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六十三 吳書十八 吳範劉惇趙達傳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病諸,況術之下此者乎?吳史書達知東南當有王氣,故輕舉濟江。
魏承漢緒,受命中畿,達不能豫睹兆萌,而流竄吳越。
又不知吝術之鄙,見薄於時,安在其能逆睹天道而審帝王之符瑞哉?昔聖王觀天地之文,以畫八卦之象,故亹亹成於蓍策,變化形乎六爻,是以三易雖殊,卦繇理一,安有迴轉一籌,可以鉤深測隱,意對逆占,而能遂知來物者乎?流俗好異,妄設神奇,不幸之中,仲尼所棄,是以君子志其大者,無所取諸。
臣松之以為盛雲「君子志其大者,無所取諸」,故評家之旨,非新聲也。
其餘所譏,則皆為非理。
自中原酷亂,至于建安,數十年閒,生民殆盡,比至小康,皆百死之餘耳。
江左雖有兵革,不能如中國之甚也,焉知達不算其安危,知禍有多少,利在東南,以全其身乎?而責不知魏氏將興,流播吳越,在京房之籌,猶不能自免刑戮,況達但以祕術見薄,在悔吝之間乎!古之道術,蓋非一方,探賾之功,豈惟六爻,苟得其要,則可以易而知之矣,迴轉一籌,胡足怪哉?達之推算,窮其要妙以知幽測隱,何愧于古!而以裨、梓限之,謂達為妄,非篤論也。
抱樸子曰:時有葛仙公者,每飲酒醉,常入人家門前陂水中臥,竟日乃出。
曾從吳主別,到洌州,還遇大風,百官船多沒,仙公船亦沉淪,吳主甚悵恨。
明日使人鉤求公船,而登高以望焉。
久之,見公步從水上來,衣履不沾,而有酒色。
既見而言曰:「臣昨侍從而伍子胥見請,暫過設酒,忽忽不得,即委之。
」又有姚光者,有火術。
吳主身臨試之,積荻數千束,使光坐其上,又以數千束荻裹之,因猛風而燔之。
荻了盡,謂光當以化為燼,而光端坐灰中,振衣而起,把一卷書。
吳主取其書視之,不能解也。
又曰:吳景帝有疾,求覡視者,得一人。
景帝欲試之,乃殺鵝而埋於苑中,架小屋,施床幾,以婦人屐履服物著其上,乃使覡視之。
告曰:「若能說此冢中鬼婦人形狀者,當加賞而即信矣。
」竟日盡夕無言,帝推問之急,乃曰:「實不見有鬼,但見一頭白鵝立墓上,所以不即白之,疑是鬼神變化作此相,當候其真形而定。
無復移易,不知何故,不敢不以實上聞。
」景帝乃厚賜之。
然則鵝死亦有鬼也。
葛洪神仙傳曰:仙人介象,字元則,會稽人,有諸方術。
吳主聞之,徵象到武昌,甚敬貴之,稱為介君,為起宅,以禦帳給之,賜遺前後累千金,從象學蔽形之術。
試還後宮,及出殿門,莫有見者。
又使象作變化,種瓜菜百果,皆立生可食。
吳主共論鱠魚何者最美,象曰:「鯔魚為上。
」吳主曰:「論近道魚耳,此出海中,安可得邪?」象曰:「可得耳。
」乃令人於殿庭中作方埳,汲水滿之,并求鉤。
象起餌之,垂綸於埳中。
須臾,果得鯔魚。
吳主驚喜,問象曰:「可食不?」象曰:「故為陛下取以作生鱠,安敢取不可食之物!」乃使廚下切之。
吳主曰:「聞蜀使來,得蜀薑作齎甚好,恨爾時無此。
」象曰:「蜀薑豈不易得,願差所使者,并付直。
」吳主指左右一人,以錢五十付之。
象書一符,以著青竹杖中,使行人閉目騎杖,杖止,便買薑訖,復閉目。
此人承其言騎杖,須臾止,已至成都,不知是何處,問人,人言是蜀市中,乃買薑。
于時吳使張溫先在蜀,既於市中相識,甚驚,便作書寄其家。
此人買薑畢,捉書負薑,騎杖閉目,須臾已還到吳,廚下切鱠適了。
