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五十三 吳書八 張嚴程闞薛傳第八

關燈
賦難論數萬言,名曰私載,又定五宗圖述、二京解,皆傳於世。

     〔一〕 吳書曰:後權賜綜紫綬囊,綜陳讓紫色非所宜服,權曰:「太子年少,涉道日淺,君當博之以文,約之以禮,茅土之封,非君而誰?」是時綜以名儒居師傅之位,仍兼選舉,甚為優重。

    
子珝,宮至威南將軍,征交阯還,道病死。

    〔一〕珝弟瑩,字道言,初為祕府中書郎,孫休即位,為散騎中常侍。

    數年,以病去官。

    孫皓初,為左執法,遷選曹尚書,及立太子,又領少傅。

    建衡三年,皓追歎瑩父綜遺文,且命瑩繼作。

    瑩獻詩曰:「惟臣之先,昔仕于漢,奕世綿綿,頗涉臺觀。

    暨臣父綜,遭時之難,卯金失禦,邦家毀亂。

    適茲樂土,庶存孑遺,天啟其心,東南是歸。

    厥初流隸,困于蠻垂。

    大皇開基,恩德遠施。

    特蒙招命。

    拯擢泥汙,釋放巾褐,受職剖符。

    作守合浦,在海之隅,遷入京輦,遂升機樞。

    枯瘁更榮,絕統復紀,自微而顯,非願之始。

    亦惟寵遇,心存足止。

    重值文皇,建號東宮,乃作少傅,光華益隆。

    明明聖嗣,至德謙崇,禮遇兼加,惟渥惟豐。

    哀哀先臣,念竭其忠,洪恩未報,委世以終。

    嗟臣蔑賤,惟昆及弟,幸生幸育,託綜遺體。

    過庭既訓,頑蔽難啟。

    堂構弗克,志存耦耕。

    豈悟聖朝,仁澤流盈。

    追錄先臣,愍其無成,是濟是拔,被以殊榮。

    珝忝千裡,受命南征,旌旗備物,金革楊聲。

    及臣斯陋,實闇實微,既顯前軌,人物之機;復傅東宮,繼世荷輝,才不逮先,是忝是違。

    乾德博好,文雅是貴,追悼亡臣,冀存遺類。

    如何愚胤,曾無髣彿!瞻彼舊寵,顧此頑虛,孰能忍媿,臣實與居。

    夙夜反側,克心自論,父子兄弟,累世蒙恩,死惟結草,生誓殺身,雖則灰隕,無報萬分。

    」 〔一〕 漢晉春秋曰:孫休時,珝為五宮中郎將,遣至蜀求馬。

    及還,休問蜀政得失,對曰:「主闇而不知其過,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皆菜色。

    臣聞燕雀處堂,子母相樂,自以為安也,突決棟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禍之將及,其是之謂乎!」
是歲,何定建議鑿聖谿以通江淮,皓令瑩督萬人往,遂以多盤石難施功,罷還,出為武昌左部督。

    後定被誅,皓追聖谿事,下瑩獄,徙廣州。

    右國史華覈上疏曰:「臣聞五帝三王皆立史官,敘錄功美,垂之無窮。

    漢時司馬遷、班固,鹹命世大才,所撰精妙,與六經俱傳。

    大吳受命,建國南土。

    大皇帝末年,命太史令丁孚、郎中項峻始撰吳書。

    孚、峻俱非史才,其所撰作,不足紀錄。

    至少帝時,更差韋曜、周昭、薛瑩、梁廣及臣五人,訪求往事,所共撰立,備有本末。

    昭、廣先亡,曜負恩蹈罪,瑩出為將,復以過徙,其書遂委滯,迄今未撰奏。

    臣愚淺才劣,適可為瑩等記注而已,若使撰合,必襲孚、峻之跡,懼墜大皇帝之元功,損當世之盛美。

    瑩涉學既博,文章尤妙,同寮之中,瑩為冠首。

    今者見吏,雖多經學,記述之才,如瑩者少,是以慺慺為國惜之。

    實欲使卒垂成之功,編於前史之末。

    奏上之後,退填溝壑,無所復恨。

    」皓遂召瑩還,為左國史。

    頃之,選曹尚書同郡繆禕以執意不移,為群小所疾,左遷衡陽太守。

    既拜,又追以職事見詰責,拜表陳謝。

    因過詣瑩,復為人所白,雲禕不懼罪,多將賓客會聚瑩許。

    乃收禕下獄,徙桂陽,瑩還廣州。

    未至,召瑩還,復職。

    是時法政多謬,舉措煩苛,瑩每上便宜,陳緩刑簡役,以濟育百姓,事或施行。

    遷光祿勳。

    天紀四年,晉軍征皓,皓奉書於司馬伷、王渾、王濬請降,其文,瑩所造也。

    瑩既至洛陽,特先見敘,為散騎常侍,答問處當,皆有條理。

    〔一〕太康三年卒。

    著書八篇,名曰新議〔二〕。

     〔一〕 幹寶晉紀曰:武帝從容問瑩曰:「孫皓之所以亡者何也?」瑩對曰:「歸命侯臣皓之君吳也,昵近小人,刑罰妄加,大臣大將,無所親信,人人憂恐,各不自保,危亡之釁,實由於此。

    」帝遂問吳士存亡者之賢愚,瑩各以狀對。

     〔二〕 王隱晉書曰:瑩子兼,字令長,清素有器宇,資望故如上國,不似吳人。

    歷位二宮丞相長史。

    元帝踐阼,累遷丹楊尹、尚書,又為太子少傅。

    自綜至兼,三世傅東宮。

    
評曰:張紘文理意正,為世令器,孫策待之亞於張昭,誠有以也。

    嚴、程、闞生,一時儒林也。

    至畯辭榮濟舊,不亦長者乎!薛綜學識規納,為吳良臣。

    及瑩纂蹈,允有先風,然於暴酷之朝,屢登顯列,君子殆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