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七十四 列傳第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遼主走陰山。
遼秦晉國王捏裡自立于燕京。
新降州部,人心不固,杲使宗望請太祖臨軍。
宗望至京師,百官入賀。
上曰:「宗望與十餘騎經涉兵寇數千裡,可嘉也。
」上宴群臣,歡甚。
宗望奏曰:「今雲中新定,諸路遼兵尚數萬,遼主尚在陰山、天德之間,而捏裡自立于燕京,新降之民,其心未固,是以諸將望陛下幸軍中也。
」上曰:「懸軍遠伐,授以成算,豈能盡合機事。
朕以六月朔啟行。
」旣次大濼西南,杲使希尹奏請徙西南招討司諸部于內地。
上顧謂群臣曰:「徙諸部人當出何路?」宗望對曰:「中京殘弊,芻糧不給,由上京為宜。
然新降之人,遽爾騷動,未降者必皆疑懼。
勞師害人,所失多矣。
」上京謂臨潢府也。
上迺下其議,命軍帥度宜行之。
上聞遼主在大魚濼,自將精兵萬人襲之。
蒲家奴、宗望率兵四千為前鋒,晝夜兼行,馬多乏,追及遼主于石輦驛,軍士至者才千人,遼軍餘二萬五千。
方治營壘,蒲家奴與諸將議。
餘睹曰:「我軍未集,人馬疲劇,未可戰。
」宗望曰:「今追及遼主而不亟戰,日入而遁,則無及。
」遂戰,短兵接,遼兵圍之數重,士皆殊死戰。
遼主謂宗望兵少必敗,遂與嬪禦皆自高阜下平地觀戰。
餘睹示諸將曰:「此遼主麾蓋也。
若萃而薄之,可以得志。
」騎兵馳赴之,遼主望見大驚,即遁去,遼兵遂潰。
宗望等還。
上曰:「遼主去不遠,亟追之。
」宗望以騎兵千餘追之,蒲家奴為後繼。
太祖已定燕京,斡魯為都統,宗望副之,襲遼主于陰山、青塚之間。
宗望、婁室、銀朮可以三千軍分路襲之。
將至青塚,遇泥濘,衆不能進。
宗望與當海四騎以繩繫遼都統林牙大石,使為鄉導,直至遼主營。
時遼主往應州,其嬪禦諸女見敵兵奄至驚駭欲奔,命騎下執之。
有頃,後軍至。
遼太叔胡盧瓦妃,國王捏裡次妃,遼漢夫人,并其子秦王、許王,女骨欲、餘裡衍、斡裡衍、大奧野、次奧野,趙王妃斡裡衍,招討迪六,詳穩六斤,節度使孛疊、赤狗兒皆降。
得車萬餘乘,惟梁王雅裡及其長女乘軍亂亡去。
婁室、銀朮可獲其左右輿帳。
進至掃裡門,為書以招遼主。
遼主自金城來,知其族屬皆見俘,率兵五千餘決戰。
宗望以千兵擊敗之。
遼主相去百步,遁去。
獲其子趙王習泥烈及傳國璽。
追二十餘裡,盡得其從馬,而照裡、特末、胡巴魯、背荅別獲牧馬萬四千匹、車八千乘。
及獻傳國璽于行在,太祖曰:「此群臣之功也。
」遂置璽于懷中,東面恭謝天地,乃大錄諸帥功,加賞焉。
遼主乃使謀盧瓦持兔鈕金印請降。
宗望受之,視其文,乃「元帥燕國王之印」也。
宗望復以書招之,諭以石晉北遷事。
遂使使諭夏國,示以和好,所以沮疑其救遼之心也。
宗望趨天德,遼耶律慎思降。
及候人吳十回,皆言夏國迎護遼主度大河矣。
宗望乃傳檄夏國曰「果欲附我,當如前諭,執送遼主。
若猶疑貳,恐有後悔。
」及遼秦王等以俘見太祖,太祖嘉宗望功,以遼蜀國公主餘裡衍賜之。
闍母與張覺戰,大敗於兔耳山。
上使宗望問狀,就以闍母軍討張覺,降瀕海郡縣。
遂與覺戰于南京城東。
覺敗,宵遁奔宋,語在覺傳。
城中人執覺父及其二子來獻,宗望殺之。
使以詔書宣諭城中張敦固等出降。
使使與敦固俱入城收兵仗。
城中人殺使者,立敦固為都統,劫府庫,掠居民,乘城拒守。
太宗賞破張覺功及有功將士各有差。
初,張覺奔宋,入于燕京,宗望責宋人納叛人,且徵軍糧。
