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關燈
忠為參知政事。

    己醜,平章抹撚盡忠下獄既久,監察禦史許古言:“盡忠逮系有司,此必重罪,而莫知其由,甚駭衆聽。

    乞遣公正重臣鞫之。

    如得其實,明示罪目,以厭中外之心。

    ”書上,不報。

    庚寅,遂誅盡忠。

    癸巳,罪狀盡忠告中外。

    诏樞密副使仆散安貞行樞密院于徐州。

    戊戌,遼東宣撫司報敗留哥之捷。

    甲辰,诏求廣平郡王承晖之後,得其猶子曆亭縣丞永懷,以為器物直長。

    丙午,夏人陷臨洮,陝西宣撫副使完顔胡失剌被執。

    庚戌,诏尚書左丞相仆散端兼都元帥,行尚書省于陝西。

    辛亥,蒙古綱奏:“昨被旨權山東路宣副使,屯東平。

    行至徐北岸,北兵已逼徐,不可往。

    ”诏樞密副使仆散安貞權于沿河任使之。

    壬子,以同、華舊屯陝西兵及河南所移步騎舊隸陝州宣撫司者,改隸陝西行省。

    召中奉大夫、襲封衍聖公孔元措為太常博士。

    上初用元措于朝,或言宣聖墳廟在曲阜,宜遣之奉祀。

    既而上念元措聖人之後,山東寇盜縱橫,恐罹其害,是使之奉祀而反絕之也,故有是命。

    遼東賊蒲鮮萬奴僣号,改元天泰。

     十一月丙辰朔,河北行尚書省侯摯入見。

    诏河北西路宣撫副使田琢自浚徙其兵屯陝。

    戊午,樞密院進王世安取盱眙、楚州之策,遂以世安為招撫使,與泗州元帥府所遣人同往淮南計度其事。

    戊辰,夏人犯綏德之克戎寨,官軍敗之,犯綏平,又敗之。

    賞有功将士告捷者。

    參知政事徒單思忠言:“今陳言者多掇拾細故,乞不送省,止令近侍局度其可否發遣。

    ”上曰:“若爾,是塞言路。

    凡系國家者,豈得不由尚書省乎?”庚午,上與尚書右丞汝砺商略遣官括田賜軍之利害,汝砺言不便者數端。

    乃诏有司罷其令,仍給軍糧之半,其半給詣實之價。

    壬申,遣參知政事侯摯祭河神于宜村。

    甲戌,移剌塔不也以軍萬人破夏人數萬于熟羊寨。

    丙子,诏市民間輓車羸疾牝馬置群牧中,以圖滋息。

    知臨洮府陀滿胡土門破夏人八萬于城下。

    丁醜,監察禦史陳規劾參知政事侯摯,上不允所言,而慰答之。

    庚辰,上謂宰臣曰:“朕恐括地擾民,罷其令矣。

    官荒牧馬地軍戶願耕者聽,已為民承種者勿奪。

    舊列點檢左右将軍、近侍局官、護衛、承應人秩滿皆賜匹帛,雖所司為之制造,然不免賦取于民,近亦罷之,止給寶券。

    至于朕所服禦,亦以官絲付府監織之,自今勿複及民也。

    ”大元兵徇彰德府,知府陀滿斜烈死之。

     十二月乙酉朔,徙朔州民分屯岚、石、隰、吉、绛、解等州。

    戊子,以軍事免樞密院官朝拜。

    己醜,侯摯複行尚書省于河北。

    庚寅,太白晝見。

    壬辰,诏免元日朝賀。

    乙未,敕贈昭聖皇後三代官爵。

    太康縣人劉全、時溫、東平府民李甯謀反,伏誅。

    戊戌,陝西行元帥府乞益兵,以田琢之衆隸之,仍獎谕以诏。

    壬寅,诏林州刺史惟宏與都提控從坦同經理邊事,諸将功賞次第便宜行之。

    乙巳,大元兵徇大名府。

    癸醜,皇太孫薨,以殇,無祭享之制,戒勿勞民。

    谕宣徽院免元日親王、公主進酒。

    甲寅,禮官奏,正旦宋遣使來賀。

    不宜辍朝。

    命舉樂、服色如常儀。

    诏臨洮路兵馬都總管陀滿胡土門進官三階,再任。

