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七十八 列傳第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劉彥宗 劉萼 劉筈 劉仲誨 劉頍 時立愛 韓企先子鐸
劉彥宗字魯開,大興宛平人。
遠祖怦,唐盧龍節度使。
石晉以幽、薊入遼,劉氏六世仕遼,相繼為宰相。
父霄至中京留守。
彥宗擢進士乙科。
天祚走天德。
秦晉國王耶律捏裡自立于燕,擢彥宗留守判官。
蕭妃攝政,遷簽書樞密院事。
太祖至居庸關,蕭妃自古北口遁去,都監高六送款于太祖。
太祖奄至,駐蹕城南,彥宗與左企弓等奉表降。
太祖一見,器遇之,俾復舊,遷左僕射,佩金牌。
張覺為南京留守,太祖聞覺有異志,使彥宗、斜缽宣慰之。
太祖至鴛鴦濼,不豫,還上京,留宗翰都統軍事,留彥宗佐之。
及張覺敗奔于宋,衆推張敦固為都統,殺使者,乘城拒守,攻之不肯下。
彥宗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知樞密院事,加侍中,佐宗望軍。
宗望奏,方圖攻取,凡州縣之事委彥宗裁決之。
天會二年,詔彥宗曰:「中京等兩路先多拒命,故遣使撫諭,貰其官民之罪,所犯在降附前者勿論。
卿等選官與使者往諭之,使勤于稼穡。
」未幾,大舉伐宋,彥宗畫十策,詔彥宗兼領漢軍都統。
蔡靖以燕山降。
詔彥宗凡燕京一品以下官皆承制注授,遂進兵伐宋。
至汴,宋少帝割地納質,師還。
宗望分將士屯安肅、雄、霸、廣信之境,留闍母、彥宗于燕京節制諸軍。
明年,再伐宋,已圍汴京,彥宗謂宗翰、宗望曰:「蕭何入關,秋豪無犯,惟收圖籍。
遼太宗入汴,載路車、法服、石經以歸,皆令則也。
」二帥嘉納之,執二帝以歸。
天會六年薨,年五十三,追封鄆王。
正隆二年,例降封開府儀同三司。
大定十五年,追封兗國公,謚英敏。
子萼、筈。
萼,彥宗季子也。
遼末以蔭補閤門祗候。
天輔七年,授禮賔使,累官德州防禦使。
天德初,稍加擢用,歷左右宣徽使,拜參知政事,進尚書左丞,為沁南軍節度使,歷臨洮、太原尹。
正隆南伐,為漢南道行營兵馬都統制。
大定初,除興中尹,封任國公,歷順天、定武軍節度使、濟南尹。
萼淫縱無行,所至貪墨狼籍。
廉使劾之,詔遣大理少卿張九思就濟南鞫問。
旣就逮,不測所以,引刃自殺,不死。
詔削官一階,罷歸田裡,卒。
子仲詢,天德三年,賜王彥潛牓及第。
筈,彥宗次子。
幼時以廕隸閤門,不就,去從學。
遼末調兵,而筈在選中。
遼兵敗,左右多散亡,乃選筈為扈從,授左承制。
遼主西奔,蕭妃攝政,賜筈進士第,授尚書左司員外郎,寄班閤門。
天輔七年,太祖取燕,筈從其父兄出降,遷尚書左司郎中。
八年,授殿中少監。
太祖崩,宋、夏遣使弔慰,凡館見禮儀皆筈詳定。
遷衛尉少卿,授西上閤門使,仍從事元帥府。
元帥府以便宜從事,凡約束廢置及四方號令多從筈之畫焉。
天會二年,遷太常少卿、東上閤門使,從宗翰伐宋,圍太原。
遷衛尉卿,權簽宣徽院事。
四年,授左諫議大夫。
秋,復南征,權中書省樞密院事。
丁父憂,明年起復,直樞密院事加給事中。
七年,為禮部侍郎。
十年,改彰信軍節度使,權簽中書省樞密院事。
天眷二年,改左宣徽使,熈宗幸燕,法駕儀仗筈討論者為多。
皇統二年,充江南封冊使,假中書侍郎。
旣至臨安,而宋人牓其居曰「行宮」,筈曰:「未受命,而名行宮,非也。
」請去牓而後行禮。
宋人驚服其有識,欲厚賄說之,奉金珠三十餘萬,而筈不之顧,皆嘆曰:「大國有人焉。
」 六年,為行臺尚書右丞相,兼判左宣徽使事,留京師。
或請釐革河南官吏之濫雜者,筈曰:「廢齊用兵江表,求一切近效,其所用人不必皆以章程,故有不由科目而為大吏,不試弓馬而握兵柄者。
今撫定未久,姑收人心,奈何為是紛更也。
」遂仍其舊。
七年,帥府議於館陶築三城,以為有警即令北軍入居之。
筈曰:「今天下一家,孰為南北。
設或有變,軍人入城,獨能安耶。
當嚴武備以察姦,無示彼此之間也。
」其後,竟從筈議。
初,以河外三州賜夏人,或言秦之在夏者數千人,皆願來歸。
