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卷二十九 魏書二十九 方技傳第二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逾萬裡,當出塞;始不自行不能得也。
』言不盡於此,頗難悉載,故粗舉其巨怪者。
始若遭秦始皇、漢武帝,則復為徐巿、欒大之徒也。
」 杜夔字公良,河南人也。
以知音為雅樂郎,中平五年,疾去官。
州郡司徒禮辟,以世亂奔荊州。
荊州牧劉表令與孟曜為漢主合雅樂,樂備,表欲庭觀之,夔諫曰:「今將軍號(不)為天子合樂,而庭作之,無乃不可乎!」表納其言而止。
後表子琮降太祖,太祖以夔為軍謀祭酒,參太樂事,因令創制雅樂。
夔善鐘律,聰思過人,絲竹八音,靡所不能,惟歌舞非所長。
時散郎鄧靜、尹齊善詠雅樂,歌師尹胡能歌宗廟郊祀之曲,舞師馮肅、服養曉知先代諸舞,夔總統研精,遠考諸經,近采故事,教習講肄,備作樂器,紹復先代古樂,皆自夔始也。
黃初中,為太樂令、協律都尉。
漢鑄鐘工柴玉巧有意思,形器之中,多所造作,亦為時貴人見知。
夔令玉鑄銅鐘,其聲均清濁多不如法,數毀改作。
玉甚厭之,謂夔清濁任意,頗拒捍夔。
夔、玉更相白於太祖,太祖取所鑄鐘,雜錯更試,然〔後〕知夔為精而玉之妄也,於是罪玉及諸子,皆為養馬士。
文帝愛待玉,又嘗令夔與(左願)〔左〈馬真〉〕等於賓客之中吹笙鼓琴,夔有難色,由是帝意不悅。
後因他事繫夔,使(願)〔〈馬真〉〕等就學,夔自謂所習者雅,仕宦有本,意猶不滿,遂黜免以卒。
弟子河南邵登、張泰、桑馥,各至太樂丞,下邳陳頏司律中郎將。
自左延年等雖妙於音,鹹善鄭聲,其好古存正莫及夔。
〔一〕 〔一〕 時有扶風馬鈞,巧思絕世。
傅玄序之曰:「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少而遊豫,不自知其為巧也。
當此之時,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為博士居貧,乃思綾機之變,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
舊綾機五十綜者五十躡,六十綜者六十躡,先生患其喪功費日,乃皆易以十二躡。
其奇文異變,因感而作者,猶自然之成形,陰陽之無窮,此輪扁之對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
先生為給事中,與常侍高堂隆、驍騎將軍秦朗爭論於朝,言及指南車,二子謂古無指南車,記言之虛也。
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遠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鈞字德衡,鈞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輕重;輕重無準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虛爭空言,不如試之易效也。
』於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詔先生作之,而指南車成。
