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八十一 列傳第十九

關燈
京,六哥率其鄉人迎降,以為榆河州千戶。

    久之告老,彪代領其衆。

     都統杲攻中京,彪領謀克,從斡魯破遼將合魯燥及韓慶民於高、惠之境。

    已而駐軍武安,合魯燥以勁兵二萬來襲,從斡魯出戰,與所部皆去馬先登,奮擊敗之。

    奚人負險拒命,所在屯結,彪屢戰有功。

     宗望攻平州,彪徇地西北道,破敵,招降石家山寨。

    再從宗望伐宋,為猛安。

    師次真定,彪率兵士七十人,臨城築甬道,城中夜出兵焚攻具,彪擊走之。

    大軍圍汴,以五十騎屯於東南水門。

    宋人再以重兵出戰,彪皆敗之。

    師還,屯鎮河朔,復破敵於霸州,擒其裨將祝昂。

    河間夜出兵二萬襲我營壘,彪率三謀克兵擊敗之。

     天會五年,授靜江軍節度使、壽州刺史。

    明年,伐宋,從帥府徇地山東,攻城克敵,數被重賞。

    七年,師至睢,彪以所部招誘京西人民。

    次柘城縣,其官吏出降,彪獨與五十餘騎入城。

    繼而城中三千餘人復叛,彪率其衆力戰敗之,撫安其民而還。

     從梁王宗弼襲康王,至杭州。

    師還,宋將韓世忠以戰艦數百扼於江北。

    宗弼引而西,將至黃天蕩,敵舟三十餘來逼南岸,其一先至者載兵士二百餘,彪度垂及,以鉤拽之,率勇士數人,躍入敵舟,所殺甚衆,餘皆逼死於水中。

     明年,從攻陝西,師至寧州,彪與宗人昂率兵三千取廓州。

    始至,有來降者言,「城東北隅守兵將謀為內應」。

    彪即夜從家奴二人以登,左右守者覺之,彪與從者皆殊死戰,諸軍繼進,遂克其城。

    從攻和尚原及仙人關。

    與阿裡監護漕糧并戰艦至亳州,宋人以舟五十艘阻河路,擊敗之,擒其將蕭通。

    擊漣水賊水寨,進取漣水軍,其官民已遁去,悉招降之。

     彪勇健絕人,能日行三百裡,身被重鎧,歷險如飛。

    及臨敵,身先士卒,未嘗反顧,大小數十戰,率以少擊衆,無不勝捷。

     齊國旣廢,攝滕陽軍以東諸路兵馬都統,撫諭徐、宿、曹、單,滕陽及其屬邑皆按堵如故。

    為武寧軍節度使,頗黷貨,嘗坐贓,海陵以其勳舊,杖而釋之。

    改沂州防禦使,歷安化、安國、武勝軍節度使,遷行臺兵部尚書,改京兆尹,封郜國公。

    以憂去官,起復為武定軍節度使,歸德尹。

    正隆例授金紫光祿大夫。

    久之緻仕,復起為樞密副使、舒國公,賜名彪。

    卒年六十七,謚桓壯。

    彪性機巧,通音律,人無貴賤,皆溫顏接之。

     溫迪罕蒲裡特,隆州移離閔河胡勒出寨人也。

    魁梧美髯,有謀略,以智勇聞。

    都統杲取中京,蒲裡特權猛安,領軍五千,遇契丹賊萬餘,與戰敗之。

    出袞古裡道,敗敵八千餘。

    至臘門華道,復以伏兵敗敵萬人。

    太祖定燕,自儒州至居庸關,執其喉舌人。

    有頃,賊三千餘人復寇臘門華道,蒲裡特整隊先登,賊識其旗幟,望風而遁,遂奮擊之,親執賊帥。

     皇統元年,從梁王宗弼伐宋,留軍唐州。

    敵衆奄至,蒲裡特擊之,大名軍萬四千號二十萬,蒲裡特率親管猛安,身先士卒,衝擊,敵少卻,乃張左右翼併擊之,敵衆散走。

    而別遇兵二萬來援,復以兵三千擊走之。

    時邳州土賊嘯聚,幾二十萬,蒲裡特軍三千,分為數隊急攻之,賊潰去。

    南京路遇敵軍二萬,蒲裡特以軍三千擊敗之。

    是日,有兵自城中出者,復擊敗之。

     皇統二年,遷定遠大將軍,同知鳳翔尹。

    六年,改京兆尹,轉寧州刺史,改西北路招討都監,遷永定軍節度使。

    海陵南征,改武衛軍都緫管,大定三年,授開遠軍節度使,改泰寧軍。

    卒。

    十九年,以功授其子兀帶武功將軍、本猛安奚出痕世襲謀克。

     伯德特離補,奚五王族人也,遼禦院通進。

    天會初,與父撻不也歸朝,授世襲謀克,後以京兆尹緻仕。

     特離補招降松山等州未附軍民,及招降平州、薊州境內,督之耕作。

    宗望伐宋,特離補為軍馬猛安,與諸將留,規取保、遂、安三州。

    攻安肅軍,河間、雄、保等兵十餘萬來救,特離補率所部先戰,大軍繼之,大破其兵,遂拔安肅。

    特離補攝通判事,降將胡愈陰結衆謀亂,特離補勒兵擒愈及其衆五十餘人。

    安肅軍改為州,就除同知州事。

    改磁州,捕獲太行群盜。

    元帥府以磁、相二州屯兵屬之,擒王會、孫小十、苗清等,群盜遂平。

    遷濵州刺史,廉入優等。

    以母憂去官,起復本職,改涿州刺史。

     入為工部郎中,從張浩營繕東京宮室。

    及田〈觳,角改王〉黨事起,朝省為之一空,特離補攝行六部事,遷大理卿,出為同知東京留守。

    天德三年,復為大理卿,同知南京留守。

     丁父憂,起復洺州防禦使。

    正隆盜起,州縣無兵,不能禦。

    洺舊有河附于城下,特離補乃引水注濠中以為固,盜弗能近,州賴以安。

    遷崇義軍節度使,未幾,告老歸田裡,卒。

     特離補為人孝謹,為政簡靜不積財,常曰:「俸祿已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