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六十五 吳書二十 王樓賀韋華傳第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所召離民,或有不至,討之則廢役興事,不討則日月滋(慢)〔蔓〕。
若悉並到,大眾聚會,希無疾病。
且人心安則念善,苦則怨叛。
江南精兵,北土所難,欲以十卒當東一人。
天下未定,深可憂惜之。
如此宮成,死叛五千,則北軍之眾更增五萬,若到萬人,則倍益十萬,病者有死亡之損,叛者傳不善之語,此乃大敵所以歡喜也。
今當角力中原,以定彊弱,正於際會,彼益我損,加以勞困,此乃雄夫智士所以深憂。
臣聞先王治國無三年之儲,曰國非其國,安寧之世戒備如此,況敵彊大而忽農忘畜。
今雖頗種殖,聞者大水沈沒,其餘存者當須耘穫,而長吏怖期,上方諸郡,身涉山林,盡力伐材,廢農棄務,士民妻孥羸小,墾殖又薄,若有水旱則永無所獲。
州郡見米,當待有事,冗食之眾,仰官供濟。
若上下空乏,運漕不供,而北敵犯疆,使周、召更生,良、平復出,不能為陛下計明矣。
臣聞君明者臣忠,主聖者臣直,是以慺慺,昧犯天威,乞垂哀省。
書奏,皓不納。
後遷東觀令,領右國史,覈上疏辭讓,皓答曰:「得表,以東觀儒林之府,當講校文藝,處定疑難,漢時皆名學碩儒乃任其職,乞更選英賢。
聞之,以卿研精墳典,博覽多聞,可謂悅禮樂敦詩書者也。
當飛翰騁藻,光贊時事,以越楊、班、張、蔡之疇,怪乃謙光,厚自菲薄,宜勉脩所職,以邁先賢,勿復紛紛。
」 時倉廩無儲,世俗滋侈,覈上疏曰:「今寇虜充斥,征伐未已,居無積年之儲,出無應敵之畜,此乃有國者所宜深憂也。
夫財穀所生,皆出於民,趨時務農,國之上急。
而都下諸官,所掌別異,各自下調,不計民力,輒與近期。
長吏畏罪。
晝夜催民,委舍佃事,遑赴會日,定送到都,或蘊積不用,而徒使百姓消力失時。
到秋收月,督其限入,奪其播殖之時,而責其今年之稅,如有逋懸,則籍沒財物,故家戶貧困,衣食不足。
宜暫息眾役,專心農桑,古人稱一夫不耕,或受其飢,一女不織,或受其寒,是以先王治國,惟農是務。
軍興以來,已向百載,農人廢南畝之務,女工停機杼之業。
推此揆之,則蔬食而長飢,薄衣而履冰者,固不少矣。
臣聞主之所求於民者二,民之所望於主者三。
二謂求其為己勞也,求其為己死也。
三謂飢者能食之,勞者能息之,有功者能賞之。
民以緻其二事而主失其三望者,則怨心生而功不建。
今帑藏不實,民勞役猥,主之二求已備,民之三望未報。
且飢者不待美饌而後飽,寒者不俟狐貉而後溫,為味者口之奇,文繡者身之飾也。
今事多而役繁,民貧而俗奢,百工作無用之器,婦人為綺靡之飾,不勤麻枲,並繡文黼黻,轉相倣效,恥獨無有。
兵民之家,猶復逐俗,內無儋石之儲,而出有綾綺之服,至於富賈商販之家,重以金銀,奢恣尤甚。
天下未平,百姓不贍,宜一生民之原,豐穀帛之業,而棄功於浮華之巧,妨日於侈靡之事,上無尊卑等級之差,下有耗財物力之損。
今吏士之家,少無子女,多者三四,少者一二,通令戶有一女,十萬家則十萬人,人織績一歲一束,則十萬束矣。
使四疆之內同心戮力,數年之間,布帛必積。
