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八十二 列傳第二十
關燈
小
中
大
騎兵四千往討之。
吾裡補領其親管謀克以從,遇敵先登,力戰有功。
大軍經略密州,吾裡補將兵二千為前鋒,遇敵萬人于高密,遂敗其衆,追至城下,殺戮殆盡,獲馬牛三千餘。
吾裡補與孛太欲敗賊王義軍十餘萬于州南。
是夜,賊兵數千來襲營,吾裡補以兵橫擊走之。
後從大軍攻楚、揚、通、泰等州。
天眷二年,襲其父世襲猛安,授寧遠大將軍。
皇統七年,益以親管謀克。
天德三年,除同知歸德尹。
正隆初,為唐古部族節度使。
大定二年,為保大軍節度使。
是歲改鎮通遠。
是時,宋軍十萬餘入河、隴,據險要,攻郡邑。
元帥左都監合喜奏益兵。
詔益兵七千,遣吾裡補與彰化軍節度使宗室璋等七人偕往,以備任使。
進階龍虎衛上將軍。
卒于軍中。
蕭恭字敬之,乃烈奚王之後也。
父翊,天輔間歸朝,從攻興中,遂以為興中尹。
師還,以恭為質子。
宗望伐宋,翊當領建、興、成、川、懿五州兵為萬戶,軍帥以恭材勇,使代其父行,時年二十三。
至中山,宋兵出戰,恭先以所部擊敗之。
經山東,及渡淮,襲康王,皆在軍中。
師還,帥府承制授德州防禦使,奚人之屯濵、棣間者,皆隸焉。
改棣州防禦使。
皇統間,改同知橫海軍節度使。
丁父憂,起復為太原少尹,用廉,遷同知中京留守事。
累遷兵部侍郎,授世襲謀克。
坐問禁中起居狀,決杖,奪一官。
貞元二年,為同知大興尹。
歲餘,遷兵部尚書,為宋國生日使。
以母憂去官,起復為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
正隆四年,遷光祿大夫,復為兵部尚書。
是歲,經畫夏國邊界,還過臨潼,失所佩金牌。
至太原,憂恚成疾。
時已具其事驛聞於朝,海陵復命給之,仍遣諭恭曰:「汝失信牌,亦猶不謹。
朕方俟汝,欲有委使,乃稱疾耶?必以去日身佩信牌,歸則無以為辭,欲朕先知耳。
」使至,恭已疾篤,稽顙受命,俄頃而卒。
海陵方遣使與其子護衛九哥馳視,乃戒府官使善護之,至保州,已聞訃矣,海陵深悼惜之。
命九哥護喪以還,所過州府設奠。
喪至都,命百官緻祭。
親臨奠,賻贈甚厚,并賜廄馬一。
謂九哥曰:「爾父銜命,卒於道途,甚可悼惜。
朕乘此馬十年,今賜汝父,可常控至柩前。
旣葬,汝則乘之。
」 完顏習不主,年十六,從伐宋,攻下懷仁縣,功居最。
從睿宗經略陝西,以兵七百人入丹州諸山,遇盜三千,擊敗之。
又破賊四千,生擒其將帥。
出隴州,以兵四百敗敵數千。
宋兵七千來取鞏州,復擊走之。
又以五千兵敗吳玠之衆三萬。
白塔口遇敵五千,復敗之。
別降定遠等寨。
皇統二年,授同知臨洮尹,以憂去官。
未期,以舊職起復,改孟州防禦使,遷臨洮尹。
復以罪罷。
正隆三年,起為京兆尹,改河南尹。
卒,年五十八。
紇石烈胡剌,晦發川唵敦河人,徙西北路。
識契丹字,為帥府小吏。
梁王宗弼復陝西,久不通問。
睿宗在燕京,遣胡剌往候之。
是時,宗弼自鳳翔攻和尚原,使胡剌視彼中地形,修道築城。
天會十二年,往濵州密訪南邊事體,及觀劉豫治齊狀,盡得其虛實。
睿宗甚嘉之。
皇統初,從宗弼渡淮,及下廬、和二州,大破張浚、韓世忠等軍。
遣胡剌馳奏,賞以金盂、重綵五端、絹五匹。
七年,授同知景州軍州事,以廉,加忠武校尉。
天德初,以監察禦史分司行臺,歷同知濟州防禦使事,入為監察禦史。
秩滿再任。
大定二年,遷刑部員外郎,與禦史大夫白彥敬往西北部族市馬。
累轉泗州防禦使,三遷蒲與路節度使,移寧昌軍,卒。
耶律恕字忠厚,本名耨裡,遼橫帳秦王之族也。
為人謹願有志,喜讀書,通契丹大小字。
