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八十八 列傳第二十六

關燈
時,亦有帝紀、列傳,其詳自見于列傳也。

    」安禮嘗議科目,言于上曰:「臣觀近日士人不以策論為意。

    今若詩賦策論各場考試,文理俱優者為中選,以時務策觀其器識,庶得人也。

    」上曰:「卿等議之。

    」上謂宰臣曰:「賞有功不可緩,緩賞無以勸善。

    」安禮對曰:「古所謂賞不踰時者,正謂此也。

    」 二十一年,拜右丞相,進封申國公,固辭曰:「臣備位宰相,無補於國家,夙夜憂懼,惟恐得罪,上負陛下,下負百姓。

    臣實不敢受丞相位,惟陛下擇賢於臣者用之。

    」上曰:「朕知卿正直,與左丞相習顯無異。

    且練習政事,無出卿之右者。

    其毋多讓。

    」安禮頓首謝。

    是歲,薨。

    泰和元年,配享世宗廟廷。

     移剌道,本名趙三,其先乙室部人也,初徙鹹平。

    為人寬厚,有大志,以薦孝著名。

    通女直、契丹、漢字。

    皇統初,補刑部令史,轉尚書省令史,再遷大理司直。

    丁母憂,起復,遷戶部員外郎。

    正隆三年,徙臨潢、鹹平路、畢沙河等三猛安,屯戍斡盧速。

    還奏,海陵謂侍臣曰:「道骨相異常,他日必登公輔。

    」明年,遷本部郎中。

     海陵伐宋,為都督府長史。

    海陵死,師還,無復紀律,士卒掠淮南,百姓苦之。

    有男女二百餘人,自願與道為奴,道受之,至淮,俟諸軍畢濟。

    乃悉遣還。

    大定二年,復為戶部郎中,與梁銶安撫山東,招諭盜賊。

    民或避盜避役者,並令歸業,不問罪名輕重皆原之,軍人不得並緣虜掠。

    僕散忠義討窩斡,道參謀幕府事。

    賊平,元帥府以俘獲生口分給官僚,道悉縱遣之。

     還京師,入見,旣退,世宗目送之,曰「此人有幹才,可大用也。

    」遷翰林直學士,兼修起居注。

    頃之,世宗曰:「道清廉有幹局,翰林文雅之職,不足以盡其才。

    」中都轉運繁劇,乃改同知中都路都轉運事。

    詔道送河北、山東等路廉察善惡升降官員制勑,上曰:「卿從討契丹,不貪俘獲,其志可嘉。

    故命卿為使。

    卿其勉之。

    」是歲,以廉升者,磁州刺史完顏蒲速列為北京副留守,濰州刺史蒲察蒲查為博州防禦使,威州刺史完顏兀荅補為磁州刺史。

    治狀不善下遷者,登州刺史大磐為嵩州刺史,同知南京留守高德基為同知北京轉運事,衛州防禦使完顏阿鄰為陳州防禦使,真定尹徒單拔改為興平軍節度使,安國軍節度使唐括重國為彰化軍節度使。

