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八十四 列傳第二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嶽飛以兵十萬圍邳州甚急,城中兵才千餘,守將懼,遣人求救。
昂曰:「為我語守將,我嘗至下邳,城中西南隅有塹深丈餘,可速實之。
」守將如其教,填之。
嶽飛果自此穴地以入,知有備,遂止。
昂舉兵以為聲援,飛乃退。
在東平七年,改益都尹,遷東北路招討使,改崇義軍節度使,遷會寧牧。
天德初,改安武軍節度使,遷元帥右都監,轉左監軍,授上京路移裡閔斡魯渾河世襲猛安。
海陵曰:「汝有大功,一猛安不足酬也。
」益以四謀克。
昂受親管謀克,餘三謀克讓其族兄弟。
拜樞密副使,轉太子少保,進樞密使、尚書左丞相。
昂怒族弟妻,去衣杖其脊,海陵聞之,杖昂五十。
久之,拜太尉,封瀋國公。
進太保,判大宗正事,封楚國公,累進封莒、衛、齊,兼樞密使,太保如故。
海陵南伐,分諸路軍為三十二緫管,分隸左右領軍大都督府,遂以昂為左領軍大都督。
海陵築臺于江上,召昂及右領軍副大都督蒲盧渾謂之曰:「舟楫已具,可以濟矣。
」蒲盧渾曰:「舟小不可濟。
」海陵怒,詔昂與蒲盧渾明日先濟。
昂懼,欲亡去。
抵暮,海陵遣人止之曰:「前言一時之怒耳。
」旣而至揚州,軍變,海陵死。
世宗即位遼陽,昂使人殺皇太子光英于南京,遣其子寢殿小底宗浩與其婿牌印祗候回海等奉表賀登寶位。
大軍北還,昂恐宋人躡其後,即以罷兵移書于宋。
二年,入見世宗,深慰勞之。
進封漢國公,拜都元帥,太保如故。
置元帥府於山東,經略邊事。
未幾,奉遷睿宗皇帝梓宮於山陵,以昂為勑葬使。
事畢,還山東。
三年,召至京師,以疾薨,年六十四。
上為輟朝,親臨奠,賻銀千兩、重綵五十端、絹五百匹。
昂在海陵時,縱飲沉酣,輒數日不醒。
海陵聞之,常面戒不令飲。
得閒輒飲如故。
大定初,還自揚州,妻子為置酒私第,未數行,輒臥不飲。
其妻大氏,海陵庶人從母姊也,怪而問之。
昂曰:「吾本非嗜酒者,但向時不以酒自晦,則汝弟殺我久矣。
今遇遭明時,正當自愛,是以不飲。
」聞者稱之。
睦於兄弟,尤善施予,其親族有貧困者,必厚給之。
至於茵帳、衣衾、器皿、僕馬之屬,常預設於家。
即命駕相就,為具,歡樂終日,盡以遺之,即日使富足。
人或以子孫計為言,荅曰:「人各有命,但使其能自立爾,何至為子孫奴耶?」君子以為達。
贊曰:撒離喝、溫敦思忠、奔睹皆有功舊臣,當天會、皇統之際,戰勝攻取,可謂壯哉。
及海陵之世,崎嶇嫌忌,撒離喝旣自以言緻疑,猶與大旲辨爭軍事,何見幾之不早也。
烏林荅贊謨廉直自奮,思忠擠之於死,自謂固結海陵,堅若金石,豈意執議不合而遽棄耶。
始之不以道,未有能終者也。
且思忠之最可罪者,構害贊謨,又納其室而敓其貲,此何異於殺越人于貨者乎。
陰報不在其身,在其子孫,亦已晚矣。
正隆之末,奔睹位三公,居上將,內不肯與謀,外不肯與戰,逼側趑趄,苟免自全,大臣之道,固若是乎。
高楨,遼陽渤海人。
五世祖牟翰仕遼,官至太師,楨少好學,嘗業進士。
斡魯討高永昌,已下瀋州,永昌懼,偽送款以緩師,是時,楨母在瀋州,遂來降,告以永昌降款非誠,斡魯及進攻。
旣破永昌,遂以楨同知東京留守事,授猛安。
天會六年,遷尚書左僕射,判廣寧尹,加太子太傅。
在鎮八年,政令清肅,吏畏而人安之。
十五年,加太子太師,提點河北西路錢帛事。
天眷初,同簽會寧牧。
及熈宗幸燕,兼同知留守,封戴國公,改同知燕京留守。
魏王道濟出守中京,以楨為同判,俄改行臺平章政事,為西京留守,封任國公。
是時,奚、霫軍民皆南徙,謀克別朮者因之嘯聚為盜。
海陵患之,即以楨為中京留守,命乘驛之官,責以平賊之期。
賊平,封河內郡王。
海陵至中京,楨警夜嚴肅。
有近侍馮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嘗夜飲幹禁,楨杖之瀕死,由是權貴皆震懾。
遷太子太保,行禦史大夫,封莒王。
策拜司空,進封代王,太子太保、行禦史大夫如故。
楨久在臺,彈劾無所避,每進對,必以區別流品,進善退惡為言。
當路者忌之,薦張忠輔、馬諷為中丞,二人皆險詖深刻,欲令以事中楨。
正隆例封冀國公。
楨因固辭曰:「臣為衆小所嫉,恐不能免,尚可受封爵耶?」海陵知其忠直,慰而遣之。
及疾革,書空獨語曰:「某事未決,某事未奏,死有餘恨。
