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四 本紀第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宣宗上
宣宗繼天興統述道勤仁英武聖孝皇帝諱珣,本名吾睹補,顯宗長子,母曰昭華劉氏。
大定三年癸未歲生,世宗養于宮中。
十八年,封溫國公,加特進。
二十六年,賜今名。
二十九年,進封豐王,加開府儀同三司,累判兵、吏部,又判永定、彰德等軍。
承安元年,進封翼王。
泰和五年,改賜名從嘉。
八年,進封邢王,又封升王。
所至著祥異。
至甯元年八月,衛紹王被弑,徒單銘等迎于彰德府。
既至京,親王、百官上表勸進。
九月甲辰,既皇帝位于大安殿。
以纥石烈胡沙虎為太師、尚書令兼都元帥,封澤王。
乙巳,谕尚書省,事有規畫者皆即規畫,悉依世宗所行行之。
丙午,以驸馬雄名第賜胡沙虎。
丁未,谕宰臣曰:“朕即大位,群臣凡有所見,各直言勿隐。
”臨奠于衛紹王第。
有司奏,舊禮當設坐哭。
上命撤坐,伏哭盡哀。
敕有司以禮改葬。
戊申,禦仁政殿視朝。
賜胡沙虎坐,胡沙虎不辭。
辛亥,封皇子守禮為遂王,守純為濮王,皇女溫國公主。
夔王永升薨,上親臨奠。
大元遣乙裡隻來。
壬子,改元貞祐,大赦。
恩赉中外臣民有差。
丙辰,左谏議大夫張行信上章言崇節儉、廣聽納、明賞罰三事。
尚書右丞相徒單镒進左丞相,封廣平郡王。
庚申,澤王胡沙虎等議廢故衛王為庶人,上曰:“朕徐思之,以谕卿等。
”壬戌,授胡虎中都路和魯忽土世襲猛安。
丙寅,诏谕六品以下官,有事可言者言之無隐。
閏月戊辰朔,拜日于仁政殿,自是每月吉為常。
授尚書左丞相徒單镒中都路疊魯猛安。
庚午,上複舊名珣,诏所司,告天地廟社。
前所更名二字,自今不須回避。
辛未,诏追尊皇妣為皇太後。
是日,皇妃皇子至自彰德府。
遣使使宋。
己卯,左谏議大夫張行信上疏請立皇太子。
甲申,立子守忠為皇太子。
丙戌,诏降故衛王為東海郡侯。
甲午,減定監察禦史為十二員。
冬十月丁酉朔,京師戒嚴。
辛醜,大元乙裡隻來。
乙巳,诏應遷加官賞,諸色人與本朝人一體。
庚戌,敕有司,皇太子冊禮俟邊事息然後舉行。
辛亥,元帥右監軍術虎高琪戰于城北,凡兩敗績而歸,就以兵殺胡沙虎于其第,持其首詣阙待罪。
赦之,仍授左副元帥。
壬子,殿前都點檢纥石烈特末也等補外。
甲寅,張行信上封事,言正刑賞、擇将帥,及鄯陽、石古乃之冤。
大元兵下涿州。
設京城鎮撫彈壓官。
置招賢所。
癸亥,放宮女百三十人。
十一月戊辰,夏人攻會州,徒單醜兒兵擊走之。
庚午,将乞和于大元,诏百官議于尚書省。
以橫海軍節度使承晖為尚書右丞,耿端義為參知政事。
癸未,诏贈死事裴滿福興及鄯陽、石古乃官。
大元兵徇觀州,刺史高守約死之。
又徇河間府、滄州。
乙未,定亡失告身文憑格。
十二月丁酉朔,上禦應天門,诏谕軍士,仍出銀以賜之。
平章政事徒單公弼進尚書右丞相,尚書右丞承晖進都元帥兼平章政事,左副元帥術虎高琪進平章政事兼前職。
