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一百二十九 列傳第六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高閭山 蒲察合住
太史公有言,「法家嚴而少恩」。
信哉斯言也。
金法嚴密,律文雖因前代而增損之,大抵多準重典。
熈宗疊興大獄,海陵翦滅宗室,鉤棘傅會,告姦上變者賞以不次。
於是,中外風俗一變,鹹尚威虐以為事功,而讒賊作焉。
流毒遠邇,慘矣。
金史多闕逸,據其舊錄得二人焉,作酷吏傳。
高閭山,澄州析木人。
選充護衛,調順義軍節度副使,轉唐括、移剌都乣詳穩,改震武軍節度副使、曹王府尉、大名治中。
遷汝州刺史,改單州。
制禁不依法用杖決人者,閭山見之笑曰:「此亦難行。
」是日,特用大杖杖死部民楊仙,坐削一官,解職。
久之,降鳳翔治中,歷原州、濟州、泗州刺史,改鄭州防禦使,遷蒲與路節度使,移臨海軍、盤安軍、寧昌軍。
貞祐二年,城破死之。
蒲察合住,以吏起身,久為宣宗所信,聲勢烜赫,性復殘刻,人知其蠹國而莫敢言。
其子充護衛,先逐出之。
繼而合住為恒州刺史,需次近縣。
後大兵入陝西,關中震動,或言合住赴恒州為北走計,朝廷命開封羈其親屬,合住出怨言曰:「殺卻我即太平矣。
」尋為禦史所劾,初議笞贖,宰相以為悖理,斬於開封府門之下。
故當時有宣朝三賊之目,謂王阿裡、蒲察咬住,合住其一也。
興定中,駙馬僕散阿海之獄,京師宣勘七十餘所,阿裡輩乘時起事以肆其毒,朝士惴惴莫克自保,惟獨吉文之在開封府幕,明其不反,竟不署字,阿海誅,文之亦無所問。
咬住,正大初緻仕,居睢陽,潰軍變,與其家皆被殺。
初,宣宗喜刑罰,朝士往往被笞楚,至用刀杖決殺言者。
高琪用事,威刑自恣。
南渡之後習以成風,雖士大夫亦為所移,如徒單右丞思忠好用麻椎擊人,號「麻椎相公」。
李運使特立號「半截劍」,言其短小鋒利也。
馮內翰璧號「馮劊」。
雷淵為禦史,至蔡州得奸豪,杖殺五百人,號曰「雷半千」。
又有完顏麻斤出,皆以酷聞,而合住、王阿裡、李渙之徒,胥吏中尤狡刻者也。
佞辛 蕭肄 張仲軻 李通 馬欽 高懷貞 蕭裕 胥持國 世之有嗜慾者,何嘗不被其害哉。
龍,天下之至神也,一有嗜慾,見制於人,故人君亦然。
嗜欲不獨柔曼之傾意也,征伐、畋獵、土木、神仙,彼為佞者皆有以投其所好焉。
金主內蠱聲色,外好大喜功,莫甚於熈宗、海陵,而章宗次之。
金史自蕭肄至胥持國得佞臣之尤者七人,皆被寵遇於三君之朝,以亡其身,以蠹其國,其禍皆始於此,可不戒哉。
作佞幸傳。
蕭肄,本奚人,有寵於熈宗,復諂事悼後,累官參知政事。
皇統九年四月壬申夜,大風雨,雷電震壞寢殿鴟尾,有火自外入,燒內寢幃幔。
帝徙別殿避之,欲下詔罪己,翰林學士張鈞視草。
鈞意欲奉荅天戒,當深自貶損,其文有曰:「惟德弗類,上幹天威」及「顧茲寡昧眇予小子」等語。
肄譯奏曰:「弗類是大無道,寡者孤獨無親,昧則於人事弗曉,眇則目無所見,小子嬰孩之稱,此漢人託文字以詈主上也。
」帝大怒,命衛士拽鈞下殿,榜之數百,不死,以手劍〈剺,未改牙〉其口而醢之。