與耶律高八來歸。
婁室問高八曰:「與爾同來者,誰可任用治軍旅事?」高八對曰:「耨裡可。
」 婁室與宗翰伐宋,恕隸前鋒,取和尚原,攻仙人關,特為睿宗所知,再除太原、真定少尹。
撒離喝辟署陝西參謀,委以軍務,遷行臺兵部侍郎,再遷尚書左司郎中。
海陵為平章政事,謂恕曰:「君亦有黨乎?」恕正色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不以其道得之,非恕之志也。
何朋黨之有。
」海陵徐曰:「前言戲之耳。
」久之,為沁南軍節度使,遷行臺工部尚書。
行臺罷,改安國軍節度使,為參知政事。
以疾求解,為興中尹,入為太子少保。
正隆元年,緻仕。
封廣平郡王。
薨,年六十九。
二年,例贈銀青光祿大夫。
郭企忠字元弼,唐汾陽王子儀之後。
郭氏自子儀至承勳,皆節鎮北方。
唐季,承勳入于遼,子孫繼為天德軍節度使,至昌金降為副使。
企忠幼孤,事母孝謹。
年十三,居母喪,哀毀如成人。
服除,襲父官,加左散騎常侍。
天輔中,大軍至雲中,遣耶律坦招撫諸部。
企忠來降。
軍帥命同勾當天德軍節度使事,徙所部居于韓州。
及見太祖,問知其家世,禮遇優厚,以白鷹賜之。
天會三年,伐宋,領西南諸部番、漢軍兵,為猛安,從破雁門,屯兵,加桂州管內觀察留後,鎮代州。
明年,賊楊麻胡等聚衆數千于五臺,企忠與同知州事迪裡討平之。
遷知汾州事。
是時,汾州初下,居民多為軍士掠去,城邑蕭然。
企忠詣帥府力請,願聽其親舊贖還。
帥府從之。
未幾,完實如故。
石州賊閻先生衆數萬至城下,僚屬慮有內變,請為備。
企忠曰:「吾於汾人有德,保無他。
」乃率吏民城守。
會援至,合擊,破之。
六年,改靜江軍節度留後,遷天德軍節度使、汴京步軍都指揮使,累遷金吾衛上將軍。
秩滿,權沁州刺史。
到官歲餘,卒,年六十八。
烏孫訛論,善騎射,襲父撒
吾裡補領其親管謀克以從,遇敵先登,力戰有功。
大軍經略密州,吾裡補將兵二千為前鋒,遇敵萬人于高密,遂敗其衆,追至城下,殺戮殆盡,獲馬牛三千餘。
吾裡補與孛太欲敗賊王義軍十餘萬于州南。
是夜,賊兵數千來襲營,吾裡補以兵橫擊走之。
後從大軍攻楚、揚、通、泰等州。
天眷二年,襲其父世襲猛安,授寧遠大將軍。
皇統七年,益以親管謀克。
天德三年,除同知歸德尹。
正隆初,為唐古部族節度使。
大定二年,為保大軍節度使。
是歲改鎮通遠。
是時,宋軍十萬餘入河、隴,據險要,攻郡邑。
元帥左都監合喜奏益兵。
詔益兵七千,遣吾裡補與彰化軍節度使宗室璋等七人偕往,以備任使。
進階龍虎衛上將軍。
卒于軍中。
蕭恭字敬之,乃烈奚王之後也。
父翊,天輔間歸朝,從攻興中,遂以為興中尹。
師還,以恭為質子。
宗望伐宋,翊當領建、興、成、川、懿五州兵為萬戶,軍帥以恭材勇,使代其父行,時年二十三。
至中山,宋兵出戰,恭先以所部擊敗之。
經山東,及渡淮,襲康王,皆在軍中。
師還,帥府承制授德州防禦使,奚人之屯濵、棣間者,皆隸焉。
改棣州防禦使。
皇統間,改同知橫海軍節度使。
丁父憂,起復為太原少尹,用廉,遷同知中京留守事。
累遷兵部侍郎,授世襲謀克。
坐問禁中起居狀,決杖,奪一官。
貞元二年,為同知大興尹。
歲餘,遷兵部尚書,為宋國生日使。
以母憂去官,起復為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使。
正隆四年,遷光祿大夫,復為兵部尚書。
是歲,經畫夏國邊界,還過臨潼,失所佩金牌。
至太原,憂恚成疾。
時已具其事驛聞於朝,海陵復命給之,仍遣諭恭曰:「汝失信牌,亦猶不謹。
朕方俟汝,欲有委使,乃稱疾耶?必以去日身佩信牌,歸則無以為辭,欲朕先知耳。
