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九十六 列傳第三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於頓舍之處,軍騎闐塞,主客不分,馬牛風逸以難收,臧獲逋逃而莫得,奪攘蹂躪,未易禁止。
公卿百官衛士,富者車帳僅容,貧者穴居露處,輿臺皂隸不免困踣,飢不得食,寒不得衣,一夫緻疾染及衆人,夭傷無辜何異刃殺。
此特細故耳,更有大於此者。
臣聞高城、峻池、深居、邃禁,帝王之藩籬也,壯士、健馬、堅甲、利兵、帝王之爪牙也。
今行宮之所,非有高殿廣宇城池之固,是廢其藩籬也。
掛甲常坐之馬,日暴雨蝕,臣知其必羸瘠矣。
禦侮待用之軍,穴居野處,冷啖寒眠,臣知其必疲瘵矣。
衛宮周廬才容數人,一旦霖潦積旬,衣甲弓刀霑濕柔脆,豈堪為用,是失其爪牙也。
秋杪將歸,人已疲矣,馬已弱矣,裹糧已空,褚衣已弊,猶且遠幸松林,以從畋獵,行於不測之地,往來之間動踰旬月,轉輸移徙之勞更倍於前矣。
以陛下神武善騎射,舉世莫及,若夫銜橜之變,猛摯之虞,姑置勿論。
設於行獵之際,烈風暴至,塵埃漲天,宿霧四塞,跬步不辨,以緻翠華有崤陵之避、襄城之迷,百官狼狽於道途,衛士參錯於隊伍,當此宸衷寧無戒悔。
夫神龍不可以失所,人主不可以輕行,良謂此也。
所次之宮,草略尤甚,殿宇周垣唯用氊布。
押宿之官、上番之士,終日驅馳,加之飢渴,已不勝倦。
更使徹曙巡警,露坐不眠,精神有限,何以克堪。
雖陛下悅以使人,勞而不怨,豈若不勞之為愈也。
故君人者不可恃人無異謀,要在處己於無憂患之域也。
燕都地處雄要,北倚山嶮,南壓區夏,若坐堂隍,俯視庭宇,本地所生,人馬勇勁,亡遼雖小,止以得燕故能控制南北,坐緻宋幣。
燕蓋京都之選首也,況今又有宮闕井邑之繁麗,倉府武庫之充實,百官家屬皆處其內,非同曩日之陪京也。
居庸、古北、松亭、榆林等關,東西千裡,山峻相連,近在都畿,易於據守,皇天本以限中外,開大金萬世之基而設也。
奈何無事之日越居草萊,輕不貲之聖躬,愛沙磧之微敘,忽祖宗之大業,此臣所惜也。
又行幸所過,山徑阻修,林谷晻靄,上有懸崖,下多深壑,垂堂之戒,不可不思。
臣聞漢、唐離宮去長安才百許裡,然武帝幸甘泉遂中江充之姦,太宗居九成幾緻結社之變。
太康畋於洛汭,後羿拒河而失邦。
魏帝拜陵近郊,司馬懿竊權而篡國。
隋煬、海陵雖惡德貫盈,人誰敢議,止以離棄宮闕,遠事巡征,其禍遂速,皆可為殷鑒也。
臣嘗論之,安民濟衆,唐、虞猶難之。
而今日之民,賴陛下之英武無兵革之憂,賴陛下之聖明無官吏之虐,賴陛下之寬仁無刑罰之枉,賴陛下之節儉無賦斂之繁,可謂能安濟矣。
而遊畋納敘之樂,出於富貴之餘,靜而思動,非如衣食切身有不可去者,罷之至易耳。
唐太宗將行關南,畏魏徵而停,漢文帝欲馳霸陵,袁盎諫而遽止。
是陛下能行唐、虞之難行,而未能罷中主之易罷,臣所未諭也。
且燕京之敘非濟南之比,陛下牧濟南日,每遇炎蒸不離府署,今九重之內,臺榭高明,宴安穆清,何暑得到。
議者謂陛下北幸久矣,每歲隨駕大小前歌後舞而歸,今茲再出,寧有遽不可乎。
臣愚以為患生於不戒者多矣,西漢崇用外戚,而有王莽之禍,梁武好納叛降,而有侯景之變。
今者累歲北幸,狃於無虞,往而不止,臣甚懼焉。
夫事知其不可猶冒為之,則有後難必矣。
議者又謂往年遼國之君,春水、秋山、冬夏捺缽,舊人猶喜談之,以為真得快樂之趣,陛下效之耳。
臣愚以謂三代之政今有不可行者,況遼之過舉哉。
且本朝與遼室異,遼之基業根本在山北之臨潢,臣知其所遊不過臨潢之旁,亦無重山之隔,冬猶處於燕京。
契丹之人以逐水草牧畜為業,穹廬為居,遷徙無常,又壤地褊小,儀物殊簡,輜重不多,然隔三五歲方能一行,非歲歲皆如此也。
我本朝皇業根本在山南之燕,豈可捨燕而之山北乎。
上京之人棟宇是居,不便遷徙。
方今幅員萬裡,惟奉一君,承平日久,制度殊異,文物增廣,輜重浩穰,隨駕生聚,殆逾於百萬。
如何歲歲而行,以一身之樂,歲使百萬之人困於役、傷於財、不得其所,陛下其忍之歟?臣又聞,陛下於合圍之際,麋鹿充牣圍中,大而壯者才取數十以奉宗廟,餘皆縱之,不欲多殺。
是陛下恩及於禽獸,而未及於隨駕衆多之臣庶也。
