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五十五 吳書十 程黃韓蔣周陳董甘淩徐潘丁傳第十

關燈
領濡須督。

    後召還都,拜(津)右護軍,典領辭訟。

     權嘗入其堂內,母疏帳縹被,妻妾布裙。

    權歎其在貴守約,即敕禦府為母作錦被,改易帷帳,妻妾衣服悉皆錦繡。

     初,欽屯宣城,嘗討豫章賊。

    蕪湖令徐盛收欽屯吏,表斬之,權以欽在遠不許,盛由是自嫌於欽。

    曹公出濡須,欽與呂蒙持諸軍節度。

    盛常畏欽因事害己,而欽每稱其善。

    盛既服德,論者美焉。

    〔一〕 〔一〕 江表傳曰:權謂欽曰:「盛前白卿,卿今舉盛,欲慕祁奚邪?」欽對曰:「臣聞公舉不挾私怨,盛忠而勤彊,有膽略器用,好萬人督也。

    今大事未定,臣當助國求才,豈敢挾私恨以蔽賢乎!」權嘉之。

    
權討關羽,欽督水軍入沔,還,道病卒。

    權素服舉哀,以蕪湖民二百戶、田二百頃,給欽妻子。

    子壹封宣城侯,領兵拒劉備有功,還赴南郡,與魏交戰,臨陳卒。

    壹無子,弟休領兵,後有罪失業。

     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人也。

    與蔣欽隨孫策為左右,服事恭敬,數戰有功。

    策入會稽,署別部司馬,授兵。

    權愛其為人,請以自給。

    策討六縣山賊,權住宣城,使士自衛,不能千人,意尚忽略,不治圍落,而山賊數千人卒至。

    權始得上馬,而賊鋒刃已交於左右,或斫中馬鞍,眾莫能自定。

    惟泰奮激,投身衛權,膽氣倍人,左右由泰並能就戰。

    賊既解散,身被十二創,良久乃蘇。

    是日無泰,權幾危殆。

    策深德之,補春穀長。

    後從攻皖,及討江夏,還過豫章,復補宜春長,所在皆食其征賦。

     從討黃祖有功。

    後與周瑜、程普拒曹公於赤壁,攻曹仁於南郡。

    荊州平定,將兵屯岑。

    曹公出濡須,泰復赴擊,曹公退,留督濡須,拜平虜將軍。

    時朱然、徐盛等皆在所部,並不伏也,權特為案行至濡須塢,因會諸將,大為酣樂。

    權自行酒到泰前,命泰解衣,權手自指其創痕,問以所起。

    泰輒記昔戰鬥處以對,畢,使復服,歡讌極夜。

    其明日,遣使者授以禦蓋。

    〔一〕於是盛等乃伏。

     〔一〕 江表傳曰:權把其臂,因流涕交連,字之曰:「幼平,卿為孤兄弟戰如熊虎,不惜軀命,被創數十,膚如刻畫,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馬之重乎!卿吳之功臣,孤當與卿同榮辱,等休戚。

    幼平意快為之,勿以寒門自退也。

    」即敕以己常所用禦幘青縑蓋賜之。

    坐罷,住駕,使泰以兵馬導從出,鳴鼓角作鼓吹。

    
後權破關羽,欲進圖蜀,拜泰漢中太守、奮威將軍,封陵陽侯。

    黃武中卒。

     子邵以騎都尉領兵。

    曹仁出濡須,戰有功,又從攻破曹休,進位裨將軍,黃龍二年卒。

    弟承領兵襲侯。

     陳武字子烈,廬江松滋人。

    孫策在壽春,武往脩謁,時年十八,長七尺七寸,因從渡江,征討有功,拜別部司馬。

    策破劉勳,多得廬江人,料其精銳,乃以武為督,所向無前。

    及權統事,轉督五校。

    仁厚好施,鄉裡遠方客多依託之。

    尤為權所親愛,數至其家。

    累有功勞,進位偏將軍。

    建安二十年,從擊合肥,奮命戰死。

    權哀之,自臨其葬。

    〔一〕 〔一〕 江表傳曰:權命以其愛妾殉葬,復客二百家。

    孫盛曰:昔三良從穆,秦師以之不征;魏妾既出,杜回以之僵仆。

    禍福之報,如此之效也。

    權仗計任術,以生從死,世祚之促,不亦宜乎!
子脩有武風,年十九,權召見獎厲,拜別部司馬,授兵五百人。

    時諸新兵多有逃叛,而脩撫循得意,不失一人。

    權奇之,拜為校尉。

    建安末,追錄功臣後,封脩都亭侯,為解煩督。

    黃龍元年卒。

     弟表,字文奧,武庶子也,少知名,與諸葛恪、顧譚、張休等並侍東宮,皆共親友。

    尚書暨豔亦與表善,後豔遇罪,時人鹹自營護,信厚言薄,表獨不然,士以此重之。

    (徙)〔從〕太子中庶子,拜翼正都尉。

    兄脩亡後,表母不肯事脩母,表謂其母曰:「兄不幸早亡,表統家事,當奉嫡母。

    母若能為表屈情,承順嫡母者,是至願也;若母不能,直當出別居耳。

    」表於大義公正如此。

    由是二母感寤雍穆。

    表以父死敵場,求用為將,領兵五百人。

    表欲得戰士之力,傾意接待,士皆愛附,樂為用命。

    時有盜官物者,疑無難士施明。

    明素壯悍,收考極毒,惟死無辭,廷尉以聞。

    權以表能得健兒之心,詔以明付表,使自以意求其情實。

    表便破械沐浴,易其衣服,厚設酒食,歡以誘之。

    明乃首服,具列支黨。

    表以狀聞。

    權奇之,欲全其名,特為赦明,誅戮其黨。

    遷表為無難右部督,封都亭侯,以繼舊爵。

    表皆陳讓,乞以傳脩子延,權不許。

    嘉禾三年,諸葛恪領丹楊太守,討平山越,以表領新安都尉,與恪參勢。

    初,表所受賜復人得二百家,在會稽新安縣。

    表簡視其人,皆堪好兵,乃上疏陳讓,乞以還官,充足精銳。

    詔曰:「先將軍有功於國,國家以此報之,卿何得辭焉?」表乃稱曰:「今除國賊,報父之仇,以人為本。

    空枉此勁銳以為僮僕,非表志也。

    」皆輒料取以充部伍。

    所在以聞,權甚嘉之。

    下郡縣,料正戶羸民以補其處。

    表在官三年,廣開降納,得兵萬餘人。

    事捷當出,會鄱陽民吳遽等為亂,攻沒城郭,屬縣搖動,表便越界赴討,遽以破敗,遂降。

    陸遜拜表偏將軍,進封都鄉侯,北屯章阬。

    年三十四卒。

    家財盡於養士,死之日,妻子露立,太子登為起屋宅。

    子敖年十七,拜別部司馬,授兵四百人。

    敖卒,脩子延復為司馬代敖。

    延弟永,將軍,封侯。

    始施明感表,自變行為善,遂成健將,緻位將軍。

     董襲字元代,會稽餘姚人,長八尺,武力過人。

    〔一〕孫策入郡,襲迎於高遷亭,策見而偉之,到署門下賊曹。

    時山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