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六十 吳書十五 賀全呂周鍾離傳第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魴命訖矣。
東主頃者潛部分諸將,圖欲北進。
呂範、孫韶等入淮,全琮、朱桓趨合肥,諸葛瑾、步騭、朱然到襄陽,陸議、潘璋等討梅敷。
東主中營自掩石陽,別遣從弟孫奐治安陸城,脩立邸閣,輦貲運糧,以為軍儲,又命諸葛亮進指關西,江邊諸將無復在者,才留三千所兵守武昌耳。
若明使君以萬兵從皖南首江渚,魴便從此率厲吏民,以為內應。
此方諸郡,前後舉事,垂成而敗者,由無外援使其然耳;若北軍臨境,傳檄屬城,思詠之民,誰不企踵?願明使君上觀天時,下察人事,中參蓍龜,則足昭往言之不虛也。
」 其四曰:「所遣董岑、邵南少長家門,親之信之,有如兒子,是以特令齎牋,託叛為辭,目語心計,不宣脣齒,骨肉至親,無有知者。
又已敕之,到州當言往降,欲北叛來者得傳之也。
魴建此計,任之於天,若其濟也,則有生全之福;邂逅洩漏,則受夷滅之禍。
常中夜仰天,告誓星辰。
精誠之微,豈能上感,然事急孤窮,惟天是訴耳。
遣使之日,載生載死,形存氣亡,魄爽怳惚。
私恐使君未深保明,岑、南二人可留其一,以為後信。
一齎教還,教還故當言悔叛還首。
東主有常科,悔叛還者,皆自原罪。
如是彼此俱塞,永無端原。
縣命西望,涕筆俱下。
」 其五曰:「鄱陽之民,實多愚勁,帥之赴役,未即應人,倡之為變,聞聲響抃。
今雖降首,盤節未解,山棲草藏,亂心猶存,而今東主圖興大眾,舉國悉出,江邊空曠,屯塢虛損,惟有諸刺姦耳。
若因是際而騷動此民,一旦可得便會,然要恃外援,表裏機互,不爾以往,無所成也。
今使君若從皖道進住江上,魴當從南對岸歷口為應。
若未徑到江岸,可住百裡上,令此閒民知北軍在彼,即自善也。
此閒民非苦飢寒而甘兵寇,苦於征討,樂得北屬,但窮困舉事,不時見應,尋受其禍耳。
如使石陽及青、徐諸軍首尾相銜,牽綴往兵,使不得速退者,則善之善也。
魴生在江、淮,長於時事,見其便利,百舉百捷,時不再來,敢布腹心。
」 其六曰:「東主緻恨前者不拔石陽,今此後舉,大合新兵,并使潘濬發夷民,人數甚多,聞豫設科條,當以新羸兵置前,好兵在後,攻城之日,雲欲以羸兵填塹,使即時破,雖未能然,是事大趣也。
私恐石陽城小,不能久留往兵,明使君速垂救濟,誠宜疾密。
王靖之變,其鑒不遠。
今魴歸命,非復在天,正在明使君耳。
若見救以往,則功可必成,如見救不時,則與靖等同禍。
前彭綺時,聞旌麾在逢龍,此郡民大小歡喜,並思立效。
若留一月日閒,事當大成,恨去電速,東得增眾專力討綺,綺始敗耳。
願使君深察此言。
」 其七曰:「今舉大事,自非爵號無以勸之,乞請將軍、侯印各五十紐,郎將印百紐,校尉、都尉印各二百紐,得以假授諸魁帥,獎厲其志,并乞請幢麾數十,以為表幟,使山兵吏民,目瞻見之,知去就之分已決,承引所救畫定。
又彼此降叛,日月有人,闊狹之閒,輒得聞知。
今之大事,事宜神密,若省魴牋,乞加隱祕。
伏知智度有常,防慮必深,魴懷憂震灼,啟事蒸仍,乞未罪怪。
」 魴因別為密表曰:「方北有逋寇,固阻河洛,久稽王誅,自擅朔土,臣曾不能吐奇舉善,上以光贊洪化,下以輸展萬一,憂心如擣,假寐忘寢。
聖朝天覆,含臣無效,猥發優命,敕臣以前誘緻賊休,恨不如計。
令於郡界求山谷魁帥為北賊所聞知者,令與北通。
臣伏思惟,喜怖交集,竊恐此人不可卒得,假使得之,懼不可信,不如令臣譎休,於計為便。