議者謂,前世守文之主,生長深宮,畏見風日,彎弧、上馬皆所不能,志氣銷懦,筋力拘柔,臨難戰懼,束手就亡。
陛下監其如此,不憚勤身,遠幸金蓮,至於松漠,名為坐
公卿百官衛士,富者車帳僅容,貧者穴居露處,輿臺皂隸不免困踣,飢不得食,寒不得衣,一夫緻疾染及衆人,夭傷無辜何異刃殺。
此特細故耳,更有大於此者。
臣聞高城、峻池、深居、邃禁,帝王之藩籬也,壯士、健馬、堅甲、利兵、帝王之爪牙也。
今行宮之所,非有高殿廣宇城池之固,是廢其藩籬也。
掛甲常坐之馬,日暴雨蝕,臣知其必羸瘠矣。
禦侮待用之軍,穴居野處,冷啖寒眠,臣知其必疲瘵矣。
衛宮周廬才容數人,一旦霖潦積旬,衣甲弓刀霑濕柔脆,豈堪為用,是失其爪牙也。
秋杪將歸,人已疲矣,馬已弱矣,裹糧已空,褚衣已弊,猶且遠幸松林,以從畋獵,行於不測之地,往來之間動踰旬月,轉輸移徙之勞更倍於前矣。
以陛下神武善騎射,舉世莫及,若夫銜橜之變,猛摯之虞,姑置勿論。
設於行獵之際,烈風暴至,塵埃漲天,宿霧四塞,跬步不辨,以緻翠華有崤陵之避、襄城之迷,百官狼狽於道途,衛士參錯於隊伍,當此宸衷寧無戒悔。
夫神龍不可以失所,人主不可以輕行,良謂此也。
所次之宮,草略尤甚,殿宇周垣唯用氊布。
押宿之官、上番之士,終日驅馳,加之飢渴,已不勝倦。
更使徹曙巡警,露坐不眠,精神有限,何以克堪。
雖陛下悅以使人,勞而不怨,豈若不勞之為愈也。
故君人者不可恃人無異謀,要在處己於無憂患之域也。
燕都地處雄要,北倚山嶮,南壓區夏,若坐堂隍,俯視庭宇,本地所生,人馬勇勁,亡遼雖小,止以得燕故能控制南北,坐緻宋幣。
燕蓋京都之選首也,況今又有宮闕井邑之繁麗,倉府武庫之充實,百官家屬皆處其內,非同曩日之陪京也。
居庸、古北、松亭、榆林等關,東西千裡,山峻相連,近在都畿,易於據守,皇天本以限中外,開大金萬世之基而設也。
奈何無事之日越居草萊,輕不貲之聖躬,愛沙磧之微敘,忽祖宗之大業,此臣所惜也。
又行幸所過,山徑阻修,林谷晻靄,上有懸崖,下多深壑,垂堂之戒,不可不思。
臣聞漢、唐離宮去長安才百許裡,然武帝幸甘泉遂中江充之姦,太宗居九成幾緻結社之變。
太康畋於洛汭,後羿拒河而失邦。
魏帝拜陵近郊,司馬懿竊權而篡國。
隋煬、海陵雖惡德貫盈,人誰敢議,止以離棄宮闕,遠事巡征,其禍遂速,皆可為殷鑒也。
臣嘗論之,安民濟衆,唐、虞猶難之。
而今日之民,賴陛下之英武無兵革之憂,賴陛下之聖明無官吏之虐,賴陛下之寬仁無刑罰之枉,賴陛下之節儉無賦斂之繁,可謂能安濟矣。
而遊畋納敘之樂,出於富貴之餘,靜而思動,非如衣食切身有不可去者,罷之至易耳。
唐太宗將行關南,畏魏徵而停,漢文帝欲馳霸陵,袁盎諫而遽止。
是陛下能行唐、虞之難行,而未能罷中主之易罷,臣所未諭也。
且燕京之敘非濟南之比,陛下牧濟南日,每遇炎蒸不離府署,今九重之內,臺榭高明,宴安穆清,何暑得到。
議者謂陛下北幸久矣,每歲隨駕大小前歌後舞而歸,今茲再出,寧有遽不可乎。
臣愚以為患生於不戒者多矣,西漢崇用外戚,而有王莽之禍,梁武好納叛降,而有侯景之變。
今者累歲北幸,狃於無虞,往而不止,臣甚懼焉。
夫事知其不可猶冒為之,則有後難必矣。
議者又謂往年遼國之君,春水、秋山、冬夏捺缽,舊人猶喜談之,以為真得快樂之趣,陛下效之耳。
臣愚以謂三代之政今有不可行者,況遼之過舉哉。
且本朝與遼室異,遼之基業根本在山北之臨潢,臣知其所遊不過臨潢之旁,亦無重山之隔,冬猶處於燕京。
契丹之人以逐水草牧畜為業,穹廬為居,遷徙無常,又壤地褊小,儀物殊簡,輜重不多,然隔三五歲方能一行,非歲歲皆如此也。
我本朝皇業根本在山南之燕,豈可捨燕而之山北乎。
上京之人棟宇是居,不便遷徙。
方今幅員萬裡,惟奉一君,承平日久,制度殊異,文物增廣,輜重浩穰,隨駕生聚,殆逾於百萬。
如何歲歲而行,以一身之樂,歲使百萬之人困於役、傷於財、不得其所,陛下其忍之歟?臣又聞,陛下於合圍之際,麋鹿充牣圍中,大而壯者才取數十以奉宗廟,餘皆縱之,不欲多殺。
是陛下恩及於禽獸,而未及於隨駕衆多之臣庶也。
議者謂,前世守文之主,生長深宮,畏見風日,彎弧、上馬皆所不能,志氣銷懦,筋力拘柔,臨難戰懼,束手就亡。
陛下監其如此,不憚勤身,遠幸金蓮,至於松漠,名為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