賜肄通天犀帶。
憑恃恩倖,倨視同列,遂與海陵有惡。
及篡立,加大臣官爵,例加銀青光祿大夫。
數日,召肄詰之曰:「學士張鈞何罪被誅,爾何功受賞?」肄不能對。
海陵曰:「朕殺汝無難事,人或以我報私怨也。
」於是,詔除名,放歸田裡,禁錮不得出百裡外。
張仲軻幼名牛兒,市井無賴,說傳奇小說,雜以俳優詼諧語為業。
海陵引之左右,以資戲笑。
海陵封岐國王,以為書表,及即位,為祕書郎。
海陵嘗對仲軻與妃嬪褻瀆,仲軻但稱死罪,不敢仰視。
又嘗令仲軻裸形以觀之,侍臣往往令裸褫,雖徒單貞亦不免此。
兵部侍郎完顏普連、大興少尹李惇皆以贓敗,海陵置之要近。
伶人于慶兒官五品,大氏家奴王之彰為祕書郎。
之彰置珠偏僻,海陵親視之不以為褻。
唐括辯家奴和尚、烏帶家奴葛溫、葛魯,皆置宿衛,有僥倖至一品者。
左右或無官職人,或以名呼之,即授以顯階,海陵語其人曰:「爾復能名之乎。
」常置黃金裀褥間,喜之者令自取之,其濫賜如此。
宋餘唐弼賀登寶位,且還,海陵以玉帶附賜宋帝,使謂宋帝曰:「此帶卿父所常服,今以為賜,使卿如見而父,當不忘朕意也。
」使退,仲軻曰:「此希世之寶,可惜輕賜。
」上曰:「江南之地,他日當為我有,此置之外府耳。
」由是知海陵有南伐之意。
俄遷祕書丞,轉少監。
是時,營建燕京宮室,有司取真定府潭園材木,仲軻乘間言其中材木不可用,海陵意仲軻受請託,免仲軻官。
未幾,復用為少監。
海陵獵于途你山,次于鐸瓦,酹天而拜,謂群臣曰:「朕幼時習射,至一門下,默祝曰,『若我異日大貴,當使一矢橫加門脊上』。
及射,果橫加門脊上。
後為中京留守,嘗大獵于此地,圍未合,禱曰,『我若
信哉斯言也。
金法嚴密,律文雖因前代而增損之,大抵多準重典。
熈宗疊興大獄,海陵翦滅宗室,鉤棘傅會,告姦上變者賞以不次。
於是,中外風俗一變,鹹尚威虐以為事功,而讒賊作焉。
流毒遠邇,慘矣。
金史多闕逸,據其舊錄得二人焉,作酷吏傳。
高閭山,澄州析木人。
選充護衛,調順義軍節度副使,轉唐括、移剌都乣詳穩,改震武軍節度副使、曹王府尉、大名治中。
遷汝州刺史,改單州。
制禁不依法用杖決人者,閭山見之笑曰:「此亦難行。
」是日,特用大杖杖死部民楊仙,坐削一官,解職。
久之,降鳳翔治中,歷原州、濟州、泗州刺史,改鄭州防禦使,遷蒲與路節度使,移臨海軍、盤安軍、寧昌軍。
貞祐二年,城破死之。
蒲察合住,以吏起身,久為宣宗所信,聲勢烜赫,性復殘刻,人知其蠹國而莫敢言。
其子充護衛,先逐出之。
繼而合住為恒州刺史,需次近縣。
後大兵入陝西,關中震動,或言合住赴恒州為北走計,朝廷命開封羈其親屬,合住出怨言曰:「殺卻我即太平矣。
」尋為禦史所劾,初議笞贖,宰相以為悖理,斬於開封府門之下。
故當時有宣朝三賊之目,謂王阿裡、蒲察咬住,合住其一也。
興定中,駙馬僕散阿海之獄,京師宣勘七十餘所,阿裡輩乘時起事以肆其毒,朝士惴惴莫克自保,惟獨吉文之在開封府幕,明其不反,竟不署字,阿海誅,文之亦無所問。
咬住,正大初緻仕,居睢陽,潰軍變,與其家皆被殺。
初,宣宗喜刑罰,朝士往往被笞楚,至用刀杖決殺言者。