二年春正月丁卯朔,以邊事未息,诏免朝賀。
辛未,大元兵徇彰德府,知府事黃掴九住死之。
宋人攻秦州,統軍使石抹仲溫擊卻之。
癸未,有司奏,請權止今年禘享朝獻原廟及皇太後冊禮,從之。
乙酉,征處士王澮,不至。
大元兵徇益都府。
命有司複議本朝德運。
乙未,大元兵徇懷州,沁南軍節度使宋扆死之。
二月丙申朔。
壬子,大元乙裡隻紥八來。
丙辰,罷按察司。
壬戌,大元乙隻複來。
三月辛未,遣承晖詣大元請和。
丁醜,赦國内。
癸未,京師大括粟。
甲申,大元乙裡隻紥八來。
诏百官議于尚書省。
戊子,以濮王守純為殿前都點檢兼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權都元帥府事。
庚寅,奉衛紹王公主歸于大元太祖皇帝,是為公主皇後。
辛卯,诏許諸人納粟買官。
京師戒嚴。
壬辰,大元兵下岚州,鎮西軍節使烏古論仲溫死之。
夏四月乙未朔,以知大興府事胥鼎為尚書右丞。
戊戌,奉遷昭聖皇後柩于新寺。
時山東、河北諸郡失守,惟真定、清、沃、大名、東平、徐、邳、海數城僅存而已,河東州縣亦多殘毀。
兵退,命仆散安貞等為諸路宣撫使,安集遺黎。
至是以大元允和議,大赦國内。
癸卯,權厝昭聖皇後于新寺。
甲辰,诏有司具陣亡人子孫以備錄用。
丁未,以都元帥承輝為右丞相。
庚戌,左丞相、監修國史廣平郡主徒單镒薨。
乙卯,尚書省奏巡幸南京,诏從之。
己未,葬衛紹王。
五月癸酉,承晖加金紫光祿大夫,封定國公。
尚書左丞抹撚盡忠加崇進,封申國公。
甲戌,霍王從彜薨。
乙亥,辍朝。
上決意南遷,诏告國内。
太學生趙昉等上章極論利害,以大計已定,不能中止,皆慰谕而遣之。
詣原廟奉辭。
戊寅,将發,雨,不果行。
以南京留守仆散端等嘗請臨幸,及行,先诏谕之。
辛巳,诏遷衛紹、鎬厲王家屬于鄭州。
壬午,車駕發中都。
是日雨,至甲申止。
丙戌,次定興。
禁有司扈從踐蹂民田。
丁亥,次安肅州,元帥右監軍完顔弼以兵迎見。
癸巳,次中山府,敕扈從軍所踐禾稼,計直酬之。
六月甲午朔,以按察轉運使高汝砺為參知政事。
癸醜,次内丘縣。
大元乙裡隻來。
戊午,次彰德府,曲赦其境内。
庚申,次钜橋鎮。
是日,南京行宮寶鎮閣災。
壬戌,次宜村。
黃龍見西北。
秋七月,車駕至南京。
诏立元妃溫敦氏為皇後。
八月甲午,以立後,百官上表稱賀。
庚子,皇太子至自中都。
丁未,夏人入邊,命移文責之。
甲寅,罷經略司。
應奉翰林文字完顔素蘭上書言事。
九月壬戌朔,日有食之。
皇孫生。
癸亥,山東路報萊州之捷。
辛未,立監察禦史升黜格。
庚辰,诏訓練軍士。
丁亥,谕宣徽院,正旦生辰不須進物。
太白晝見于轸。
戊子,禁軍官圍獵。
冬十月甲午,诏遣官市木波、西羌馬。
陝西軍戶戰死者給糧贍其家。
丁酉,大元兵徇順州,勸農使王晦死之。
壬寅,左副元帥兼尚書左丞抹撚盡忠進平章政事。
以禦史中丞孛術魯德裕為參知政事兼簽樞密院事。
曲赦中都路。
乙卯,遣參知政事孛術魯德裕行尚書省于大名府。
丙辰,大元兵收成州。
