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本紀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以避宋諱。
壬午,木冰。
丙戌,诏諸職官以贓污不職被罪、以廉能獲升者,令随路、京、府、州、縣列其姓名,揭之公署,以示勸懲。
庚寅,夏國嗣子李純佑遣使來訃告。
十二月甲午朔,夏國李純佑遣使奉故王仁孝遣表以進。
谕大興府于暖湯院日給米五石,以贍貧者。
戊戌,定武軍節度使鄭王永蹈以謀反,伏誅。
己亥,谕有司,以鄭王财産分賜諸王,澤國公主财物分賜諸公主。
甲辰,諸王府增置司馬一人。
以纥石烈珵為高麗生日使,西上閣門使大枿等為夏國敕祭慰問使。
庚戌,尚書省以科目近多得人,乞是舉增取進士。
上然之,诏有司:“會試毋限人數。
”甲寅,冊長白山之神為開天弘聖帝。
丙辰,獵于近郊。
是歲,大有年。
邢、洺、深、冀及河北西路十六謀克之地,野蠶成繭。
五年春正月癸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乙醜,昭容李氏進位淑妃。
己巳,初用唐、宋典禮,皇後忌辰皆廢務。
尚書省進區田法,诏相其地宜,務從民便。
又言遣官劭農之擾,命提刑司禁止之。
乙亥,以葉魯、谷神始制女直字,诏加封贈,依倉颉立廟盩厔例,祠于上京納裡渾莊。
歲時緻祭,令其子孫拜奠,本路官一人及本千戶春秋二祭。
辛巳,前中都路都轉運使王寂薦三舉終場人蔡州文商經明行修,足備顧問。
前河北西路轉連使李揚言慶陽府進士李獎純德博學,鄉曲譽之。
绛州李天祺、應州康晉侯屢赴廷試,皆有才德。
上曰:“文商可令召之。
李獎給主簿半俸終身,餘賜同進士出身。
”遣國子祭酒劉玑冊李純佑為夏國王。
丁亥,幸城南别宮。
二月丁酉,初定長吏勸課能否賞格。
尚書省奏:“禮官言孝懿皇太後祥除已久,宜易隆慶宮為東宮,慈訓殿為承華殿。
”從之。
诏購求《崇文總目》内所阙書籍。
戊戌,祭社稷,以宣獻皇後忌辰,用熙甯祀儀,樂縣而不作。
甲辰,郓王琮薨。
己酉,宰臣請罷北邊屯駐軍馬,不允。
癸醜,以齊河縣民張涓、濟陽縣王琛、河州李锜急義好施,诏複之終身,仍著于令。
命宣徽使移剌敏、戶部主事赤盞實理哥相視北邊營屯,經畫長久之計。
三月壬申,初定限錢禁。
庚辰,初定日月風雨雷師常祀。
戊子,置弘文院,譯寫經書。
夏四月壬辰朔,幸北苑。
庚子,诏各路所舉德行才能之士,涿州時琦、雲中劉摯、鄭州李升、恩州傅砺、濟南趙摯、興中田扈方六人,并特賜同進士出身。
以文商為國子教授,特遷登仕郎。
己酉,诏自今筐椟床榻之飾毋以金玉。
壬子,特賜翰林待制溫迪罕迪翰林學士承旨、中奉大夫。
乙卯,幸景明宮,董師中、賈守謙、路铎先後凡兩上封事切谏,不報。
五月庚午,次烏十撒八。
戊子,桓、撫二州旱,遣使禱于缙山。
六月壬辰,如冰井。
己亥,出獵。
登胡土白山。
酹酒再拜。
曹王永升以下進酒。
丙午,拜天,曲赦西北路,己未,如查沙秋山。
是月,宋前主甗殂。