此臣得以經年之冀願,逢值千載之一會,輒自督竭,竭盡頑蔽,撰立牋草以誑誘休者,如別紙。
臣知無古人單複之術,加卒奉大略,伀矇狼狽,懼以輕愚,忝負特施,豫懷憂灼。
臣聞唐堯先天而天弗違,博詢芻蕘,以成盛勳。
朝廷神謨,欲必緻休於步度之中,靈贊聖規,休必自送,使六軍囊括,虜無孑遺,威風電邁,天下幸甚。
謹拜表以聞,并呈牋草,懼於淺局,追用悚息。
」被報施行。
休果信魴,帥步騎十萬,輜重滿道,徑來入皖。
魴亦合眾,隨陸遜橫截休,休幅裂瓦解,斬獲萬計。
魴初建密計時,頻有郎官奉詔詰問諸事,魴乃詣部郡門下,因下髮謝,故休聞之,不復疑慮。
事捷軍旋,權大會諸將歡宴,酒酣,謂魴曰:「君下髮載義,成孤大事,君之功名,當書之竹帛。
」加裨將軍,賜爵關內侯。
〔一〕 〔一〕 徐眾評曰:夫人臣立功效節,雖非一塗,然各有分也。
為將執桴鼓,則有必死之義,志守則有不假器之義,死必得所,義在不苟。
魴為郡守,職在治民,非君所命,自占誘敵,髡剔髮膚,以徇功名,雖事濟受爵,非君子所美。
賊帥董嗣負阻劫鈔,豫章、臨川並受其害。
〔一〕吾粲、唐咨嘗以三千兵攻守,連月不能拔。
魴表乞罷兵,得以便宜從事。
魴遣閒諜,授以方策,誘狙殺嗣。
嗣弟怖懼,詣武昌降於陸遜,乞出平地,自改為善,由是數郡無復憂惕。
〔一〕 臣松之案:孫亮太平二年始立臨川郡,是時未有臨川。
魴在郡十三年卒,賞善罰惡,威恩並行。
子處,亦有文武材幹,天紀中為東觀令、無難督。
〔一〕 〔一〕 虞預晉書曰:處入晉,為禦史中丞,多所彈糾,不避彊禦。
齊萬年反,以處為建威將軍,西征,眾寡不敵,處臨陳慷慨,奮不顧身,遂死於戰場,追贈平西將軍。
處子玘、劄,皆有才力,中興之初,並見寵任。
其諸子姪悉處列位,為揚土豪右,而劄兇淫放恣,為百姓所苦。
泰寧中,王敦誅之,滅其族。
鍾離牧字子幹,會稽山陰人,漢魯相意七世孫也。
〔一〕少爰居永興,躬自墾
東主頃者潛部分諸將,圖欲北進。
呂範、孫韶等入淮,全琮、朱桓趨合肥,諸葛瑾、步騭、朱然到襄陽,陸議、潘璋等討梅敷。
東主中營自掩石陽,別遣從弟孫奐治安陸城,脩立邸閣,輦貲運糧,以為軍儲,又命諸葛亮進指關西,江邊諸將無復在者,才留三千所兵守武昌耳。
若明使君以萬兵從皖南首江渚,魴便從此率厲吏民,以為內應。
此方諸郡,前後舉事,垂成而敗者,由無外援使其然耳;若北軍臨境,傳檄屬城,思詠之民,誰不企踵?願明使君上觀天時,下察人事,中參蓍龜,則足昭往言之不虛也。
」 其四曰:「所遣董岑、邵南少長家門,親之信之,有如兒子,是以特令齎牋,託叛為辭,目語心計,不宣脣齒,骨肉至親,無有知者。
又已敕之,到州當言往降,欲北叛來者得傳之也。
魴建此計,任之於天,若其濟也,則有生全之福;邂逅洩漏,則受夷滅之禍。
常中夜仰天,告誓星辰。
精誠之微,豈能上感,然事急孤窮,惟天是訴耳。
遣使之日,載生載死,形存氣亡,魄爽怳惚。
私恐使君未深保明,岑、南二人可留其一,以為後信。
一齎教還,教還故當言悔叛還首。
東主有常科,悔叛還者,皆自原罪。
如是彼此俱塞,永無端原。
縣命西望,涕筆俱下。
」 其五曰:「鄱陽之民,實多愚勁,帥之赴役,未即應人,倡之為變,聞聲響抃。
今雖降首,盤節未解,山棲草藏,亂心猶存,而今東主圖興大眾,舉國悉出,江邊空曠,屯塢虛損,惟有諸刺姦耳。
若因是際而騷動此民,一旦可得便會,然要恃外援,表裏機互,不爾以往,無所成也。
今使君若從皖道進住江上,魴當從南對岸歷口為應。
若未徑到江岸,可住百裡上,令此閒民知北軍在彼,即自善也。
此閒民非苦飢寒而甘兵寇,苦於征討,樂得北屬,但窮困舉事,不時見應,尋受其禍耳。