久不聞問,宗望欲移書督之,請空名宣頭千道,增信牌,安撫新降之民。
詔以「新附長吏職員仍舊。
已命諸路轉輸軍糧,勿督於宋。
給銀牌十、空名宣頭五十道。
及遷、潤、來、隰四州人徙于瀋州者,俟畢農各復其業」。
乃詔鹹州輸粟宗望軍。
張敦固以兵八千分四隊出戰,大敗。
宗望再三開諭,敦固等曰:「屢嘗拒戰,不敢遽降。
」宗望許其望闕遙拜。
敦固乃開其一門。
宗望使闍母奏其事,乃下詔赦南京官民,大小罪皆釋之,官職如舊。
別勑有司輕徭賦、勸稼穡,疆埸之事,一決於宗望。
又曰:「議索張覺及逋亡戶口於宋。
聞比歲不登,若如舊徵斂,恐民匱乏,度其糧數賦之。
射糧軍願為民者,使復田裡。
小大之事關白軍帥,無得專達朝廷。
」詔宗望曰:「選勳賢及有民望者為南京留守,及諸闕員,仍具姓名官階以聞。
」是時,遷、潤、來、隰四州之民保山砦者甚衆,宗望乞選良吏招撫。
上從之。
上召宗望赴闕,而闍母克南京,兵執偽都統張敦固殺之,南京平。
赴京師。
於是,宗翰請無割山西地與宋,斡魯亦言之。
闍母論奏宋渝盟有驗,不可不備。
及宗望還軍,上曰:「徵歲幣於宋,以銀二十萬兩、絹三十萬匹分賜爾軍及六部東京諸軍。
」宗望至軍,宋兵三千自海道來,破九寨,殺馬城縣戍將節度使度盧斡,取其銀牌兵仗及馬而去。
宗望索戶口,宋人弗遣,且聞童貫、郭藥師治軍燕山。
宗望奏請伐宋曰:「苟不先之,恐為後患。
」宗翰亦以為言。
故伐宋之策,宗望實啟之。
宗望為南京路都統,闍母副之,自燕山路伐宋。
宗望奏曰:「闍母於臣為叔父,請以闍母為都統,臣監戰事。
」上從之。
以宗望監闍母、劉彥宗兩軍戰事。
宗望至三河,破郭藥師兵四萬五千于白河,蒲莧敗宋兵三千于古北口,郭藥師降。
遂取燕山府,盡收其軍實,馬萬匹、甲冑五萬、兵七萬,州縣悉平。
宋中山戍將王彥、劉璧率兵二千來降。
蒲察、繩果以三百騎遇
遼秦晉國王捏裡自立于燕京。
新降州部,人心不固,杲使宗望請太祖臨軍。
宗望至京師,百官入賀。
上曰:「宗望與十餘騎經涉兵寇數千裡,可嘉也。
」上宴群臣,歡甚。
宗望奏曰:「今雲中新定,諸路遼兵尚數萬,遼主尚在陰山、天德之間,而捏裡自立于燕京,新降之民,其心未固,是以諸將望陛下幸軍中也。
」上曰:「懸軍遠伐,授以成算,豈能盡合機事。
朕以六月朔啟行。
」旣次大濼西南,杲使希尹奏請徙西南招討司諸部于內地。
上顧謂群臣曰:「徙諸部人當出何路?」宗望對曰:「中京殘弊,芻糧不給,由上京為宜。
然新降之人,遽爾騷動,未降者必皆疑懼。
勞師害人,所失多矣。
」上京謂臨潢府也。
上迺下其議,命軍帥度宜行之。
上聞遼主在大魚濼,自將精兵萬人襲之。
蒲家奴、宗望率兵四千為前鋒,晝夜兼行,馬多乏,追及遼主于石輦驛,軍士至者才千人,遼軍餘二萬五千。
方治營壘,蒲家奴與諸將議。
餘睹曰:「我軍未集,人馬疲劇,未可戰。
」宗望曰:「今追及遼主而不亟戰,日入而遁,則無及。
」遂戰,短兵接,遼兵圍之數重,士皆殊死戰。
遼主謂宗望兵少必敗,遂與嬪禦皆自高阜下平地觀戰。
餘睹示諸將曰:「此遼主麾蓋也。
若萃而薄之,可以得志。
」騎兵馳赴之,遼主望見大驚,即遁去,遼兵遂潰。
宗望等還。
上曰:「遼主去不遠,亟追之。
」宗望以騎兵千餘追之,蒲家奴為後繼。
太祖已定燕京,斡魯為都統,宗望副之,襲遼主于陰山、青塚之間。
宗望、婁室、銀朮可以三千軍分路襲之。
將至青塚,遇泥濘,衆不能進。
宗望與當海四騎以繩繫遼都統林牙大石,使為鄉導,直至遼主營。
時遼主往應州,其嬪禦諸女見敵兵奄至驚駭欲奔,命騎下執之。
有頃,後軍至。