」使至,恭已疾篤,稽顙受命,俄頃而卒。
海陵方遣使與其子護衛九哥馳視,乃戒府官使善護之,至保州,已聞訃矣,海陵深悼惜之。
命九哥護喪以還,所過州府設奠。
喪至都,命百官緻祭。
親臨奠,賻贈甚厚,并賜廄馬一。
謂九哥曰:「爾父銜命,卒於道途,甚可悼惜。
朕乘此馬十年,今賜汝父,可常控至柩前。
旣葬,汝則乘之。
」 完顏習不主,年十六,從伐宋,攻下懷仁縣,功居最。
從睿宗經略陝西,以兵七百人入丹州諸山,遇盜三千,擊敗之。
又破賊四千,生擒其將帥。
出隴州,以兵四百敗敵數千。
宋兵七千來取鞏州,復擊走之。
又以五千兵敗吳玠之衆三萬。
白塔口遇敵五千,復敗之。
別降定遠等寨。
皇統二年,授同知臨洮尹,以憂去官。
未期,以舊職起復,改孟州防禦使,遷臨洮尹。
復以罪罷。
正隆三年,起為京兆尹,改河南尹。
卒,年五十八。
紇石烈胡剌,晦發川唵敦河人,徙西北路。
識契丹字,為帥府小吏。
梁王宗弼復陝西,久不通問。
睿宗在燕京,遣胡剌往候之。
是時,宗弼自鳳翔攻和尚原,使胡剌視彼中地形,修道築城。
天會十二年,往濵州密訪南邊事體,及觀劉豫治齊狀,盡得其虛實。
睿宗甚嘉之。
皇統初,從宗弼渡淮,及下廬、和二州,大破張浚、韓世忠等軍。
遣胡剌馳奏,賞以金盂、重綵五端、絹五匹。
七年,授同知景州軍州事,以廉,加忠武校尉。
天德初,以監察禦史分司行臺,歷同知濟州防禦使事,入為監察禦史。
秩滿再任。
大定二年,遷刑部員外郎,與禦史大夫白彥敬往西北部族市馬。
累轉泗州防禦使,三遷蒲與路節度使,移寧昌軍,卒。
耶律恕字忠厚,本名耨裡,遼橫帳秦王之族也。
為人謹願有志,喜讀書,通契丹大小字。
與耶律高八來歸。
婁室問高八曰:「與爾同來者,誰可任用治軍旅事?」高八對曰:「耨裡可。
」 婁室與宗翰伐宋,恕隸前鋒,取和尚原,攻仙人關,特為睿宗所知,再除太原、真定少尹。
撒離喝辟署陝西參謀,委以軍務,遷行臺兵部侍郎,再遷尚書左司郎中。
海陵為平章政事,謂恕曰:「君亦有黨乎?」恕正色曰:「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不以其道得之,非恕之志也。
何朋黨之有。
」海陵徐曰:「前言戲之耳。
」久之,為沁南軍節度使,遷行臺工部尚書。
行臺罷,改安國軍節度使,為參知政事。
以疾求解,為興中尹,入為太子少保。
正隆元年,緻仕。
封廣平郡王。
薨,年六十九。
二年,例贈銀青光祿大夫。
郭企忠字元弼,唐汾陽王子儀之後。
郭氏自子儀至承勳,皆節鎮北方。
唐季,承勳入于遼,子孫繼為天德軍節度使,至昌金降為副使。
企忠幼孤,事母孝謹。
年十三,居母喪,哀毀如成人。
服除,襲父官,加左散騎常侍。
天輔中,大軍至雲中,遣耶律坦招撫諸部。
企忠來降。
軍帥命同勾當天德軍節度使事,徙所部居于韓州。
及見太祖,問知其家世,禮遇優厚,以白鷹賜之。
天會三年,伐宋,領西南諸部番、漢軍兵,為猛安,從破雁門,屯兵,加桂州管內觀察留後,鎮代州。
明年,賊楊麻胡等聚衆數千于五臺,企忠與同知州事迪裡討平之。
遷知汾州事。
是時,汾州初下,居民多為軍士掠去,城邑蕭然。
企忠詣帥府力請,願聽其親舊贖還。
帥府從之。
未幾,完實如故。
石州賊閻先生衆數萬至城下,僚屬慮有內變,請為備。
企忠曰:「吾於汾人有德,保無他。
」乃率吏民城守。
會援至,合擊,破之。
六年,改靜江軍節度留後,遷天德軍節度使、汴京步軍都指揮使,累遷金吾衛上將軍。
秩滿,權沁州刺史。
到官歲餘,卒,年六十八。
烏孫訛論,善騎射,襲父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