    仍具功過善惡宣諭,毋受饋獻。

    遷大理卿。

    五年,宋人請和,罷兵,道往山東,閱實軍器,振贍戍兵妻子。

    再除同知大興尹。

     親軍百人長完顏阿思缽非禁直日帶刀入宮,其夜入左藏庫,殺都監郭良臣,盜取金珠。

    點檢司執其疑似者八人,掠笞三人死,五人者自誣,其贓不可得。

    上疑之,命道參問。

    道持久其獄,旣而阿思缽鬻金事覺,伏誅。

    上曰:「箠楚之下,何求不得。

    奈何點檢司不以情求之乎。

    」賜掠死者錢,人二百貫周其家,不死者人五十貫。

    詔自今護衛親軍百人長、五十人長,非直日不得帶刀入宮。

     遷戶部尚書。

    上曰:「朕初即位,卿為戶部員外郎,聞卿孳孳為善,進卿郎中,果有可稱。

    及貳京尹,亦能善治。

    戶部經治國用,卿其勉之。

    」道頓首謝。

    改西北路招討使,賜金帶。

    故事,招討使到官,諸部皆獻駝馬,多至數百,道皆卻之,數月皆復貢職。

    父喪去官,起復參知政事。

    初,諸部有獄訟,招討司例遣胥吏按問,往往為姦利。

    道請專設一官,上嘉納之,招討司設勘事官自此始。

    上謂宰臣曰:「比聞大理寺斷獄,輒經旬月,何邪?」道奏曰:「在法,決死囚不過七日,徒刑五日,杖刑三日。

    」上曰:「法有程限,而輒違之,此官吏之責也,嚴戒約以去其弊。

    」進尚書右丞。

    乞緻仕,上曰:「卿孝於家,忠於朕,通習法令政事,雖踰六十,心力未衰,未可退也。

    」乃除南京留守,賜通犀帶。

    上曰:「河南統軍烏古論思列為人少戇,凡邊事須與卿共議。

    卿以朕意諭思列也。

    」入拜平章政事。

     道弟臨潼令幼阿補犯罪至死,道待罪于家。

    皇太子生日,宴于慶和殿,上問道何故不在,參知政事粘割斡特剌奏曰:「其弟犯死刑,據制不合入內。

    」上曰:「此何傷也。

    」即詔道起視事。

    是時,縣令多闕,上以問宰相,道奏曰:「散官宣武以上借除以充之。

    」上曰:「廉察八品以下已去官者,錄事丞簿有清幹之譽者,縣尉入優等者,皆與縣令。

    散官至五品,無貪汙曠職之名者,亦可與之。

    俟縣令不闕,即如舊制。

    」 二十三年,罷為鹹平尹,封莘國公。

    上曰:「卿數年前嘗乞緻仕,朕不許卿。

    卿今老矣。

    鹹平卿故鄉,地涼事少,老者所宜。

    」賜通犀帶。

    明日,復遣近侍曹淵諭旨曰:「鹹平自窩斡亂後,民業尚未復舊,朕聽卿歸鄉裡,所以安輯一境也。

    」 二十四年,薨。

    上聞之,悼惜良久。

    是歲幸上京,道過鹹平,遣使緻祭,賻贈有加。

    詔圖像藏祕府,擢其子八狗為閤門祗候。

     光祖字仲禮,幼名八狗。

    以蔭補閤門祗候,調平晉令、衛州都巡河、內承奉押班,累轉東上閤門使,兼典客署令。

    大安中,改少府少監。

    丁母憂,起復儀鸞局使,同知宣徽院使事,祕書監右宣徽使。

    興定二年十一月,詔集百官議所以為長久之利者,光祖等三人議曰「募土人假以方面權任,俾人自勸,各保一方。

    」由是公府封建之論興焉,語在「九公」傳。

    三年,轉左宣徽使。

    五年,卒。

     贊曰:良弼、守道、琚、安禮、道,皆無聞正隆時,及其簉治朝,佐明主,諫行言聽,膏澤下於民,豈非遇其時邪。

    官序無闕,上下相安,君享其名,臣終其祿,可謂盛哉。

    海陵能知移剌道有公輔之器,而不能用,故其治績亦待大定而後著焉。

    人才之顯晦,有係於世道之污隆也,尚矣。

    金世內燕,惟親王公主駙馬得與,世宗一日特召琚入,諸王以下竊語,心蓋易之。

    世宗覺之,即語之曰:「使我父子家人輩得安然無事,而有今日之樂者,此人力也。

    」乃歷舉近事數十,顯著為時所知者以曉之,皆俯伏謝罪。

    君臣相知如此,有不竭忠者乎。

    大定末,世宗將立元妃為後,以問琚,琚屏左右曰:「元妃之立,本無異辭,如東宮何?」世宗愕然曰:「何謂也?」琚曰:「元妃自有子,元妃立,東宮搖矣。

    」世宗悟而止。

    且人主家事,人臣之所難言者,許敬宗以一言幾亡唐祚,琚之對,其為金謀者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