諸將請約之,筈曰:「三小州不足為輕重,恐失朝廷大信。
且秦人之在蜀者倍多於此,何獨捨彼而取此乎。
」遂從筈議。
陝西邊帥請完沿邊
遠祖怦,唐盧龍節度使。
石晉以幽、薊入遼,劉氏六世仕遼,相繼為宰相。
父霄至中京留守。
彥宗擢進士乙科。
天祚走天德。
秦晉國王耶律捏裡自立于燕,擢彥宗留守判官。
蕭妃攝政,遷簽書樞密院事。
太祖至居庸關,蕭妃自古北口遁去,都監高六送款于太祖。
太祖奄至,駐蹕城南,彥宗與左企弓等奉表降。
太祖一見,器遇之,俾復舊,遷左僕射,佩金牌。
張覺為南京留守,太祖聞覺有異志,使彥宗、斜缽宣慰之。
太祖至鴛鴦濼,不豫,還上京,留宗翰都統軍事,留彥宗佐之。
及張覺敗奔于宋,衆推張敦固為都統,殺使者,乘城拒守,攻之不肯下。
彥宗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知樞密院事,加侍中,佐宗望軍。
宗望奏,方圖攻取,凡州縣之事委彥宗裁決之。
天會二年,詔彥宗曰:「中京等兩路先多拒命,故遣使撫諭,貰其官民之罪,所犯在降附前者勿論。
卿等選官與使者往諭之,使勤于稼穡。
」未幾,大舉伐宋,彥宗畫十策,詔彥宗兼領漢軍都統。
蔡靖以燕山降。
詔彥宗凡燕京一品以下官皆承制注授,遂進兵伐宋。
至汴,宋少帝割地納質,師還。
宗望分將士屯安肅、雄、霸、廣信之境,留闍母、彥宗于燕京節制諸軍。
明年,再伐宋,已圍汴京,彥宗謂宗翰、宗望曰:「蕭何入關,秋豪無犯,惟收圖籍。
遼太宗入汴,載路車、法服、石經以歸,皆令則也。
」二帥嘉納之,執二帝以歸。
天會六年薨,年五十三,追封鄆王。
正隆二年,例降封開府儀同三司。
大定十五年,追封兗國公,謚英敏。
子萼、筈。
萼,彥宗季子也。
遼末以蔭補閤門祗候。
天輔七年,授禮賔使,累官德州防禦使。
天德初,稍加擢用,歷左右宣徽使,拜參知政事,進尚書左丞,為沁南軍節度使,歷臨洮、太原尹。
正隆南伐,為漢南道行營兵馬都統制。
大定初,除興中尹,封任國公,歷順天、定武軍節度使、濟南尹。
萼淫縱無行,所至貪墨狼籍。
廉使劾之,詔遣大理少卿張九思就濟南鞫問。
旣就逮,不測所以,引刃自殺,不死。
詔削官一階,罷歸田裡,卒。
子仲詢,天德三年,賜王彥潛牓及第。
筈,彥宗次子。
幼時以廕隸閤門,不就,去從學。
遼末調兵,而筈在選中。
遼兵敗,左右多散亡,乃選筈為扈從,授左承制。
遼主西奔,蕭妃攝政,賜筈進士第,授尚書左司員外郎,寄班閤門。
天輔七年,太祖取燕,筈從其父兄出降,遷尚書左司郎中。
八年,授殿中少監。
太祖崩,宋、夏遣使弔慰,凡館見禮儀皆筈詳定。
遷衛尉少卿,授西上閤門使,仍從事元帥府。
元帥府以便宜從事,凡約束廢置及四方號令多從筈之畫焉。
天會二年,遷太常少卿、東上閤門使,從宗翰伐宋,圍太原。
遷衛尉卿,權簽宣徽院事。
四年,授左諫議大夫。
秋,復南征,權中書省樞密院事。
丁父憂,明年起復,直樞密院事加給事中。
七年,為禮部侍郎。
十年,改彰信軍節度使,權簽中書省樞密院事。
天眷二年,改左宣徽使,熈宗幸燕,法駕儀仗筈討論者為多。
皇統二年,充江南封冊使,假中書侍郎。
旣至臨安,而宋人牓其居曰「行宮」,筈曰:「未受命,而名行宮,非也。
」請去牓而後行禮。
宋人驚服其有識,欲厚賄說之,奉金珠三十餘萬,而筈不之顧,皆嘆曰:「大國有人焉。
」 六年,為行臺尚書右丞相,兼判左宣徽使事,留京師。
或請釐革河南官吏之濫雜者,筈曰:「廢齊用兵江表,求一切近效,其所用人不必皆以章程,故有不由科目而為大吏,不試弓馬而握兵柄者。
今撫定未久,姑收人心,奈何為是紛更也。
」遂仍其舊。
七年,帥府議於館陶築三城,以為有警即令北軍入居之。
筈曰:「今天下一家,孰為南北。
設或有變,軍人入城,獨能安耶。
當嚴武備以察姦,無示彼此之間也。
」其後,竟從筈議。
初,以河外三州賜夏人,或言秦之在夏者數千人,皆願來歸。
諸將請約之,筈曰:「三小州不足為輕重,恐失朝廷大信。
且秦人之在蜀者倍多於此,何獨捨彼而取此乎。
」遂從筈議。
陝西邊帥請完沿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