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四十 蜀書十 劉彭廖李劉魏楊傳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
延常謂亮為怯,歎恨己才用之不盡。
〔一〕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
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
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為前鋒。
出亮營十裡,延夢頭上生角,以問占夢趙直,直詐延曰:「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戰而賊欲自破之象也。
」退而告人曰:「角之為字,刀下用也;頭上用刀,其兇甚矣。
」 〔一〕 魏略曰: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
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
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
長安中惟有禦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穀足周食也。
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
如此,則一舉而鹹陽以西可定矣。
」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亮適卒,祕不發喪,儀令禕往揣延意指。
延曰:「丞相雖亡,吾自見在。
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雲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因與禕共作行留部分,令禕手書與己連名,告下諸將。
禕紿延曰:「當為君還解楊長史,長史文吏,稀更軍事,必不違命也。
」禕出門馳馬而去,延尋悔,追之已不及矣。
延遣人覘儀等,遂使欲案亮成規,諸營相次引軍還。
延大怒,(纔)〔攙〕儀未發,率所領徑先南歸,所過燒絕閣道。
延、儀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
後主以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琬、允鹹保儀疑延。
儀等槎山通道,晝夜兼行,亦繼延後。
延先至,據南谷口,遣兵逆擊儀等,儀等令何平在前禦延。
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延士眾知曲在延,莫為用命,軍皆散。
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
儀遣馬岱追斬之,緻首於儀,儀起自踏之,曰:「庸奴!復能作惡不?」遂夷延三族。
初,蔣琬率宿衛諸營赴難北行,行數十裡,延死問至,乃旋。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
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
本指如此。
不便背叛。
〔一〕 〔一〕 魏略曰:諸葛亮病,謂延等雲:「我之死後,但謹自守,慎勿復來也。
」令延攝行己事,密持喪去。
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發喪。
亮長史楊儀宿與延不和,見延攝行軍事,懼為所害,乃張言延欲舉眾北附,遂率其眾攻延。
延本無此心,不戰軍走,追而殺之。
臣松之以為此蓋敵國傳聞之言,不得與本傳爭審。
楊儀字威公,襄陽人也。
建安中,為荊州刺史傅群主簿,背群而詣襄陽太守關羽。
羽命為功曹,遣奉使西詣先主。
先主與語論軍國計策,政治得失,大悅之,因辟為左將軍兵曹掾。
及先主為漢中王,拔儀為尚書。
先主稱尊號,東征吳,儀與尚書令劉巴不睦,左遷遙署弘農太守。
建興三年,丞相亮以為參軍,署府事,將南行。
五年,隨亮漢中。
八年,遷長史,加綏軍將軍。
亮數出軍,儀常規畫分部,籌度糧穀,不稽思慮,斯須便了。
軍戎節度,取辦於儀。
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
十二年,隨亮出屯谷口。
亮卒于敵場。
儀既領軍還,又誅討延,自以為功勳至大,宜當代亮秉政,呼都尉趙正以周易筮之,卦得家人,默然不悅。
而亮平生密指,以儀性狷狹,意在蔣琬,琬遂為尚書令、益州刺史。
儀至,拜為中軍師,無所統領,從容而已。
初,儀為先主尚書,琬為尚書郎,後雖俱為丞相參軍長史,儀每從行,當其勞劇,自惟年宦先琬,才能踰之,於是怨憤形于聲色,歎吒之音發於五內。
時人畏其言語不節,莫敢從也,惟後軍師費禕往慰省之。
儀對禕恨望,前後雲雲,又語禕曰:「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復及。
」禕密表其言。
十三年,廢儀為民,徙漢嘉郡。
儀至徙所,復上書誹謗,辭指激切,遂下郡收儀。
儀自殺,其妻子還蜀。
〔一〕 〔一〕 楚國先賢傳雲:儀兄慮,字威方。
少有德行,為江南冠冕。
州郡禮召,諸公辟請,皆不能屈。
年十七,夭,鄉人號曰德行楊君。
評曰:劉封處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衛。