此一異也,又不可以言者也,從是天下服其巧矣。
居京都,城內有地,可以為園,患無水以灌之,乃作翻車,令童兒轉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於常。
此二異也。
其後人有上百戲者,能設而不能動也。
帝以問先生:『可動否?』對曰:『可動。
』帝曰:『其巧可益否?』對曰:『可益。
』受詔作之。
以大木彫構,使其形若輪,平地施之,潛以水發焉。
設為女樂舞象,至令木人擊鼓吹簫;作山嶽,使木人跳丸擲劍,緣絙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舂磨鬥雞,變巧百端。
此三異也。
先生見諸葛亮連弩,曰:『巧則巧矣,未盡善也。
』言作之可令加五倍。
又患發石車,敵人之於樓邊縣濕牛皮,中之則墮,石不能連屬而至。
欲作一輪,縣大石數十,以機鼓輪為常,則以斷縣石飛擊敵城,使首尾電至。
嘗試以車輪縣瓴甓數十,飛之數百步矣。
有裴子者,上國之士也,精通見理,聞而哂之。
乃難先生,先生口屈不對。
裴子自以為難得其要,言之不已。
傅子謂裴子曰:『子所長者言也,所短者巧也。
馬氏所長者巧也,所短者言也。
以子所長,擊彼所短,則不得不屈。
以子所短,難彼所長,則必有所不解者矣。
夫巧,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難之不已,其相擊刺,必已遠矣。
心乖於內,口屈於外,此馬氏所以不對也。
』傅子見安鄉侯,言及裴子之論,安鄉侯又與裴子同。
傅子曰:『聖人具體備物,取人不以一揆也:有以神取之者,有以言取之者,有以事取之者。
有以神取之者,不言而誠心先達,德行顏淵之倫是也。
以言取之者,以變辯是非,言語宰我、子貢是也。
以事取之者,若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遊、子夏。
雖聖人之明盡物,如有所用,必有所試,然則試冉、季以政,試遊、夏以學矣。
遊、夏猶然,況自此而降者乎!何者?懸言物理,不可以言盡也,施之於事,言之難盡而試之易知也。
今若馬氏所欲作者,國之精器,軍之要用也。
費十尋之木,勞二人之力,不經時而是非定。
難試易驗之事而輕以言抑人異能,此猶以己智任天下之事,不易其道以禦難盡之物,此所以多廢也。
馬氏所作,因變而得是,則初所言者不皆是矣。
其不皆是,因不用之,是不世之巧無由出也。
夫同情者相妒,同事者相害,中人所不能免也。
故君子不以人害人,必以考試為衡石;廢衡石而不用,此美玉所以見誣為石,荊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
』於是安鄉侯悟,遂言之武安侯,武安侯忽之,不果試也。
此既易試之事,又馬氏巧名已定,猶忽而不察,況幽深之才,無名之璞乎?後之君子其鑒之哉!馬先生之巧,雖古公輸般、墨翟、王爾,近漢世張平子,不能過也。
公輸般、墨翟皆見用於時,乃有益於世。
平子雖為侍中,馬先生雖給事省中,俱不典工官,巧無益於世。
用人不當其才,聞賢不試以事,良可恨也。
」裴子者,裴秀。
安鄉侯者,曹羲。
武安侯者,曹爽也。
朱建平,沛國人也。
善相術,於閭巷之間,效驗非一。
太祖為魏公,聞之,召為郎。