谕大名行省貶損用度。
德州防禦使完顔醜奴伏誅。
十一月丁卯,以禦史大夫仆散端為尚書左丞相。
曲赦山東路
大定三年癸未歲生,世宗養于宮中。
十八年,封溫國公,加特進。
二十六年,賜今名。
二十九年,進封豐王,加開府儀同三司,累判兵、吏部,又判永定、彰德等軍。
承安元年,進封翼王。
泰和五年,改賜名從嘉。
八年,進封邢王,又封升王。
所至著祥異。
至甯元年八月,衛紹王被弑,徒單銘等迎于彰德府。
既至京,親王、百官上表勸進。
九月甲辰,既皇帝位于大安殿。
以纥石烈胡沙虎為太師、尚書令兼都元帥,封澤王。
乙巳,谕尚書省,事有規畫者皆即規畫,悉依世宗所行行之。
丙午,以驸馬雄名第賜胡沙虎。
丁未,谕宰臣曰:“朕即大位,群臣凡有所見,各直言勿隐。
”臨奠于衛紹王第。
有司奏,舊禮當設坐哭。
上命撤坐,伏哭盡哀。
敕有司以禮改葬。
戊申,禦仁政殿視朝。
賜胡沙虎坐,胡沙虎不辭。
辛亥,封皇子守禮為遂王,守純為濮王,皇女溫國公主。
夔王永升薨,上親臨奠。
大元遣乙裡隻來。
壬子,改元貞祐,大赦。
恩赉中外臣民有差。
丙辰,左谏議大夫張行信上章言崇節儉、廣聽納、明賞罰三事。
尚書右丞相徒單镒進左丞相,封廣平郡王。
庚申,澤王胡沙虎等議廢故衛王為庶人,上曰:“朕徐思之,以谕卿等。
”壬戌,授胡虎中都路和魯忽土世襲猛安。
丙寅,诏谕六品以下官,有事可言者言之無隐。
閏月戊辰朔,拜日于仁政殿,自是每月吉為常。
授尚書左丞相徒單镒中都路疊魯猛安。
庚午,上複舊名珣,诏所司,告天地廟社。
前所更名二字,自今不須回避。
辛未,诏追尊皇妣為皇太後。
是日,皇妃皇子至自彰德府。
遣使使宋。
己卯,左谏議大夫張行信上疏請立皇太子。
甲申,立子守忠為皇太子。
丙戌,诏降故衛王為東海郡侯。
甲午,減定監察禦史為十二員。
冬十月丁酉朔,京師戒嚴。
辛醜,大元乙裡隻來。
乙巳,诏應遷加官賞,諸色人與本朝人一體。
庚戌,敕有司,皇太子冊禮俟邊事息然後舉行。
辛亥,元帥右監軍術虎高琪戰于城北,凡兩敗績而歸,就以兵殺胡沙虎于其第,持其首詣阙待罪。
赦之,仍授左副元帥。
壬子,殿前都點檢纥石烈特末也等補外。
甲寅,張行信上封事,言正刑賞、擇将帥,及鄯陽、石古乃之冤。
大元兵下涿州。
設京城鎮撫彈壓官。
置招賢所。
癸亥,放宮女百三十人。
十一月戊辰,夏人攻會州,徒單醜兒兵擊走之。
庚午,将乞和于大元,诏百官議于尚書省。
以橫海軍節度使承晖為尚書右丞,耿端義為參知政事。
癸未,诏贈死事裴滿福興及鄯陽、石古乃官。
大元兵徇觀州,刺史高守約死之。
又徇河間府、滄州。
乙未,定亡失告身文憑格。
十二月丁酉朔,上禦應天門,诏谕軍士,仍出銀以賜之。
平章政事徒單公弼進尚書右丞相,尚書右丞承晖進都元帥兼平章政事,左副元帥術虎高琪進平章政事兼前職。
二年春正月丁卯朔,以邊事未息,诏免朝賀。
辛未,大元兵徇彰德府,知府事黃掴九住死之。
宋人攻秦州,統軍使石抹仲溫擊卻之。
癸未,有司奏,請權止今年禘享朝獻原廟及皇太後冊禮,從之。
乙酉,征處士王澮,不至。