」薨,年六十九。
海陵悼惜之,遣使緻奠,賻贈加等。
楨性方嚴,家居
昂曰:「為我語守將,我嘗至下邳,城中西南隅有塹深丈餘,可速實之。
」守將如其教,填之。
嶽飛果自此穴地以入,知有備,遂止。
昂舉兵以為聲援,飛乃退。
在東平七年,改益都尹,遷東北路招討使,改崇義軍節度使,遷會寧牧。
天德初,改安武軍節度使,遷元帥右都監,轉左監軍,授上京路移裡閔斡魯渾河世襲猛安。
海陵曰:「汝有大功,一猛安不足酬也。
」益以四謀克。
昂受親管謀克,餘三謀克讓其族兄弟。
拜樞密副使,轉太子少保,進樞密使、尚書左丞相。
昂怒族弟妻,去衣杖其脊,海陵聞之,杖昂五十。
久之,拜太尉,封瀋國公。
進太保,判大宗正事,封楚國公,累進封莒、衛、齊,兼樞密使,太保如故。
海陵南伐,分諸路軍為三十二緫管,分隸左右領軍大都督府,遂以昂為左領軍大都督。
海陵築臺于江上,召昂及右領軍副大都督蒲盧渾謂之曰:「舟楫已具,可以濟矣。
」蒲盧渾曰:「舟小不可濟。
」海陵怒,詔昂與蒲盧渾明日先濟。
昂懼,欲亡去。
抵暮,海陵遣人止之曰:「前言一時之怒耳。
」旣而至揚州,軍變,海陵死。
世宗即位遼陽,昂使人殺皇太子光英于南京,遣其子寢殿小底宗浩與其婿牌印祗候回海等奉表賀登寶位。
大軍北還,昂恐宋人躡其後,即以罷兵移書于宋。
二年,入見世宗,深慰勞之。
進封漢國公,拜都元帥,太保如故。
置元帥府於山東,經略邊事。
未幾,奉遷睿宗皇帝梓宮於山陵,以昂為勑葬使。
事畢,還山東。
三年,召至京師,以疾薨,年六十四。
上為輟朝,親臨奠,賻銀千兩、重綵五十端、絹五百匹。
昂在海陵時,縱飲沉酣,輒數日不醒。
海陵聞之,常面戒不令飲。
得閒輒飲如故。
大定初,還自揚州,妻子為置酒私第,未數行,輒臥不飲。
其妻大氏,海陵庶人從母姊也,怪而問之。
昂曰:「吾本非嗜酒者,但向時不以酒自晦,則汝弟殺我久矣。
今遇遭明時,正當自愛,是以不飲。
」聞者稱之。
睦於兄弟,尤善施予,其親族有貧困者,必厚給之。
至於茵帳、衣衾、器皿、僕馬之屬,常預設於家。
即命駕相就,為具,歡樂終日,盡以遺之,即日使富足。
人或以子孫計為言,荅曰:「人各有命,但使其能自立爾,何至為子孫奴耶?」君子以為達。
贊曰:撒離喝、溫敦思忠、奔睹皆有功舊臣,當天會、皇統之際,戰勝攻取,可謂壯哉。
及海陵之世,崎嶇嫌忌,撒離喝旣自以言緻疑,猶與大旲辨爭軍事,何見幾之不早也。
烏林荅贊謨廉直自奮,思忠擠之於死,自謂固結海陵,堅若金石,豈意執議不合而遽棄耶。
始之不以道,未有能終者也。
且思忠之最可罪者,構害贊謨,又納其室而敓其貲,此何異於殺越人于貨者乎。
陰報不在其身,在其子孫,亦已晚矣。
正隆之末,奔睹位三公,居上將,內不肯與謀,外不肯與戰,逼側趑趄,苟免自全,大臣之道,固若是乎。
高楨,遼陽渤海人。
五世祖牟翰仕遼,官至太師,楨少好學,嘗業進士。
斡魯討高永昌,已下瀋州,永昌懼,偽送款以緩師,是時,楨母在瀋州,遂來降,告以永昌降款非誠,斡魯及進攻。
旣破永昌,遂以楨同知東京留守事,授猛安。
天會六年,遷尚書左僕射,判廣寧尹,加太子太傅。
在鎮八年,政令清肅,吏畏而人安之。
十五年,加太子太師,提點河北西路錢帛事。
天眷初,同簽會寧牧。
及熈宗幸燕,兼同知留守,封戴國公,改同知燕京留守。
魏王道濟出守中京,以楨為同判,俄改行臺平章政事,為西京留守,封任國公。
是時,奚、霫軍民皆南徙,謀克別朮者因之嘯聚為盜。
海陵患之,即以楨為中京留守,命乘驛之官,責以平賊之期。
賊平,封河內郡王。
海陵至中京,楨警夜嚴肅。
有近侍馮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嘗夜飲幹禁,楨杖之瀕死,由是權貴皆震懾。
遷太子太保,行禦史大夫,封莒王。
策拜司空,進封代王,太子太保、行禦史大夫如故。
楨久在臺,彈劾無所避,每進對,必以區別流品,進善退惡為言。
當路者忌之,薦張忠輔、馬諷為中丞,二人皆險詖深刻,欲令以事中楨。
正隆例封冀國公。
楨因固辭曰:「臣為衆小所嫉,恐不能免,尚可受封爵耶?」海陵知其忠直,慰而遣之。
及疾革,書空獨語曰:「某事未決,某事未奏,死有餘恨。
」薨,年六十九。
海陵悼惜之,遣使緻奠,賻贈加等。
楨性方嚴,家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