七月戊辰,獵于豁赤火,一發貫雙鹿。
是日,獲鹿二百二十二,賜扈從官有差。
辛巳,次魯溫合失不。
是日,上親射,獲黃羊四百七十一。
乙酉,次冰井。
丙戌,以天壽節,宴樞光殿,凡從官及承應人遇覃恩遷秩者,并受宣敕于殿前。
時久雨初霁,有龍曳尾于殿前雲間。
戊子,禦膳羹中有發,上舉視而棄之,戒左右毋宣言。
八月辛亥,至自景明宮。
壬子,河決陽武故堤,灌封丘而東。
丁巳,賜從幸山後親軍銀、絹有差。
九月戊午朔,天壽節,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壬戌,命增定捕盜官被殺赙錢及官賞格。
甲子,都水監官王汝嘉等坐河決,各削官兩階,杖七十,罷之。
乙醜,上禦睿思殿,諸路提刑使入見。
戊辰,初令民買撲随處金、銀、銅冶。
命參知政事馬琪往視河決,仍許便宜從事。
壬申,宋主遣使來告哀。
戊寅,以知大興府事尼厖古等為鑒宋國吊祭使。
敕尚書省,集百官議備邊事。
壬午,特推恩東宮舊人司經王伯溫等八人官有差。
甲申,命上京等九路并諸抹及糺等處選軍三萬,俟來春調發,仍命諸路并北阻棨以六年夏會兵臨潢。
冬十月庚寅,右丞相夾谷清臣等表請上尊号,不允。
宋遺使獻遣留物。
壬寅,右丞相清臣複清上尊号,國子祭酒劉玑亦率六學諸生上表陳請,不允。
遣戶部員外郎何格赈河決被災人戶。
庚戌,張汝弼妻高陀斡以謀逆,伏誅。
壬子,尚書省奏,升提刑司所察廉官南皮縣令史肅以下十有二人,而大興主簿蒙括蠻都亦在選中,上知其人,曰:“蠻都澆浮人也,升之可乎?與其任澆浮,孰若用淳厚。
況蠻都常才,才智過人猶不當用,恐敗風俗,況常才耶!其再察之。
” 閏月戊午
壬午,木冰。
丙戌,诏諸職官以贓污不職被罪、以廉能獲升者,令随路、京、府、州、縣列其姓名,揭之公署,以示勸懲。
庚寅,夏國嗣子李純佑遣使來訃告。
十二月甲午朔,夏國李純佑遣使奉故王仁孝遣表以進。
谕大興府于暖湯院日給米五石,以贍貧者。
戊戌,定武軍節度使鄭王永蹈以謀反,伏誅。
己亥,谕有司,以鄭王财産分賜諸王,澤國公主财物分賜諸公主。
甲辰,諸王府增置司馬一人。
以纥石烈珵為高麗生日使,西上閣門使大枿等為夏國敕祭慰問使。
庚戌,尚書省以科目近多得人,乞是舉增取進士。
上然之,诏有司:“會試毋限人數。
”甲寅,冊長白山之神為開天弘聖帝。
丙辰,獵于近郊。
是歲,大有年。
邢、洺、深、冀及河北西路十六謀克之地,野蠶成繭。
五年春正月癸朔,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乙醜,昭容李氏進位淑妃。
己巳,初用唐、宋典禮,皇後忌辰皆廢務。
尚書省進區田法,诏相其地宜,務從民便。
又言遣官劭農之擾,命提刑司禁止之。
乙亥,以葉魯、谷神始制女直字,诏加封贈,依倉颉立廟盩厔例,祠于上京納裡渾莊。
歲時緻祭,令其子孫拜奠,本路官一人及本千戶春秋二祭。
辛巳,前中都路都轉運使王寂薦三舉終場人蔡州文商經明行修,足備顧問。
前河北西路轉連使李揚言慶陽府進士李獎純德博學,鄉曲譽之。
绛州李天祺、應州康晉侯屢赴廷試,皆有才德。