大元兵徇益都府。
命有司複議本朝德運。
乙未,大元兵徇懷州,沁南軍節度使宋扆死之。
二月丙申朔。
壬子,大元乙裡隻紥八來。
丙辰,罷按察司。
壬戌,大元乙隻複來。
三月辛未,遣承晖詣大元請和。
丁醜,赦國内。
癸未,京師大括粟。
甲申,大元乙裡隻紥八來。
诏百官議于尚書省。
戊子,以濮王守純為殿前都點檢兼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權都元帥府事。
庚寅,奉衛紹王公主歸于大元太祖皇帝,是為公主皇後。
辛卯,诏許諸人納粟買官。
京師戒嚴。
壬辰,大元兵下岚州,鎮西軍節使烏古論仲溫死之。
夏四月乙未朔,以知大興府事胥鼎為尚書右丞。
戊戌,奉遷昭聖皇後柩于新寺。
時山東、河北諸郡失守,惟真定、清、沃、大名、東平、徐、邳、海數城僅存而已,河東州縣亦多殘毀。
兵退,命仆散安貞等為諸路宣撫使,安集遺黎。
至是以大元允和議,大赦國内。
癸卯,權厝昭聖皇後于新寺。
甲辰,诏有司具陣亡人子孫以備錄用。
丁未,以都元帥承輝為右丞相。
庚戌,左丞相、監修國史廣平郡主徒單镒薨。
乙卯,尚書省奏巡幸南京,诏從之。
己未,葬衛紹王。
五月癸酉,承晖加金紫光祿大夫,封定國公。
尚書左丞抹撚盡忠加崇進,封申國公。
甲戌,霍王從彜薨。
乙亥,辍朝。
上決意南遷,诏告國内。
太學生趙昉等上章極論利害,以大計已定,不能中止,皆慰谕而遣之。
詣原廟奉辭。
戊寅,将發,雨,不果行。
以南京留守仆散端等嘗請臨幸,及行,先诏谕之。
辛巳,诏遷衛紹、鎬厲王家屬于鄭州。
壬午,車駕發中都。
是日雨,至甲申止。
丙戌,次定興。
禁有司扈從踐蹂民田。
丁亥,次安肅州,元帥右監軍完顔弼以兵迎見。
癸巳,次中山府,敕扈從軍所踐禾稼,計直酬之。
六月甲午朔,以按察轉運使高汝砺為參知政事。
癸醜,次内丘縣。
大元乙裡隻來。
戊午,次彰德府,曲赦其境内。
庚申,次钜橋鎮。
是日,南京行宮寶鎮閣災。
壬戌,次宜村。
黃龍見西北。
秋七月,車駕至南京。
诏立元妃溫敦氏為皇後。
八月甲午,以立後,百官上表稱賀。
庚子,皇太子至自中都。
丁未,夏人入邊,命移文責之。
甲寅,罷經略司。
應奉翰林文字完顔素蘭上書言事。
九月壬戌朔,日有食之。
皇孫生。
癸亥,山東路報萊州之捷。
辛未,立監察禦史升黜格。
庚辰,诏訓練軍士。
丁亥,谕宣徽院,正旦生辰不須進物。
太白晝見于轸。
戊子,禁軍官圍獵。
冬十月甲午,诏遣官市木波、西羌馬。
陝西軍戶戰死者給糧贍其家。
丁酉,大元兵徇順州,勸農使王晦死之。
壬寅,左副元帥兼尚書左丞抹撚盡忠進平章政事。
以禦史中丞孛術魯德裕為參知政事兼簽樞密院事。
曲赦中都路。
乙卯,遣參知政事孛術魯德裕行尚書省于大名府。
丙辰,大元兵收成州。
谕大名行省貶損用度。
德州防禦使完顔醜奴伏誅。
十一月丁卯,以禦史大夫仆散端為尚書左丞相。
曲赦山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