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一百十二 列傳第五十
關燈
小
中
大
出饒峰,百姓往往入城壁、保險固,及聞敵已退,至有晏然不動者,不二三日遊騎至,人無所逃,悉為捷書所誤。
九年正月丁酉,兩省軍潰於陽翟之三峰山。
初,禹山之戰,兩軍相拒,北軍散漫而北,金軍懼其乘虛襲京城,乃謀入援。
時北兵遣三千騎趨河上,已二十餘日,泌陽、南陽、方城、襄、郟至京諸縣皆破,所有積聚焚燬無餘。
金軍由鄧而東無所仰給,乃並山入陽翟,旣行,北兵即襲之,且行且戰,北兵傷折亦多。
恆山一軍為突騎三千所衝,軍殊死鬬,北騎退走,追奔之際,忽大霧四塞,兩省命收軍。
少之,霧散乃前,前一大澗長闊數裡,非此霧則北兵人馬滿中矣。
明日,至三峰山,遂潰,事載蒲阿傳。
合達知大事已去,欲下馬戰,而蒲阿已失所在。
合達以數百騎走鈞州,北兵塹其城外攻之,走門不得出,匿窟室中,城破,北兵發而殺之。
時朝廷不知其死,或雲已走京兆,賜以手詔,募人訪之。
及攻汴,乃揚言曰:「汝家所恃,惟黃河與合達耳。
今合達為我殺,黃河為我有,不降何待。
」 合達熟知敵情,習於行陣,且重義輕財,與下同甘苦,有俘獲即分給,遇敵則身先之而不避,衆亦樂為之用,其為人亦可知矣。
左丞張行信嘗薦之曰:「完顏合達今之良將也。
」 移剌蒲阿本契丹人,少從軍,以勞自千戶遷都統。
初,哀宗為皇太子,控制樞密院,選充親衛軍緫領,佩金符。
元光二年冬十二月庚寅,宣宗疾大漸,皇太子異母兄英王守純先入侍疾,太子自東宮扣門求見,令蒲阿衷甲聚兵屯於艮嶽,以備非常。
哀宗即位,嘗謂近臣言:「向非蒲阿,何至於此。
」遂自遙授同知睢州軍州事,權樞密院判官,自是軍國大計多從決之。
正大四年十二月,河朔軍突入商州,殘朱陽、盧氏、蒲阿逆戰至靈寶東,遇遊騎十餘,獲一人,餘即退,蒲阿輒以捷聞。
賞世襲謀克,仍厚賜之。
人共知其罔上,而無敢言,吏部郎中楊居仁以微言取怒。
六年二月丙辰,以蒲阿權樞密副使。
自去年夏,北軍之在陝西者駸駸至涇州,且阻慶陽糧道。
蒲阿奏:「陝西設兩行省,本以藩衛河南,今北軍之來三年於茲,行省統軍馬二三十萬,未嘗對壘,亦未嘗得一折箭,何用行省。
」院官亦俱奏將來須用密院軍馬勾當,上不語者久之。
是後,以丞相賽不行尚書省事於關中,召平章政事合達還朝,白撒亦召至闕,蒲阿率完顏陳和尚忠孝軍一千駐邠州,且令觀北勢。
八月丙申,蒲阿再復潞州。
十月乙未朔,蒲阿東還。
十二月乙未,詔蒲阿與緫帥牙吾塔、權簽樞密院事訛可救慶陽。
七年正月,戰北兵於大昌原,北軍還,慶陽圍解。
詔以訛可屯邠州,蒲阿、牙吾塔還京兆。
未幾,以權參知政事與合達行省于閺鄉。
八年正月,北軍入陝西,鳳翔破,兩行省棄京兆而東,至洛陽驛,被召議河中事,語在白華傳。
十二月,北兵濟自漢江,兩省軍入鄧州,議敵所從出,謂由光化截江戰為便、放之渡而戰為便?張惠以「截江為便,縱之渡,我腹空虛能不為所潰乎?」蒲阿麾之曰:「汝但知南事,於北事何知。
我向於裕州得制旨雲,『使彼在沙磧且當往求之』,況今自來乎。
汝等更勿似大昌原、舊衛州、扇車回縱出之。
」定住、高、樊皆謂蒲阿此言為然。
合達乃問按得木,木以為不然。
軍中以木北人,知其軍情,此言為有理,然不能奪蒲阿之議。
順陽留二十日,光化探騎至,雲「千騎已北渡」,兩省是夜進軍,比曉至禹山,探者續雲「北騎已盡濟」。
癸酉,北軍將近,兩省立軍高山,各分據地勢,步迎於山前,騎屯於山後。
甲戌,日未出,北兵至,大帥以兩小旗前導來觀,觀竟不前,散如雁翅,轉山麓出騎兵之後,分三隊而進,輜重外餘二萬人。
合達令諸軍,「觀今日事勢不當戰,且待之。
」俄而北騎突前,金兵不得不戰,至以短兵相接,戰三交,北騎少退。
北兵之在西者望蒲阿親繞甲騎後而突之,至於三,為蒲察定住力拒而退。
大帥以旗聚諸將,議良久。
合達知北兵意向。
時高英軍方北顧,而北兵出其背擁之,英軍動,合達幾斬英,英復督軍力戰。
北兵稍卻觀變,英軍定,復擁樊澤軍,合達斬一千夫長,軍殊死鬬,乃卻之。