文帝為五官將,坐上會客三十餘人,文帝問己年壽,又令遍相眾賓。
建平曰:「將軍當壽八十,至四十時當有小厄,願謹護之。
」謂夏侯威曰:「君四十九位為州牧,而當有厄,厄若得過,可年至七十,緻位公輔。
」謂應璩曰:「君六十二位為常伯,而當有厄,先此一年,當獨見一白狗,而旁人不見也。
」謂曹彪曰:「君據藩國,至五十七當厄於兵,宜善防之。
」 初,潁川荀攸、鍾繇相與親善。
攸先亡,子幼。
繇經紀其門戶,欲嫁其妾。
與人書曰:「吾與公達曾共使朱建平相,建平曰:『荀君雖少,然當以後事付鍾君。
』吾時啁之曰:『惟當嫁卿阿騖耳。
』何意此子竟早隕沒,戲言遂驗乎!今欲嫁阿騖,使得善處。
追思建平之妙,雖唐舉、許負何以復加也!」 文帝黃初七年,年四十,病困,謂左右曰:「建平所言八十,謂晝夜也,吾其決矣。
」頃之,果崩。
夏侯威為兗州刺史,年四十九,十二月上旬得疾,念建平之言,自分必死,豫作遺令及送喪之備,鹹使素辦。
至下旬轉差,垂以平復。
三十日日昃,請紀綱大吏設酒,曰:「吾所苦漸平,明日雞鳴,年便五十,建平之戒,真必過矣。
」威罷客之後,合瞑疾動,夜半遂卒。
璩六十一為侍中,直省內,欻見白狗,問之眾人,悉無見者。
於是數聚會,并急遊觀田裡,飲宴自娛,過期一年,六十三卒。
曹彪封楚王,年五十七,坐與王淩通謀,賜死。
凡說此輩,無不如言,不能具詳,故粗記數事。
惟相司空王昶、征北將軍程喜、中領軍王肅有蹉跌雲。
肅年六十二,疾篤,眾醫並以為不愈。
肅夫人問以遣言,肅雲:「建平相我踰七十,位至三公,今皆未也,將何慮乎!」而肅竟卒。
建平又善相馬。
文帝將出,取馬外入,建平道遇之,語曰:「此馬之相,今日死矣。
」帝將乘馬,馬惡衣香,驚囓文帝膝,帝大怒,即便殺之。
建平黃初中卒。
周宣字孔和,樂安人也。
為郡吏。
太守楊沛夢人曰:「八月一日曹公當至,必與君杖,飲以藥酒。
」使宣占之。
是時黃巾賊起,宣對曰:「夫杖起弱者,藥治人病,八月一日,賊必除滅。
」至期,賊果破。
後東平劉楨夢蛇生四足,穴居門中,使宣占之,宣曰:「此為國夢,非君家之事也。
當殺女子而作賊者。
」頃之,女賊鄭、姜遂俱夷討,以蛇女子之祥,足非蛇之所宜故也。
文帝問宣曰:「吾夢殿屋兩瓦墮地,化為雙鴛鴦,此何謂也?」宣對曰:「後宮當有暴死者。
」帝曰:「吾詐卿耳!」宣對曰:「夫夢者意耳,苟以形言,便占吉兇。
」言未畢,而黃門令奏宮人相殺。
無幾,帝復問曰:「我昨夜夢青氣自地屬天。
」宣對曰:「天下當有貴女子冤死。
」是時,帝已遣使賜甄後璽書,聞宣言而悔之,遣人追使者不及。
帝復問曰:「吾夢摩錢文,欲令滅而更愈明,此何謂邪?」宣悵然不對。
帝重問之,宣對曰:「此自陛下家事,雖意欲爾而太後不聽,是以文欲滅而明耳。
」時帝欲治弟植之罪,偪於太後,但加貶爵。
以宣為中郎,屬太史。
嘗有問宣曰:「吾昨夜夢見芻狗,其占何也?」宣答曰:「君欲得美食耳!」有頃,出行,果遇豐膳。
後又問宣曰:「昨夜復夢見芻狗,何也?」宣曰:「君欲墮車折腳,宜戒慎之。
」頃之,果如宣言。
後又問宣:「昨夜復夢見芻狗,何也?」宣曰:「君家失火,當善護之。
」俄遂火起。
語宣曰:「前後三時,皆不夢也。
聊試君耳,何以皆驗邪?」宣對曰:「此神靈動君使言,故與真夢無異也。
」又問宣曰:「三夢芻狗而其占不同,何也?」宣曰:「芻狗者,祭神之物。
故君始夢,當得餘食也。