上曰:“文商可令召之。
李獎給主簿半俸終身,餘賜同進士出身。
”遣國子祭酒劉玑冊李純佑為夏國王。
丁亥,幸城南别宮。
二月丁酉,初定長吏勸課能否賞格。
尚書省奏:“禮官言孝懿皇太後祥除已久,宜易隆慶宮為東宮,慈訓殿為承華殿。
”從之。
诏購求《崇文總目》内所阙書籍。
戊戌,祭社稷,以宣獻皇後忌辰,用熙甯祀儀,樂縣而不作。
甲辰,郓王琮薨。
己酉,宰臣請罷北邊屯駐軍馬,不允。
癸醜,以齊河縣民張涓、濟陽縣王琛、河州李锜急義好施,诏複之終身,仍著于令。
命宣徽使移剌敏、戶部主事赤盞實理哥相視北邊營屯,經畫長久之計。
三月壬申,初定限錢禁。
庚辰,初定日月風雨雷師常祀。
戊子,置弘文院,譯寫經書。
夏四月壬辰朔,幸北苑。
庚子,诏各路所舉德行才能之士,涿州時琦、雲中劉摯、鄭州李升、恩州傅砺、濟南趙摯、興中田扈方六人,并特賜同進士出身。
以文商為國子教授,特遷登仕郎。
己酉,诏自今筐椟床榻之飾毋以金玉。
壬子,特賜翰林待制溫迪罕迪翰林學士承旨、中奉大夫。
乙卯,幸景明宮,董師中、賈守謙、路铎先後凡兩上封事切谏,不報。
五月庚午,次烏十撒八。
戊子,桓、撫二州旱,遣使禱于缙山。
六月壬辰,如冰井。
己亥,出獵。
登胡土白山。
酹酒再拜。
曹王永升以下進酒。
丙午,拜天,曲赦西北路,己未,如查沙秋山。
是月,宋前主甗殂。
七月戊辰,獵于豁赤火,一發貫雙鹿。
是日,獲鹿二百二十二,賜扈從官有差。
辛巳,次魯溫合失不。
是日,上親射,獲黃羊四百七十一。
乙酉,次冰井。
丙戌,以天壽節,宴樞光殿,凡從官及承應人遇覃恩遷秩者,并受宣敕于殿前。
時久雨初霁,有龍曳尾于殿前雲間。
戊子,禦膳羹中有發,上舉視而棄之,戒左右毋宣言。
八月辛亥,至自景明宮。
壬子,河決陽武故堤,灌封丘而東。
丁巳,賜從幸山後親軍銀、絹有差。
九月戊午朔,天壽節,宋、高麗、夏遣使來賀。
壬戌,命增定捕盜官被殺赙錢及官賞格。
甲子,都水監官王汝嘉等坐河決,各削官兩階,杖七十,罷之。
乙醜,上禦睿思殿,諸路提刑使入見。
戊辰,初令民買撲随處金、銀、銅冶。
命參知政事馬琪往視河決,仍許便宜從事。
壬申,宋主遣使來告哀。
戊寅,以知大興府事尼厖古等為鑒宋國吊祭使。
敕尚書省,集百官議備邊事。
壬午,特推恩東宮舊人司經王伯溫等八人官有差。
甲申,命上京等九路并諸抹及糺等處選軍三萬,俟來春調發,仍命諸路并北阻棨以六年夏會兵臨潢。
冬十月庚寅,右丞相夾谷清臣等表請上尊号,不允。
宋遺使獻遣留物。
壬寅,右丞相清臣複清上尊号,國子祭酒劉玑亦率六學諸生上表陳請,不允。
遣戶部員外郎何格赈河決被災人戶。
庚戌,張汝弼妻高陀斡以謀逆,伏誅。
壬子,尚書省奏,升提刑司所察廉官南皮縣令史肅以下十有二人,而大興主簿蒙括蠻都亦在選中,上知其人,曰:“蠻都澆浮人也,升之可乎?與其任澆浮,孰若用淳厚。
況蠻都常才,才智過人猶不當用,恐敗風俗,況常才耶!其再察之。
” 閏月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