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一百一十五 列傳第五十三

關燈
完顏奴申 崔立 聶天驥 赤盞尉忻 完顏奴申字正甫,素蘭之弟也。

    登策論進士第,仕歷清要。

    正大三年八月,由翰林直學士,充益政院說書官。

    五年,轉吏部侍郎。

    監察禦史烏古論石魯剌劾近侍張文壽、仁壽、李麟之受敵帥饋遺,詔奴申鞫問,得其姦狀,上曲赦其罪,皆斥去,朝論快之。

    九月,改侍講學士,以禦史大夫奉使大元,至龍駒河,朝見太宗皇帝。

    十二月,還。

    明年六月,遷吏部尚書,復往。

    八年春,還。

    朝廷以勞拜參知政事。

     天興元年春,大兵駐鄭州海灘寺,遣使招哀宗降。

    復以奴申往乞和,不許,攻汴益急。

    汴受圍數月,倉庫匱乏,召武仙等入援不至,哀宗懼,以曹王訛可出質,請罷攻。

     冬十月,哀宗議親出捍禦,以奴申參知政事、兼樞密副使,完顏習捏阿不樞密副使、兼知開封府、權參知政事,緫諸軍留守京師。

    又以翰林學士承旨烏古孫蔔吉提控諸王府,同判大睦親府事兼都點檢內族合周管宮掖事,左副點檢完顏阿撒、右副點檢溫敦阿裡副之,戶部尚書完顏珠顆兼裏城四面都緫領,禦史大夫裴滿阿虎帶兼鎮撫軍民都彈壓,諫議大夫近侍局使行省左右司郎中烏古孫奴申兼知宮省事。

    又以把撒合為外城東面元帥,朮甲咬住南面元帥,崔立西面元帥,孛朮魯買奴北面元帥。

    乙酉,除拜定,以京城付之。

    又以戶部侍郎刁璧為安撫副使,緫招撫司,規運京外糧斛。

    設講議所,受陳言文字,以大理卿納合德輝、戶部尚書仲平、中京副留守愛失等緫其事。

     十二月辛醜,上出京,服絳紗袍,乘馬導從如常儀。

    留守官及京城父老從至城外奉辭,有詔撫諭,仍以鞭揖之。

    速不〈得,彳改角〉聞上已出,復會兵圍汴。

    初,上以東面元帥李辛跋扈出怨言,罷為兵部侍郎,將出,密喻奴申等羈縶之。

    上旣行,奴申等召辛,辛懼,謀欲出降,棄馬踰城而走,奴申等遣人追及之,斬於省門。

    汴民以上親出師,日聽捷報,且以二相持重,幸以無事。

    俄聞軍敗衛州,蒼黃走歸德,民大恐以為不救。

    時汴京內外不通,米升銀二兩,百姓糧盡,殍者相望,縉紳士女多行乞於市,至有自食其妻子者,至於諸皮器物皆煮食之,貴家第宅、市樓肆館皆撤以爨。

    及歸德遣使迎兩宮,人情益不安,於是民間有立荊王監國以城歸順之議,而二相皆不知也。

     天興二年正月丙寅,省令史許安國詣講議所言:「古者有大疑,謀及卿士,謀及庶人。

    今事勢如此,可集百官及僧道士庶,問保社稷、活生靈之計。

    」左司都事元好問以安國之言白奴申,奴申曰:「此論甚佳,可與副樞議之。

    」副樞亦以安國之言為然。

    好問曰:「自車駕出京今二十日許,又遣使迎兩宮。

    民間洶洶,皆謂國家欲棄京城,相公何以處之?」阿不曰:「吾二人惟有一死耳。

    」好問曰:「死不難,誠能安社稷、救生靈,死而可也。

    如其不然,徒欲一身飽五十紅衲軍,亦謂之死耶。

    」阿不款語曰:「今日惟吾二人,何言不可。

    」好問乃曰:「聞中外人言,欲立二王監國,以全兩宮與皇族耳。

    」阿不曰:「我知之矣,我知之矣。

    」即命召京城官民,明日皆聚省中,諭以事勢危急當如之何。

    有父老七人陳詞雲雲,二相命好問受其詞。

    白之奴申,顧曰:「亦為此事也。

    」且問副樞「此事謀議今幾日矣」?阿不屈指曰:「七日矣。

    」奴申曰:「歸德使未去,慎勿洩。

    」或曰是時外圍不解,如在陷阱,議者欲推立荊王以城出降,是亦春秋紀季入齊之義,況北兵中已有曹王也。

    衆憤二人無策,但曰「死守」而已。

    忽聞召京城士庶計事,奴申拱立無語,獨阿不反覆申諭,「國家至此無可奈何,凡有可行當共議之」,且繼以涕泣。

     明日戊辰,西面元帥崔立與其黨孛朮魯長哥、韓鐸、藥安國等為變,率甲卒二百橫刀入省中,拔劍指二相曰:「京城危困已極,二公坐視百姓餓死,恬不為慮何也?」二相大駭,曰:「汝輩有事,當好議之,何遽如是。

    」立麾其黨先殺阿不,次殺奴申及左司郎中納合德輝等,餘見崔立傳。

     劉祁曰:「金自南渡之後,為宰執者往往無恢復之謀,臨事相習低言緩語互相推讓,以為養相體。

    每有四方災異、民間疾苦,將奏必相謂曰:『恐聖主心困。

    』事至危處輒罷散,曰『俟再議』,已而復然。

    或有言當改革者,輒以生事抑之,故所用必擇懦熟無鋒鋩易制者用之。

    每北兵壓境,則君臣相對泣下,或殿上發長籲而已。

    兵退,則大張具,會飲黃閣中矣。

    因循苟且,竟至亡國。

    又多取渾厚少文者置之台鼎,宣宗嘗責丞相僕散七斤『近來朝廷紀綱安在』?七斤不能對,退謂郎官曰:『上問紀綱安在,汝等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