之,以朕孫故殺人,所不忍也。

    ”命杖七十,除名。

    尚書省言:“司、縣官貪暴不法,部民逃亡,既有決罰,他縣停匿亦宜定罪。

    随處土民久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