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一百三十三 列傳第七十一 判臣
關燈
小
中
大
張覺子僅言 耶律餘睹 窩斡
古書「畔」與「叛」通,畔之為言界也。
左氏曰,政猶「農之有畔」,是也。
君臣上下之定分,猶此疆彼界之截然,違此向彼,即為叛矣。
善惡判於跬步,禍患極於懷襄,籲,可畏哉!作叛臣傳。
張覺亦書作〈觳,角改王〉,平州義豐人也。
在遼第進士,仕至遼興軍節度副使。
太祖定燕京,時立愛以平州降,當時宋人以海上之盟求燕京及西京地,太祖以燕京、涿、易、檀、順、景、薊與之。
平州自入契丹別為一軍,故弗與,而以平州為南京,覺為留守。
旣而聞覺有異志,上遣使劉彥宗及斜缽諭之,詔曰:「平山一郡今為南京,節度使今為留守,恩亦厚矣。
或言汝等陰有異圖,何為當此農時輒相扇動,非去危就安之計也。
其諭朕意。
」 太祖每收城邑,往往徙其民以實京師,民心多不安,故時立愛因降表曾言及之。
及以燕京與宋而遷其人,獨以空城與之,遷者道出平州,故覺因之以作亂。
天輔七年五月,左企弓、虞仲文、曹勇義、康公弼赴廣寧,過平州,覺使人殺之于栗林下,遂據南京叛入于宋,宋人納之。
太祖下詔諭南京官吏,詔曰:「朕初駐蹕燕京,嘉爾吏民率先降附,故升府治以為南京,減徭役,薄賦稅,恩亦至矣,何苦輒為叛逆。
今欲進兵攻取,時方農月,不忍以一惡人而害及衆庶。
且遼國舉為我有,孤城自守,終欲何為。
今止坐首惡,餘並釋之。
」 覺兵五萬屯潤州近郊,欲脅遷、來、潤、隰四州。
闍母自錦州往討之,已敗覺兵,欲乘勝攻南京,時暑雨不可進,退屯于海壖。
無何,闍母再敗覺兵,復與戰于兔耳山,闍母大敗,覺報捷于宋。
宋建平州為泰寧軍,以覺為節度使,張敦固等皆加徽猶閣待制,以銀絹數萬犒軍。
宗望軍至南京城東,覺兵大敗宵遁,遂奔宋,入于燕京。
宗望以納叛責宋宣撫司,索張覺。
宣撫王安中匿之於甲仗庫,紿曰:「無之。
」宗望索愈急,安中乃斬貌類覺者一人當之,金人識之曰:「非覺也。
」安中不得已,引覺出,數以罪,覺罵宋人不容口,遂殺覺函其首以與金人。
燕京降將及常勝軍皆泣下,郭藥師自言曰:「若來索藥師當奈何。
」自是,降將卒皆解體。
及金人伐宋,竟以納平州之叛為執言雲。
子僅言。
僅言幼名元奴。
宗望攻下平山,僅言在襁褓間,裡人劉承宣得之,養於家。
其鄰韓夫人甚愛之,年數歲,因隨韓夫人得見貞懿皇後,留之藩邸。
稍長,侍世宗讀書,遂使僅言主家事,繩檢部曲,一府憚之。
世宗留守東京,海陵用兵江、淮,將士往往亡歸,詣東京,願推戴世宗為天子。
僅言勸進,世宗即位,除內藏庫副使,權發遣宮籍監事。
海陵死揚州,僅言與禮部尚書烏居仁、殿前左衛將軍阿虎帶、禦院通進劉珫發遣六宮百司圖書府藏在南京者。
還以本職提控尚食局,轉少府監丞,仍主內藏。
僅言能心計,世宗倚任之,凡宮室營造、府庫出納、行幸頓舍皆委之。
世宗嘗曰:「一經僅言,無不愜朕意者。