祭祀既訖,則芻狗為車所轢,故中夢當墮車折腳也。
芻狗既車轢之後,必載以為樵,故後夢憂失火也。
」宣之敘夢,凡此類也。
十中八九,世以比建平之相矣。
其餘效故不次列。
明帝末卒。
管輅字公明,平原人也。
容貌粗醜,無威儀而嗜酒,飲食言戲,不擇非類,故人多愛之而不敬也。
〔一〕 〔一〕 輅別傳曰:輅年八九歲,便喜仰視星辰,得人輒問其名,夜不肯寐。
父母常禁之,猶不可止。
自言「我年雖小,然眼中喜視天文。
」常雲:「家雞野鵠,猶尚知時,況於人乎?」與鄰比兒共戲土壤中,輒畫地作天文及日月星辰。
每答言說事,語皆不常,宿學耆人不能折之,皆知其當有大異之才。
及成人,果明周易,仰觀、風角、占、相之道,無不精微。
體性寬大,多所含受;憎己不讎,愛己不褒,每欲以德報怨。
常謂:「忠孝信義,人之根本,不可不厚;廉介細直,士之浮飾,不足為務也。
」自言:「知我者稀,則我貴矣,安能斷江、漢之流,為激石之清?樂與季主論道,不欲與漁父同舟,此吾志也。
」其事父母孝,篤兄弟,順愛士友,皆仁和發中,終無所闕。
臧否之士,晚亦服焉。
父為琅邪即丘長,時年十五,來至官舍讀書。
始讀詩、論語及易本,便開淵布筆,辭義斐然。
于時黌上有遠方及國內諸生四百餘人,皆服其才也。
瑯邪太守單子春雅有材度,聞輅一黌之雋,欲得見,輅父即遣輅造之。
大會賓客百餘人,坐上有能言之士,輅問子春:「府君名士,加有雄貴之姿,輅既年少,膽未堅剛,若欲相觀,懼失精神,請先飲三升清酒,然後言之。
」子春大喜,便酌三升清酒,獨使飲之。
酒盡之後,問子春:「今欲與輅為對者,若府君四坐之士邪?」子春曰:「吾欲自與卿旗鼓相當。
」輅言:「始讀詩、論、易本,學問微淺,未能上引聖人之道,陳秦、漢之事,但欲論金木水火土鬼神之情耳。
」子春言;「此最難者,而卿以為易邪?」於是唱大論之端,遂經於陰陽,文采葩流,枝葉橫生,少引聖籍,多發天然。
子春及眾士互共攻劫,論難鋒起,而輅人人答對,言皆有餘。
至日向暮,酒食不行。
子春語眾人曰:「此年少盛有才器,聽其言論,正似司馬犬子遊獵之賦,何其磊落雄壯,英神以茂,
』言不盡於此,頗難悉載,故粗舉其巨怪者。
始若遭秦始皇、漢武帝,則復為徐巿、欒大之徒也。
」 杜夔字公良,河南人也。
以知音為雅樂郎,中平五年,疾去官。
州郡司徒禮辟,以世亂奔荊州。
荊州牧劉表令與孟曜為漢主合雅樂,樂備,表欲庭觀之,夔諫曰:「今將軍號(不)為天子合樂,而庭作之,無乃不可乎!」表納其言而止。
後表子琮降太祖,太祖以夔為軍謀祭酒,參太樂事,因令創制雅樂。
夔善鐘律,聰思過人,絲竹八音,靡所不能,惟歌舞非所長。
時散郎鄧靜、尹齊善詠雅樂,歌師尹胡能歌宗廟郊祀之曲,舞師馮肅、服養曉知先代諸舞,夔總統研精,遠考諸經,近采故事,教習講肄,備作樂器,紹復先代古樂,皆自夔始也。
黃初中,為太樂令、協律都尉。
漢鑄鐘工柴玉巧有意思,形器之中,多所造作,亦為時貴人見知。
夔令玉鑄銅鐘,其聲均清濁多不如法,數毀改作。
玉甚厭之,謂夔清濁任意,頗拒捍夔。
夔、玉更相白於太祖,太祖取所鑄鐘,雜錯更試,然〔後〕知夔為精而玉之妄也,於是罪玉及諸子,皆為養馬士。
文帝愛待玉,又嘗令夔與(左願)〔左〈馬真〉〕等於賓客之中吹笙鼓琴,夔有難色,由是帝意不悅。
後因他事繫夔,使(願)〔〈馬真〉〕等就學,夔自謂所習者雅,仕宦有本,意猶不滿,遂黜免以卒。