遼太叔胡盧瓦妃,國王捏裡次妃,遼漢夫人,并其子秦王、許王,女骨欲、餘裡衍、斡裡衍、大奧野、次奧野,趙王妃斡裡衍,招討迪六,詳穩六斤,節度使孛疊、赤狗兒皆降。
得車萬餘乘,惟梁王雅裡及其長女乘軍亂亡去。
婁室、銀朮可獲其左右輿帳。
進至掃裡門,為書以招遼主。
遼主自金城來,知其族屬皆見俘,率兵五千餘決戰。
宗望以千兵擊敗之。
遼主相去百步,遁去。
獲其子趙王習泥烈及傳國璽。
追二十餘裡,盡得其從馬,而照裡、特末、胡巴魯、背荅別獲牧馬萬四千匹、車八千乘。
及獻傳國璽于行在,太祖曰:「此群臣之功也。
」遂置璽于懷中,東面恭謝天地,乃大錄諸帥功,加賞焉。
遼主乃使謀盧瓦持兔鈕金印請降。
宗望受之,視其文,乃「元帥燕國王之印」也。
宗望復以書招之,諭以石晉北遷事。
遂使使諭夏國,示以和好,所以沮疑其救遼之心也。
宗望趨天德,遼耶律慎思降。
及候人吳十回,皆言夏國迎護遼主度大河矣。
宗望乃傳檄夏國曰「果欲附我,當如前諭,執送遼主。
若猶疑貳,恐有後悔。
」及遼秦王等以俘見太祖,太祖嘉宗望功,以遼蜀國公主餘裡衍賜之。
闍母與張覺戰,大敗於兔耳山。
上使宗望問狀,就以闍母軍討張覺,降瀕海郡縣。
遂與覺戰于南京城東。
覺敗,宵遁奔宋,語在覺傳。
城中人執覺父及其二子來獻,宗望殺之。
使以詔書宣諭城中張敦固等出降。
使使與敦固俱入城收兵仗。
城中人殺使者,立敦固為都統,劫府庫,掠居民,乘城拒守。
太宗賞破張覺功及有功將士各有差。
初,張覺奔宋,入于燕京,宗望責宋人納叛人,且徵軍糧。
久不聞問,宗望欲移書督之,請空名宣頭千道,增信牌,安撫新降之民。
詔以「新附長吏職員仍舊。
已命諸路轉輸軍糧,勿督於宋。
給銀牌十、空名宣頭五十道。
及遷、潤、來、隰四州人徙于瀋州者,俟畢農各復其業」。
乃詔鹹州輸粟宗望軍。
張敦固以兵八千分四隊出戰,大敗。
宗望再三開諭,敦固等曰:「屢嘗拒戰,不敢遽降。
」宗望許其望闕遙拜。
敦固乃開其一門。
宗望使闍母奏其事,乃下詔赦南京官民,大小罪皆釋之,官職如舊。
別勑有司輕徭賦、勸稼穡,疆埸之事,一決於宗望。
又曰:「議索張覺及逋亡戶口於宋。
聞比歲不登,若如舊徵斂,恐民匱乏,度其糧數賦之。
射糧軍願為民者,使復田裡。
小大之事關白軍帥,無得專達朝廷。
」詔宗望曰:「選勳賢及有民望者為南京留守,及諸闕員,仍具姓名官階以聞。
」是時,遷、潤、來、隰四州之民保山砦者甚衆,宗望乞選良吏招撫。
上從之。
上召宗望赴闕,而闍母克南京,兵執偽都統張敦固殺之,南京平。
赴京師。
於是,宗翰請無割山西地與宋,斡魯亦言之。
闍母論奏宋渝盟有驗,不可不備。
及宗望還軍,上曰:「徵歲幣於宋,以銀二十萬兩、絹三十萬匹分賜爾軍及六部東京諸軍。
」宗望至軍,宋兵三千自海道來,破九寨,殺馬城縣戍將節度使度盧斡,取其銀牌兵仗及馬而去。
宗望索戶口,宋人弗遣,且聞童貫、郭藥師治軍燕山。
宗望奏請伐宋曰:「苟不先之,恐為後患。
」宗翰亦以為言。
故伐宋之策,宗望實啟之。
宗望為南京路都統,闍母副之,自燕山路伐宋。
宗望奏曰:「闍母於臣為叔父,請以闍母為都統,臣監戰事。
」上從之。
以宗望監闍母、劉彥宗兩軍戰事。
宗望至三河,破郭藥師兵四萬五千于白河,蒲莧敗宋兵三千于古北口,郭藥師降。
遂取燕山府,盡收其軍實,馬萬匹、甲冑五萬、兵七萬,州縣悉平。
宋中山戍將王彥、劉璧率兵二千來降。
蒲察、繩果以三百騎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