臣松之以為葛洪所記,近為惑眾,其書文頗行世,故撮取數事,載之篇末也。
神仙之術,詎可測量,臣之臆斷,以為惑眾,所謂夏蟲不知冷冰耳。
魏承漢緒,受命中畿,達不能豫睹兆萌,而流竄吳越。
又不知吝術之鄙,見薄於時,安在其能逆睹天道而審帝王之符瑞哉?昔聖王觀天地之文,以畫八卦之象,故亹亹成於蓍策,變化形乎六爻,是以三易雖殊,卦繇理一,安有迴轉一籌,可以鉤深測隱,意對逆占,而能遂知來物者乎?流俗好異,妄設神奇,不幸之中,仲尼所棄,是以君子志其大者,無所取諸。
臣松之以為盛雲「君子志其大者,無所取諸」,故評家之旨,非新聲也。
其餘所譏,則皆為非理。
自中原酷亂,至于建安,數十年閒,生民殆盡,比至小康,皆百死之餘耳。
江左雖有兵革,不能如中國之甚也,焉知達不算其安危,知禍有多少,利在東南,以全其身乎?而責不知魏氏將興,流播吳越,在京房之籌,猶不能自免刑戮,況達但以祕術見薄,在悔吝之間乎!古之道術,蓋非一方,探賾之功,豈惟六爻,苟得其要,則可以易而知之矣,迴轉一籌,胡足怪哉?達之推算,窮其要妙以知幽測隱,何愧于古!而以裨、梓限之,謂達為妄,非篤論也。
抱樸子曰:時有葛仙公者,每飲酒醉,常入人家門前陂水中臥,竟日乃出。
曾從吳主別,到洌州,還遇大風,百官船多沒,仙公船亦沉淪,吳主甚悵恨。
明日使人鉤求公船,而登高以望焉。
久之,見公步從水上來,衣履不沾,而有酒色。
既見而言曰:「臣昨侍從而伍子胥見請,暫過設酒,忽忽不得,即委之。
」又有姚光者,有火術。
吳主身臨試之,積荻數千束,使光坐其上,又以數千束荻裹之,因猛風而燔之。
荻了盡,謂光當以化為燼,而光端坐灰中,振衣而起,把一卷書。
吳主取其書視之,不能解也。
又曰:吳景帝有疾,求覡視者,得一人。
景帝欲試之,乃殺鵝而埋於苑中,架小屋,施床幾,以婦人屐履服物著其上,乃使覡視之。
告曰:「若能說此冢中鬼婦人形狀者,當加賞而即信矣。
」竟日盡夕無言,帝推問之急,乃曰:「實不見有鬼,但見一頭白鵝立墓上,所以不即白之,疑是鬼神變化作此相,當候其真形而定。
無復移易,不知何故,不敢不以實上聞。
」景帝乃厚賜之。
然則鵝死亦有鬼也。
葛洪神仙傳曰:仙人介象,字元則,會稽人,有諸方術。
吳主聞之,徵象到武昌,甚敬貴之,稱為介君,為起宅,以禦帳給之,賜遺前後累千金,從象學蔽形之術。
試還後宮,及出殿門,莫有見者。
又使象作變化,種瓜菜百果,皆立生可食。
吳主共論鱠魚何者最美,象曰:「鯔魚為上。
」吳主曰:「論近道魚耳,此出海中,安可得邪?」象曰:「可得耳。
」乃令人於殿庭中作方埳,汲水滿之,并求鉤。
象起餌之,垂綸於埳中。
須臾,果得鯔魚。
吳主驚喜,問象曰:「可食不?」象曰:「故為陛下取以作生鱠,安敢取不可食之物!」乃使廚下切之。
吳主曰:「聞蜀使來,得蜀薑作齎甚好,恨爾時無此。
」象曰:「蜀薑豈不易得,願差所使者,并付直。
」吳主指左右一人,以錢五十付之。
象書一符,以著青竹杖中,使行人閉目騎杖,杖止,便買薑訖,復閉目。
此人承其言騎杖,須臾止,已至成都,不知是何處,問人,人言是蜀市中,乃買薑。
于時吳使張溫先在蜀,既於市中相識,甚驚,便作書寄其家。
此人買薑畢,捉書負薑,騎杖閉目,須臾已還到吳,廚下切鱠適了。
臣松之以為葛洪所記,近為惑眾,其書文頗行世,故撮取數事,載之篇末也。
神仙之術,詎可測量,臣之臆斷,以為惑眾,所謂夏蟲不知冷冰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