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一百一十四 列傳第五十二

關燈
敵之用。

    」 五月,華真授樞密判官,上遣近侍局副使七斤傳旨雲:「朕用汝為院官,非責汝將兵對壘,第欲汝立軍中綱紀、發遣文移、和睦將帥、究察非違,至於軍伍之閱習、器仗之修整,皆汝所職。

    其悉力國家,以稱朕意。

    」 八年,大軍自去歲入陝西,翺翔京兆、同、華之間,破南山砦柵六十餘所。

    已而攻鳳翔,金軍自閺鄉屯至澠池,兩行省晏然不動。

    宰相臺諫皆以樞院瞻望逗遛為言,京兆士庶橫議蜂起,以至諸相力奏上前。

    上曰:「合達、蒲阿必相度機會,可進而進耳。

    若督之使戰,終出勉強,恐無益而反害也。

    」因遣白華與右司郎中夾谷八裡門道宰相百官所言,并問以「目今二月過半,有怠歸之形,諸軍何故不動」。

    且詔華等往復六日。

    華等旣到同,諭兩行省以上意。

    合達言:「不見機會,見則動耳。

    」蒲阿曰:「彼軍絕無糧餉,使欲戰不得,欲留不能,將自敝矣。

    」合達對蒲阿及諸帥則言不可動,見士大夫則言可動,人謂合達近嘗得罪,又畏蒲阿方得君,不敢與抗,而亦言不可動。

    華等觀二相見北兵勢大皆有懼心,遂私問樊澤、定住、陳和尚以為何如,三人者皆曰:「他人言北兵疲困故可攻,此言非也。

    大兵所在豈可輕料,是真不敢動。

    」華等還,以二相及諸將意奏之,上曰:「我故知其怯不敢動矣。

    」即復遣華傳旨諭二相雲:「鳳翔圍久,恐守者力不能支。

    行省當領軍出關宿華陰界,次日及華陰,次日及華州,略與渭北軍交手。

    計大兵聞之必當奔赴,且以少紓鳳翔之急,我亦得為掣肘計耳。

    」二相迴奏領旨。

    華東還及中牟,已有兩行省納奏人追及,華取報密院副本讀之,言「領旨提軍出關二十裡至華陰界,與渭北軍交,是晚收軍入關」,華為之仰天浩嘆曰:「事至於此,無如之何矣。

    」華至京,奏章已達,知所奏為徒然,不二三日鳳翔陷,兩行省遂棄京兆,與牙古塔起遷居民於河南,留慶山奴守之。

     夏五月,楊妙真以夫李全死於宋,構浮橋於楚州之北,就北帥梭魯胡吐乞師復讎。

    朝廷覘知之,以謂北軍果能渡淮,淮與河南跬步間耳,遣合達、蒲阿駐軍桃源界滶河口備之。

    兩行省乃約宋帥趙範、趙葵為夾攻之計。

    二趙亦遣人報聘,俱以議和為名,以張聲勢。

    二相屢以軍少為言,而省院難之,因上奏雲:「向來附關屯駐半年,適還舊屯,喘不及息,又欲以暑月東行,實無可圖之事,徒自疲而已。

    況兼桃源、青口蚊虻湫濕之地,不便牧養,目今非征進時月,決不敢妄動。

    且我之所慮,特楚州浮梁耳。

    姑以計圖之,已遣提控王銳往視可否。

    」奏上,上遣白華以此傳諭二相,兼領王銳行。

    二相不悅。

    蒲阿遣水軍虹縣所屯王提控者以小船二十四隻令華順河而下,必到八裡莊城門為期,且曰:「此中望八裡莊如在雲間天上,省院端坐徒事口吻,今樞判親來可以相視可否,歸而奏之。

    」華力辭不獲,遂登舟,及淮與河合流處,纔及八裡莊城門相直,城守者以白鷂大船五十泝流而上,占其上流以截華歸路。

    華幾不得還,昏黑得徑先歸,乃悟兩省怒朝省不益軍,謂皆華輩主之,故擠之險地耳。

    是夜二更後,八裡莊次將遣人送款雲:「早者主將出城開船,截大金歸路,某等商議,主將還即閉門不納,渠已奔去楚州,乞發軍馬接應。

    」二相即發兵騎、開船赴約,明旦入城安慰,又知楚州大軍已還河朔,宋將燒浮橋,二相附華納奏,上大喜。

     初,合達謀取宋淮陰。

    五月渡淮。

    淮陰主者胡路鈐往楚州計事於楊妙真,比還,提正官郭恩送款于金,胡還不納,慟哭而去。

    合達遂入淮陰,詔改歸州,以行省烏古論葉裡哥守之,郭恩為元帥右都監。

    旣而,宋人以銀絹五萬兩匹來贖盱眙龜山,宋使留館中,郭恩謀劫而取之,或報之于盱眙帥府,即以軍至,恩不果發。

    明日,宋將劉虎、湯孝信以船三十艘燒浮梁,因遣其將夏友諒來攻盱眙,未下。

    泗州緫領完顏矢哥利館中銀絹,遂反。

    防禦使徒單塔剌聞變,扼罘山亭甬路,好謂之曰:「容我拜辭朝廷然後死。

    」遂取朝服望闕拜,慟良久,投亭下水死。

    矢哥遂以州歸楊妙真,緫帥納合買住亦以盱眙降宋。

     九月,陝西行省防秋,時大兵在河中,睿宗已領兵入界,慶山奴報糧盡,將棄京兆而東。

    一日,白華奏,偵候得睿宗所領軍馬四萬,行營軍一萬,布置如此,「為今計者與其就漢禦之,諸軍比到可行半月,不若徑往河中。

    目今沿河屯守一日可渡,如此中得利,襄、漢軍馬必當遲疑不進。

    在北為投機,在南為掣肘,臣以為如此便」。

    上曰:「此策汝畫之,為得之他人?」華曰:「臣愚見如此。

    」上平日銳於武事,聞華言若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