高琪用事,威刑自恣。
南渡之後習以成風,雖士大夫亦為所移,如徒單右丞思忠好用麻椎擊人,號「麻椎相公」。
李運使特立號「半截劍」,言其短小鋒利也。
馮內翰璧號「馮劊」。
雷淵為禦史,至蔡州得奸豪,杖殺五百人,號曰「雷半千」。
又有完顏麻斤出,皆以酷聞,而合住、王阿裡、李渙之徒,胥吏中尤狡刻者也。
佞辛 蕭肄 張仲軻 李通 馬欽 高懷貞 蕭裕 胥持國 世之有嗜慾者,何嘗不被其害哉。
龍,天下之至神也,一有嗜慾,見制於人,故人君亦然。
嗜欲不獨柔曼之傾意也,征伐、畋獵、土木、神仙,彼為佞者皆有以投其所好焉。
金主內蠱聲色,外好大喜功,莫甚於熈宗、海陵,而章宗次之。
金史自蕭肄至胥持國得佞臣之尤者七人,皆被寵遇於三君之朝,以亡其身,以蠹其國,其禍皆始於此,可不戒哉。
作佞幸傳。
蕭肄,本奚人,有寵於熈宗,復諂事悼後,累官參知政事。
皇統九年四月壬申夜,大風雨,雷電震壞寢殿鴟尾,有火自外入,燒內寢幃幔。
帝徙別殿避之,欲下詔罪己,翰林學士張鈞視草。
鈞意欲奉荅天戒,當深自貶損,其文有曰:「惟德弗類,上幹天威」及「顧茲寡昧眇予小子」等語。
肄譯奏曰:「弗類是大無道,寡者孤獨無親,昧則於人事弗曉,眇則目無所見,小子嬰孩之稱,此漢人託文字以詈主上也。
」帝大怒,命衛士拽鈞下殿,榜之數百,不死,以手劍〈剺,未改牙〉其口而醢之。
賜肄通天犀帶。
憑恃恩倖,倨視同列,遂與海陵有惡。
及篡立,加大臣官爵,例加銀青光祿大夫。
數日,召肄詰之曰:「學士張鈞何罪被誅,爾何功受賞?」肄不能對。
海陵曰:「朕殺汝無難事,人或以我報私怨也。
」於是,詔除名,放歸田裡,禁錮不得出百裡外。
張仲軻幼名牛兒,市井無賴,說傳奇小說,雜以俳優詼諧語為業。
海陵引之左右,以資戲笑。
海陵封岐國王,以為書表,及即位,為祕書郎。
海陵嘗對仲軻與妃嬪褻瀆,仲軻但稱死罪,不敢仰視。
又嘗令仲軻裸形以觀之,侍臣往往令裸褫,雖徒單貞亦不免此。
兵部侍郎完顏普連、大興少尹李惇皆以贓敗,海陵置之要近。
伶人于慶兒官五品,大氏家奴王之彰為祕書郎。
之彰置珠偏僻,海陵親視之不以為褻。
唐括辯家奴和尚、烏帶家奴葛溫、葛魯,皆置宿衛,有僥倖至一品者。
左右或無官職人,或以名呼之,即授以顯階,海陵語其人曰:「爾復能名之乎。
」常置黃金裀褥間,喜之者令自取之,其濫賜如此。
宋餘唐弼賀登寶位,且還,海陵以玉帶附賜宋帝,使謂宋帝曰:「此帶卿父所常服,今以為賜,使卿如見而父,當不忘朕意也。
」使退,仲軻曰:「此希世之寶,可惜輕賜。
」上曰:「江南之地,他日當為我有,此置之外府耳。
」由是知海陵有南伐之意。
俄遷祕書丞,轉少監。
是時,營建燕京宮室,有司取真定府潭園材木,仲軻乘間言其中材木不可用,海陵意仲軻受請託,免仲軻官。
未幾,復用為少監。
海陵獵于途你山,次于鐸瓦,酹天而拜,謂群臣曰:「朕幼時習射,至一門下,默祝曰,『若我異日大貴,當使一矢橫加門脊上』。
及射,果橫加門脊上。
後為中京留守,嘗大獵于此地,圍未合,禱曰,『我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