彭羕、廖立以才拔進,李嚴以幹局達,魏延以勇略任,楊儀以當官顯,劉琰舊仕,並鹹貴重。
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
延常謂亮為怯,歎恨己才用之不盡。
〔一〕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
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
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為前鋒。
出亮營十裡,延夢頭上生角,以問占夢趙直,直詐延曰:「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戰而賊欲自破之象也。
」退而告人曰:「角之為字,刀下用也;頭上用刀,其兇甚矣。
」 〔一〕 魏略曰: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
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
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
長安中惟有禦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穀足周食也。
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
如此,則一舉而鹹陽以西可定矣。
」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亮適卒,祕不發喪,儀令禕往揣延意指。
延曰:「丞相雖亡,吾自見在。
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雲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後將乎!」因與禕共作行留部分,令禕手書與己連名,告下諸將。
禕紿延曰:「當為君還解楊長史,長史文吏,稀更軍事,必不違命也。
」禕出門馳馬而去,延尋悔,追之已不及矣。
延遣人覘儀等,遂使欲案亮成規,諸營相次引軍還。
延大怒,(纔)〔攙〕儀未發,率所領徑先南歸,所過燒絕閣道。
延、儀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
後主以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琬、允鹹保儀疑延。
儀等槎山通道,晝夜兼行,亦繼延後。
延先至,據南谷口,遣兵逆擊儀等,儀等令何平在前禦延。
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延士眾知曲在延,莫為用命,軍皆散。
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
儀遣馬岱追斬之,緻首於儀,儀起自踏之,曰:「庸奴!復能作惡不?」遂夷延三族。
初,蔣琬率宿衛諸營赴難北行,行數十裡,延死問至,乃旋。
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
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
本指如此。
不便背叛。
〔一〕 〔一〕 魏略曰:諸葛亮病,謂延等雲:「我之死後,但謹自守,慎勿復來也。
」令延攝行己事,密持喪去。
延遂匿之,行至褒口,乃發喪。
亮長史楊儀宿與延不和,見延攝行軍事,懼為所害,乃張言延欲舉眾北附,遂率其眾攻延。
延本無此心,不戰軍走,追而殺之。
臣松之以為此蓋敵國傳聞之言,不得與本傳爭審。
楊儀字威公,襄陽人也。
建安中,為荊州刺史傅群主簿,背群而詣襄陽太守關羽。
羽命為功曹,遣奉使西詣先主。
先主與語論軍國計策,政治得失,大悅之,因辟為左將軍兵曹掾。
及先主為漢中王,拔儀為尚書。
先主稱尊號,東征吳,儀與尚書令劉巴不睦,左遷遙署弘農太守。
建興三年,丞相亮以為參軍,署府事,將南行。
五年,隨亮漢中。
八年,遷長史,加綏軍將軍。
亮數出軍,儀常規畫分部,籌度糧穀,不稽思慮,斯須便了。
軍戎節度,取辦於儀。
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
十二年,隨亮出屯谷口。
亮卒于敵場。
儀既領軍還,又誅討延,自以為功勳至大,宜當代亮秉政,呼都尉趙正以周易筮之,卦得家人,默然不悅。
而亮平生密指,以儀性狷狹,意在蔣琬,琬遂為尚書令、益州刺史。
儀至,拜為中軍師,無所統領,從容而已。
初,儀為先主尚書,琬為尚書郎,後雖俱為丞相參軍長史,儀每從行,當其勞劇,自惟年宦先琬,才能踰之,於是怨憤形于聲色,歎吒之音發於五內。
時人畏其言語不節,莫敢從也,惟後軍師費禕往慰省之。
儀對禕恨望,前後雲雲,又語禕曰:「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復及。
」禕密表其言。
十三年,廢儀為民,徙漢嘉郡。
儀至徙所,復上書誹謗,辭指激切,遂下郡收儀。
儀自殺,其妻子還蜀。
〔一〕 〔一〕 楚國先賢傳雲:儀兄慮,字威方。
少有德行,為江南冠冕。
州郡禮召,諸公辟請,皆不能屈。
年十七,夭,鄉人號曰德行楊君。
評曰:劉封處嫌疑之地,而思防不足以自衛。
彭羕、廖立以才拔進,李嚴以幹局達,魏延以勇略任,楊儀以當官顯,劉琰舊仕,並鹹貴重。
覽其舉措,跡其規矩,招禍取咎,無不自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