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

關燈


    尚等不能克,乃徹攻退還。

    由是然名震於敵國,改封當陽侯。

     六年,權自率眾攻石陽,及至旋師,潘璋斷後。

    夜出錯亂,敵追擊璋,璋不能禁。

    然即還住拒敵,使前船得引極遠,徐乃後發。

    黃龍元年,拜車騎將軍、右護軍,領兗州牧。

    頃之,以兗州在蜀分,解牧職。

     嘉禾三年,權與蜀克期大舉,權自向新城,然與全琮各受斧鉞,為左右督。

    會吏士疾病,故未攻而退。

     赤烏五年,征柤中,〔一〕魏將蒲忠、胡質各將數千人,忠要遮險隘,圖斷然後,質為忠繼援。

    時然所督兵將先四出,聞問不暇收合,便將帳下見兵八百人逆掩。

    忠戰不利,質等皆退。

    〔二〕九年,復征柤中,魏將李興等聞然深入,率步騎六千斷然後道,然夜出逆之,軍以勝反。

    先是,歸義馬茂懷姦,覺誅,權深忿之。

    然臨行上疏曰:「馬茂小子,敢負恩養。

    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獲,震耀遠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觀,以解上下之忿。

    惟陛下識臣先言,責臣後效。

    」權時抑表不出。

    然既獻捷,群臣上賀,權乃舉酒作樂,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為難必,今果如其言,可謂明於見事也。

    」遣使拜然為左大司馬、右軍師。

     〔一〕 襄陽記曰:柤音如租稅之租。

    柤中在上黃界,去襄陽一百五十裡。

    魏時夷王梅敷兄弟三人,部曲萬餘家屯此,分布在中廬宜城西山鄢、沔二谷中,土地平敞,宜桑麻,有水陸良田,沔南之膏腴沃壤,謂之柤中。

     〔二〕 孫氏異同評曰:(魏志)〔魏書〕及江表傳雲然以景初元年、正始二年再出為寇,所破胡質、蒲忠在景初元年。

    魏志承魏書,依違不說質等為然所破,而直雲然退耳。

    吳志說赤烏五年,於魏為正始三年,魏將蒲忠與朱然戰,忠不利,質等皆退。

    按魏少帝紀及孫權傳,是歲並無事,當是陳壽誤以吳嘉禾六年為赤烏五年耳。

    
然長不盈七尺,氣候分明,內行脩絜,其所文采,惟施軍器,餘皆質素。

    終日欽欽,常在戰場,臨急膽定,尤過絕人,雖世無事,每朝夕嚴鼓,兵在營者,鹹行裝就隊,以此玩敵,使不知所備,故出輒有功。

    諸葛瑾子融、步騭子協,雖各襲任,權特復使然總為大督。

    又陸遜亦(本)〔卒〕,功臣名將存者惟然,莫與比隆。

    寢疾二年,後漸增篤,權晝為減膳,夜為不寐,中使醫藥口食之物,相望於道。

    然每遣使表疾病消息,權輒召見,口自問訊,入賜酒食,出送布帛。

    自創業功臣疾病,權意之所鍾,呂蒙、淩統最重,然其次矣。

    年六十八,赤烏十二年卒,權素服舉哀,為之感慟。

    子績嗣。

     績字公緒,以父任為郎,後拜建忠都尉。

    叔父才卒,績領其兵,隨太常潘濬討五溪,以膽力稱。

    遷偏將軍營下督,領盜賊事,持法不傾。

    魯王霸注意交績,嘗至其廨,就之坐,欲與結好,績下地住立,辭而不當。

    然卒,績襲業,拜平魏將軍,樂鄉督。

    明年,魏征南將軍王昶率眾攻江陵城,不克而退。

    績與奮威將軍諸葛融書曰:「昶遠來疲困,馬無所食,力屈而走,此天助也。

    今追之力少,可引兵相繼,吾欲破之於前,足下乘之於後,豈一人之功哉,宜同斷金之義。

    」融答許績。

    績便引兵及昶於紀南,紀南去城三十裡,績先戰勝而融不進,績後失利。

    權深嘉績,盛責怒融,融兄大將軍恪貴重,故融得不廢。

    初績與恪、融不平,及此事變,為隙益甚。

    建興元年,遷鎮東將軍。

    二年春,恪向新城,要績并力,而留置半州,使融兼其任。

    冬,恪、融被害,績復還樂鄉,假節。

    太平二年,拜驃騎將軍。

    孫綝秉政,大臣疑貳,績恐吳必擾亂,而中國乘釁,乃密書結蜀,使為并兼之慮。

    蜀遣右將軍閻宇將兵五千,增白帝守,以須績之後命。

    永安初,遷上大將軍、都護督,自巴丘上迄西陵。

    元興元年,就拜左大司馬。

    初,然為治行喪竟,乞復本姓,權不許,績以五鳳中表還為施氏,建衡二年卒。

     呂範字子衡,汝南細陽人也。

    少為縣吏,有容觀姿貌。

    邑人劉氏,家富女美,範求之。

    女母嫌,欲勿與,劉氏曰:「觀呂子衡寧當久貧者邪?」遂與之婚。

    後避亂壽春,孫策見而異之,範遂自委昵,將私客百人歸策。

    時太妃在江都,策遣範迎之。

    徐州牧陶謙謂範為袁氏覘候,諷縣掠考範,範親客健兒篡取以歸。

    時唯範與孫河常從策,跋涉辛苦,危難不避,策亦親戚待之,每與升堂,飲宴於太妃前。

     後從策攻破廬江,還俱東渡,到橫江、當利,破張英、于麋,下小丹楊、湖孰,領湖孰相。

    策定秣陵、曲阿,收笮融、劉繇餘眾,增範兵二千,騎五十匹。

    後領宛陵令,討破丹楊賊,還吳,遷都督〔一〕。

     〔一〕 江表傳曰:策從容獨與範棋,範曰:「今將軍事業日大,士眾日盛,範在遠,聞綱紀猶有不整者,範願蹔領都督,佐將軍部分之。

    」策曰:「子衡,卿既士大夫,加手下已有大眾,立功於外,豈宜復屈小職,知軍中細碎事乎!」範曰:「不然。

    今捨本土而託將軍者,非為妻子也,欲濟世務。

    猶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敗。

    此亦範計,非但將軍也。

    」策笑,無以答。

    範出,更釋〈衤冓〉,著蔥褶,執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