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六十七 列傳第五

關燈
撫育之,使為部長,而忘大恩,乃結怨於我,遂成大亂,自取滅亡。

    吾與汝等三十部之人,自今可以保安休息。

    吾大數亦將終。

    我死,汝等當念我,竭力以輔我子弟,若亂心一生,則滅亡如烏春矣。

    」阿海與衆跪而泣曰:「太師若有不諱,衆人賴誰以生,勿為此言。

    」未幾,世祖沒,阿海亦死,阿踈繼之。

     阿踈自其父時常以事來,昭肅皇後甚憐愛之,每至,必留月餘乃遣歸。

    阿踈旣為勃菫,嘗與徒單部詐都勃菫爭長,肅宗治之,乃長阿踈。

     穆宗嗣節度,聞阿踈有異志,乃召阿踈賜以鞍馬,深加撫諭,陰察其意趣。

    阿踈歸,謀益甚,乃斥其事。

    復召之,阿踈不來,遂與同部毛睹祿勃菫等起兵。

     穆宗自馬紀嶺出兵攻之,撒改自胡論嶺往略,定潺春、星顯兩路,攻下鈍恩城。

    穆宗略阿茶檜水,益募軍,至阿踈城。

    是日辰巳間,忽暴雨,晦曀,雷電下阿踈所居,旣又有大光,聲如雷,墜阿踈城中。

    識者以謂破亡之徵。

     阿踈聞穆宗來,與其弟狄故保往訴于遼。

    遼人來止勿攻。

    穆宗不得已,留劾者勃菫守阿踈城而歸。

    金初亦有兩劾者,其一撒改父,贈韓國公。

    其一守阿踈城者,後贈特進雲。

     劾者以兵守阿踈城者二年矣。

    阿踈在遼不敢歸,毛睹祿乃降。

    遼使復為阿踈來。

    穆宗聞之,使烏林荅石魯濟師,且戒劾者令易衣服旗幟與阿踈城中同色,使遼使不可辨。

    遼使至,乃使蒲察部胡魯勃菫、邈遜勃菫與俱至劾者軍,而軍中已易衣服旗幟,與阿踈城中如一,遼使果不能辨。

    劾者詭曰:「吾等自相攻,幹汝何事,誰識汝之太師。

    」乃刺殺胡魯、邈遜所乘馬,遼使驚怖走去,遂破其城。

    狄故保先歸,殺之。

     阿踈聞穆宗以計卻遼使,破其城,殺狄故保,復訴於遼。

    遼使奚節度使乙烈來問狀,且使備償阿踈。

    穆宗復使主隈、禿荅水人偽阻絕鷹路者,而使鱉故德部節度使言於遼,平鷹路非己不可。

    遼人不察也,信之。

    穆宗畋於土溫水,謂遼人曰:「吾平鷹路也。

    」遼人以為功,使使來賞之。

    穆宗盡以其物與主隈、禿荅之人而不復備償阿踈。

    遼人亦不復問。

     阿踈在遼無所歸,後二年,使其徒達紀至生女直界上,曷懶甸人畏穆宗,執而送之,阿踈遂終于遼。

     及太祖伐遼,底遼之罪告于天地,而以阿踈亡命遼人不與為言,凡與遼往復書命必及之。

    天輔六年,闍母、婁室略定天德、雲內、寧邊、東勝等州,獲阿踈。

    軍士問之曰:「爾為誰?」曰:「我破遼鬼也。

    」 贊曰:金之興也,有自來矣。

    世祖擒臘醅、婆諸刊,旣獻之遼以為功,則又曰:「若不遣還,其部人疑懼,且為亂階。

    」遼人不察,盡以前後所獻罪人歸之。

    景祖止曷魯林牙、止同幹,穆宗止遼使阿踈城,始終以鷹路誤之,而遼人不悟。

    景祖有黃馬,服乘如意,景祖沒,遼貴人爭欲得之。

    世祖弗與,曰:「難未息也,馬不可以與人。

    」遂割其兩耳,謂之禿耳馬,遼貴人乃弗取。

    其削平諸部則借遼以為己重,旣獻而求之則市以為己重。

    戰陣一良馬終弗與遼人,而遼人終不悟,豈興亡有數,蓋天奪其魄歟。

     奚,與契丹俱起,在元魏時號庫莫奚,歷宇文周、隋、唐,皆號兵強。

    其後契丹破走奚,奚西保冷陘,其留者臣服于契丹,號東、西奚。

    厥後遼太祖稱帝,諸部皆內屬矣。

    鐵勒者,古部族之號,奚有其地,號稱鐵勒州,又書作鐵驪州。

    奚有五王族,世與遼人為昏,因附姓述律氏中,事具遼史,今不載。

     奚有十三部、二十八落、一百一帳、三百六十二族。

    甲午歲,太祖破耶律謝十,諸將連戰皆捷,奚鐵驪王回離保以所部降,未幾,遁歸于遼。

    及遼主使使請和,太祖曰:「歸我叛人阿踈、降人回離保、迪裡等,餘事徐議之。

    」久之,遼主至鴛鴦濼,都統杲襲之,亡走天德。

     回離保與遼大臣立秦晉國王耶律捏裡于燕京。

    捏裡死,蕭妃權國事。

    太祖入居庸關,蕭妃自古北口出奔。

    回離保至盧龍嶺,遂留不行,會諸奚吏民于越裡部,僭稱帝,改元天復,改置官屬,籍渤海、奚、漢丁壯為軍。

    太祖詔回離保曰:「聞汝脅誘吏民,僭竊位號。

    遼主越在草莽,大福不再。

    汝之先世臣服于遼,今來臣屬,與昔何異。

    汝與餘睹有隙,故難其來。

    餘睹設有睚眥,朕豈從之。

    儻能速降,盡釋汝罪,仍俾主六部族,緫山前奚衆,還其官屬財產。

    若尚執迷,遣兵緻討,必不汝赦。

    」回離保不聽。

    天輔七年五月,回離保南寇燕地,敗於景、薊間,其衆奔潰。

    耶律奧古哲及甥八斤、家奴白底哥等殺之。

    其妻阿古聞之,自剄而死。

     先是,速古部人據劾山,奚路都統撻懶招之不服,往討之。

    鐵泥部衆扼險拒戰,殺之殆盡。

    至是,速古、啜裡、鐵泥三部所據十三巖皆討平之。

    達魯古部節度使乙列已降復叛,奚馬和尚討達魯古并五院司等諸部,諸部皆降,遂執乙列,杖之一百,其父及其家人先被獲者皆還之。

     初,太祖破遼兵于達魯古城,九百奚營來降。

    至是,回離保死,奚人以次附屬,亦各置猛安謀克領之。

     贊曰:庫莫奚、契丹起於漢末,盛於隋、唐之間,俱強為鄰國,合并為君臣,歷八百餘年,相為終始。

    奚有五,大定間,類族著姓有遙裡氏、伯德氏、奧裡氏、梅知氏、揣氏。