」 六年,提舉修內役事,役夫掘地得白金匿之,事覺,法當死,僅言責取其物與官,釋其罪。
尋兼祗應司。
遷少府監,提控宮籍監、祗應司如故。
護作太寧宮,引宮左流泉溉田,歲獲稻萬斛。
十七年,復提點內藏,典領昭德皇後山陵,遷勸農使,領諸職如故。
僅言雖舊臣,出入左右,然世宗終不假以權任。
二十一年,尚書省奏,宮苑司直長黎倫在職十六年,請與遷敘。
上曰:「此朕之家臣,質直人也,今已老矣。
如勸農使張僅言亦朕舊臣,純實頗解事,凡朝廷議論、內外除授,未嘗得幹預。
朕觀自古人君為讒諂蒙蔽者多矣,朕雖不及古人,然近習憸言未嘗入耳。
」宰臣曰:「誠如聖訓,此國家之福也。
」世宗欲以為橫海軍節度使,而不可去左右,遂止。
僅言始得疾,猶扶杖視事,疾亟,詔太醫診視,近侍問訊相屬。
及卒,上深惜之,遣官緻祭,賻銀五百兩、重綵十端、絹二百匹,棺槨、衣衾、銀汞、歛物、葬地皆官給,贈輔國上將軍。
耶律餘睹,遼宗室子也,遼主近族,父祖仕遼,具載遼史。
初,太祖起兵,遼人來拒,餘睹請自效,以功累遷金吾衛大將軍,為東路都統。
天輔元年,與都統耶律馬哥軍于渾河,銀朮哥、希尹拒之,餘睹等不敢戰。
比銀朮哥等至,馬哥、餘睹已遁去。
銀朮哥、希尹坐稽緩,太祖皆罰之,所獲生口財畜入于官。
天輔二年,龍化州人張應古等來降,而餘睹復取之,遼以撻不野為節度使。
未幾,應古等逐撻不野自效。
太祖於國書中以問遼主,「龍化州已經降附,何為問罪而殺其主者」。
遼主託以大盜群起,使餘睹收之。
太祖已取臨潢府,賜詔餘睹曰:「汝將
左氏曰,政猶「農之有畔」,是也。
君臣上下之定分,猶此疆彼界之截然,違此向彼,即為叛矣。
善惡判於跬步,禍患極於懷襄,籲,可畏哉!作叛臣傳。
張覺亦書作〈觳,角改王〉,平州義豐人也。
在遼第進士,仕至遼興軍節度副使。
太祖定燕京,時立愛以平州降,當時宋人以海上之盟求燕京及西京地,太祖以燕京、涿、易、檀、順、景、薊與之。
平州自入契丹別為一軍,故弗與,而以平州為南京,覺為留守。
旣而聞覺有異志,上遣使劉彥宗及斜缽諭之,詔曰:「平山一郡今為南京,節度使今為留守,恩亦厚矣。
或言汝等陰有異圖,何為當此農時輒相扇動,非去危就安之計也。
其諭朕意。
」 太祖每收城邑,往往徙其民以實京師,民心多不安,故時立愛因降表曾言及之。
及以燕京與宋而遷其人,獨以空城與之,遷者道出平州,故覺因之以作亂。
天輔七年五月,左企弓、虞仲文、曹勇義、康公弼赴廣寧,過平州,覺使人殺之于栗林下,遂據南京叛入于宋,宋人納之。
太祖下詔諭南京官吏,詔曰:「朕初駐蹕燕京,嘉爾吏民率先降附,故升府治以為南京,減徭役,薄賦稅,恩亦至矣,何苦輒為叛逆。
今欲進兵攻取,時方農月,不忍以一惡人而害及衆庶。
且遼國舉為我有,孤城自守,終欲何為。
今止坐首惡,餘並釋之。
」 覺兵五萬屯潤州近郊,欲脅遷、來、潤、隰四州。
闍母自錦州往討之,已敗覺兵,欲乘勝攻南京,時暑雨不可進,退屯于海壖。