弟子河南邵登、張泰、桑馥,各至太樂丞,下邳陳頏司律中郎將。
自左延年等雖妙於音,鹹善鄭聲,其好古存正莫及夔。
〔一〕 〔一〕 時有扶風馬鈞,巧思絕世。
傅玄序之曰:「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少而遊豫,不自知其為巧也。
當此之時,言不及巧,焉可以言知乎?為博士居貧,乃思綾機之變,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
舊綾機五十綜者五十躡,六十綜者六十躡,先生患其喪功費日,乃皆易以十二躡。
其奇文異變,因感而作者,猶自然之成形,陰陽之無窮,此輪扁之對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
先生為給事中,與常侍高堂隆、驍騎將軍秦朗爭論於朝,言及指南車,二子謂古無指南車,記言之虛也。
先生曰:『古有之,未之思耳,夫何遠之有!』二子哂之曰:『先生名鈞字德衡,鈞者器之模,而衡者所以定物之輕重;輕重無準而莫不模哉!』先生曰:『虛爭空言,不如試之易效也。
』於是二子遂以白明帝,詔先生作之,而指南車成。
此一異也,又不可以言者也,從是天下服其巧矣。
居京都,城內有地,可以為園,患無水以灌之,乃作翻車,令童兒轉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於常。
此二異也。
其後人有上百戲者,能設而不能動也。
帝以問先生:『可動否?』對曰:『可動。
』帝曰:『其巧可益否?』對曰:『可益。
』受詔作之。
以大木彫構,使其形若輪,平地施之,潛以水發焉。
設為女樂舞象,至令木人擊鼓吹簫;作山嶽,使木人跳丸擲劍,緣絙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署,舂磨鬥雞,變巧百端。
此三異也。
先生見諸葛亮連弩,曰:『巧則巧矣,未盡善也。
』言作之可令加五倍。
又患發石車,敵人之於樓邊縣濕牛皮,中之則墮,石不能連屬而至。
欲作一輪,縣大石數十,以機鼓輪為常,則以斷縣石飛擊敵城,使首尾電至。
嘗試以車輪縣瓴甓數十,飛之數百步矣。
有裴子者,上國之士也,精通見理,聞而哂之。
乃難先生,先生口屈不對。
裴子自以為難得其要,言之不已。
傅子謂裴子曰:『子所長者言也,所短者巧也。
馬氏所長者巧也,所短者言也。
以子所長,擊彼所短,則不得不屈。
以子所短,難彼所長,則必有所不解者矣。
夫巧,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難之不已,其相擊刺,必已遠矣。
心乖於內,口屈於外,此馬氏所以不對也。
』傅子見安鄉侯,言及裴子之論,安鄉侯又與裴子同。
傅子曰:『聖人具體備物,取人不以一揆也:有以神取之者,有以言取之者,有以事取之者。
有以神取之者,不言而誠心先達,德行顏淵之倫是也。
以言取之者,以變辯是非,言語宰我、子貢是也。
以事取之者,若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遊、子夏。
雖聖人之明盡物,如有所用,必有所試,然則試冉、季以政,試遊、夏以學矣。
遊、夏猶然,況自此而降者乎!何者?懸言物理,不可以言盡也,施之於事,言之難盡而試之易知也。