     四年春正月癸亥,監察禦史田迥秀條陳五事。

    丙寅,紅襖賊犯泰安、德、博等州,山東西路行元帥府敗之。

    丁卯,谕禦史台曰:“今旦視朝,百官既拜之後,始聞開封府報衙聲。

    四方多故之秋,弛慢如此,可乎?中丞福興号素謹于官事者,當一诘之。

    ”己巳,尚書右丞高汝砺進左丞。

    庚午,大元兵收曹州。

    辛未,參知政事侯摯進尚書右丞。

    壬申,太原元帥左監軍烏古論德升招其民降北者,得四千三百餘人。

    癸酉,诏賜故皇太孫谥曰沖懷。

    更定捕獲僞造寶券者官賞。

    乙亥,以殿前都點檢皇子遂王守禮為樞密使,樞密使濮王守純為平章政事。

    己卯,立遂王守禮為皇太子。

    庚辰,诏免逃戶租。

    壬午,言者請遣官勸農,至秋成,考其績以甄賞。

    宰臣言:“民恃農以生,初不待勸,但寬其力,勿奪其時而已。

    遣官不過督州縣計頃畝、嚴期會而已。

    吏卒因為奸利,是乃妨農,何名為勸。

    ”上是其言,不遣。

     二月甲申朔,日有食之。

    上不視朝,诏皇太子控制樞密院事。

    大元兵圍太原。

    乙酉,以信武将軍、宣撫副使永錫簽樞密院事,權尚書右丞。

    皇太子既總樞務,诏有司議典禮,以金鑄“撫軍之寶”授太子,啟禀之際用之。

    平章政事高琪表乞緻仕,不允。

    如樞密院官問所以備禦之策。

    丁亥,以河東南路宣撫使胥鼎為樞密副使,權尚書左丞,行省于平陽。

    鼎方抗表求退,诏勉谕就職,因有是命。

    行省左丞相仆散端先亦告老,遣太醫往鎮護視其疾。

    戊子,宰臣以皇太子既立,服禦儀物悉與已受冊同,今邊事未甯,請少緩冊寶之禮,從之。

    戊戌,免親王、公主長春節入賀緻禮。

    己亥,大元兵攻下霍山諸隘。

    甲辰,命參知政事李革為修奉太廟使,禮部尚書張行信提控修奉社稷。

    權祔肅宗神主于世祖室,奉始祖以下神主于随室,祭器以瓦代銅,獻官以公服行事,供張等物并從簡約。

    庚戌,诏凡死節之臣籍其數,立廟緻祭。

    壬子,任國公玮薨,辍朝。

    是月,同知觀州軍州事張開複河間府滄、獻等州并屬縣十有三,表請赦旁郡脅從之臣。

    又請以宣撫司空名宣敕二百道付之,從權署補,仍以糧繼其軍食。

    诏樞密措畫。

     三月乙卯,以将修太廟,遣李革奏告祖宗神主于明俊殿。

    丁巳,曲赦中都、河北等路。

    議軍戶給地事。

    乙醜,延州刺史溫撒可喜上疏言:“皇太子宜選正人為師保。

    ”丙寅,長春節,宋遣使來賀。

    己巳,以将修社稷,遣太子少保張行信預告。

    滄州經略副使張文破趙福,複恩州。

    丙子,曲赦遼東路。

    己卯,處士王澮以右谏議大夫複遷中奉大夫、翰林學士,仍賜诏褒谕。

    庚辰,複邢州捷至。

     夏四月己醜,陝西行省來報秦州官軍破妖賊趙用、劉高二之捷。

    遣官鞫單州防禦使仆散倬之罪,罷其城單州之役。

    癸巳,張開奏複清州等十有一城,诏遷官兩階,賞将士有差。

    甲午,改賜皇太子名守緒。

    诏谕陝西路軍民。

    丙申,河北行省侯摯言:“北商敗粟渡河,官遮籴其什八,商遂不行,民饑益甚。

    請罷其令。

    ”從之。

    河南、陝西蝗。

    丁酉,太白晝見于奎。

    己亥,夏人葩俄族都管汪三郎率其蕃戶來歸,以千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