無何,闍母再敗覺兵,復與戰于兔耳山,闍母大敗,覺報捷于宋。
宋建平州為泰寧軍,以覺為節度使,張敦固等皆加徽猶閣待制,以銀絹數萬犒軍。
宗望軍至南京城東,覺兵大敗宵遁,遂奔宋,入于燕京。
宗望以納叛責宋宣撫司,索張覺。
宣撫王安中匿之於甲仗庫,紿曰:「無之。
」宗望索愈急,安中乃斬貌類覺者一人當之,金人識之曰:「非覺也。
」安中不得已,引覺出,數以罪,覺罵宋人不容口,遂殺覺函其首以與金人。
燕京降將及常勝軍皆泣下,郭藥師自言曰:「若來索藥師當奈何。
」自是,降將卒皆解體。
及金人伐宋,竟以納平州之叛為執言雲。
子僅言。
僅言幼名元奴。
宗望攻下平山,僅言在襁褓間,裡人劉承宣得之,養於家。
其鄰韓夫人甚愛之,年數歲,因隨韓夫人得見貞懿皇後,留之藩邸。
稍長,侍世宗讀書,遂使僅言主家事,繩檢部曲,一府憚之。
世宗留守東京,海陵用兵江、淮,將士往往亡歸,詣東京,願推戴世宗為天子。
僅言勸進,世宗即位,除內藏庫副使,權發遣宮籍監事。
海陵死揚州,僅言與禮部尚書烏居仁、殿前左衛將軍阿虎帶、禦院通進劉珫發遣六宮百司圖書府藏在南京者。
還以本職提控尚食局,轉少府監丞,仍主內藏。
僅言能心計,世宗倚任之,凡宮室營造、府庫出納、行幸頓舍皆委之。
世宗嘗曰:「一經僅言,無不愜朕意者。
」 六年,提舉修內役事,役夫掘地得白金匿之,事覺,法當死,僅言責取其物與官,釋其罪。
尋兼祗應司。
遷少府監,提控宮籍監、祗應司如故。
護作太寧宮,引宮左流泉溉田,歲獲稻萬斛。
十七年,復提點內藏,典領昭德皇後山陵,遷勸農使,領諸職如故。
僅言雖舊臣,出入左右,然世宗終不假以權任。
二十一年,尚書省奏,宮苑司直長黎倫在職十六年,請與遷敘。
上曰:「此朕之家臣,質直人也,今已老矣。
如勸農使張僅言亦朕舊臣,純實頗解事,凡朝廷議論、內外除授,未嘗得幹預。
朕觀自古人君為讒諂蒙蔽者多矣,朕雖不及古人,然近習憸言未嘗入耳。
」宰臣曰:「誠如聖訓,此國家之福也。
」世宗欲以為橫海軍節度使,而不可去左右,遂止。
僅言始得疾,猶扶杖視事,疾亟,詔太醫診視,近侍問訊相屬。
及卒,上深惜之,遣官緻祭,賻銀五百兩、重綵十端、絹二百匹,棺槨、衣衾、銀汞、歛物、葬地皆官給,贈輔國上將軍。
耶律餘睹,遼宗室子也,遼主近族,父祖仕遼,具載遼史。
初,太祖起兵,遼人來拒,餘睹請自效,以功累遷金吾衛大將軍,為東路都統。
天輔元年,與都統耶律馬哥軍于渾河,銀朮哥、希尹拒之,餘睹等不敢戰。
比銀朮哥等至,馬哥、餘睹已遁去。
銀朮哥、希尹坐稽緩,太祖皆罰之,所獲生口財畜入于官。
天輔二年,龍化州人張應古等來降,而餘睹復取之,遼以撻不野為節度使。
未幾,應古等逐撻不野自效。
太祖於國書中以問遼主,「龍化州已經降附,何為問罪而殺其主者」。
遼主託以大盜群起,使餘睹收之。
太祖已取臨潢府,賜詔餘睹曰:「汝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