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一百二十四 列傳第六十二 忠義四

關燈
在合典左右,合典令避矢石,琦不去,曰:「業已從公,死生當共之,尚安所避耶。

    」哀宗遷歸德,汴京立講議所,受陳言文字,其官則禦史大夫納合寧以下十七人,皆朝臣之選,而琦以有論議預焉。

    時左司都事元好問領講議,兼看讀陳言文字,與琦甚相得。

     崔立變後,令改易巾髻,琦謂好問曰:「今日易巾髻,在京人皆可,獨琦不可。

    琦一刑部譯史,襲先兄世爵,安忍作此。

    今以一死付公,然死則即死,付公一言亦剩矣。

    」因泣涕而別。

    琦旣至其家,母氏方晝寢,驚而寤。

    琦問阿母何為,母曰:「適夢三人潛伏梁間,故驚寤。

    」仁卿跪曰:「梁上人,鬼也。

    兒意在懸梁,阿母夢先見耳。

    」家人輩泣勸曰:「君不念老母歟。

    」母止之曰:「勿勸,兒所處是矣。

    」即自縊,時年四十餘。

     琦性沉靜好讀書,知古今事。

    其母完顏氏,以孝謹稱。

     蔡八兒,不知其所始。

    趫捷有勇,性純質可任。

    時為忠孝軍元帥。

    天興二年,自息州入援,會大將奔盞遣數百騎駐城東,令人大呼曰:「城中速降,當免殺戮,不然無噍類矣。

    」於是,上登城,遣八兒率挽強兵百餘潛出暗門,渡汝水,左右交射之。

    自是兵不復薄城,築長壘為久困計。

    上令分軍防守四城,以殿前都點檢兀林荅胡土守西面,八兒副之。

     已而,哀宗度蔡城不守,傳位承麟。

    群臣入賀,班定,八兒不拜,謂所親曰:「事至於此,有死而已,安能更事一君乎。

    」遂戰死。

     毛佺者,恩州人。

    貞祐中為盜,宣宗南渡,率衆歸國,署為義軍招撫。

    哀宗遷蔡,以佺為都尉。

    圍城之戰,佺力居多,城破自縊。

    其子先佺戰歿。

     時死事者則有閻忠、郝乙、王阿驢、樊喬焉。

     忠,滑州人。

    衛王時,開州刺史賽哥叛,忠單騎入城,縛賽哥以出,由是漸被擢用。

     乙,磁州人,同日戰死,哀宗贈官。

     阿驢、樊喬皆河中人,初為砲軍萬戶。

    鳳翔破,北降,從軍攻汴,司砲如故,即紿主者曰:「砲利於短,不利於長。

    」信之,使截其木數尺、綆十餘握,由是機雖起伏,所擊無力。

    即日,二人皆捐家走城。

     是時,女直人無死事者,長公主言於哀宗曰:「近來立功效命多諸色人,無事時則自家人爭強,有事則他人盡力,焉得不怨。

    」上默然。

    餘各有傳。

     溫敦昌孫,皇太後之姪,衛尉七十五之子。

    為人短小精悍,性復愷弟。

    累遷諸局分官。

    上幸蔡,授殿前左副點檢。

    圍城中,數引軍潛出巡邏。

    時尚食須魚,汝河魚甚美,上以水多浮屍,惡之。

    城西有積水曰練江,魚大且多,往捕必軍衛乃可。

    昌孫常自領兵以往,所得動千餘斤,分賜將士。

    後知其出,左右設伏,伺而邀之,力戰而死。

    蔡城破,前監察禦史納坦胡失打聞之,慟哭,投水而死。

     完顏絳山,哀宗之奉禦也,系出始祖。

    天興二年十月,蔡城被圍,城中飢民萬餘訴於有司求出,有司難之,民大呼於道。

    上聞之,遣近侍官分監四門,門日出千人,必老稚羸疾者聽其出。

    絳山時在北門,憫人之飢,出過其數,命杖之四十。

    然出者多洩城中虛實,尋止之。

     三年正月己酉,蔡城破,哀宗傳位承麟,即自縊于幽蘭軒。

    權點檢內族斜烈矯制召承禦石盞氏、近侍局大使焦春和、內侍局殿頭宋珪赴上前,曉以名分大義,及侍從官巴良弼、阿勒根文卿皆從死。

    斜烈將死,遺言絳山,使焚幽蘭軒。

     火方熾,子城破,大兵突入,近侍左右皆走避,獨絳山留不去,為兵所執,問曰:「汝為誰?」絳山曰:「吾奉禦絳山也。

    」兵曰:「衆皆散走,而獨後何也?」曰:「吾君終于是,吾候火滅灰寒,收瘞其骨耳。

    」兵笑曰:「若狂者耶,汝命且不能保,能瘞而君耶?」絳山曰:「人各事其君。

    吾君有天下十餘年,功業弗終,身死社稷,忍使暴露遺骸與士卒等耶?吾逆知君輩必不遺吾,吾是以留,果瘞吾君之後,雖寸斬吾不恨矣。

    」兵以告其帥,奔盞曰:「此奇男子也。

    」許之。

    絳山乃掇其餘燼,裹以弊衾,瘞于汝水之旁,再拜號哭,將赴汝水死。

    軍士救之得免,後不知所終。

     畢資倫,縉山人也。

    泰和南征,以傭雇從軍,軍還,例授進義副尉。

    崇慶元年,改縉山為鎮州,朮虎高琪為防禦使、行元帥府事于是州,選資倫為防城軍千戶。

    至寧元年秋,大元兵至鎮州,高琪棄城遁。

    資倫行及昌平,收避遷民兵,轉戰有功,擢授都統軍。

    軍數千,與軍中將領沈思忠、寗子都輩同隸一府,屯鄭州及衛州,時號「沈、畢軍」。

    積功至都緫領,思忠為副都尉。

     僕散阿海南征,軍次梅林關不得過,阿海問諸將誰能取此關者,資倫首出應命,問須軍士幾何,曰:「止用資倫所統足矣,不煩餘軍。

    」明日遲明,出宋軍不意,引兵薄之,萬衆崩,遂取梅林關。

    阿海軍得南行,留提控王祿軍萬人守關。

    不數日,宋兵奪關守之,阿海以梅林歸途為敵據,計無所出,復問「誰能取梅林者,以帥職賞之」,資倫復出應命,以本軍再奪梅林。

    阿海破蘄、黃,按軍而還,論功資倫第一,授遙領同知昌武軍節度使、宣差緫領都提控。

     旣而,樞密院以資倫、思忠不相能,恐敗事,以資倫統本軍屯泗州。

    興定五年正月戊戌,提控王祿湯餅會軍中宴飲,宋龜山統制時青乘隙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