恣民五色,惟所服用,但禁綺繡無益之飾。
且美貌者不待華采以崇好,豔姿者不待文綺以緻愛,五采之飾,足以麗矣。
若極粉黛,窮盛服,未必無醜婦;廢華采,去文繡,未必無美人也,若實如論,有之無益廢之無損者,何愛而不暫禁以充府藏之急乎?此救乏之上務,富國之本業也,使管、晏復生,無以易此。
漢之文、景,承平繼統,天下已定,四方無虞,猶以彫文之傷農事,錦繡之害女紅,開富國之利,杜飢寒之本。
況今六合分乖,豺狼充路,兵不離疆,甲不解帶,而可以不廣生財之原,充府藏之積哉?」 皓以覈年老,敕令草表,覈不敢。
又敕作草文,停立待之。
覈為文曰:「咨覈小臣,草芥凡庸。
遭眷值聖,受恩特隆。
越從朽壤,蟬蛻朝中。
熙光紫闥,青璅是憑。
毖挹清露,沐浴凱風。
效無絲氂,負闕山崇。
滋潤含垢,恩貸累重。
穢質被榮,局命得融。
欲報罔極,委之皇穹。
聖恩雨注,哀棄其尤。
猥命草對,潤被下愚。
不敢違敕,懼速罪誅。
冒承詔命,魂逝形留。
」 覈前後陳便宜,及貢薦良能,解釋罪過,書百餘上,皆有補益,文多不悉載。
天冊元年以微譴免,數歲卒。
曜、覈所論事章疏,鹹傳於世也。
評曰:薛瑩稱王蕃器量綽異,弘博多通;樓玄清白節操,才理條暢;賀邵厲志高潔,機理清要;韋曜篤學好古,博見群籍,有記述之才。
胡沖以為玄、邵、蕃一時清妙,略無優劣。
必不得已,玄宜在先,邵當次之。
華覈文賦之才,有過於曜,而典誥不及也。
予觀覈數獻良規,期於自盡,庶幾忠臣矣。
然此數子,處無妄之世而有名位,強死其理,得免為幸耳。
華覈文賦之才,有過於曜,而典誥不及也。
予觀覈數獻良規,期於自盡,庶幾忠臣矣。
然此數子,處無妄之世而有名位,強死其理,得免為幸耳。
若悉並到,大眾聚會,希無疾病。
且人心安則念善,苦則怨叛。
江南精兵,北土所難,欲以十卒當東一人。
天下未定,深可憂惜之。
如此宮成,死叛五千,則北軍之眾更增五萬,若到萬人,則倍益十萬,病者有死亡之損,叛者傳不善之語,此乃大敵所以歡喜也。
今當角力中原,以定彊弱,正於際會,彼益我損,加以勞困,此乃雄夫智士所以深憂。
臣聞先王治國無三年之儲,曰國非其國,安寧之世戒備如此,況敵彊大而忽農忘畜。
今雖頗種殖,聞者大水沈沒,其餘存者當須耘穫,而長吏怖期,上方諸郡,身涉山林,盡力伐材,廢農棄務,士民妻孥羸小,墾殖又薄,若有水旱則永無所獲。
州郡見米,當待有事,冗食之眾,仰官供濟。
若上下空乏,運漕不供,而北敵犯疆,使周、召更生,良、平復出,不能為陛下計明矣。
臣聞君明者臣忠,主聖者臣直,是以慺慺,昧犯天威,乞垂哀省。
書奏,皓不納。
後遷東觀令,領右國史,覈上疏辭讓,皓答曰:「得表,以東觀儒林之府,當講校文藝,處定疑難,漢時皆名學碩儒乃任其職,乞更選英賢。
聞之,以卿研精墳典,博覽多聞,可謂悅禮樂敦詩書者也。
當飛翰騁藻,光贊時事,以越楊、班、張、蔡之疇,怪乃謙光,厚自菲薄,宜勉脩所職,以邁先賢,勿復紛紛。
」 時倉廩無儲,世俗滋侈,覈上疏曰:「今寇虜充斥,征伐未已,居無積年之儲,出無應敵之畜,此乃有國者所宜深憂也。
夫財穀所生,皆出於民,趨時務農,國之上急。
而都下諸官,所掌別異,各自下調,不計民力,輒與近期。