今若馬氏所欲作者,國之精器,軍之要用也。
費十尋之木,勞二人之力,不經時而是非定。
難試易驗之事而輕以言抑人異能,此猶以己智任天下之事,不易其道以禦難盡之物,此所以多廢也。
馬氏所作,因變而得是,則初所言者不皆是矣。
其不皆是,因不用之,是不世之巧無由出也。
夫同情者相妒,同事者相害,中人所不能免也。
故君子不以人害人,必以考試為衡石;廢衡石而不用,此美玉所以見誣為石,荊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
』於是安鄉侯悟,遂言之武安侯,武安侯忽之,不果試也。
此既易試之事,又馬氏巧名已定,猶忽而不察,況幽深之才,無名之璞乎?後之君子其鑒之哉!馬先生之巧,雖古公輸般、墨翟、王爾,近漢世張平子,不能過也。
公輸般、墨翟皆見用於時,乃有益於世。
平子雖為侍中,馬先生雖給事省中,俱不典工官,巧無益於世。
用人不當其才,聞賢不試以事,良可恨也。
」裴子者,裴秀。
安鄉侯者,曹羲。
武安侯者,曹爽也。
朱建平,沛國人也。
善相術,於閭巷之間,效驗非一。
太祖為魏公,聞之,召為郎。
文帝為五官將,坐上會客三十餘人,文帝問己年壽,又令遍相眾賓。
建平曰:「將軍當壽八十,至四十時當有小厄,願謹護之。
」謂夏侯威曰:「君四十九位為州牧,而當有厄,厄若得過,可年至七十,緻位公輔。
」謂應璩曰:「君六十二位為常伯,而當有厄,先此一年,當獨見一白狗,而旁人不見也。
」謂曹彪曰:「君據藩國,至五十七當厄於兵,宜善防之。
」 初,潁川荀攸、鍾繇相與親善。
攸先亡,子幼。
繇經紀其門戶,欲嫁其妾。
與人書曰:「吾與公達曾共使朱建平相,建平曰:『荀君雖少,然當以後事付鍾君。
』吾時啁之曰:『惟當嫁卿阿騖耳。
』何意此子竟早隕沒,戲言遂驗乎!今欲嫁阿騖,使得善處。
追思建平之妙,雖唐舉、許負何以復加也!」 文帝黃初七年,年四十,病困,謂左右曰:「建平所言八十,謂晝夜也,吾其決矣。
」頃之,果崩。
夏侯威為兗州刺史,年四十九,十二月上旬得疾,念建平之言,自分必死,豫作遺令及送喪之備,鹹使素辦。
至下旬轉差,垂以平復。
三十日日昃,請紀綱大吏設酒,曰:「吾所苦漸平,明日雞鳴,年便五十,建平之戒,真必過矣。
」威罷客之後,合瞑疾動,夜半遂卒。
璩六十一為侍中,直省內,欻見白狗,問之眾人,悉無見者。
於是數聚會,并急遊觀田裡,飲宴自娛,過期一年,六十三卒。
曹彪封楚王,年五十七,坐與王淩通謀,賜死。
凡說此輩,無不如言,不能具詳,故粗記數事。
惟相司空王昶、征北將軍程喜、中領軍王肅有蹉跌雲。
肅年六十二,疾篤,眾醫並以為不愈。
肅夫人問以遣言,肅雲:「建平相我踰七十,位至三公,今皆未也,將何慮乎!」而肅竟卒。
建平又善相馬。
文帝將出,取馬外入,建平道遇之,語曰:「此馬之相,今日死矣。
」帝將乘馬,馬惡衣香,驚囓文帝膝,帝大怒,即便殺之。
建平黃初中卒。
周宣字孔和,樂安人也。
為郡吏。
太守楊沛夢人曰:「八月一日曹公當至,必與君杖,飲以藥酒。
」使宣占之。
是時黃巾賊起,宣對曰:「夫杖起弱者,藥治人病,八月一日,賊必除滅。
」至期,賊果破。
後東平劉楨夢蛇生四足,穴居門中,使宣占之,宣曰:「此為國夢,非君家之事也。
當殺女子而作賊者。
」頃之,女賊鄭、姜遂俱夷討,以蛇女子之祥,足非蛇之所宜故也。