北兵回陣,南向來路。
兩省復議,「彼雖號三萬,而輜重
九年正月丁酉,兩省軍潰於陽翟之三峰山。
初,禹山之戰,兩軍相拒,北軍散漫而北,金軍懼其乘虛襲京城,乃謀入援。
時北兵遣三千騎趨河上,已二十餘日,泌陽、南陽、方城、襄、郟至京諸縣皆破,所有積聚焚燬無餘。
金軍由鄧而東無所仰給,乃並山入陽翟,旣行,北兵即襲之,且行且戰,北兵傷折亦多。
恆山一軍為突騎三千所衝,軍殊死鬬,北騎退走,追奔之際,忽大霧四塞,兩省命收軍。
少之,霧散乃前,前一大澗長闊數裡,非此霧則北兵人馬滿中矣。
明日,至三峰山,遂潰,事載蒲阿傳。
合達知大事已去,欲下馬戰,而蒲阿已失所在。
合達以數百騎走鈞州,北兵塹其城外攻之,走門不得出,匿窟室中,城破,北兵發而殺之。
時朝廷不知其死,或雲已走京兆,賜以手詔,募人訪之。
及攻汴,乃揚言曰:「汝家所恃,惟黃河與合達耳。
今合達為我殺,黃河為我有,不降何待。
」 合達熟知敵情,習於行陣,且重義輕財,與下同甘苦,有俘獲即分給,遇敵則身先之而不避,衆亦樂為之用,其為人亦可知矣。
左丞張行信嘗薦之曰:「完顏合達今之良將也。
」 移剌蒲阿本契丹人,少從軍,以勞自千戶遷都統。
初,哀宗為皇太子,控制樞密院,選充親衛軍緫領,佩金符。
元光二年冬十二月庚寅,宣宗疾大漸,皇太子異母兄英王守純先入侍疾,太子自東宮扣門求見,令蒲阿衷甲聚兵屯於艮嶽,以備非常。
哀宗即位,嘗謂近臣言:「向非蒲阿,何至於此。
」遂自遙授同知睢州軍州事,權樞密院判官,自是軍國大計多從決之。
正大四年十二月,河朔軍突入商州,殘朱陽、盧氏、蒲阿逆戰至靈寶東,遇遊騎十餘,獲一人,餘即退,蒲阿輒以捷聞。
賞世襲謀克,仍厚賜之。
人共知其罔上,而無敢言,吏部郎中楊居仁以微言取怒。
六年二月丙辰,以蒲阿權樞密副使。
自去年夏,北軍之在陝西者駸駸至涇州,且阻慶陽糧道。
蒲阿奏:「陝西設兩行省,本以藩衛河南,今北軍之來三年於茲,行省統軍馬二三十萬,未嘗對壘,亦未嘗得一折箭,何用行省。
」院官亦俱奏將來須用密院軍馬勾當,上不語者久之。
是後,以丞相賽不行尚書省事於關中,召平章政事合達還朝,白撒亦召至闕,蒲阿率完顏陳和尚忠孝軍一千駐邠州,且令觀北勢。
八月丙申,蒲阿再復潞州。
十月乙未朔,蒲阿東還。
十二月乙未,詔蒲阿與緫帥牙吾塔、權簽樞密院事訛可救慶陽。
七年正月,戰北兵於大昌原,北軍還,慶陽圍解。
詔以訛可屯邠州,蒲阿、牙吾塔還京兆。
未幾,以權參知政事與合達行省于閺鄉。
八年正月,北軍入陝西,鳳翔破,兩行省棄京兆而東,至洛陽驛,被召議河中事,語在白華傳。
十二月,北兵濟自漢江,兩省軍入鄧州,議敵所從出,謂由光化截江戰為便、放之渡而戰為便?張惠以「截江為便,縱之渡,我腹空虛能不為所潰乎?」蒲阿麾之曰:「汝但知南事,於北事何知。
我向於裕州得制旨雲,『使彼在沙磧且當往求之』,況今自來乎。
汝等更勿似大昌原、舊衛州、扇車回縱出之。
」定住、高、樊皆謂蒲阿此言為然。
合達乃問按得木,木以為不然。
軍中以木北人,知其軍情,此言為有理,然不能奪蒲阿之議。
順陽留二十日,光化探騎至,雲「千騎已北渡」,兩省是夜進軍,比曉至禹山,探者續雲「北騎已盡濟」。
癸酉,北軍將近,兩省立軍高山,各分據地勢,步迎於山前,騎屯於山後。
甲戌,日未出,北兵至,大帥以兩小旗前導來觀,觀竟不前,散如雁翅,轉山麓出騎兵之後,分三隊而進,輜重外餘二萬人。
合達令諸軍,「觀今日事勢不當戰,且待之。
」俄而北騎突前,金兵不得不戰,至以短兵相接,戰三交,北騎少退。
北兵之在西者望蒲阿親繞甲騎後而突之,至於三,為蒲察定住力拒而退。
大帥以旗聚諸將,議良久。
合達知北兵意向。
時高英軍方北顧,而北兵出其背擁之,英軍動,合達幾斬英,英復督軍力戰。
北兵稍卻觀變,英軍定,復擁樊澤軍,合達斬一千夫長,軍殊死鬬,乃卻之。
北兵回陣,南向來路。
兩省復議,「彼雖號三萬,而輜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