長吏畏罪。
晝夜催民,委舍佃事,遑赴會日,定送到都,或蘊積不用,而徒使百姓消力失時。
到秋收月,督其限入,奪其播殖之時,而責其今年之稅,如有逋懸,則籍沒財物,故家戶貧困,衣食不足。
宜暫息眾役,專心農桑,古人稱一夫不耕,或受其飢,一女不織,或受其寒,是以先王治國,惟農是務。
軍興以來,已向百載,農人廢南畝之務,女工停機杼之業。
推此揆之,則蔬食而長飢,薄衣而履冰者,固不少矣。
臣聞主之所求於民者二,民之所望於主者三。
二謂求其為己勞也,求其為己死也。
三謂飢者能食之,勞者能息之,有功者能賞之。
民以緻其二事而主失其三望者,則怨心生而功不建。
今帑藏不實,民勞役猥,主之二求已備,民之三望未報。
且飢者不待美饌而後飽,寒者不俟狐貉而後溫,為味者口之奇,文繡者身之飾也。
今事多而役繁,民貧而俗奢,百工作無用之器,婦人為綺靡之飾,不勤麻枲,並繡文黼黻,轉相倣效,恥獨無有。
兵民之家,猶復逐俗,內無儋石之儲,而出有綾綺之服,至於富賈商販之家,重以金銀,奢恣尤甚。
天下未平,百姓不贍,宜一生民之原,豐穀帛之業,而棄功於浮華之巧,妨日於侈靡之事,上無尊卑等級之差,下有耗財物力之損。
今吏士之家,少無子女,多者三四,少者一二,通令戶有一女,十萬家則十萬人,人織績一歲一束,則十萬束矣。
使四疆之內同心戮力,數年之間,布帛必積。
恣民五色,惟所服用,但禁綺繡無益之飾。
且美貌者不待華采以崇好,豔姿者不待文綺以緻愛,五采之飾,足以麗矣。
若極粉黛,窮盛服,未必無醜婦;廢華采,去文繡,未必無美人也,若實如論,有之無益廢之無損者,何愛而不暫禁以充府藏之急乎?此救乏之上務,富國之本業也,使管、晏復生,無以易此。
漢之文、景,承平繼統,天下已定,四方無虞,猶以彫文之傷農事,錦繡之害女紅,開富國之利,杜飢寒之本。
況今六合分乖,豺狼充路,兵不離疆,甲不解帶,而可以不廣生財之原,充府藏之積哉?」 皓以覈年老,敕令草表,覈不敢。
又敕作草文,停立待之。
覈為文曰:「咨覈小臣,草芥凡庸。
遭眷值聖,受恩特隆。
越從朽壤,蟬蛻朝中。
熙光紫闥,青璅是憑。
毖挹清露,沐浴凱風。
效無絲氂,負闕山崇。
滋潤含垢,恩貸累重。
穢質被榮,局命得融。
欲報罔極,委之皇穹。
聖恩雨注,哀棄其尤。
猥命草對,潤被下愚。
不敢違敕,懼速罪誅。
冒承詔命,魂逝形留。
」 覈前後陳便宜,及貢薦良能,解釋罪過,書百餘上,皆有補益,文多不悉載。
天冊元年以微譴免,數歲卒。
曜、覈所論事章疏,鹹傳於世也。
評曰:薛瑩稱王蕃器量綽異,弘博多通;樓玄清白節操,才理條暢;賀邵厲志高潔,機理清要;韋曜篤學好古,博見群籍,有記述之才。
胡沖以為玄、邵、蕃一時清妙,略無優劣。
必不得已,玄宜在先,邵當次之。
華覈文賦之才,有過於曜,而典誥不及也。
予觀覈數獻良規,期於自盡,庶幾忠臣矣。
然此數子,處無妄之世而有名位,強死其理,得免為幸耳。
華覈文賦之才,有過於曜,而典誥不及也。
予觀覈數獻良規,期於自盡,庶幾忠臣矣。
然此數子,處無妄之世而有名位,強死其理,得免為幸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