文帝問宣曰:「吾夢殿屋兩瓦墮地,化為雙鴛鴦,此何謂也?」宣對曰:「後宮當有暴死者。
」帝曰:「吾詐卿耳!」宣對曰:「夫夢者意耳,苟以形言,便占吉兇。
」言未畢,而黃門令奏宮人相殺。
無幾,帝復問曰:「我昨夜夢青氣自地屬天。
」宣對曰:「天下當有貴女子冤死。
」是時,帝已遣使賜甄後璽書,聞宣言而悔之,遣人追使者不及。
帝復問曰:「吾夢摩錢文,欲令滅而更愈明,此何謂邪?」宣悵然不對。
帝重問之,宣對曰:「此自陛下家事,雖意欲爾而太後不聽,是以文欲滅而明耳。
」時帝欲治弟植之罪,偪於太後,但加貶爵。
以宣為中郎,屬太史。
嘗有問宣曰:「吾昨夜夢見芻狗,其占何也?」宣答曰:「君欲得美食耳!」有頃,出行,果遇豐膳。
後又問宣曰:「昨夜復夢見芻狗,何也?」宣曰:「君欲墮車折腳,宜戒慎之。
」頃之,果如宣言。
後又問宣:「昨夜復夢見芻狗,何也?」宣曰:「君家失火,當善護之。
」俄遂火起。
語宣曰:「前後三時,皆不夢也。
聊試君耳,何以皆驗邪?」宣對曰:「此神靈動君使言,故與真夢無異也。
」又問宣曰:「三夢芻狗而其占不同,何也?」宣曰:「芻狗者,祭神之物。
故君始夢,當得餘食也。
祭祀既訖,則芻狗為車所轢,故中夢當墮車折腳也。
芻狗既車轢之後,必載以為樵,故後夢憂失火也。
」宣之敘夢,凡此類也。
十中八九,世以比建平之相矣。
其餘效故不次列。
明帝末卒。
管輅字公明,平原人也。
容貌粗醜,無威儀而嗜酒,飲食言戲,不擇非類,故人多愛之而不敬也。
〔一〕 〔一〕 輅別傳曰:輅年八九歲,便喜仰視星辰,得人輒問其名,夜不肯寐。
父母常禁之,猶不可止。
自言「我年雖小,然眼中喜視天文。
」常雲:「家雞野鵠,猶尚知時,況於人乎?」與鄰比兒共戲土壤中,輒畫地作天文及日月星辰。
每答言說事,語皆不常,宿學耆人不能折之,皆知其當有大異之才。
及成人,果明周易,仰觀、風角、占、相之道,無不精微。
體性寬大,多所含受;憎己不讎,愛己不褒,每欲以德報怨。
常謂:「忠孝信義,人之根本,不可不厚;廉介細直,士之浮飾,不足為務也。
」自言:「知我者稀,則我貴矣,安能斷江、漢之流,為激石之清?樂與季主論道,不欲與漁父同舟,此吾志也。
」其事父母孝,篤兄弟,順愛士友,皆仁和發中,終無所闕。
臧否之士,晚亦服焉。
父為琅邪即丘長,時年十五,來至官舍讀書。
始讀詩、論語及易本,便開淵布筆,辭義斐然。
于時黌上有遠方及國內諸生四百餘人,皆服其才也。
瑯邪太守單子春雅有材度,聞輅一黌之雋,欲得見,輅父即遣輅造之。
大會賓客百餘人,坐上有能言之士,輅問子春:「府君名士,加有雄貴之姿,輅既年少,膽未堅剛,若欲相觀,懼失精神,請先飲三升清酒,然後言之。
」子春大喜,便酌三升清酒,獨使飲之。
酒盡之後,問子春:「今欲與輅為對者,若府君四坐之士邪?」子春曰:「吾欲自與卿旗鼓相當。
」輅言:「始讀詩、論、易本,學問微淺,未能上引聖人之道,陳秦、漢之事,但欲論金木水火土鬼神之情耳。
」子春言;「此最難者,而卿以為易邪?」於是唱大論之端,遂經於陰陽,文采葩流,枝葉橫生,少引聖籍,多發天然。
子春及眾士互共攻劫,論難鋒起,而輅人人答對,言皆有餘。
至日向暮,酒食不行。
子春語眾人曰:「此年少盛有才器,聽其言論,正似司馬犬子遊獵之賦,何其磊落雄壯,英神以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