如使石陽及青、徐諸軍首尾相銜,牽綴往兵,使不得速退者,則善之善也。
魴生在江、淮,長於時事,見其便利,百舉百捷,時不再來,敢布腹心。
」 其六曰:「東主緻恨前者不拔石陽,今此後舉,大合新兵,并使潘濬發夷民,人數甚多,聞豫設科條,當以新羸兵置前,好兵在後,攻城之日,雲欲以羸兵填塹,使即時破,雖未能然,是事大趣也。
私恐石陽城小,不能久留往兵,明使君速垂救濟,誠宜疾密。
王靖之變,其鑒不遠。
今魴歸命,非復在天,正在明使君耳。
若見救以往,則功可必成,如見救不時,則與靖等同禍。
前彭綺時,聞旌麾在逢龍,此郡民大小歡喜,並思立效。
若留一月日閒,事當大成,恨去電速,東得增眾專力討綺,綺始敗耳。
願使君深察此言。
」 其七曰:「今舉大事,自非爵號無以勸之,乞請將軍、侯印各五十紐,郎將印百紐,校尉、都尉印各二百紐,得以假授諸魁帥,獎厲其志,并乞請幢麾數十,以為表幟,使山兵吏民,目瞻見之,知去就之分已決,承引所救畫定。
又彼此降叛,日月有人,闊狹之閒,輒得聞知。
今之大事,事宜神密,若省魴牋,乞加隱祕。
伏知智度有常,防慮必深,魴懷憂震灼,啟事蒸仍,乞未罪怪。
」 魴因別為密表曰:「方北有逋寇,固阻河洛,久稽王誅,自擅朔土,臣曾不能吐奇舉善,上以光贊洪化,下以輸展萬一,憂心如擣,假寐忘寢。
聖朝天覆,含臣無效,猥發優命,敕臣以前誘緻賊休,恨不如計。
令於郡界求山谷魁帥為北賊所聞知者,令與北通。
臣伏思惟,喜怖交集,竊恐此人不可卒得,假使得之,懼不可信,不如令臣譎休,於計為便。
此臣得以經年之冀願,逢值千載之一會,輒自督竭,竭盡頑蔽,撰立牋草以誑誘休者,如別紙。
臣知無古人單複之術,加卒奉大略,伀矇狼狽,懼以輕愚,忝負特施,豫懷憂灼。
臣聞唐堯先天而天弗違,博詢芻蕘,以成盛勳。
朝廷神謨,欲必緻休於步度之中,靈贊聖規,休必自送,使六軍囊括,虜無孑遺,威風電邁,天下幸甚。
謹拜表以聞,并呈牋草,懼於淺局,追用悚息。
」被報施行。
休果信魴,帥步騎十萬,輜重滿道,徑來入皖。
魴亦合眾,隨陸遜橫截休,休幅裂瓦解,斬獲萬計。
魴初建密計時,頻有郎官奉詔詰問諸事,魴乃詣部郡門下,因下髮謝,故休聞之,不復疑慮。
事捷軍旋,權大會諸將歡宴,酒酣,謂魴曰:「君下髮載義,成孤大事,君之功名,當書之竹帛。
」加裨將軍,賜爵關內侯。
〔一〕 〔一〕 徐眾評曰:夫人臣立功效節,雖非一塗,然各有分也。
為將執桴鼓,則有必死之義,志守則有不假器之義,死必得所,義在不苟。
魴為郡守,職在治民,非君所命,自占誘敵,髡剔髮膚,以徇功名,雖事濟受爵,非君子所美。
賊帥董嗣負阻劫鈔,豫章、臨川並受其害。
〔一〕吾粲、唐咨嘗以三千兵攻守,連月不能拔。
魴表乞罷兵,得以便宜從事。
魴遣閒諜,授以方策,誘狙殺嗣。
嗣弟怖懼,詣武昌降於陸遜,乞出平地,自改為善,由是數郡無復憂惕。
〔一〕 臣松之案:孫亮太平二年始立臨川郡,是時未有臨川。
魴在郡十三年卒,賞善罰惡,威恩並行。
子處,亦有文武材幹,天紀中為東觀令、無難督。
〔一〕 〔一〕 虞預晉書曰:處入晉,為禦史中丞,多所彈糾,不避彊禦。
齊萬年反,以處為建威將軍,西征,眾寡不敵,處臨陳慷慨,奮不顧身,遂死於戰場,追贈平西將軍。
處子玘、劄,皆有才力,中興之初,並見寵任。
其諸子姪悉處列位,為揚土豪右,而劄兇淫放恣,為百姓所苦。
泰寧中,王敦誅之,滅其族。
鍾離牧字子幹,會稽山陰人,漢魯相意七世孫也。
〔一〕少爰居永興,躬自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